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8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获得强大的起重能力,GH…41放弃活塞发动机而改用技术成熟的涡轮轴发动机,阿德尔dpk…3000型汽油发动机,1880马力输出,使得该直升机的最高速度达到277公里每小时,航程510公里,实用升限为3720米,爬升率:米每秒。

    武器方面是GH…41最大的两点,在王辰浩的特别指示下,冯轲才为其设计搭载了两挺并列毫米的M2重机枪,各备弹1200发,位于机头下方,可旋转攻击角度,主要打击地面敌方人员。另外直升机机体两侧外伸出四个挂点,分别可以挂载四具7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内分别装4枚火箭弹,一共可外挂16枚,用于攻击敌方坚固阵地、油库、装甲战车等目标。

    总得来说,中华帝国能够在四十年代初就研发出来先进的武装直升机,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不过,因为直升机技术整体上还不甚成熟,生产成本过高,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直升机都采用了活塞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功率小,比功率低约为千瓦/千克,比容积低约千克/米3,但价格也低。出来攻击直升机外需要采用昂贵的涡轮轴发动机提升战斗性能外,其他直升机暂时也不需要安装高性能发动机。

    但缺点还是很多,例如除了攻击直升机外,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木质或钢木混合结构的旋翼桨叶,寿命短,约为600飞行小时。桨叶翼型为对称翼型,桨尖为矩形,气动效率低,旋翼升阻比为左右,旋翼效率通常为。机体结构采用全金属构架式,空重与总重之比较大,约为。没有必要的导航设备,只有功能单一的目视飞行仪表,通信设备为电子管设备。动力学性能不佳,最大飞行速度低约为200千米/小时,噪声水平约为110分贝,乘坐舒适性较差。

    尽管直升机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足,但整体而言,中华帝国能够拿出直升机,并且配备给陆军装甲部队使用,这极大的提高了一线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尤其是GH…41攻击直升机,其强大的火力绝对是敌军地面部队的噩梦。也因此令GH…41刚刚问世就被冠上了死神的外号,并很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闪亮登场。

    对于帝国空军来说,有了攻击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大型运输机在起降的时候,周围就可以用这些直升机来担任警戒防御。

    如果在配合帝国空军的强击机进行对地攻击作战任务的话,效果将更好,帝国总参谋部在评估攻击直升机的作用后,认为攻击直升机将给装甲部队带来额外40%的攻击力加成,战斗力不可小觑。

    于是,帝**方大力采购各种军用直升机,尤其是GH…41攻击直升机,一口气采购了1200架,不过单价高达35万龙币的攻击直升机,资金富裕的帝**方亦感到头疼,还是王辰浩单独向国会做出了解释,最终说服国会给军方追加了这笔巨额直升机采购费用。

正文 第580章 导弹实战部署

    尽管中华帝国陆军对于直升机的战斗可靠性心存疑虑,但还是将其配属给了一线主力部队,用于配合战机进行地面攻击任务,形成高空、中空、低空立体火力搭配体系,提升帝国陆军的作战能力。

    对于陆军将领们而言,禁卫军第一装甲师最强大的火力已经不是传统上公认的坦克攻击集群了,而是加强给炮兵的火箭弹系统。

    暴风雪MK40式227毫米多管火箭炮系统,为自行常规支援武器系统,射程远、威力大、机动性好,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炮。基于前二炮部队装备的雷神17型火箭炮系统基础上,经过陆军多年的集中测试后研制生产的,主要用于填补陆军自行火力覆盖方面的不足。

    MK40暴风雪系统由M36虎王主战坦克的底盘作为其作战载体,运载车外观上象一种加长型的步兵自行火炮战车,其车体80%为通用部件,车体满载之后最大重量为24700公斤。MK40运载车最大爬坡度为60%,涉水可达深米,可爬越垂直1米的墙,可利用Y…8大型运输机进行空运。运载车驾驶舱采用铝装甲结构,为乘员提供防护,车内安装的气体微粒过滤器装置与乘员防护面具相连接,可有效保护乘员不受到化学、生物制剂和放射性沾染物的侵害。

    MK40系统的每个发射箱都含有六个火箭弹发射管或一个导弹舱。火箭炮发射管口径为227毫米,管数为12,战斗射速12发每分。其最大射程为子母弹32公里,布雷弹40公里。反坦克子母弹45公里。以第一装甲师的战斗力进行评估,其行军战斗转换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战斗行军转换时间在2分钟。再装填时间为5分钟,时速54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

    为了更有效的提升自卫防护能力,MK40暴风雪系统在装甲和机动速度上都得到了加强,但是为了更有效的提高生存能力,中华帝国陆军还在战术上进行了规定,即要求在己方部队的火力掩护下进入战场。

    不过,MK40暴风雪火箭炮系统的最大威力体现在其可以发射帝国陆军秘密武器——西北风六型(XBF…6)战术导弹。取名西北风,意为让敌人喝西北风。

    在此之前,帝**方在V系列导弹基础上。陆续开发了多型号的导弹,第一型服役陆军的便是西北风六型短程地对地导弹。

    西北风六型导弹的设计类似中华帝国早期的V…1、V…2飞弹,但增设了用于修正航线的无线电控制系统,得益于中华帝国在发动机技术方面的进步,首次在导弹上使用了体积更小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进而取代了V…1V…2飞弹上笨重低效率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使得中华帝国在导弹技术方面获得突破式发展。

