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这一次答应地极为痛快,几乎没有丝毫的迟疑,他当然明白,皇太极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
  从海上运送那些兵器和大明淘汰掉的火器,不仅速度更快,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主要还是在于安全,别人抢劫不了。
  毕竟,满清向大明购买兵器和火器的事情,根本就隐瞒不了这个消息,东北的其他部族,尤其是林丹汗,恐怕早就知道了,即便无法破坏这笔买卖,他们也可以中途抢劫。
  从海路就不一样了,除非是大明监守自盗,否则的话,绝对是万无一失,根本就没有被劫的可能。
  而崇祯之所以这么痛快地答应,意图不言自明,就是稳住东北目前的形势,遏制住林丹汗的发展势头。5


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两京制

  退朝了,文武百官相继离去,周道登却被留了下来,和崇祯一起向着偏殿走去,紧随其后的周道登满脸的疑惑之色,不解地看着崇祯的背影,心思涌动间,不断地暗自猜测着,皇上独独留下自己的用意是什么?
  “来人啊,给周阁老看座~”
  “谢主隆恩,体恤老臣的年迈~!”
  然而,刚一走进偏殿,踱步而行的过程中,崇祯对着远处的太监招了招手,朗声来了这一句,周道登也连忙回应了一句。
  一说一应之间,崇祯也已经走到了书案的旁边,坐下来了之后,等到周道登也做好之后,这才缓缓开口问道:“周阁老,对于那份官员的选派名单,你现在有没有什么头绪?知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呃~”
  周道登的身体微微前倾,整个人只是坐了半个屁股,显得恭敬和拘谨无比,听到崇祯的询问,明显错愕了一下,有那么一瞬间的慌乱了起来。
  “皇上,您也知道,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大明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先是魏忠贤风波,牵连了许多的官员,被半管夺职,沦为庶民,或者被问罪下大牢,发配到边境等苦寒之地,教化民众,亦或是被处斩。”
  “而且,先不说迁移灾民和取消土司制度,任用了大量的官员,到地方主政一县、一州、一府,在各个衙门为官,单单是朝廷新成立了商部和皇家科学院,也用掉了大量的官员。”
  “还有就是,皇上,如果不是您重新启用了大量的官员,恐怕朝廷的运行早就变得缓慢了起来,早就出现了官员非常短缺的问题。”
  整个过程中,崇祯的脸上始终都挂着淡淡的笑容,显得很是有耐心,对于周道登的这一番话,没有任何的言语回应,显得异常的镇定和平静,只是问道:“周阁老,如果取消两京制,你觉得如何?”
  “取消——两京制——”
  周道登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呢喃一般的复述了一遍,愣愣地看着崇祯,不仅仅是没有听明白崇祯的意思,没有跟上天马行空般的跳跃性思维,这种谈话方式,更是震惊于这个消息。
  砸人饭碗,断人前程,不下于杀父之仇。。。。。。
  一想到这里,周道登转瞬就反应过来,明白了崇祯的意思,为何要取消两京制,虽然还不算是砸人饭碗和断人前程,但也是变相的降职处理。
  “那个——皇上,真得非要这样做吗?”
  周道登满脸的难以相信之色,还是有一些发呆的看着崇祯,说话都有一些不利索起来,而崇祯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依旧笑呵呵的看着周道登。
  “周阁老,朕就想要问你,南京的那套朝廷机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还有什么意义吗?”
  连连反问了一句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等周道登回答,崇祯进而又说道:“不要说什么祖宗之法不破、通常惯例、先皇遗留下之类的鬼话,不要那这些话搪塞朕,就跟朕讲讲,他们有没有什么实用之处。”
  一时间,周道登回答不上来,准确的来说,应该是犯难了,两京制的存在,在大明的历史之上,也代表着两个种类的朋党,代表着两个文官集团,京师由东林党把持,南京由浙当把持。
  毫无疑问,两京制的存在,虽然同属中央机构,多有相同之处,彼此独立,各不统属,地位相似,但权力却是远远不同,南京的中央机构的管辖范围,仅限于南京。
  自然而然地,相应的南京五军都督府、六部、通政司、都察院等衙门,形同于虚职。
  看到周道登迟迟不肯回答,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崇祯没有动怒,也没有继续为难对方,而是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如果取消两京制,解散南京的那套中央机构,就能腾出来许多官员,一解燃眉之急,解决现在官员短缺的问题,你和韩尚书也能及时而顺利的完成任务。”
  说到这里,崇祯深深看了一眼周道登,话锋也是随之发生了转移。
  “周阁老,朕知道,也能理解,你为什么不愿意开口,原因无非是有二,其一,不愿意得罪人,毕竟,解除南京的那套中央机构,相应的官员,尽管还会予以一定的职位安排,但势必会有不少官员和将领的官阶就会有所调整。”
  “其二,说白了一点就是,所谓的两京制,经年累月之下,也就形成的两个派系,东林党和浙当,两者虽然相距千里之遥,但却是极为排斥,虽不是势如水火,但也是相差不多。”
  “据朕所了解的情况,尤其是在万历三十九年之时,进行京官考核,京师由东林党主持,浙、齐、楚等为首的官员代表性人物,多被罢黜;而由浙党主持的南京那边,相应的东林党官员,也是尽遭排斥。”
  渐渐地,周道登的神色发生了变化,由一开始的不自然,变得极其难看起来,不敢再正是崇祯的目光,一副心虚地模样。
  大明的党争虽然不断,朋党的种类众多,涵盖了各个道,几乎都有相应的党派,但诸多党派却有一个默契的共识,从未将这些党派之分,公之于众,尤其是在皇帝面前,大谈特谈。
  毕竟,虽然各个党派之间的争权异常激烈,但还是知道一点,朋党之争,历来是帝王极为忌讳之处,众人心里清楚就行,可以私下议论,却不能如此大谈特谈。
  “那个——皇上——朝廷怎么可能——”
  周道登有一些心虚,额头都沁出了若有若无的细汗,实在是这个话题太敏感的,敏感地一提起就让人眼皮直跳,想要否认,但说话都变得不利索起来,随之更是被崇祯给打断了。
  “周阁老,朕还想问你一句,相比于天下苍生,相比于江山社稷,相比于大明的未来,某个人或者某个党派的利益,哪个更为重要?”
  “皇上,当然是前者!”
  就算是再心虚、再忐忑,周道登还没有老糊涂,当然知道该如何回答,没有丝毫的犹豫,立马予以了肯定的答复。


