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就凭皇上对这些皇室宗亲的胸怀,就凭这份改革牢狱管理的思路,就值得他刘若宰由衷的佩服,弯下那傲骨嶙峋的脊背。
  没有人知道,这一番的开场白,这一番的惊人之语,不过是崇祯的“开胃菜”,重头戏还在后面呢。
  不过,就是意思不再那么简单而直接,不再那么明了,非常的隐晦,唯有当事人才明白,话里所代表的意思。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为夺回外事权做准备

  “张国维,朕知道,刚一到任十府巡抚,巡抚安庆、应天等地,就主持兴建繁昌、太湖二城,还准备疏浚松江、嘉定、上海、无锡等地的河道,以及有修筑吴江、江阴、江苏等县桥、塘堰、漕渠的意向,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不反对,还会鼎力支持。”
  “可是,你也不要忘记了,离京之时,朕的那一番嘱托,对于江南的商人,都要统计上来,凡是前往东南经商的商贩,都必须登记在册,密切监控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流向东南的动向,不能让他们浑水摸鱼,漏缴赋税。”
  “而且,你的那些民生工程,虽然能够造福于后世子孙,有利于江南的发展,但是你不能忽视一点,这些建造工程不仅耗资巨大,收益还甚微,朝廷得到的反哺也少之又少。”
  。。。。。。
  听到这些话,就在其他人惊叹于张国维的大手笔之时,真是年轻有为,很有干劲,上任还没有半年,就做了这么多的利民之事,以及一些准备要做的惠民之事。
  然而,张国维却是一阵后怕,暗暗心惊,皇上知道的越多,了解的越清楚,他反而越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毕竟,这些事情还未上报朝廷。
  知微见著,张国维几乎是本能地反应,心中想到了锦衣卫和东厂的存在,天下各地,密布皇上的眼线。
  一想到自己的身边,有着锦衣卫和东厂的潜伏之人,怎能不心惊?怎能不后怕?
  同时,张国维心里很清楚,皇上虽然有敲打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在提醒,该加快动作了,端掉通往东南的黑市,将那些东南沿海贸易所追捧的物品,洋人所喜欢的商品,都纳入监管的范围之内,密切控制他们的流向。
  准确的来讲,就是切断郑芝龙搞海上贸易的货物来源渠道,将海上的贸易控制在朝廷手里,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家族。
  如果是深明就里之人,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意图,怎么都有一种不好的感觉,狡兔死,走狗烹,毕竟,朝廷刚刚招抚郑芝龙招抚,这边就对人家下黑手,背后捅刀子,切断人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张国维甩了甩脑袋,心里没有一点不好的感觉,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不仅是因为东南海上贸易所蕴含的惊人利润,比朝廷的每年财政总收入还多,主要还是在于,与洋人的贸易,已经牵涉到外事权,不是那个人或家族所能私自染指的。
  所以,皇上的这番要求,就是在为收回对外的外交权做准备,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何况,一个武将或家族,不仅手握军权,还有着生财之道,堪称富可敌国,这本身就已经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换做是谁,都会对郑家下手,或是剥夺军权,或是切断经济来源,不管是哪一种做法,都已经非常仁慈的了。
  事实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当众挑明,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张国维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回答也很有技巧,很是隐晦。
  “是,皇上,微臣遵旨,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微臣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那些商贩的生意经营范畴,销往何处,将其全都登记在册,不能让他们有丝毫偷税漏税的机会。”
  “嗯,好。。。”
  崇祯赞许地同时,频频点头,露出满意之色,进而继续说道:“而且,张国维,你乃是朝廷的二品大员,十府的巡抚,不是那些商人的父母,没必要总是婆婆妈妈的好言相商,该硬的时候还是要强硬,没有一些惩处之策,那些商人不会据实以报。”
  “请恕微臣愚鲁,还望圣上点拨一二,何为惩处之策?”张国维再施一礼,这样恭敬地询问之时,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商人的地位虽然不高,投机取巧的行为常常为人们所诟病,但还是属于大明百姓,对他们用强,张国维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抵触感,并做了辩驳的准备。
  “呵呵。。。。这有何难理解的?”
  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张国维的神色细微变化,崇祯爽朗地轻声一笑,反问了一句之时,满脸的轻松之色,不等张国维回话,进而继续说道:“凡是隐瞒经商范围,或者少报贩运到东南的货物数量,皆以货物价值的十倍惩处。同时,建立举报制度,一经核实,举报人可以得到罚金的四成作为奖励。”
  “是,皇上,微臣随后就着手此事,细化其中的细节,明确其中的赏罚制度。”
  回答之时,张国维的心里顿时长松了一口气,只要不像以前那样对待商人,形同于杀鸡取暖,他就能够接受。
  何况,这样的奖罚措施,本就是无可厚非,将会省去他许多麻烦,张国维非常乐意这样干。
  这个时候,满脸笑意的崇祯,心里反而格外的期待起来,一旦切断了郑芝龙的经济主要来源,并将其手中的水师完全控制在朝廷的手中,那么,就可以在东南大规模开放通商口岸。
  到时候,大明的财政不仅可以一下子骤增数倍,还多了一个粮食的来源渠道。
  毕竟,不管是台湾岛,还是南洋诸国,亦或是暹罗、脚趾等国家,都是盛产水稻之地,丝毫不比江南差多少。
  一旦打通了通往南洋的海上商道,不仅多了一个粮食的来源渠道,还能为大明面向世界,进行海外殖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下安定之时,恢复国力之际,只要再现大明的往日雄风,并灭了建奴之后,就是大明舰队走向深海的最佳时机,不再像永乐年间那般,不再想郑和下西洋那般柔和,而是要在地球各地建立属于大明的殖民地,进而与西方诸国争霸!
  想到这些,崇祯就是一阵失神,有一种摩拳擦掌的冲动,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但在其他人眼里开来,这毫无因由的傻笑,却充满诡异的味道,让他们感觉心里怪怪的。
  此刻,胸怀壮志的崇祯虽然踌躇满志,被自己的想象弄得很是激动,很是兴奋,但他的心里也很清楚,要想与西方各国在海上争霸,派出自己的海上舰队,征讨四方,就必须建立一个绝对的基础之上,那就是富强的大明!


