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诸多决策的正确性,频频有拯救朝廷,犹如挽救大厦将倾之壮举,更是奠定了皇上一种绝对的威信地位,哪怕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群臣的第一反应,不是置疑皇上的决定是否正确,而是自省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不能理解皇上的别有深意,其中更深一层次的企图。”
  。。。。。。
  奉天殿。。。。
  文左武右,百官云集,在清风的吹拂之下,插在奉天殿广场上的旗帜随风而舞,徐徐摆动,而崇祯端坐于丹陛之上的正上方,略靠边缘之处,面对着文武百官。
  在崇祯面前的小书案上,摆满了两个厚厚一摞的奏折,分为左右两侧。
  此刻,整个广场上一片寂静,似乎是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与肃穆,就连清风也变小了许多,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了崇祯的身上,而他却摆弄了一下面前两侧的奏折,动作是那么的随意,显得是那么的漫不经心,随后才抬头看向文武百官,这才缓缓开口。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虽然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立嫡立长,以此为确立储君的依据,然而,这却不是唯一的一条,其中还不乏立子以贤和立储以爱这两条。”
  刹那间,就好像空气全都被抽离了一般,气氛瞬间变得凝滞了起来,尤其是以周奎为首的官员,呼吸更是变得微微急促了起来,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实在是,崇祯的这一番话犹如石破天惊,倾向太明显了。
  然而,即便如此,文武百官各怀心思之下,却没有一个人胆敢打断崇祯的讲话,进行反驳。
  “在最近一段时间,面对立储的风波越来越大,呼声越来越高,朕忍不住地翻阅了一些古籍,深入了解这三条的立储历史由来,有关他们的所有记载。”
  “相对而言,三条立储的标准之中,朕最为推崇第二条,立子以贤,从诸多皇子中,择选德才兼备者,入主东宫,担任大明的储君。”
  “当然,立储君,国之大事也,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以不察,不可能以个人的喜好去评定皇子的好坏,是否有资格问鼎东宫太子职位,而是要交由事实去评判。”
  。。。。。。
  渐渐地,崇祯的态度越来越清晰,关于立储的基本准则,越来越明显,随着讲话的深入,文武百官不禁听得痴了,听得入迷了,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这绝对是一种全新的立储准则,突破了先贤的思想,打破了既有的规则体系,废除立嫡立长的基本原则,以德才为立储标准的同时,又将皇储之争,化不利为有利。
  首先,在十五岁之前,皇子接受文武教育之后,就是到军中匿名服兵役,进行磨炼,累积军功,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到地方为官一任,做出成绩,一路升迁,唯有达到知省、巡抚或总督等这样的二品大员,才具有问鼎储君之位的资格。
  也就是说,在军中磨炼一个储君的坚毅心性,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既能享得起荣华富贵,也能吃得下苦,过苦日子,能够体会到军人的不易。
  至于为官一方,从最底层的县官做起,直至升为封疆大吏,那就更简单了,这是在锻炼他们的施政能力,了解民间的疾苦,知晓百姓的心声。
  确切的来讲,就是一步一步地培养那些皇子的实际处理政务能力,而非是纸上谈兵,空谈一些政策,缺乏对天下实际情况的了解。
  说白一点的话,如此培养出的太子候选人,更加的务实!
  而且,相比于这两点,百官更为佩服之处,崇祯改良之后的新的立储原则,将皇子之间的勾心斗角,转移到其他方面,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于造福百姓的事情上。
  如此一来,对于储位之争,少了几分阴暗,多了一些光明正大!
  随着立储准则的变化,整个大明的吏制体系,也在推动着新一轮的改革,效仿后世的一些制度,再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官员处于一种双轨制的监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