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依然没有任何意外的开始动摇了,直到明军大摇大摆的把“礼物”送过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消息传到日军总指挥部的时候,宇喜多秀家瞪大了眼睛,好几日没有开口说话的他,忽然之间有了一种极其不好的预感。
  明军的礼物队伍来到了倭城之下,大摇大摆的把旗帜一竖,两个投诚的倭寇就上前交涉,宇喜多秀家下令允许明军送礼队伍进入倭城,一辆大车就被送上了倭城,而所有运送的明军士兵都被拒之门外了。
  大车抵达了总指挥部门口,所有的高级将领和文官都来到了门口观看,他们很想知道明军大摇大摆的送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之前几次明军“送礼”虽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好歹还有些象征性意义的酒肉,所有人都眼睁睁的望着这辆大车,以为这里面会有些什么好吃的东西,给他们补充一下十分匮乏的油水。
  宇喜多秀家心中不祥的预感却越来越浓烈,越来越浓烈,他挤开了所有人,冲到了大车的面前,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缓缓打开了那大箱子的盖子,然后探着眼睛往里使劲儿瞧,一缕光线随着盖子的缓缓打开而逐渐透入箱内,宇喜多秀家的鼻端抽了抽,闻到了一股血腥的臭气。
  不祥的预感越发的浓郁,宇喜多秀家终于按耐不住,直接一掀,箱内事物大白于天下。
  那是一个血淋淋的人头。
  所有人的眼睛瞬间瞪大。
  那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头,那是一个在这里的各位都见过,都有见过,并且甚至对某些人来说特别熟悉的人的人头,那个寄托了他们所有人的希望的人的人头。
  “太……太阁?”
  “这是太阁?”
  “我没有看错吧?”
  几个人开始窃窃私语。
  石田三成一把上前关上了箱子,大声吼道:“这不是太阁,这不是太阁!这是明军的诡计!这是敌军的诡计!这是敌军的计策!是他们要动摇我们的决心!我们不能中计!你们都快点回去安抚军队!我们要继续守住釜山!!”
  众人愣住了,围着这个箱子,想着刚才所看到的一切,久久不能言语。
  直到福岛正则冲出来狠狠一拳把石田三成打在地上爬不起来为止,没有一个人敢在石田三成面前打开那个箱子再次验证自己的猜想,福岛正则红着眼,冷着脸,不声不响,走上前一拳轰在了石田三成的面门上,然后不管石田三成的死活,直接掀开箱子,把里面那血淋淋的人头拿了出来,放在了光线非常充足的地方,一边每一个人都能印证自己的猜想。
  那熟悉的面孔上一次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的时候,还是在誓师出征大会上,那个时候,这张脸还是意气风发的,虽然有疲惫的感觉,但是远远没有到那个状态,却不曾想到,再一次见到的时候,已经是人鬼殊途,阴阳两隔了。
  这巨大的落差让这里的所有人都陷入了短暂的僵直的状态里,整个心神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就像是整个人心中的信仰瞬间崩溃掉一样。
  随着指挥部中死一般的寂静,一圈圈眼睛看不到的荡漾波纹已经在整个釜山倭城的体系中散播开来,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开这种冲击。
  这还不是完结,很快,随着明军再一波箭雨的到来,新的消息传递而来了。
  “丰臣已死,德川当立,日本疆域,皆属德川,尔等丰臣氏旧臣已为德川家康所不容,放弃军械开城投降,可保一命。”
  丰臣秀吉死了,德川家康上位了,朝鲜方面军被认为是叛国之人,已经被德川家康宣布诛灭,他们已经没有回去的路了,他们已经没有家了,他们的家已经易主,成为德川家康们的乐土,他们的家正在被德川家康们蹂躏,他们的妻儿老小正在德川军的铁蹄下哭泣,丧命。


第二百一十七章 明军总攻
  支撑着釜山日军在极其缺水缺粮缺军械的情况下坚持死守釜山倭城的精神支柱断了,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明军四万大军列阵,黑压压一片大军如黑云压城一般,杀气凛然,数百门大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倭城所在之地,象征着明军这一次绝对不会轻易撤军的决心,这宛如压死骆驼的一块巨石般,彻底摧毁了他们的战斗意志。
  从第一座倭城开城投降到倒数第三座倭城开城投降,期间所用的时间不过半天,整个釜山倭城体系彻底被毁掉,仅仅只剩下两座倭城没有投降,一座属于石田三成,一座属于宇喜多秀家,两座倭城互相在互相的旁边,周围的倭城全部开城投降,他们没有任何动作,也没办法做出任何阻止的努力。
  萧如薰一边下令军队包围最后两座倭城,一边下令军队开始受降,将随着军队投降的倭寇民夫也算了进去,略略计算,投降的倭寇战兵有三万人,民夫有五万人随着投降了,最后那两座倭城加在一起还有最多一万战兵和一万民夫,考虑到不正常死亡的人数,他们加在一起最多不超过一万五千人。
  “这场战争终于到了要结束的时候了。”
  袁黄站在萧如薰的身边,看着逐渐将两座倭城围的水泄不通的明军主力,由衷的发出了感叹。
  从十月三十日出兵,到今日,二月初二,一个冬季之内,明军将那些凶残的敌人彻底解决了,而最后的时刻也将到来,袁黄作为从数十年前就活跃在抗倭前线的老人,亲眼见证了大明和日本之间这段宿怨的告一段落。
  “新的战争很快就要开始了,我绝对不会给日本人喘息之机的,袁公,宋公那边是否有消息?”