    在最初试验阶段,中华帝**事委员会将其定义为轰炸机,赋予了H…61的编号。主要是用来迷惑西方列强,使其不知道中华帝国正在发展导弹武器。直到一系列秘密测试成功后,才在光华三十九年夏天统一以西北风XX型来命名导弹的型号。

    西北风六型导弹由帝**方直辖的总装备部负责研制,没有让帝国兵工企业参与其中,表明其高度机密性。

    原本研发速度不快。但很快情报部门从获知德**方也展开了飞弹研制工作后,中华帝**方决定加快导弹研发速度,要求工作人员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赶在德**方的飞弹计划完成之前,为帝**方研制出可靠性高、工业化经济的导弹武器系统。

    光华三十九年九月,最初的两枚H…61导弹交付给北疆空军基地成立的一个导弹中队进行适用性测试,并且随后在北疆首府上京(原沙俄阿穆尔斯科)进行实弹试射,并且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此后,帝**方陆续发展了多款导弹型号,其中陆军一线部队可以部署的是西北风六型地对地战术导弹。

    对于西北风系列导弹而言,中华帝**方已经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射程已经不在话下。以前测试的一系列V型导弹都是由于制导系统不精确,误差太大而备受军方诟病。

    中华帝国早期的V系列导弹所采纳的无线电系统,因其直线通信受制于地球曲率,有效距离最大只有400公里,并且这种无线电通信还很容易被敌方无线电信号所干扰。在理论上,导弹可以在飞行过程中交由其他车载中继站进行制导,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很难成功。

    而西北风导弹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帝**队第一个被实战部署的导弹,主要是其解决了关键的制导系统问题,打击精度大幅度提升。

    西北风六型地对地导弹通过导弹上的无线电系统与RD…80雷达系统和WD…69无线电通信系统进行联合制导。它使用了一个陆基微波发射器,为弹上控制系统提供导航所需的距离和方位角信息。利用此系统全程制导成为了可能,制导最大距离大约为1000公里。

    在导弹试验时,据传RD…80系统非常之精确,一枚改型导弹飞进了之前一颗导弹爆炸产生的坑中的传说,而这个几率基本上是十万分之一的。

    不管是不是传说,最终中华帝**方接受了这款导弹,足以证明其有一定的真实性。不过,这款导弹因为配备了复杂的指导系统而不得不单独在导弹外部挂上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专门装制导系统。使得外观上非常的难看。一度有人戏称这款导弹是背着包的日本小媳妇。

    XBF…6导弹总重5440千克,全长米,直径米,翼展米。装药类型黑索金高爆炸药或者热核弹头,战斗部重450~1050公斤,或者一个W2型9万当量的热核弹头。其发动机采用阿德尔A…37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20千牛。不带助推器情况下射程300公里,在两具液体火箭助推器高达240千牛的推力下。其最大射程达到1050公里。最大巡航高度为10600米,最大速度达到马赫1040千米每小时,使用移动发射车进行发射,使用小型弹头时则可以使用暴风雪火箭炮系统来发射。

    一个西北风六型导弹的发射组包括十一名成员。一名发射军官,通常由中尉或者新晋上尉来担任。一名上士担任主任技师,两名弹头技师,两名飞控系统技师,两名导航系统技师。两名空气动力和引擎技师——其中一人兼任起重机操作员另一人操作发射车,还有一名助推火箭技师。

    由于西北风六型导弹至少在理论上是“可快速机动的”,所有的发射设备都被装置在了卡车和拖车上。

    一枚斗牛士导弹需要相当多的车辆进行机动和后勤支持。导弹移除弹翼后,通过一个半挂车进行运输、一辆12米长,重达吨的发射车,还有目标选择车、弹头储存车、一台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一辆拖车、一个液压单元、一个移动式液压起重机。发射组配备了数辆吨和5吨卡车用于牵引这些发射架,运输车和发电机组等。在某些中队,每个发射组还有一辆大型拖车。用来储存武器弹药和补给。

    但由于后勤人员的数目过多,一个拥有五个发射组的机动西北风六型导弹中队成员会变得过于庞大。于是,帝国总后勤部要求发射中队就在固定的发射地点进行战备值勤,而放弃了机动发射的想法。

    这样一来,西北风六型导弹只能被部署在国内。一旦帝**队出兵国外,那么就很难发挥作用了。

    中华帝**方有了导弹武器,但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合理的给导弹部队制定章程,好在这个问题他们可以请教王辰浩。

    王辰浩很快根据他的记忆,列出了中华帝国导弹部分战备执勤条例。

    按照王辰浩的指示,帝**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制定了发射手册。如一个典型的导弹发射阵位有一个活动的,或“热”位,这里的导弹是被保持在随时准备发射的状态的。这里通常有当值的发射人员值守。根据发射手册,“热”位导弹的发射需要15分钟,但是熟练的发射组可以在6分钟多就完成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通常还会有一个后备位,有一枚准备状态相对较低的导弹,这里由待命的组员值守,一般可以在20到30分钟之内完成最后发射准备。如果有第三个发射位的话,那里可能并没有待命中的导弹,如果未值勤的发射组能及时赶到的话,他们可能能够将导弹组装好并完成发射准备工作。但由于所有的发射阵位离潜在敌人都只有数分钟的飞行距离,第三枚导弹能发射出去的可能性并不大,尽管如此,无论是值班还是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