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都不知道?你们教堂和西班牙人一文一武,把吕宋经营得很!好!啊!”
  萧如薰这话直戳利玛窦的心窝子。
  利玛窦面色忽而变得惨白,眼睛瞪大,连发抖都忘记了。
  萧如薰走到了利玛窦的面前,蹲下身子,看着利玛窦的眼睛。
  “西班牙,蕞尔小国,在你们那儿算是强国,在我看来,只是个小邦国而已,他就算举全国之力而来又如何?本侯上战场以来,哪一仗不是以少胜多?利先生,你真的以为吕宋被西班牙占领了,本侯就会忌惮西班牙国?实话告诉你,三年前本侯就打算驱逐西班牙人了,只是一直没有好的借口,这一次,是他们主动给我的借口,他们以为我会放过这个机会?西班牙人对付那些愚昧无助的土蛮是一把好手,但是对付大明,呵呵!”
  萧如薰站起身子,冷冷一笑。
  “来人,把利先生送回自己的屋子!”


第四百五十二章 船
  敲打利玛窦是陈幡早就准备要去做的事情,若是不早点做,等之后继续利用他的时候,还不知道他会闹出什么事情来,趁现在敲打敲打,让他老实一点,以后也方便许多。
  这种手段,萧如薰跟着袁黄倒是学到了不少,这老家伙久经人事,对这方面的事情相当了解,经常传授一些他不知从哪儿听来的驭下之术。
  萧如薰的驭下本领有一部分是在末世和在战场上自己磨练的,更多的是跟着袁黄学到的理论,然后慢慢实践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
  解决了利玛窦的事情,萧如薰就向军队颁布了皇帝的圣旨,宣布了出兵西班牙的时间和出动兵力,着水师尽快准备。
  大军需要在十月底出发,十一月底之前解决战斗,然后再花一点时间解决战后事宜,十二月底之前赶回缅甸和家人一起过年。
  此番出动兵力三千,全部由水师出动,不出动陆军编制的几只部队。
  事实上,从三年前水师重新建军开始,萧如薰就提出了水师陆战队的理念,和萧如薰一起出身西北的嫡系主力部队宁夏火器营都是西北人,不熟悉水性,站在船上还会晕船,先天的不太适合水战。
  中国自古有北人骑马南人操舟的习俗,北方人善于骑马,南方人善于使船,那么在兵种分布上,自然是北方人组建骑兵,南方人组建水师了。
  在萧如薰这儿,水师的重要性反而大于陆军,陆军的战斗还真不多,除了最开始的小股土匪之外,就没什么战斗,现在陆军主要负责保护缅北山区的秘密基地,还有随时准备应付那些不安分的缅甸土著,大规模的战争是没有的。
  而水师就不一样了,萧如薰的水师是南洋最强的,而南洋商业兴起之后,又以海盗著名。
  萧如薰为了锻炼水师的战斗力,就主动承担了剿灭海盗的任务,在三年的战斗中不断打磨水师的战斗力,扩充水师的规模,终于建立起了一支不怵西班牙人的、能和他们正面交战的水师。
  在明初以及郑和大航海时代,明军主力战舰的吨位达到了两千五百吨左右,最大的战船尺寸比现在的一个标准足球场还要大,是当之无愧的海洋巨无霸。
  但是时光飞逝,到了明末,明军造船技术不进反退,萧如薰接手的战舰里面,没有一艘超过四百吨。
  为此,明廷留给萧如薰的一百多艘战船全部都被萧如薰打为辅舰,进行船身改造,撤下破旧的旧帆,换上高质量的新帆,然后船身两侧增加船桨,增加炮口,去掉所有不需要的武装,变成可以快速行进的火力炮船。
  然后就在目前的技术范围内,萧如薰责成自己的造船厂尽力制造大帆船,制造多层甲板,以增加战斗兵员和火炮的数量,虽然很可惜的是当初郑和船队所使用的远洋船只的造船技术大多失传,这让萧如薰感到万分可惜。
  在船帆的选择上,萧如薰依然选择使用中式的硬帆,而没有选择使用软帆,不是说没有研究,和海盗战斗的时候,萧如薰俘获了不止一艘西式软帆船,进行了一些研究,然后拆掉了。
  对比一下,在现有的条件下,萧如薰果断选择硬帆,抛弃了软帆。
  倒是在另外一个造船厂里面,建造需要远洋驶往欧洲的商船的时候,部分船只则采用了西式软帆的结构制造。
  军用战船基本上全是硬帆结构,需要的水手少,收放的时候也不会造成水手的大量死亡,更重要的是萧如薰目前还没有办法制造更大一些的战船。
  他麾下战船目前最大的只有大约七百吨的吃水量,比目前明军的战舰大一倍左右,但是根本无法和明初的主力战舰相比较,为了尽快形成海上战斗力,锻炼海军,萧如薰没有足够的时间让造船师傅们逆向摸索宝船的建造技术了。
