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私大明(老鱼)-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和心中矛盾重重,周重在讲话之前也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似乎已经看出了杨廷和的纠结,不过他并没有在意,而是清了清嗓子道:“各位,今天请大家前来,主要商议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陛下亲征辽东的事,不知各位对此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听到周重提到正德亲征辽东的事,所有人都看向王琼,毕竟他不但是内阁大学士,同时还兼任兵部尚书,所以这种军事的事情他最有发言权。

只见王琼清咳一声,站起来开口道:“启禀监国,现在陛下率领的南路军,以及辽东都司率领的东路军都已经集结完毕,另外后勤方面也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说两路军随时都可以发起进攻,只是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这次对朵颜三卫之战还是以招降为主,所以在发起进攻之前,礼部已经派出使者去了朵颜三卫,希望可以说服朵颜三卫直接归附,不用再起刀兵,毕竟只要战事一起,不但会有无数的将士战死,另外也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

向朵颜三卫派遣使者这件事,周重也知道,毕竟朵颜三卫本来就是大明与鞑靼之间的墙头草,若是能够用使者说服对方再次归顺的话,那也是一件好事。

“王大人,以你之见,朵颜三卫会不会被我们的使者说动,从而脱离鞑靼倒向我大明?”周重沉思了片刻开口问道,王琼虽然人品有问题,但才干却可以称的上是大臣之首,否则也不会和于谦、张居正一起被称为大明三重臣了。

听到周重的这个问题,王琼略一沉思就立刻回答道:“启禀监国,若是放在以前,朵颜三卫很可能会被使臣说动,从而再次归顺我大明,但是以前的归顺都只是名义上的,我们大明并不会插手朵颜三卫的内政,但是这次我们不但提出要让对方归顺,而且还提出接管对方的军队,然后派驻官员管理,如此一来,花当那些部落头人的权力就会被架空,以花当此人的性格,必定不会同意我们大明提出的条件,所以此一战恐怕在所难免!”

周重和其它内阁大臣听到王琼的分析,也都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这次之所以对朵颜三卫用兵,为的就是将其完全收服,然后招募三卫的蒙古人,再加上汉人组建一支汉蒙骑兵,做为日后入侵草原的主要力量,所以自然不可能放任朵颜三卫自治,必须完全把朵颜三卫纳入大明的统治之内,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对方必须不会轻易答应,因此大明只能用战争把对方打痛打伤,打到对方不得不同意为止。

“即如此,那就只能打了,不过这次我们出动十五万大军,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如此多的军队,几乎可以将朵颜三卫灭族了?”这时杨廷和忽然提出自己的异议道,朵颜三卫只是一个墙头草,对付这样的部落,只需要几万人就行了,现在王琼一下子调集了十五万人,这在杨廷和看来,简直就是浪费。

“杨大人不要太小看了朵颜三卫,这些年他们一步步的蚕食辽东,实力早已经非昔日可比,三卫的总人口也增加了数倍,初步估计也应该在五十万以上,想要征服这样的大部落,十几万人还算是少的,而且辽东都司那边的五万倭人仆从军并不仅仅要对付朵颜三卫,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对付建州卫的那些女真野人。”没等王琼开口,周重就替他回答道。

“可是朵颜三卫本来就是草原人,常年居无定所,若是现在大军压境,他们看到打不过,再带着人向北逃窜怎么办,毕竟他们本来就生活在松花江的上游区域,再回到祖地也不是什么难事?”杨廷和再次提出自己的异议道。

“杨大人所讲的虽然有这种可能,但事实上却行不通,首先朵颜三卫之所以南下,除了贪图南方草原的丰美外,最重要的是这些年北方越来越冷,草原人几乎每年都会在冬天被冻死一大批,所以朵颜三卫才会拼命的南迁,不过在他们离开后,原来属于他们的草原就已经被别的蒙古部落占据,他们想要回去的话,恐怕只能与那些蒙古部落开战,到时就是灭族之战,比投降我们大明更加可怕!”王琼这个兵部尚书的确十分称职,竟然对草原上的事情了若指掌。

“说的好,朵颜三卫没有退路,我们派出十五万大军,一方面是显示我们的大明的军威,另外一方面也是让朵颜三卫看到我们收复辽东的决心,相信只要朵颜三卫在开战之后占不到便宜,应该就会认真考虑归顺的事情了。”这时杨一清也开口补充道,他文臣中唯一一个能够独力带兵打仗的人,而且当初在宁夏时,他就对草原上的形势十分了解,辽东的形势虽然与宁夏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

杨廷和听到这里,终于也没有了异议,接下来周重又与王琼、杨一清讨论了几句,这才把辽东的事情放在一边,开始讲起第二件事,这也是周重今天召集大家来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杨廷和最担心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六章改革开始了

“各位,在讲第二件之前,本王要请一个人进来,由他向大家介绍一件事情!”周重环视着在座的内阁大臣,然后命人把早在候在门外的严嵩叫进来,他今天要与内阁商议的事情,正是与银行有关,而掌管着大明中央银行的严嵩自然也要前来。

不一会的功夫,外面等候的严嵩也来到了这个小房间里,说起来这段时间中央银行可谓是出尽了风头,经过中央银行的整合后,全国各地的商业银行全都焕然一新,吸引不少人将钱财存入银行之中,另外银行发行的钞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每发行一两银子的钞票,就相当于为国库增加了一两的收入,也正是有了这些收入,周重才敢大胆的对草原实施经济与军事的双重入侵,否则只靠大明原来的国库,支持这样的行动还是十分吃力的。

在座的杨廷和等人都认识严嵩,只见对方进来向他们行了一礼后,这才开口介绍道:“各位大人,现在银行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将十四钱庄完全变成新式的银行,而且这些银行都受到中央银行的监管,之前朝廷通过这些银行发行了钞票,除了个别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已经有钞票在流通,而且这些银行的分行也遍布整个大明,每个州府都有银行在运营,甚至有些大一些县城也同样有银行,相信过不了几年,大明的县城一级也都会有银行!”

