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起众人的惊呼。
  “看看,秦将军他们到了。”
  “快看,那个领头之人,身穿红色披风的就是女将秦良玉!”
  “还有那个,身披银色铠甲,胯下骑白马,手持一干银枪,应该就是秦将军的儿子,石砫宣抚使马祥麟,人称‘小马超’,好不威武!”
  。。。。。。
  贾亦韬笑了,缓缓从十里亭上面走了下来,缓缓而行,在百官的簇拥之下,在三大营之一的五军营警戒之下,来到了官道的正中央,年轻的面孔上泛着丝丝的笑意。
  不管是秦良玉,还是马祥麟,都有一身的标配,很容易就能认出,前者一袭红色披风,后者一身银色铠甲,独目,素有“独目马”之称。
  尤其是秦良玉,今年已经五十四岁高龄,这支骑兵队伍之中的两名女将,除了她之外,就只有马祥麟的老婆张凤仪,一门两女将,都堪称“花木兰”的存在,早已成为军中、乃至于整个大明的美谈。
  很显然,秦良玉很识趣,有一个老将应有的自觉,随着一个手势,白杆子兵戛然而止,全都停了下来,距离贾亦韬足有两里之遥,唯有儿子和儿媳在身后跟随,策马而来。
  “末将秦良玉,末将马祥麟,末将张凤仪,拜见皇上!”
  “三位将军,无须多礼,快快请起!”
  贾亦韬连忙上前一步,扶住了就要弯腰行礼的秦良玉,更是说道:“老将军,仅仅是朕的一道手谕,一个模糊不清的命令,就远赴万里之遥,赶赴京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从崇山峻岭的四川,赶到了京城,朕心甚慰!”
  然而,相比于秦良玉三人听到如此热情的夸赞而意外,心里满满的好奇和不解,周围的一些官员却感觉的十分刺耳,心里愈发的忐忑而不安,五味杂陈。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些官员此时的危机感格外强烈,变得极为心绪不宁起来。
  就在秦良玉三人那么一愣神的瞬间,还未反应过来之际,百官怀着复杂和忐忑的心情之时,贾亦韬却是兴奋地难以自抑,再次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大手一挥,对着一名文官喝道:“都给事中王家彦听旨,暂代处理京营戎政,负责协调白杆兵事宜,领他们进入瓮城之中修整,听候安排。”
  所有人都震撼了,自大明建国以来,除了卫戍京师的禁卫军,是不可以进城的,只可以在城外驻扎、修整。
  然而,皇上居然让他们进城了,尽管只是京城的一个瓮城,城门的一个护门小城,还威胁不到京城的防御,但它所代表的意义非凡,却是震撼人心的。
  九五至尊,言出法随,乃是金科律例。
  尤其是现在的这种情形,不仅是百官在侧,还有百姓们环视周围,在贾亦韬之前的一系列树威之下,人心惶惶之时,无人敢上前提出质疑。


第五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

  阉党不想引火烧人,不想再加深皇上对自己这些人的那种恶感;东林党亦然,不想做出头之鸟,尤其是对那些空出来的官职虎视眈眈,迫切地想要填补上去。
  一时间,百官达成了一个默契的共识,在各怀心思之下,无人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
  满含笑意的眸子之中,贾亦韬偷偷地打量着百官的反应,尽管格外希望是现在这种结果,乐见其成,但还是高兴不起来,心中不禁有一些失望起来。
  此情此前,虽然正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却也恰恰说明,这个时候的文武百官,已经没有了那种秉言直谏的特质,没有了指出皇帝决定不当之处的勇气。
  自古以来,都是文死谏,武死战。
  文官变了,不再冒死直谏,变得苟且偷安注重个人的利益得失;武将也有变得苗头,不再那么骁勇善战,不畏生死。
  如此种种,何尝不是大明王朝的悲哀?
  贾亦韬瞥了一眼王家彦,虽然这位也没有点出自己的不当之处,却很欣慰他的后世表现,能够以身殉国,跳城自杀,足以说明他对大明王朝的忠心!
