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洋政府的大小官员们都知道内务部的张枫和李德海是丰什么的,尤其是后者李德海,那是王辰浩的si人内帑管家,他们二人接管了所有皇室财产,没有人敢过问。

    几天后,政变的事情渐渐淡化下来。政府公务员继续工作,工人赶去上班,农民准备春耕,商人忙着进货卖货,学生开课上学,没有人会为了慈禧和光绪的事情整天茶饭不思,顶多饭后闲聊一下。

    不过,国土安全局、〖中〗央情报局、〖警〗察厅还在忙活着,除了对涉嫌参与这次刺杀人员的审讯外,更是以保卫〖总〗理府安全为由,扩大了侦缉范围,针对北京皇城、外城的旗人子弟,以劝告、威胁、半胁迫等方式,将三十多万旗人赶出北京城。

    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对此虽然不满,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这些旗人子弟集中住在北京皇城,皇城又是政府各大机关的主要办公地点,他们肯定是对政府构成威胁的群体。同时,随着北洋政府的建立,汉族重新掌权,十几万汉族官员、官员家属、军队军官和他们的家属也都得在北京居住,皇城就那么大点儿地方,房源紧张已经困扰政府很久了,因此这次正好帮政府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乎国会默许了。

    不过,为了不影响政府的声誉,国会要求政府提供一笔资金给离开北京的旗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随后李冰在国会报告中称,政府除了收了他们的房地产和土地外,并没有没收他们的其他财务。在京旗人子弟个个腰缠万贯,他们离京后不会存在生活困难问题。当然,如果他们挥霍无度的话那就不能保证了。

    第二天,北洋日报上称:比起旗人入关后血腥圈占汉人的全部财产,现如今的汉人对他们算是手下留情了。

    离京的旗人子弟不代表他们就此安全了,因为深受旗人压迫和虐待之苦的汉人并不会同情他们,他们将面临着被杀、被抢劫、被凌辱的危险,因此大部分旗人离京后全部隐姓埋名,整个家族都改了姓氏。而政井无法阻止汉人对旗人的报复,毕竟法不责众,但也不想做的太绝,因此大部分旗人被允许更改身份证和户口上的民族成分,由此才得以保住xing命。

    比起关外的旗人子弟,关内的这些改名换姓的旗人算是非常幸运了。

    在关外,东北三省爆发了立时十五天的战争。依克唐阿、长顺等八旗将军率领关外旗人发动叛乱,数万旗人同政府军警爆发ji烈战斗,但最终他们的武器低劣、战斗素质太差而战败被杀。残存的这些旗人子弟从此一无所有,而他们做惯了老爷少爷,不会营生,要么落魄街头,要么监狱里度日。

    在蒙古,抓捕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杭达多尔济亲王、大喇嘛车林齐密特等人的行动进行的并不顺利。

    由于北洋政府保留了蒙古王公贵族们原有的一切权利,国土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在蒙古的势力发展的远不如在内地。

    特工们在对哲布尊丹、杭达多尔济、大喇嘛车林齐密特等人的抓捕行动时,遭到蒙古地方〖警〗察的阻拦。这些地方〖警〗察都是蒙古人,不管哲布尊丹做了什么,都不允许外人抓捕。而杭达多尔济亲王、大喇嘛车林齐密特等人又在哲布尊丹的庇护下,于是这些人未能抓到。

    反过来,国土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的行动惊动了哲布尊丹等人,他们于是迅速召集起他们的军队自保,同时抓紧时间跟俄国联系,策划**立。

    驻扎在库伦的陆军第十七镇,因为库伦距离中原太远,因此来自总后勤部的补给非常困难,所以第十七镇陆军的补给只能依靠库伦地方政府来完成。

    随着京师巨变,满清政权被彻底摧毁,慈禧和光绪死后哲布尊丹他们不得不进行自保。于是杭达多尔济调集数万蒙古军队将第十七镇陆军驻地包围,并切断了对十七镇的补给。

    第十七镇指挥官彭文强根本不把几万蒙古军队放在眼里,准备拉开架势开战。但一个乓大的危机令彭文强被迫放弃采取军事行动,因为第十七镇是骑兵师编制,内部有一半的士兵是蒙古人,他们虽然没有造反的意思,但是也不愿意对其他蒙古人开枪。

    彭文强知道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开打,将存在巨大的风险。于是彭文强立即向总参谋部报告了情况,总参谋部决定让彭文强率领第十七镇迅速撤离库伦,退回内蒙古归绥跟第十九镇汇合。

    第十九镇驻防归绥,内蒙古的王公贵族们虽然也对北洋政府在处理满清政权问题上存有不满,但他们比外蒙古的王公贵族们冷静,他们离着中原太近了,一旦造反将面临北洋政府庞大的军事报复,因此内蒙古各部都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国防部迅速派出谈判特使赶赴库伦,同外蒙古王公贵族们谈判,同时国防部也迅速从奉天军区、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调集兵力,准备开赴蒙古作战。

    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高度关注〖中〗国的政治变局。在其他欧美各国对此事表示理解的时候,沙俄政府却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一方面,沙俄外交部强烈抨击北洋政府的行动,威胁北洋政府不得对蒙古动武,否则沙俄将应蒙古哲布尊丹的请求,出兵蒙古。

    沙俄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并支持**立,这令中俄之间顿时紧张了起来。!。

    感谢各位书友鼎立支持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262章 危机四伏【二更】

    