听完严嵩的介绍后,杨廷和等人都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本来不少官员还对朝廷开办银行有些异议。认为这是在与民争利。甚至丢了朝廷的脸面。不过随着中央银行发挥出它的作用,大明的货币开始规范起来,商品流通速度也越来越快,朝廷的税收同样也忽然出现一个大增长,这些都是银行的功效,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官员都已经认可的银行这个新生事物。

周重听完也同样满意的一笑,银行是整顿吏治的利器之一,现在银行做好了准备。接下来也就该进入正题了。王琼等人也都明白周重让严嵩进来介绍银行的原因,因此一个个都是坐在那里微笑,唯独杨廷和虽然猜到周重要做什么,但他却不知道周重要具体怎么做,更不知道银行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不错,现在银行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本王之前预期,那么接下来也就可以开始整顿吏治的第一步,现在本王宣布,日后大明所有官员俸禄的发放,全都由银行代为发放。朝廷会把他们的俸禄存入银行之中,到时官员需要亲自去银行去取。”

周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对于官员的俸禄,自从建国之初到现在都没有涨过,可是现在大明物价早已经不是建国之初的那样,所以本王已经命人考核了物价,重新制定了各级官员的俸禄,比之前的俸禄要高上不少,足够官员过上体面上的生活,不过若是日后再有人敢贪墨的话,那就不要怪本王不客气了!”

听到周重的这些话,王琼等人早都有心理准备,所以表现的倒也很是平静,不过杨廷和听到这里却是脸色大变,当下站起来道:“监国,此事老臣觉得不妥,大明官场上习气早已经形成多年,非是几道法令就可以清除的,所以还请监国大人三思而行啊!”

“首辅大人所说的本王自然明白,不过也正是大明官场上积弊已久,所以才要用这种雷霆手段才能清除,从今日起,都察院都御史与内阁大学士品级相同,各地监察御史品级从正七品提升为从五品,锦衣卫暂时归都察院节制,若是各地的监察御史发现有官员贪污受贿,可以直接命锦衣卫将其抓获送入京城,由刑部亲自审问!”周重语气森严的再次开口道,他的岳父王伦已经升任左都御史,另外还有一位右都御史,两人在事前已经被周重提前告知,所以听到这些并不感到意外。

杨廷和听到周重的这些话却是脸色大变,都察院本来就有监察天下百官的职能,大明对都察院也尤为重视,除了京城的都察院里的御史外,各地又分为十三道监察御史,加起来共有上百人,这些御史虽然品级不高,但手中的权力却是极大,只是御史只能监察和弹劾,并没有直接抓人的权力,现在周重提高了监察御史的品级,又让各地的锦衣卫听从监察御史的命令,如此一来,这些监察御史手中的权力就太大了,再加上能坐上御史的位置的人大多都是又臭又硬,把名声看的比任何东西都重,现在这些人手中有了抓人的权利,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贪污而落网。

不过还没等杨廷和出言反对,接下来周重再次提出几条改革的方案,比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打破官员与小吏之间的壁垒,允许小吏升任为官员,而且日后无论是通过科举的进士还是国子监里的生员,他们都需要在地方上担任一定年限的小吏,只有在小吏的职位上做的合格了,才可以由小吏提升为官员。

除此之外,周重还提出扩充户部的税务司,不但在各州府设立税务部门,甚至连县一级也要设立专门的税务司,日后大明的税收都将收这些专门的税务司收取,不再由当地的官府代为征收,而且税务司还将与银行挂钩,收到的税收全部存入银行,同时税务司也要受到监察御史的监管,可以说在这种监管之下,当地的官员基本没什么机会再接触最容易发生贪污的税收,至于地方官府平时所需的财务,则必须上报给州府,州府虽然可以做出决定,但事后必须上报朝廷备案,谁批准的谁负责,虽然过程繁琐了一些,但却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周重讲话的速度很快,而且不时将一些事情吩咐给一些人负责,比如银行方面由严嵩来负责,都察院则由王伦负责,户部的税务司则由张彩去负责,这些人事先都已经被周重单独叫过去商议了好长时间,所有分歧和细节都已经补充完毕,所以都答应的十分干脆,这也让杨廷和根本没有任何插嘴的机会。

一直等到周重把所有关于整顿吏治的事情吩咐完毕后,杨廷和这才终于有机会站起来道:“监国,大明官场上虽然有些弊端,但却不可操之过急,还望监国以大局为重,万不可贸然行事啊!”

“首辅大人多虑了,对于整顿吏治这件事,本王早已经思虑多时,为此也做了无数的准备,断然是不会失败的!”周重十分自信的道,在正德没有去宣府之前,他就已经开始为改变大明现状做准备了,现在总算是到了实际实施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