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载员乘车作战。在动力室后方中部的战斗室装有一座顶置式单人炮塔(武器顶置有利于炮塔外排弹链、弹壳和排烟),有三防性能,炮长位于炮塔右侧下方战斗室内。

    武器方面是2式12。7毫米重机枪,还有一挺并列的10式6。5毫米勃朗宁轻机枪。

    另外,也就是王辰浩亲自给该型步战车设计了用于掩护战车前进的雷击炮发射系统,载有四门37毫米雷击炮,可进行前后0到180度,左右30度的方向角调整。主要用来战车突击时发射雷击炮弹扰乱敌军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停车时对中近距离的敌军重要目标实施攻击,掩护步兵拔出敌人的火力点。

    w16式步兵战车的轮胎外壳给高强度的密封橡胶轮胎,即使被击中,还可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半个小时。

    正常情况下,16式新型主战战车和w16式轮式步战车,但陆军部对此并不满意。从欧洲战场上传回来的情报表明,战车在战场上的攻击力还存在死角。尽管16战车配合起来,弥补这方面的死角,但是还不够。敌军的榴弹炮阵地可以发射曲射榴弹炮摧毁战车,反过来己方如果可以快速部署榴弹炮火力点,则可以反击和压制敌军的战车部队。

    陆军装备委员会根据16战车(直射炮)、w16战车(重机枪、小口径雷击炮),提供曲射弹道的大口径榴弹炮掩护。

    这并不是新创意,因此此前德国、法国早就开始研制的轨道炮,中华帝国研制的超级大炮,都可以看做是车载榴弹炮的鼻祖。

    而第一门实战型车载火炮则由法国于1915年的第三次索姆河战役期间发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诞生后不久,法国人为了使笨重的牵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迅速地思考转移阵地,在一辆履带坦克底盘上安装一门野战炮,使具有机动越野性能。但这时的自行火炮没有装甲防护,只适用于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在一次阻击德军战车突击时,这种履带式战车的榴弹炮成功的摧毁了几辆德军战车。

    这样一来,有了实战检验,中华帝国陆军装备委员会于是展开了讨论,并提请帝国国会审议,最终送到王辰浩那里时,王辰浩自己几乎都忘记了这种自行火炮的重要性,于是在公文上做了一系列的批示。

    首先王辰浩认为在火力上,坦克是直瞄武器,要求较大的直瞄距离,但对最大射程要求不高,因此坦克炮就是加农炮,俯仰角一般是负五到正二十度左右。自行火炮以间瞄为主,对最大射程要求较高,除了自行反坦克炮外,对直瞄距离要求不高,因此自行火炮是榴弹炮为主、加农炮、加榴炮、迫榴炮等都有,火炮的俯仰角一般是0度到三十度之间,有的可以到九十度(自行高炮)。

    其次是火控方面,坦克讲的是先敌发现、先敌开火、首发命中,所以坦克更注重如何先发现敌人,迅速开火。坦克重在“知彼”。而自行火炮一般是看不到目标的,目标一般由观察所或上级通报下来,但它也讲究行军战斗转换时间,虽然看不到敌人,但如果知道的地理位置,再知道目标在哪里,火控系统就能很快算出射击诸元来,重在“知己”

    在防护方面,王辰浩指出,坦克是冲击武器,攻击主要来自正面,所以坦克的正面装甲非常厚,可以达到几十厘米。自行火炮是远程支援武器,攻击主要来自敌人远程炮火的打击,也就是四面等机率的炮弹碎片,因此自行火炮前后左右的装甲是等厚度而且非常薄。

    在机动性方面,王辰浩批示:坦克为了战术要求,需要快速灵活的机动,要求发动机能够提供强大的加速度和较大的吨功率。自行火炮对此没有过高要求,一般选用类似底盘的坦克发动机或其他类型的发动机都可以。事实上,由于坦克较自行火炮重,吨功率上不占优势,坦克的机动性并不比自行火炮好。

    总之,王辰浩支持研发自行火炮战车,可以基于w16轮式步战车改进,不需要多少防护能力,只需要机动性,使得自行火炮可以快速进入指定地区,对敌军实施炮火打击。

    王辰浩的特别批示顿时令国会议员们无法阻止陆军委员会研发车载自行火炮项目,并拨出相关经费。

    在王辰浩的大力支持下,帝国陆军委员会很快拿出设计。命名为z16轮式自行火炮战车,或称反坦克战车。z16反坦克战车基于w16轮式步战车的底盘和动力系统,搭载一门120毫米榴弹炮,成员6人,战斗全重20吨。最大公路时速45公里,越野15公里,最大行程300公里(公路),越垂直墙高0。4米,越壕宽2米。

    随着中华帝国陆军总装备部陆续开发出m16主战战车、w16轮式步战车和z16反坦克战车这三大攻击利器后,中华帝国的装甲部队得到新的飞跃,较欧洲的装甲军战斗力将更上一层楼,代表世界装甲军最高领域,继续引领世界装甲军的改革方向。

    从此,中华帝国的这三款装甲军团利器被国际社会称之为中华帝国装甲军团三剑客,成为中华帝国在装甲军团领域称霸世界的标志,其国际代号为mzw16,成为一战后期,直到二战期间的国际明星装备,深受各**事家们的热烈追捧。

