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的功劳,照理来说,那么大的功劳的确要升官一级以示嘉奖,可是宋应昌已经是兵部左侍郎了,再升,那就是要石星退位让贤了。
  纯粹的文官和文帅之间的矛盾一点儿也不比文武之间的矛盾要小,自王阳明事件以来,文官和文帅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无法调和,比起武将,文官们更加忌惮文帅,而且有着绝对不能让文帅进入内阁的说辞。
  纵使如此,你也不能不赏,宋应昌如果步上了叶梦熊的后尘,那估计也会在朝野掀起一阵不小的议论风潮,文帅们会寒心,有此般志向的文人们也会退缩,也会明哲保身,到最后可能不会有人愿意出任类似的职位了,而且这样做的话,文官们的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一些。
  王锡爵决定先试探一下。
  “陛下,老臣以为,宋应昌的事情暂且不论,萧如薰年纪轻轻,已经是伯爵,爵位就不应当再封了,毕竟他的时日还长,还要继续征战,否则到最后封无可封,反倒不美,倒不如赏赐些钱财土地,然后封个京营职位,从西北苦寒之地调入京城,对于边将而言岂不是最好的赏赐?”
  朱翊钧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继而开口道:“那如何加赏李如松呢?”
  “老臣观李如松于此役大小征战十六次,次次为先锋,身先士卒,勇不可挡,麾下骑兵斩首总数达五千余级,如此大的功劳,加上李如松的年岁的确不小了,是时候可以加一个爵位以示荣宠,而后调任辽东总兵,使之子承父业,安定辽东之心,不知陛下以为否?”
  话一说完,王锡爵便看到朱翊钧用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他。
  “你呀,还真是念旧护犊子啊!怎么?被李成梁软磨硬泡,就禁不住要保他?”
  王锡爵心神剧震,连忙跪下伏于地面,大声道:“陛下恕罪!陛下明鉴!老臣并无私心!并没有和李成梁有所勾连!陛下!”
  朱翊钧端起了茶碗,喝了口茶,而后舒了一口气。
  “好了好了,起来吧,别动不动就跪,你可是真的肱骨之臣,老是跪着算怎么回事?行了,你过去和李成梁之间有什么来往,朕可以不在乎,这武将在京中找靠山也不是秘密,朕也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李成梁找的靠山还真是不小。”
  朱翊钧的话越说,就叫王锡爵越是后悔。
  干嘛要试探皇帝啊!这不是没事找事儿吗?!
  哎呀!!!
  “老臣有罪!老臣有罪!!”
  皇帝都把话说得那么明确了,肯定是手里握着什么决定性的证据,肯定是锦衣卫或者是东厂的番子得到的情报,自己如果还要抵赖,那就纯粹是找死了,皇帝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承认并且认罪,让皇帝知道自己是个老实人,会认错,不会结党营私。
  哪有皇帝不忌讳宰辅大臣和军将之间相互勾连的呢?
  当初张居正权倾六部的时候,李成梁和戚继光之流的名将都只是他手下的一条狗,朱翊钧为之日夜不安,最恐惧的时候,甚至害怕自己一觉醒来,张居正就穿着龙袍带着兵马站在自己的宫殿外面请自己退位了,而现在,朱翊钧觉得自己是有必要着手改一改这个情况了,不然每个大臣手下都有投效的武将,这和诸侯有什么区别?
  文官政治对皇权最大的威胁不该是兵权的威胁,文官政治之所以在大明盛行,是因为文官不会造反,皇帝放心,但是你现在都已经发展到了武将投效文官大佬的程度,你把皇帝放在什么位置上了?到最后皇帝对军队的掌控力还不如宰辅大臣对军队的掌控力,那可如何是好?
  赶快求饶!
  朱翊钧看着王锡爵跪在地上求饶的样子,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儿,今天刚刚和王锡爵定下了同盟协定,所以他也不愿意立刻就把王锡爵给得罪了,便起身上前扶住了王锡爵,将他从地上扶起来,轻轻掸了掸他身上的尘土,温声道:“朕也不是要怪你,只是这朝中的歪风邪气,也是时候该变变了,以往那些事情啊,都在此战之中暴露无遗,让朕看着都触目惊心。不改不行了,不改的话,大明的江山就要亡在朕的手里了,朕可不愿做那亡国之君,到地下都没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所以呢,朕还是要倚重你这样的老臣,为朕去做一些事情,这做事情,自己就要成为那个榜样,你自己做不到,又如何能去要求别人做到呢?所以啊,王卿,有些事情,你自己要处理好。”
  朱翊钧的话非常明确,也非常隐晦,一个脏字儿没有,却叫王锡爵不停的咽唾沫,他意识到,这一战给皇帝带来的改变有点大,皇帝似乎不打算继续蛰伏认怂下去了,他似乎是要重整朝纲!
  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他不知道。


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的复苏
  王锡爵不知道皇帝心中所思所想,但是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和李成梁之间的来往必须要终止了,皇帝对李成梁有所成见的消息他也不是没听说过,只是他一直不是很相信皇帝会真的和一个武将一般见识,再说了现在武将和文官之间各取所需勾搭在一起是朝中常态,你手上没几个武将投效就证明你官没做到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还真的不算事儿。
  只是当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当朝第一名将的时候,这个事儿就有点大了。
  王锡爵想起了过去和李成梁亲密无间的合作,还有过去和李成梁之间的那些钱权往来,这些如果都被皇帝知道了,也不知道皇帝会怎么想——皇帝知道吗?
