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建奴的那么一点人口,寥寥数十万人,兵不过十万,如若没有蒙八旗和汉八旗,又如何数次入塞,打到关内?
  想到这里,贾亦韬轻轻一点头,心里就有了决定。
  “嗯。。。就算是非用袁崇焕不可,也不能予以太大的权利,必须有一个人分权,形成平衡之势。同时,那个人还要有足够的威望,能够让袁崇焕与毛文龙信服,镇得住场面。”
  “只要稳定了辽东,自己就能慢慢收拾大明这个烂摊子,稳定天下,应对小冰河时期的到来。”
  想到这里,贾亦韬身体前倾,再次拿起了毛笔,看着一片空白的纸张,凭着脑海里的记忆,开始回想起来,穿越之前,自己看过的那些历史书籍,研究成果,以及与其他历史学者讨论的明末事情的事情,大明王朝的几大严重问题。
  思绪如泉水般涌来,贾亦韬的大脑一片清明,心中豁然开朗,开始在纸张上奋笔起书,罗列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朝廷没钱,财政破产;
  二,党争不断,阉党,东林党,彼此攻讦,置朝廷大义而不顾,恶斗之下,消耗大明的国力;
  三,小冰河时期到来,各种天灾不断,连年旱灾,蝗灾,地震,大面积的瘟疫。。。。。。
  四,土地高度集中,百姓流离失所,一无所有,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
  五,辽东边军几乎成为私军;。。
  六,玉米,番薯,土豆,这样舶来品的抗旱农作物未推广,从而不能缓解粮食的短缺;
  七,官员**严重,贪污成风,火器的质量严重下滑;
  八,军屯田流失严重,士兵素质严重下滑,尤其是京城的城防营,几乎不知道如何使用火器,皇太极打来之时,大炮居然打到自己人;
  九,军队内部编制混乱不堪,贪腐问题也十分严重,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强有力的战斗力。粮饷短缺,或是被贪墨,致使最最底层的兵卒怨声载道,军队哗变不断。
  眨眼之间,贾亦韬一口气罗列了大明王朝的九大弊病,走向衰亡的几个主要因由。
  轻轻地将毛笔丢掷在一旁,贾亦韬拿起纸张,目光不断地在九大弊病上扫视,眉头微皱,神情很是凝重,心里也很清楚,大明王朝绝不只是这些问题,只是这九个问题更加的突出,更加的严重,亟待解决而已。
  呼
  贾亦韬暗暗长吁了一口气,想到自己的身份,乃是历史系的教授,对于明末的诸多事情有着极深的研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问题,都有着一定的了解,知道崇祯时期大明的各种弊病,自然而然地也就有一些应对之策。
  毕竟,作为历史工作者,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一颗冷静的头脑,还会时不时地异位思考,当然也会想想,如果自己是大明王朝的皇帝,结合当时的情况,如何解决那些弊病?
  刹那间,贾亦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自己能够改变历史,中兴大明王朝,灭建奴!
  毕竟,相对而言,比较那个崇祯皇帝朱由检,他贾亦韬更有全局性,更有战略眼光,知道如何统筹全局,而不是拆西墙补东墙。
  最为关键的是,之所以会这么自信,他贾亦韬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还对后者有着极深的了解,知道对方失败的原因,着急和猜忌的性格占据了很大的原因。
  想到这里,贾亦韬不禁神秘地一笑,摸了摸鼻子,自语道:“真想不明白,朱由检那么着急干嘛?一步一步来不好吗?”
  说到这里,贾亦韬脸上的笑意更浓,无耻地很是臭屁道:“嘿嘿。。。不管怎么说,俺还是小年轻,还是小鲜肉,满打满算才只有十七岁,不是那个二十八岁的老腊肉,有的是时间。”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心里有了决定,不仅不能学朱由检的那个急性子,更不能胡乱的猜疑,否则,手里好好的一副牌,非得打坏不可。
  有人说,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已是必然,换做是谁,也改变不了,贾亦韬却是不以为然。
  贾亦韬相信,如果崇祯皇帝不那么勤于朝政,不那么瞎指挥,像万历皇帝一般,当一个甩手掌柜,再有一个张居正这样能干的首辅,大明王朝只会蒸蒸日上,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建奴灭了?
  想到这里,贾亦韬又有了一个决定,自己不必事事躬亲,只需牢牢地抓住军队即可,将合适的官员放到合适的位置。
  甩了甩脑袋,贾亦韬强制自己清醒了过来,不再yy,而是想了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己想要改革,必须有一个得力的手下,信得过的心腹,忠于自己的朝臣。
  思绪百转千回,似乎想到了什么,贾亦韬的眼前一亮,随手又抽出一张白纸,另一只手拿起毛笔,再次奋笔疾书起来,嘴里还在念念有词,不断地嘀咕着。
  “嗯。。。有了,崇祯自杀于煤山之上时,既然那些文臣武将能够自杀而亡,以身殉国,毫无疑问,那些人一定是忠于大明王朝,同样也会忠于自己这个皇帝,选他们作为心腹,再合适不过了。”
  渐渐地,贾亦韬陷入深思之中,笔速也越来越慢,一个个名字跃然纸上,被贾亦韬默写出来,全都是朱由检自杀之时、跟着以身殉国的文官武将,皇族贵胄。
  驸马巩永固,锦衣卫千户高文采,锦衣卫都指挥李若珪,左都督文耀,副兵马司姚成,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父子,工部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使施邦昭。。。。。。
  这个时候,屋子里除了贾亦以意外,虽然空无一人,但门外却站着几名宫女和太监,等待着服侍,不时地伸头看看屋子里的情况,看到皇帝时而发笑,时而紧皱眉头,又毫无征兆地奋笔疾书,嘴里还在念念有词,情不自禁的小声地议论起来,压低着声音。
  “哎。。。皇上这是怎么了?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皇后娘娘这刚走,皇上怎么就这样了?”