    沙俄的公然挑衅,顿时ji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访问    正在上海高昌庙视察海务的内阁〖总〗理大臣王辰浩得知后,一方面电令外交部向俄国提出严正交涉,试探俄国的底细。同时向海牙国际提出对沙俄的强烈抗议,请求海牙国际对沙俄施压,令俄国放弃干涉〖中〗国内政。此举是为了占据道义制高点,现在国际舆论上赢得支持。

    另一方面,王辰浩电令国防部,要求国防部制定出一套方案,一旦外交途径的努力失败后,将着手述诸武力。总参谋部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军令部下达战争动员令,号召全国人民踊跃报名参军,预备役部队迅速归建。全国各地驻军由和平时期的镇升级为军,三大军区集合所辖各军组成集团军或者集团军群。总后勤部抓紧时间准备战争物资,分别向三大军区的战略物资储备中心输送补给物资,包括粮秣、枪炮器械、弹药、油料、医药、军服等物资。

    朗3日,海牙国际接受来自〖中〗国北洋政府的请求,英、法、美、

    德、意、奥、比、葡、荷等国组成联合调停代表团,在荷兰海牙成立国际法庭,受理中俄两国关于外蒙古问题的争端。

    尽管〖中〗国占据道义制高点,在外蒙古问题上比沙俄有优势,但是欧美列强们都希望中俄打起了,因此在对沙俄干涉〖中〗国内政问题上,国际法庭偏袒沙俄,根本就没有调停的意思,反而故意ji怒〖中〗国,迫使〖中〗国对俄开战。

    王辰浩知道这些欧美列强们都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尤其是英国英国政府无时无刻不再挑唆中俄开战,这次则抓住机会,没有任何调停的意思,而是鼓动〖中〗国准备对俄开战。

    其他欧美列强见英国没有调停的意思于是纷纷选择站队,豪赌一方获胜。

    沙俄的高傲使其在欧洲只有法国一个朋友,但这次法、德、意、

    奥、比、葡、荷等欧洲国家全都站在了俄国一边,支持俄国干涉〖中〗国内政豪赌中俄战争俄国获胜。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都是英国人引起的,英俄矛盾令英国支持〖中〗国对抗俄国,但眼下英布战争打的正欢,英国意图独霸南非的黄金和钻石欧洲各国均眼热嫉妒。尤其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巨大影响力,加上荷兰的鼓动游说,令欧洲各国组成了联合孤立英国的政治团体。于是英国支持〖中〗国其他欧洲国家则支持俄国。

    同样,美国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跟〖中〗国闹得很不愉快,也希望借着这次机会敲大一下〖中〗国因此美国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了中立但这等于帮了俄国。

    当然,欧美列强们故意在这件事上做文章,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防止〖中〗国崛起,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拥有四亿多人口,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经济总量〖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革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如果不制止〖中〗国的崛起将来的〖中〗国就是第二个美国,成为欧洲国家的巨大威胁。

    当初欧洲列强为了压制美国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打击措施,如今美国突破了欧洲的封锁,这些欧洲国家无法再阻止美国的崛起了,只好退而求其次来阻止〖中〗国的崛起。

    显然,阻止〖中〗国崛起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动〖中〗国的紧邻沙俄发动战争。而美国也不希望一个将来有可能和他平起平坐甚至超过他的国家,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立场一致。当然,英国也是这个立场,只不过英国在遏制〖中〗国前,英国希望借助〖中〗国来遏制俄国。

    这些欧美列强们都没安好心,这点王辰浩最清楚。王辰浩知道〖中〗国现在对欧洲的影响力远不如俄国,他也没指望海牙国际能够帮上忙,把事情提交海牙国际仲裁,只是为了尽量拖延一些时间而已,因为王辰浩的军队集结需要时间,补给送到三大战区需要时间,而远征蒙古大漠更需要时间。

    同样,沙俄政府也知道这些欧美国家支持他都没安好心,都想着借着俄国的力量打击〖中〗国,消耗〖中〗国国力的同时也在消耗俄国的国力,这是一箭双雕的战略计策。

    沙俄政府虽然清楚各国列强的真正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沙俄政府似乎已经下不来台了。尼古拉二世的死要面子令俄国上下都决心同〖中〗国一战,而这些年的战争准备无不是针对〖中〗国。

    俄国政府认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但俄国政府也清楚,不等到西伯利亚铁路竣工,沙俄很难在远东取得决定xing胜利。但眼下西伯利亚铁路仅仅完工了三分之二,沙俄军方也没有准备好战争,也需要时间。

    这样一来,沙俄希望在蒙古问题上尽量不跟〖中〗国爆发军事冲突,支持**立,将来俄国吞并蒙古是沙俄外交部的最终战略目的,而维持蒙古和北洋政府之间的现状不变是沙俄外交官当前的战略目的。而通过海牙国际来仲裁这井事,也仅仅是为了给〖中〗国制造麻烦而已。

    当然,沙俄政府在蒙古问题上不是没有强大的军力支持。沙俄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有三十多万,距离蒙古库伦地区并不远,不需要西伯到亚铁路支持也可以采取军事行动。反观〖中〗国北洋政府,虽然战略物资雄厚,但是交通不发达,中原的补给物资很难快速投送到外门国正在优先修筑通往蒙古大漠库伦的战略铁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似乎跟俄国的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的处境是一样的。

    〖中〗国在东北地区有战略优势,同样俄国在西北地区有战略优势。

    俄国正因为有中亚兵团的支持,沙俄才敢公然在蒙古问题上跟北洋政府叫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