  王锡爵不愿意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政治生命去赌一场,如果他愿意赌,他现在就是群臣的马前卒而不是皇帝的走狗了。
  “陛下所言,老臣谨记在心。”
  朱翊钧听到了王锡爵的表态,就知道王锡爵是个乖巧的懂事的人,也不用多说,他一定明白。
  “那么,该如何封赏有功之臣,王卿,你再帮朕参谋参谋。”
  朱翊钧坐回了自己的龙椅上,笑意盈盈地看着王锡爵,叫王锡爵老大的不自在。
  “老臣以为,萧平虏功劳卓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我大明取得白银千万,缓解我大明燃眉之急,破敌十五万有余,斩杀贼首,恪尽职守,完美完成了陛下交付的职责,因此,老臣以为,应当加萧如薰都督府左都督衔,授定国将军,加护军勋位,授予一个京营职位,赏金银钱财与土地,陛下以为如何?”
  朱翊钧点了点头,而后说道:“你觉得授予什么样的京营职位比较好?京营内,空缺似乎不少吧?”
  王锡爵回家休整两年多,对于京营的事情了解不算很多了,现在刚刚回来,很多功课还没做好,一时半会儿也回答不出来,皇帝这一问,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臣对京营不甚了解,只知道三大营的情况并不算太好,老臣离京之前,三大营就听闻有吃空饷缺额甚多的情况出现,如今想来也不会比之前好到什么地方。”
  朱翊钧之前的精力都在如何跟群臣斗法上,现在缓过劲儿来,听说京营的情况不好,心里也颇有些在意,三大营京营军队可以说是天子可以直接掌握的最精锐的明军部队,成祖朱棣建立三大营的时候,三大营的战斗力是杠杠的,于是天子权威的保证,不过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的军事力量一落千丈,三大营也从之前的全军之冠沦落到了前宋禁军的程度。
  前宋太宗之后的禁军是什么货色,大明的君臣都很清楚,卫戍京师保卫皇帝的军队沦落到那个地步,也是前所未有的,就朱翊钧自己思考,也觉得目前的三大营并不会比前宋禁军好到什么地方去。
  “这吃空饷的事情,估计你们底下的人也没少做吧?”
  朱翊钧眯着眼睛,冷冷的看着王锡爵,王锡爵心里一慌,连忙跪下:“陛下,老臣素来不曾负责过军务方面的事情,和三大营毫无瓜葛,这些事情老臣是真的不清楚,陛下要问,应当叫兵部尚书和兵部协理京营戎政的侍郎来问,他们最是清楚不过了,或者,叫总督京营戎政的将军来问问看,定能知道内情。”
  朱翊钧冷笑一声。
  “问他们?这些人尽是些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好好的问他们,他们能告诉你实情?得了得了,也别问了,朕觉着是什么也问不出来的,还是要找靠得住的人去看看才好,三大营是祖宗留下来给后代子孙的军力,不能就这样任由那些混账们败坏了,正好,不能给萧如薰加爵位,那就加军职吧!”
  王锡爵一愣,开口道:“陛下的意思是?”
  “听不懂吗?叫现在的总督京营戎政滚吧!管不好京营带不出军队,那就不要尸位素餐,拿着朕的俸禄却不给朕干活儿,白吃干饭的混账,朕要他何用?你回去给朕告诉石星,把那个协理的兵部侍郎一并给朕撤了,武官不作为,他一个文官也不作为吗?这种人,朕要他有什么用?!”
  皇帝把话说得很明白了,看起来,皇帝的确不打算继续坐视国势江河日下了。
  “萧如薰能带兵,会用兵,还能练兵,更有理政之才,是难得的文武全才,这样的人才,朕当然要用,而且要大用,或者说,朕不用萧如薰,还能用谁?”
  王锡爵也不反对,继续问道:“那陛下,李如松和宋应昌又该怎么办?”
  “李如松……李如松……就做辽东总兵吧,但是爵位就不封了,至于宋应昌,王卿,你去和其他的阁臣商议一下,找个合适的职位,总而言之,朕不能允许有功之臣再次遭受不公待遇,有功之臣被苛待了,朕却不闻不问,天下人都会寒心的,谁还会给朕办事呢?”
  “陛下圣明。”
  朱翊钧笑了笑,开口道:“那,今日就到这里吧!王卿你且回去休息,明儿个拟个折子给朕看看,若是没什么问题,之后的封赏就这样来,然后,今日战报之事,尤其是那些银子和银山的事情你暂且不要说,等过几日再说,明白吗?”
  王锡爵心领神会。
  “老臣遵旨!”
  有个顺从的手下给自己办事情,做自己的应声虫就是爽,好久没有享受到这种感觉的朱翊钧表示由衷的喜悦,好久未曾品尝到的君王的权威,太祖和成祖才能享受到的权威,这种感觉,是这样的美妙吗?
  朱翊钧的复苏此时此刻还未曾让大明的臣子们感觉到,他们依然在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快,他们就能察觉到这一切的一切都从这个晚上开始改变了。
  在国家大势面前,任何个人都是极其渺小的,而当一个皇帝想要夺回他的权力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开始发生巨变。
  万历皇帝朱翊钧不是他的父亲,他拥有他爷爷的权力欲望,拥有一个正常皇帝的心智,他即将要做出的事情,会让每个人都深刻的感受到何为皇帝。


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倭治倭
  自从把战报送回去之后,萧如薰就一直待在石见明军大营里面处理明军未来的驻扎事宜。
  按照预定计划,萧如薰要留下一万人驻扎在石见、隐岐岛和佐渡岛三地,石见为主要驻扎地,两个岛是附带的,其中隐岐岛只是单纯的军事作用,用作缓冲,所以萧如薰最多只安排五百到一千人驻扎在岛上,而佐渡岛因为有金山,需要安排大量俘虏去开矿,所以需要两千人左右的兵力维持稳定。
  而石见地区不仅要开矿还要驻守以防不测,所以需要最多的七千左右的兵力驻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