第五百三十三章 军队操练

  此时此刻,周道登抬头看向崇祯的那一瞬间,回答完之后,看到崇祯的神情是那么的坚定,一副不容更改的样子,似乎是想通了一般,暗暗长呼一口气,沉声道:“皇上,老臣同意取消两京制,精简朝廷的衙门。”
  “好,周阁老,不愧是朕所倚重的大臣。”
  这个时候,面对崇祯的夸赞,周道登虽然流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但更像是苦笑,就好像有着无限的无奈,客气地回应了一句之后,忽然又说道:“皇上,取消两京制之后,老臣有一事相求,还望圣上能够准允。”
  “哦,周阁老,究竟是何事?先说来看看,居然用到了‘相求’二字。”崇祯的神色有一些狐疑,更多的还是不解。
  “希望皇上准允老臣致仕{辞官的意思},能够告老还乡,在家颐养天年。”
  周道登的这个请求,完全出乎崇祯的意料,他心中的猜测,还以为对方想要趁机开什么条件,以出头建议朝廷、裁撤两京制为筹码,却没曾想到,会是这种结果。
  崇祯刚想要说什么,说一些挽留的话语,毕竟,虽然这位内阁首辅太过于迂腐,行事太过于古板,近乎于愚鲁,但对现在的崇祯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可以极大地巩固自己的皇权。
  然而,崇祯的嘴唇微动,还未开口,就被周道登后面的话语给打断了。
  “皇上,老臣早已是古稀之年,恐怕活不了多久,还不如趁着身子骨还算硬朗,还没有生病,早早离京,返回家乡,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真得就埋骨他乡了。”
  “而且,皇上,老臣年事已高,不管是精力方面,还是身体上,都无法再胜任内阁首辅这样的职位,往往正在处理政务之时,老臣就昏昏欲睡了过去,打起了瞌睡,这样下去,只会耽误朝政。”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周道登,摆出了一副毫不留恋仕途的样子,一心只想回乡养老,颐养天年。
  在这一刻,忽然间,崇祯的心中一动,看着周道登的这种神情变化,尤其是对方选择的辞官时机,忍不住地有了某种猜测,而这种猜测,随着周道登接下来的话语,觉得这种可行性更大了。
  “皇上,在老臣辞官之前,还望皇上能够答应,裁撤‘两京制’之事,交给老臣负责,全权处理,也算老臣最后为朝廷尽一份力了,希望皇上能够成全。”
  崇祯的神情凝固了,满脸复杂之色的看着周道登,没有立即回应对方的最后请求,而是以试探性的口吻,沉声询问道:“周阁老,你之所以主动请辞,刚刚的那些理由,恐怕只是其次,主要还是想一力承担,因取消两京制而引起的纷争,平息一些官员的怒火吧~?”
  周道登没有回答,只是沉默不语,等待着崇祯能够答应自己的请求。
  山西大同府,阳和卫。。。。
  轰轰轰。。。。
  砰砰砰。。。。
  在一片荒芜之地,靠近长城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明军,足有五六千人之众,更是摆开了架势,始终保持着某种秩序,正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军队操练,各种bào zhà之音和枪声不断的在回荡,此起彼伏,而又交织在一起。
  随着一阵阵炮声响起,一个又一个土丘被夷为平地,炸出一个又一个的大坑;更有一个个稻草人,在猛火油柜的攻击之下,瞬间变成了一个活人,转眼就化为了灰烬;还有一个个竖起的靶子,在火器的射击之下,变成了马蜂窝。。。。。。
  显然,这一幕幕场景,制造出了一副极具震撼性个压迫性的效果,新战争场面。
  冲击破形成的气浪,将周围的枯草落叶卷的翻飞了起来,尘土飞扬。
  就在进行如此热火朝天的军事演习之时,不远处的观众台上,英国公张维贤陪同着顺义王卜失兔等人,也就是土默特蒙古族的首领,以及其他蒙古部族首领,观看着这一幕。
  气氛有一些诡异,看台上只有张维贤一个人的声音。
  “顺义王,各位蒙古首领,你们看,这是我们大明新铸造的各种火器,喏,那个犹如正在喷火舌的火器,叫作猛火油柜,那个大炮叫作红夷大炮,将士们手中拿的那些分别是三眼铳、迅雷铳,那些是火箭。。。。。。”
  此刻,除了兴致勃勃的英国公张维贤,为众人介绍着各种火器的名字、射程和威力等等,满脸的红光以外,以卜失兔等为首的各个蒙古族首领,神色都是难看无比,即便是笑着回应张维贤之言,但也不会比哭好看多少。
  即便是行事狂野,性格暴躁易冲动,没读过几天书,只是认得字,但卜失兔等人不傻,还知道张维贤想干什么,看似是在炫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