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在后世与黄宗羲齐名的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另一个正是赫赫有名的明季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
  不管是黄宗羲,还是顾炎武和陈贞慧,在青史之上,都是满腹经纶、赫赫有名的佼佼者。
  此刻,相比于另外两人的平静之色,隐隐还有一丝笑意,萦绕于嘴角,年龄最大的陈贞慧却是一脸的焦急之色,话语更是蕴含着满满的不安。
  “社长,这篇稿子委实过于大胆了,居然将矛头直指皇室宗亲,言语之犀利,虽处处直指要害,点明福王与唐王守卫累累罪行,几乎是人神共愤,却也在映射其他藩王,将会挑起所有皇室宗亲的怒火。”
  “一旦这篇报道发出去,不啻于在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一块巨石,将会引起轩然大波,咱们大明日报将会处于风口浪尖上,陷入风暴的正中心,将会面临来自于各方的压力和威胁。”
  “别的暂且不论,就拿福王来说,一旦将其罪行揭露出来,昭告于天下,等同于将事情做绝,彻底将两位王爷的后路堵死了。”
  “众所周知,福王的亲生母亲,乃是郑皇妃,而郑皇妃于当今的皇后有大恩,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个人恩情,如果郑皇妃插手福王之事,怪罪下来,绝对不是咱们这些无品无阶的读书人所能承担得起的。”
  。。。。。。
  听到陈贞慧近乎于喋喋不休的唠叨,充满焦虑和不安的话语,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试图说服自己,不要发表这篇稿子,不管是身为社长的黄宗羲,还是年轻的编辑顾炎武,神色依旧是恬淡而自然,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满不在乎的样子。
  黄宗羲终于研读完了那篇稿子,缓缓抬起头,迎向陈贞慧那迫切的目光,将其仿佛永无止境的唠叨给打断了,并且慢条斯理的反问道:“陈主编,如果事事都是这么畏畏缩缩,看人上菜,发表相应的报道,不想干得罪人的事情,大明日报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很显然,陈贞慧听出了黄宗羲的弦外之意,隐喻自己为人过于圆滑,做事过于世故,脸上不免现出一丝尴尬之色,神色有一些不自然,刚想要说些什么,化解自己的尴尬处境,而黄宗羲那平静的声音再次回荡在屋子里。
  “皇上之所以成立大明日报,之所以投入那么多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启用的编辑和主编,绝大多数都是咱们这样的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目的何在?”
  “为得无非就是针砭时弊,曝光天下许多的不公,以及看中的就是咱们这些人的血性,属于年轻人的那种敢写敢干的精神,将人情、党争看得极低,将朝廷与百姓的利益看得更重,凌驾于其他利益之上。”
  “何况,暂且不论这篇文章是谁写得,匿名与否,里面的内容乃是事实,咱们大明日报只不过将其发表出来,有没有触发国发家规,有何可惧之处?”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顿悟