  拥有忠心,又兼具治理之能,正是贾亦韬迫切想要的官员。
  这些说起来虽长,却不过是几个呼吸的时间,当秦良玉三人反应过来之际,连忙谢恩过后,贾亦韬再次笑着说道:“秦将军,就让令郎夫妻二人留下来,协助王家彦,带着大军入瓮城修整,咱们进宫吧,朕迫切想要知道西南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形?”
  “是,皇上,末将遵旨!”
  秦良玉答应一声,扭头分别看向了身侧的两人,交代了一番,虽已年迈,但底气依旧非常足,话音铿锵有力。
  “祥麟,凤仪,你们两个就暂且留下来,配合王大人安置大军,如若有兵卒闹事者,骚扰到百姓,军法处置,定斩不饶,也将追究属官的罪责!”
  “是,母帅,末将遵命!”马祥麟和张凤仪同时抱拳,异口同声地答道。
  渐渐地,百官再次排成了两列,目送着贾亦韬与秦良玉前行,等到两人走出了一段距离,这才紧紧地跟随,整个过程中都是默然不语,仅仅是陪着笑。
  然而,笑容是那么的勉强,气氛充满异样之感。
  不久之后,瓮城之中,白杆子兵的临时驻地,大帐里,马祥麟夫妻二人忧心忡忡地站在那里,张凤仪那一张飒爽英姿的面庞之上挂满焦虑之色,不安的说道:“夫君,妾身实在不能理解,皇上虽有密旨,但西南的局势非常的不稳,那些少数民族的吐司随时都有可能复叛,奢崇明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
  “只要向皇上和兵部言明四川与贵州如今的情况,皇上不可能再坚持,非要母亲大人赶赴京城,什么事情能有西南之地的稳定来得重要啊?”
  “好了,凤仪,不要多说了,母亲既然这样做,不顾四川之危,不惜亲身赶来京城,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有她自己的打算。何况,母亲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主帅,若是没有其他的考量,就不会这样做的。”
  。。。。。。
  乾清宫之中,贾亦韬端坐于上方,秦良玉直直地站在对面,一身的红色披风和腰间的佩剑早已不见了踪影,尽管脸上爬满了岁月的风霜,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但依旧掩饰不了那股飒爽英姿的英气。
  贾亦韬的手里有一份折子,正是王家彦检点白杆子兵之后,统计上来的将领名单,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祚明。。。。。。
  记忆如泉水般涌来,浮现在大脑之内,不管是属于朱由检的残存意识,还是贾亦韬的历史研究信息,都使得贾亦韬对这些名字非常的熟悉。
  秦良玉的儿子儿媳、秦良玉兄长秦邦屏的双子、秦良玉弟弟秦邦民的两个儿子。。。。。。
  一门忠烈,堪称宋朝时的杨家将,兄长秦邦屏、秦邦瀚战死于浑河战役,弟弟秦邦民战死于奢安之乱,儿子儿媳战死于镇压起义军。。。。。。
  这一条条信息,愈发的让贾亦韬重视秦良玉,作为他清除朝廷党政弊端的最大助力,如今能想到的外援。
  当然,这些信息多是以历史上的事件为主,他贾亦韬很有可能改变这些事情的走向,改变马祥麟与张凤仪的结局。
  呼。。。。
  贾亦韬暗暗长吐了一口浊气,扫去心中的那股阴霾,对秦良玉的同情,目光再次回到了秦良玉的身上,沉声说道:“秦将军,朕就不拐弯儿抹角了,此次召你进京,就是让你率领白杆子兵保驾护航,协助朕清理那些为祸朝政的奸佞之臣。”
  一时激起千层浪,秦良玉被贾亦韬的直接震撼到了,心里莫名的翻起了惊天骇浪。
  即便纵横沙场几十年,年近六旬,看尽了世事的起起伏伏,早已参透了生死轮回,秦良玉此时的心绪还是难以平静,一阵的波澜起伏,对于皇上即将付诸的行动,产生了丝丝心悸!