    !#(

正文 第423章帝王枪族【万字大更】

    网第423章帝王枪族

    光华十六年初,中华帝国陆军各部队全面完成了十年式军备大换装。

    这也是自1895年开始,中华帝国近代陆军第三次装备大换装。

    中华帝国陆军装备第一次大换装是在前朝清光绪二十一年,当时国内的装备工业能力太弱,所有装备都进口自德国,清一色的德械装备。到了1900年,中华帝国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工业制造,国内开始大规模仿制德械装备,从而有了中华帝国本土的强大山寨工业能力,从而促成中华帝国陆军第二次大规模换装,清一色的山寨西方军工产品。

    到了光华十年,子弹12亿发。

    随着中华帝国的6。5毫米枪族武器在欧洲战场上获得一致好评,这些武器的出口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同时,中华帝国的6。5毫米枪族武器所需要的弹药,欧洲各国短时间内无法自行生产,因此还得从中华帝国进口。这样一来,随着中华帝国的枪支大量流入欧洲,各国对6。5毫米子弹的需求急剧攀升,很快中华帝国就以产能不足为借口抬价,使得各国不得不高价购买。

    同时,中华帝国对欧洲大规模出口6。5毫米枪械和弹药,也使得中华帝国在该枪族系列武器上面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生产工艺更加完善,随后十年式武器系统不断的进行改进,到了光华十六年时,中华帝国陆军已经将早期型号的武器都卖给了欧洲,自己则使用最新型的改进升级版本。

    欧洲战场成功的检验了中华帝国的6。5毫米枪族,也使得中华帝国的枪械专家们进一步在十年式枪械上面加以改进缺陷。

    光华十六年,中华帝国帝国陆军制式步枪依然是m10半自动步枪,但是却是经过了三次修改完成的,全称已经改为m10a3。改动方面主要集中在优化枪机构造,降低后坐力,重量减少0。2千克,射击精度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增强等。

    m10勃朗宁式轻机枪的改动最大,经过了六次大幅度改动,最终定型为m10a6轻机枪,后来因为m10a6已经跟m10相差太远,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因此又改称m16轻机枪。最大的改动依然来自勃朗宁,因此依然被列为勃朗宁系列武器。

    欧洲战场上的机枪武器变成了屠夫,凡尔登一战,德国使用马克沁重机枪一天屠杀了英法联军6万余人。而奥匈帝**使用中华帝国的m10机枪三天时间屠杀意大利军队15万人,使得中华帝国的m10机枪在欧洲多了个外号“屠夫”。

    中华帝国陆军委员会根据战场上反馈的情报,要求枪械设计委员会在m10轻机枪基础上开发一款更先进的轻机枪,而原本的m10重机枪已经被m2重机枪取代,因此m10轻机枪的开发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陆军委员会要求开始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机枪,要求性能超过m10轻机枪,因为欧洲已经大量装备m10轻机枪了,用不了多久欧洲就会开始仿制m10,这对中华帝国陆军未来在轻机枪领域上是个重大的威胁和挑战。

    帝国枪械委员会在勃朗宁等人的带头下,开始研制m16轻机枪。经过一系列改进设计,气动式布局的轻机枪技术愈发趋于成熟,在参考各**队仿制的衍生型勃朗宁机枪、麦迪森机枪和维克斯机枪后,终于获得突破。

    m16轻机枪依然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靠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顶部的闭锁卡槽实现闭锁。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采用6。5毫米口径,发射6。5×57毫米枪弹。该枪采用弹匣供弹,容弹量为30发。弹匣位于机匣的上方,从下方抛壳。由于弹匣在枪身上方中心线,因此瞄准具偏出枪身左侧安装。该枪瞄准装置采用由普通准星和蜗轮式缺口照门组成的机械瞄准具。

    该枪枪管外部有散热片,枪管口装有喇叭状消焰器,膛口装置上四周钻有小孔。枪托后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内有缓冲簧以减少后坐力。两脚架可根据要求伸缩。枪管上靠近枪中部有提把方便偕行与快速更换枪管,对于轻机枪来说,更换枪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m16作为班组轻型自动武器,使用提把与枪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使它在使用上有了更大的弹性。步骤极为简单,只要将枪管上的固定环向上转,脱离闭锁的凹槽, 即可向前脱出。之后反操作把新枪管换入,固定即可。

    为了有效保持火力延续性,一般配备一个射手和一个副射手,大量弹药和备用枪管都有射击副手携带。熟练的射手在副射手的帮助下,更换枪管整个步骤只需要不到十秒钟的时间,一般每射击300发,需要更换一次枪管,如果射击频率慢,可以达到450发。

    m16轻机枪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在陆军委员会的严格测试下,在激烈的战争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不易损坏,使用维护方便,射击精确以外,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的射击。二人机枪组,大大提高了机枪实战性能。经过简单的射击训练就可以使用该枪作战。

    不过,m16轻机枪采用枪身上方装弹匣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其瞄准装置是偏出枪体的瞄准方式,虽然并不影响射击的精确性,但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对于机枪手来说,良好的视线是非常重要的。

    随后m16轻机枪被拿到倭国战场上测试,在倭国作战的中华帝**士兵对此极为不满,于是陆军委员会很快又对该枪进行改进,将弹夹放到枪身下面,抛弹口该在右侧,这样瞄准具就不受影响了。

    最终帝国陆军委员会批准服役的型号为m16a1。这款轻机枪将不对外出口,保证中华帝国陆军在轻机枪火力上领先欧美各国,保持优势。

    勃朗宁设计的米m2重机枪没有多少改动,这款重机枪在欧洲战场上表现的非常拉风,号称坦克杀手和步兵绞肉机,因为该枪射击出去的米子弹可以轻易击穿除中华帝国m10式战车以为的欧洲所有战车的装甲,如果不是因为移动不方便,m2重机枪甚至可以取代反器材步枪的地位。

    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