  “还是别在这里站着了,赶紧向娘娘回报这里的情况,皇上不是犯病了吧?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你我这些奴才们,可担待不起,动辄可是要掉脑袋的。”
  。。。。。。


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荐)

  第二天,朝堂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于上方,也就是穿越之后的贾亦韬,此刻,贾亦韬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不再像昨天那般充满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下方已经炒作了一团,群臣争执不下。
  “启禀皇上,微臣不同意免除三饷,换算下来,三饷所加,也不过是每亩九厘银钱,按照现在的粮价,折合成粮食,尚不足十斤稻谷,相比于每亩产粮一两百斤,这一点根本就不算什么,远远在百姓的承受的范围之内。”
  “皇上,微臣不同意朱大人的看法,朱大人这根本就是断章取义,先不说现在许多的百姓无田可种,即便是那些正在务农的老百姓,也不过多是佃农而已,替地主种地,除去朝廷的其他赋税,以及上缴的租子,老百姓也就是勉强过活,如果再摊派三饷的话,恐怕就要饿肚子了。”
  “臣附议,老百姓早已是不堪重负,被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应该免除三饷。”
  “臣倒是也想支持皇上免除三饷之策,可是,今时今日,国库早已空虚,财政入不敷出,各个地方都需要钱,一旦再免除三饷,辽东的军费何来?其他地方的驻军粮饷何来?”
  。。。。。。。。
  此刻,贾亦韬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被吵得脑仁儿疼,双手直柔太阳穴,看到大臣们依旧是争执不休,相持不下,心里不禁呐喊:“钱。。。钱。。。全都是钱的事情!”
  转瞬间,贾亦韬就恢复了冷静,对于免除三饷的事情,更加的坚定,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小冰河时期已经来临,一旦全面爆发,各地大面积干旱,若是继续加派三饷的话,那是逼着老百姓造反。
  “不行,不能再这样讨论下去了,若是朝臣们这样商议下去,永远不会有一个结果。”
  一念及此,贾亦韬的双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大喝一声:“好了,都安静下来!”
  刹那间,大殿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贾亦韬的身上,而后者朗声继续说道:“朕决定了,三饷必须免除,谁也不准再妄议,好了,今天早朝就到这里,下朝!”
  一语落罢,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贾亦韬已经抽身而起,满脸的不耐烦之色,气呼呼的离去了。
  这个时候,贾亦韬的声音刚落不久,司礼太监张彝宪连忙上来,快走了几步,停在高台的边缘附近,拂尘轻轻一甩,更甚喊道:“退朝。。。”
  不久之后,贾亦韬回到了后宫之中,一副气呼呼的模样,来来回回地走着,仿佛是在发泄胸中的不快,嘴里更是在念念有词,声音越来越大。
  “真是气煞我也,堂堂的一国之主,九五之尊,大明的皇帝,居然连这点主儿都做不了,哼。。。我就将话撂下了,就不信那些人不敢遵从我的圣旨,拂逆我的意志!”
  一旁的司礼太监张彝宪有一些发呆,等待贾亦韬发泄完之后,愤怒的神色有所放缓,这才上前两步,并未指明贾亦韬的用词不当,将“我”纠正为“朕”,而是安慰了起来。
  “皇上莫要动怒,那些官员并不是针对皇上的,之所以争执的那么强烈,不过是党派之争,皇上你既然已经说出口,那就是言随发行,他们不敢不遵圣旨。”
  刹那间,贾亦韬的怒意全校,听得那是频频点头,脑海里不禁浮现了早朝之上的画面,细细想来,还真的是两派之争,东林党与魏党余孽的一较长短。
  更确切的来说,是东林党对魏党余孽的追杀,痛打落水狗!
  这个时候,看到贾亦韬的神情明显缓和了许多,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张彝宪的心里颇为自得,更是得寸进尺的继续说道:“皇上,奴才实在不明白,两派如此相斗下去,只会消耗国力,皇上你何不借着除去魏忠贤之势,一举扫除那些魏党余孽呢?”
  贾亦韬的神色变了,阴沉了下来,深深地看了张彝宪一眼,轻轻地吐出一句话:“宦官不得干政,否则。。。”
  声音虽轻,说得是那么的随意,但张彝宪却感觉冰冷无比,寒意袭来,浑身一个激灵,心里害怕不已,身体一个哆嗦,立马跪倒,匍匐在地,同时条件反射般的颤声道:“奴才知罪,再也不敢了,还望皇上饶过奴才这一回!”
  “好了,起来吧,念你初犯,这次就算了,如若再犯,哼。。。”
  随着贾亦韬的这一声冷哼,张彝宪身体再次一个哆嗦,后背直冒冷汗,真真的体会到一句话,伴君如伴虎。
  这一刻,贾亦韬的心里却在想,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之所以成为亡国君,一半是他的疑心病使然,猜忌名臣大将,另一半就是再次再次重新启用宦官,委以重任,致使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既然不想重蹈覆辙,那我就必须改变历史,不能有猜忌心的同时,更是不能重用宦官,否则,这个国家迟早还要亡,败在自己的手里。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解决之策,如何安排宦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长处,为己所用,而不是干涉朝政。
  贾亦韬的眼里光芒闪烁,亮晶晶的,心里有了主意,不禁暗道:“嘿嘿。。。又多了一处来钱的渠道!”
  张彝宪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心里还是一阵后怕,不禁有一丝疑惑,皇上这是怎么了?自从大病之后,仿佛整个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