  需要从异地调军,还是大明王朝为数不多的精锐部队之一,拱卫京师,仅仅是想想这些,秦良玉就觉得心寒,大概猜到了贾亦韬的动作将会有多大。
  “秦将军,俗话说,重病须用猛药,加上本朝,你也算是四朝元老了,魏党势力遍布朝野,盘根错节,不仅是官场之上,还有军队之中,或大或小,都有魏忠贤的党羽,要想将其一一拔出,除去朝廷弊病,整肃朝纲,非强势手段所不能除。”
  秦良玉那遍布周围的面颊抖动了两下,强压下心中的那股惧意,躬身行礼道:“老身明白,如果谁敢犯上作乱,祸乱朝政,动摇国之根本,忤逆圣意,皇上所指之处,就是老身与白杆子兵的刀锋所向之处。”
  “好,秦将军果然是明白人,快人快语,朕要得就是这句话!”
  贾亦韬忍不住地赞叹了一句,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转而看向宫门的方向,喊道:“张彝宪,进来!”
  伴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小碎步声,张彝宪弓着身子走了进来,高声附和道:“皇上,奴才在。”
  “来啊,传朕的旨意下去,秦良玉素有军功,先有赴辽东抵御后金,后有平叛西南之乱,世代镇守四川,一门忠烈,现加封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
  不过是寥寥数分钟,秦良玉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遭遇,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够用,搞不明白皇上这是要干什么?
  前一刻还要整肃朝纲,后一秒就对你大肆封赏,没有一丁点的征兆,幸福来得太过突然!


第五十五章 夺情

  当然,此刻的秦良玉更多的是感动,仿佛所有的委屈都在这一瞬间化解,消失不见,丈夫被太监邱乘云诬告,最后病死于云阳的监狱,两个兄长和一个弟弟也为朝廷尽忠,先后身死,而朝廷也仅仅是追封了一个名号而已,再无其他。
  即便心如坚铁,忠君爱国的信念根深蒂固,经历过这些的秦良玉要说毫无怨言,那绝对是骗人的。
  一把辛酸泪,满心的苦楚,都随着贾亦韬的这个封赏而有所缓解,更加坚定了她对大明王朝的忠心,兄弟与丈夫的死也值了。
  帝王的亲口肯定,予以加官进爵,即便是虚衔,也是武将的无上荣耀!
  泪眼朦胧之中,老泪纵横,秦良玉当即跪拜了下去,领旨谢恩,表达感激之情。
  当然,作为一名沙场的老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当时“花木兰”,秦良玉表现的并没有那么不堪,言行举止之间,很好地掩饰了自己的失态。
  这个时候,贾亦韬的脸上现出一丝淡淡的欲言又止之态,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又有着某种顾忌,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异样的神色转瞬即逝,唯有心里暗暗告诫自己。
  “算了,过段时间再说那件事情。”
  谢恩过后,秦良玉却是满脸的踌躇之色,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说道:“皇上,末将此次入京,主要还是有一事相求,需要当面奏禀。”
  “哦,秦爱卿,所为何事?”
  贾亦韬的眉毛挑了挑,心中泛起了嘀咕,等待秦良玉的回答。
  “启禀皇上,去年之时,大军虽然平定了西南之乱,但确切的来讲,不如说是将安奢之乱暂时压了下去来得更加贴切,巡抚朱燮元大人将只是奢崇明赶出了四川,稳定了四川局面,并未将其斩草除根,解决问题的根源。”
  “然而,如今之时,奢崇明与安邦国同流合污,盘踞在贵州的水西,就像养伤的老虎,一旦恢复过来,他们必然会再次为祸西南,鼓动其他的吐司,从而动摇朝廷在西南的根基。”
  “巡检傅宗龙之策虽好,但却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朱大人丁忧在家,傅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