  黄宗羲的声音很轻,说得也十分认真,看似人畜无害,完全出于公心,但是,一连串犹如机关枪的侃侃而谈,气势反而越来越强,颇有咄咄逼人之意,说得对方那是哑口无言。
  一时间,陈贞慧被置问的无言以对,不知道该回应些什么,隐隐还有一些羞愧难当,面色更是微微涨红,油然而生一股莫名的窒息感。
  这一刻,听着黄宗羲的这些言语,陈贞慧感觉惭愧之时,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串文字,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投机取巧。。。钻营。。。总想着好事情,却不愿意担责,不肯冒险。。。。
  纠结在自责与愧疚之中,恍惚间,陈贞慧顿悟了,随之更是一阵的心惊与后怕,如果没有黄宗羲的这番话,形同于迎面痛批,当头棒喝般的警醒,一旦在这篇稿子上有所退缩,表现的过于圆滑与世故,自己将会失去一个无比重要的机会。
  毫无疑问,黄宗羲的话语里也有所点指,大明日报的创办初衷,不仅是当今皇上想要鞭策文武百官,更是在培养后备力量,在储存人才。
  不拿想象,一旦自己的表现差强人意,与那些皇室宗亲来往暧昧,与皇上的初衷不符,就算不会被剔除大明日报社,也会逐渐淡出皇上的视野,不再是皇上任免官员的考虑范围之内,再也不在这个隐性存在的人才储备库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明日报社就是终南捷径,乃是走入皇上视野、获得皇上赏识的最佳途径!
  想到这些,陈贞慧摒弃心中的杂念,不再想着做一个老好人,不再想着事事都能够做到左右逢源,面面俱到,而是坚定了本心,贯彻大明日报的理念,以服务皇上为主。
  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得罪了一些高官重臣,但获得了皇上的认可与赏识,那些就显得尤为不重要了,官场之上,依旧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更不会再缺少施展才华的可能。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明日报社这个处于风暴正中心的存在,未尝不是一个试炼场,或许就是向皇上宣誓忠心的地方。
  毕竟,现在的大明日报社,差不多等同于御史衙门,最为得罪人,他们这些社长、主编、编辑等等,就像是言官,所不同的是,前者仅限于言语上,却没有监察百官之责,却不能向皇上直接弹劾犯罪的官员。
  “社长,我明白了。”
  想通了这些的的陈贞慧,暗暗长呼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同时,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脸上的愧疚之意犹在,但却多了几分坚毅与认真,那是诚恳改变态度的表现,进而又说道:“社长,你管放心,我马上就和顾炎武将这篇稿子润色一下,随后就排版,明天早上一定够见报。”
  “好,你们去吧~!”
  黄宗羲微微一笑,轻声回了一句,并未有过多的表示,看着两人离去的身影,房门关上的那一刻,神色兀自的一敛,平静中多了几分凝重,但更多的还是钦佩,嘴里也在喃喃道:“皇上,我终于明白了你创办大明日报的初衷了。”
  “看似是在揭露朝廷存在的种种弊端短,鞭策文武百官,对言官的一种补充,好像又有一些儿戏,利用大明日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谋取钱财,赚那所谓的广告费,补贴日益紧张的国家财政。”
  “实则却不然,事实却是,有了大明日报的存在,皇上就能在舆论上占据主动,渐渐收回舆论权,而不是那些官员把持舆论监督大权,以至于影响皇上的耳目,对事实情况的了解。”
  “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表象,并不是皇上的真实意图,一直以来,由于历朝的原因,都察院几乎沦为了内阁的附属,都察院的那些言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好赖不一,往往是为了个人私怨而弹劾,多是风闻奏报,搞得官场上乌烟瘴气。”
  。。。。。。
  这一刻,顿悟的不仅仅是陈贞慧,还有嘴里念念有词的黄宗羲,创建大明日报之初,对于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赚取钱财,黄宗羲还颇有微词,但现在心里不再有任何的抵触情绪。
  在京城带来那么久,经历的事情,见到的人,了解到的消息,随着黄宗羲对这些懂得越多,越发体验到朋党的危害性,朋党在官场上的存在,使得朝堂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
  有时候,小团体的利益大过国家的利益,党争,使得朝廷变得僵化起来,办事效率越来越低,慵懒之风越发的强盛。
  而党争,就是这些小团体的延伸和结合,严重危害着朝廷的利益。
  黄宗羲漆黑的眸子晶莹之光闪动,不断地流转,想到了更深层次,大明日报社的最大用处。
  大明日报社就像一个磁铁,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有识之士加入,以匡扶社稷为己任,以忠君报国为己心,而这些加入的有识之士,随着他们发表的报道越多,越来越针对朝中的弊病针砭时弊。
  看似他们在为国着想,出于公心,何尝又不是与那些专注于党争的官员割裂开来,无形之中,形成彼此对立的关系,互相仇视。
  不难想象,一旦皇上将这些有识之士吸纳入朝堂之中,朝廷的慵懒之风必然能够得到遏制,宛若给大明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灌注新的活力,各个衙门的办事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
  思及于此,黄宗羲又想到了即将形成的复社,以张溥和张采为倡导人,希望整个文社,成立一个大的、更具有影响力的复社。
  “不行,明年的创建复社聚会,不仅不能参加,也不可以加入复社。”
  嘀咕这么一句之时,黄宗羲轻轻甩了甩头,也在暗想,复社虽然是文人社团,以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切磋学问等为主,但他的先天属性早就被订上了东林党的标签。
  而东林党,如今之时,乃是朝廷的最大危害,严重阻碍了各种政策的实施和推行,一旦参合进去,无异于引火烧身,自找麻烦。
  大的团体,规模性的教派,自古以来,就是当朝、身为这个国家主宰者的忌惮之处,将会是最先打压的对象。
  如果“崇祯”这这里,听到黄宗羲的这些话,知道他的心中所想,一定会惊讶于他的才思敏锐,居然将自己的意图猜到了八**九。
  身为穿越者,还是历史学家,“崇祯”最能体会舆论权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官员们掌握着舆论控制权,使得历史上的朱由检历次迁都不能成功,更无法光明正大的与建奴和谈,以便赢得缓冲的时间。
  仅此一点,足可见人言可畏有多么的厉害,舆论权对帝王有多么的重要。


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静

  当然,之所以提到历次迁都不能成行,和谈无法摆在明面上,并不是说“崇祯”就有着这方面的意图,而是想强调舆论控制权的重要性,一旦掌握在官员手里,皇权将会不断遭到挑衅和掣肘!
  这个时候,黄宗羲的身体微微后仰,从身前的抽屉里取出一封信,看着上面的封面,不禁想起了其中的内容,嘴里更是自语道:“皇上,你这是准备对福王与唐王用非常手段了吗?”
  第二天,随着一声声买报纸的报童吆喝,京城顿时炸开了锅,刚刚恢复的平静,再次变得风起云涌起来,暗流涌动。
  “重磅消息。。。。重磅消息,福王累累罪行,唐王行为恶劣,被锦衣卫抓捕起来喽,今天的报纸就是揭露他们的罪行和不法行径,在封地为祸百姓,快来看喔~!”
  “唐王宠幸嬖妾,纵容嬖妾和其子谋害唐王世子,以及暗害唐王子嗣,争夺唐王世子之位!”
  “福王和福王世子,为祸洛阳城,慌乱百姓,强抢民女,短短数年之内,死在福王府的百姓就有数十人之多,父子二人糟蹋良家妇女无数!”
  。。。。。。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崇祯也不会想到,相比于平民百姓炸的热血沸腾,开了锅,愤怒无比,官场之上,勋贵之间,却是格外的平静,平静的近乎于诡异。
  “好。。。好。。。抓的好,锦衣卫总算办了一件好事儿,总算办了一件为民除害的好事儿!”
  “就是,就是,抓的好,皇亲贵族怎么了?犯了这样滔天之罪,身负数十条人命,仅仅是抓起来,根本不能平民愤,应该更严厉一点。”
  “这个老唐王真是够昏庸的,居然如此纵容小妾和小儿子,谋害其他亲生儿子,这心肠得多么的狠,多么的硬,抓得好,抓得活该!”
  。。。。。。
  渐渐地,京城内,在百姓之间,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