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军

  如今的大明王朝,用“千疮百孔”来形容,也不为过,毫不夸张地讲,崇祯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吏治,官场上慵懒成风,更有人卖官鬻爵,严重阻碍着朝廷的办事效率。
  其次,还有天下各地的天灾,东北的建奴威胁,北方的蒙古各部落越来越不老实起来,西南的吐司叛乱,东南的海盗与洋人。
  当然,最为紧要和关键的还是,民心,民意渐渐沸腾,越来越对朝廷不耐烦。
  毕竟,由于土地兼并非常严重的原因,致使许多百姓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得不颠沛流离,四处流浪,乞讨为生,一旦这种民怨达到临界点,对朝廷的不满爆发,那将是惊天之祸!
  崇祯从沉思中清醒过来,转头看向凤阳守将朱国正,朗声说道:“朱将军,朝廷军队的军纪涣散,士兵的战斗力素质不高,在朝野之上,虽未有言明,但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是。。。是。。。皇上英明,末将一定会整肃军纪,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保卫皇陵的安全。”
  “嗯,知道这一点就行。”
  崇祯轻轻点头,不置可否地回应了这么一句,朱国正的心中略微一松,还未来得及喘口气,随着崇祯的声音再次响起,一颗心顿时悬了起来,再次提到了嗓子眼里。
  “朱将军,朕可不是说说而已,虽然明天就要启程返京,但是,明年的班军,到京师操练,就是检验你整肃军纪成果的时候,可不要让朕失望喔~!”
  “是,皇上,末将一定会打造出一支精锐出来,在明年的班军京师操练上,绝不会让皇上您失望。”
  虽然这样说,说得是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朱国正的话语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颤音,显得很是没有底气,就连额头上都出现了少许的细汗。
  相比于朱国正的忐忑与紧张,略带有心虚的表现,一提到班军一次,每年都会有的京师军演,分别从中都、山东、河南、大宁都司调兵十六万,轮番到京师操练,进行所谓的班军,崇祯的心中就是一动,计上心来,有了新的想法。
  不管是推行另一种的“土改”,还是对吏治进行改革,亦或是全面整肃军纪,以及对付东林党背后所代表的士绅阶层,想要做到这些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手握军权!
  唯有手里有军权,拥有着完全属于自己,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军队,并且战斗力极为彪悍,才能无所畏惧、大刀阔斧的推动改革。
  所谓的铁腕改革,那是建立绝对的实力之上,不外如此,帝王也不例外。
  这一刻,崇祯心想,如今之时,一下子撤销了两个藩王,查抄到那么多的银子,短期之内,不用再为钱的事情而发愁,有了钱,就可以组建属于自己的铁杆军队。
  而每年例行一次的班军,在京师操练军队,就是最好的契机。
  崇祯清楚,自己虽然接手了锦衣卫和东厂,却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掌控两者,尽管京师有着那数千的白杆子兵,精锐中的精锐,从中震慑,但这并不能保证他的绝对安全。
  要想让四肢的灵活,就必须保证大脑的清醒,是受自己支配。
  同样的道理,要想在天下进行改革,要想掌握军权,同样需要掌控天下的大脑,天下运转的神经中枢,而京师就是这个所谓的“大脑”。
  所以,从班军这件事情上,崇祯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就是趁着班军之机,对禁卫军和京师的卫戍部队进行一次大换血,上到指挥的将领,下到最底层的士兵,一股脑的全都调到其他的地方,空出来的位置,就有地方部队顶替。
  名正而言顺,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就解决了京师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子,明面上的,或者暗地里隐藏起来的。
  毕竟,从地方换防而来的地方部队,等同于一张白纸,纯洁而干净,不会掺杂有任何的势力,最有利于他崇祯的控制。
  而且,每年都有一次班军,虽不至于每一次班军都滞留下地方部队,却可以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精锐,组建属于他崇祯的直系部队,连统帅,他心目中都有了最为合适的人选,卢象升。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他和孙传庭一样,几乎与东林党没有什么牵连,甚至于有一些对立,前者更加的纯粹,忠君的思想,远胜于个人的私利以及所代表的势力的利益。
  所以,由卢象升担任统帅,从历次的班军中挑选出地方部队的精锐,组建天雄军,坐镇于京师,再合适不过了,自己就能全力推行改革。
  当然,在这之前,进行彻底版的“土改”,将会触碰到士绅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将会引起强势的反弹,崇祯也想到了这一点,必须组建新的铁杆直系军队,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