  战争打到了现在,宋应昌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没有插手干预前线战事,一直都在后方为萧如薰调派粮草物资,让伤兵放心修养,从各地调来新的战兵补充明军的兵力,使得萧如薰手下的战斗兵源一直维持在四万人左右,为萧如薰免去了无数的后顾之忧,可以说,没有宋应昌的全力支持,萧如薰无法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日军决战。
  接下来的事情,萧如薰无法避开宋应昌自己做决定,他必须要和宋应昌达成共识,使他支持明军继续远征日本,并且攻取石见地区,甚至再和日军血战一场巩固既得利益,指望朝中那批清流支持自己并且看到这场战争背后带来的利益是毫无意义的,他必须要争取到文官体系内部的开明派的支持。
  并且拿出足够的利益说动他们,是他们支持自己的军事行动,为自己顶住朝中反战派的压力。
  萧如薰听到了一些风声,从和宋应昌之间的信件交流里,萧如薰得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况的进一步明朗,朝中反战派的势力越来越强,他们认为大明已经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不需要继续打下去了,应该就地消灭掉釜山的倭寇,然后班师就好,而萧如薰操作日本政变、杀死丰臣秀吉的事情他们一概不知,也不会感兴趣。
  他们不会明白三分日本的重要性,他们最多会对石见银山感兴趣,而那个,也是萧如薰最大的筹码——得到皇帝支持的最大的筹码。
  这一切需要通过宋应昌去实现。
  因此,需要在宋应昌抵达釜山之前将这最后两座倭城拿下,全歼里面的倭寇。
  “宋经略公正在路上,最多晚上就能赶到军营,季馨,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袁黄知道萧如薰的计划,他是坚定的支持者。
  “我知道了。”萧如薰点了点头,便唤来了吴惟忠和麻贵。
  “吴总兵,麻总兵,开始吧!”
  萧如薰下达了总攻的命令,这两座倭城,就算是强攻,萧如薰也必须要拿下!为此,萧如薰调集了五百门各式火炮,他要用让日本怀疑人生的火力,把他们最后的意志摧垮。
  大火炮战术在朝鲜明军之中已经非常普遍了,朝鲜明军的火器装备率也已经位居全国明军之冠,火器的掌握能力和技术也是全国之冠,火器和冷兵器之间的配合战术也非常纯熟,这支军队完全可以作为全国明军的模板,让全国明军效仿进行军事改革——如果萧如薰拥有这个权力的话。
  火器时代已经来临,大火炮时代已经渐渐逼近,没有人可以逆时代而行。
  对的,这一切都不可逆转了。
  “开炮!!!”
  随着一声断喝,火炮的轰鸣声响彻天地,在日军的攻击范围之外,明军的火炮轰然作响,一颗颗带着杀意的炮弹或是坠落在倭城之内,或是坠落在倭城之外,但是无论如何,这些炮弹将明军的杀意很好的贯彻了。
  两刻钟之后,炮声停歇,整个釜山归于一片寂静之中。
  不久之后,震天的喊杀声响了起来。
  主攻石田三成死守的倭城的是李如松和他麾下的五千女真辽东联军,他们求战之心切,竟然下马步战,充当大军急先锋;而主攻宇喜多秀家死守的倭城的,是刚刚来到朝鲜一个星期的川军刘綎所部,他们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萧如薰已经率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他们才刚到,自然只能跟在大军后面吃灰,什么好处也没捞到,现在求战之心切不在李如松之下。
  两军各有五千人马,作为急先锋分别主攻倭城,一时之间杀声震天响,求战心切的李如松和刘綎不顾伤亡,各自带着自己的联合军向目标发起决死冲锋,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李如松的部队就不说了,汉兵和女真兵联合在一起,刘綎的部队是实实在在的“联合国军”,萧如薰仅看到了黄黑色皮肤的东南亚人种,还看到浑身漆黑的黑人士兵,还有明显具有白种人特征的白人士兵,当真不愧“联合国军”的称号,这支部队使用的武器之繁杂,使用的语言之繁杂,还有战斗力之凶悍,都让明军为之侧目。
  他们有些期待这支混合部队的战斗力了,作为首秀的主要负责人,刘綎为这一战做了充分的准备,萧如薰为他提供了一切可能需要用到的东西,刘綎抱拳谢过,而后悍不畏死的冲向了那座倭城。


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的压力
  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仗,石田三成还有宇喜多秀家所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如同疯狗一般涌上的李如松所部和刘綎所部撕扯的干干净净,连渣子都不剩,饿疯掉的两支军队顶着饿绿掉的眼睛将最后两支负隅顽抗的倭寇给吃的干干净净,很顺利的结束了战斗,在宋应昌抵达军营之前,釜山之战已经宣告终结。
  僵持了快三个月的朝鲜半岛终于恢复了平静,一队又一队的倭寇俘虏被编入队列里,一列一列的捆着押着,被明军分出兵力来一队一队的押回汉城,宋应昌之前送来的消息上说,朱翊钧已经允许了明军将三万倭寇俘虏先期送往辽东,在辽东的某处大矿上干活儿。
  似乎在使用俘虏开矿的问题上文官群体的反对没有那么有力了,但是这群强悍的文官从来不会无条件的附和皇帝的意见,更别说皇帝力量的加强就是文官力量的间接衰弱,文官们可不会乐于看到这样的局面,只是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经济层面,他们都没有了强有力的论据去反对开矿。
  皇帝用自己的私房钱用自己抓住的俘虏来开矿,不耗百姓一人之力,不耗百姓一粒米粮,你用什么理由来反对?环境保护?
  还真有几个愣头青以皇帝乱用内库银钱为理由上奏,朱翊钧大为恼火,直接下诏到内阁把内阁里的几个阁老骂得狗血淋头,然后直接下令把那几个乱说的言官杖责十下赶出朝廷,这一下,还真没有几个人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