  所以萧如薰也十分愤恨那些屁股决定脑袋的官僚,那么多的重要技术都给失传了,以至于萧如薰现在手下的船工们都无法想象他们的前辈是如何制造大过如今最大战船四倍的超级巨舰的,也不理解他们如何使用那么沉重的硬帆还能让桅杆支撑住。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制造战船,而摸索则是他们休息的时候互相探讨的问题,三年来他们几乎一刻不停的建造船只,直到这次开战之前才堪堪打造了三百多艘战船。
  当然萧如薰的造船厂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都不能和明朝官方的造船厂相比,年产一千三百艘的记录是不要想了,但是两年多造三百艘还是不累的。
  于是这些大师傅们还在业余时间研究了一下西式的软帆,然后给萧如薰用剩余木料造了一艘四百吨的西式软帆战船。
  萧如薰笑骂他们有劲儿没地方使,还不如想办法研究宝船,他们说非要研究一下这软帆船和咱们的硬帆船谁优谁劣。
  萧如薰无奈之下只好给他们搞了一次对比,派来一艘战船,让双方对比一下,结果在升帆的环节里,一个小伙子不慎从桅杆顶部摔进了海里。
  幸亏是摔进了海里,人活了,这要是摔在船上,人肯定要摔成肉酱。
  大师傅们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埋头去制造自己的船去了,这艘船被萧如薰划归远洋商队做护卫舰去了。
  人对于现在的萧如薰来说是很宝贵的资源,一百三十多万的人口对于他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就目前生产力而言,他至少还需要一百万的人口才能大致对缅甸进行初步开发,当人口达到五百万的时候,才能堪堪满足进一步开发缅甸的需求。
  现在除了南部临海的一片区域之外,缅甸大部分还是无人区,光有修好的路和基建设施,就是没人,从勃固往北一点再到缅北山区的军事基地,一大片地区是荒凉的无人区,空有肥沃的土壤和充分的水源。
  每死一个人萧如薰都心疼,怎么可能拿出那么多人去给软帆船献祭?


第四百五十三章 江大海
  万历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明镇南侯、世镇缅甸御边平南总兵官萧如薰奉万历帝之诏令,率兵三千、战船四十讨伐造成大明移民和大明士兵死亡的西班牙下辖殖民地菲律宾总督府。
  当日上午,萧如薰在仰光军港港口进行誓师出征大会,宣布亲自统兵征讨吕宋西班牙人,为大明惨死的子民和忠勇战士报仇雪恨。
  “昔日陈汤有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此煌煌之言历经千古而未泯灭,依旧存于我等心中,愿众将士永不忘此言,世间但有明犯我华夏之跳梁小丑,汉家将士必舍命而征讨之!虽远必诛!”
  众将士齐声喝道:“虽远必诛!”
  “出征!!”
  萧如薰一挥令旗,站鼓声隆隆作响,水师出征!
  此番出征,萧如薰带上了外事总参赞陈龙正,留袁黄镇守大本营缅甸,一切事物皆由袁黄处置。
  萧如薰乘坐旗舰镇南舰,这艘战船是缅甸最大的战船,足有七百吨之重,是造船厂的大师傅们专门献给萧如薰的贺礼,萧如薰就用自己的封号给这艘船命名,使之成为缅甸镇水师的旗舰,平时是水师总兵江大海的坐舰,战时就是旗舰。
  说起来这个给战舰单独取名的事情在大明还是萧如薰首先做的,在此之前,明朝水师不成编制,并没有什么战舰单独取名的传统,一般都是哨船福船沙船乌船之类的,没有单独的名字。
  萧如薰给这艘战舰取名之后,水师就开始兴起给战功卓著的战舰取名,每次海战只有战功最大的三艘战舰才有取名权,所以至今为止,四百艘战舰规模的缅甸镇舰队,只有二十七艘战舰有名字,其余的都是沿用大明旧制。
  有名号的战舰一般才能成为某一场中小型海战的旗舰,而有名号的战舰的舰长一般有成为分舰队副总兵的资格。
  萧如薰设置的缅甸镇水师设总兵一名,也就是江大海,设副总兵十名,分别统帅十支分舰队,而这一次随同出征的就是第六分舰队,副总兵王威管辖的舰队。
  原本萧如薰不出征的话镇南舰也不会出征,江大海也不会出征,不过萧如薰决定出征,那么江大海就必须要随行成为舰队指挥官了。
  说起来,萧如薰麾下的军队无论是陆军还是水师,都是他一手打造,里面基本没有明廷的色彩在里面,五千宁夏火器营的老底子是他亲自在宁夏选择军官士兵组建而成,是他的起家部队。
  来到缅甸之后扩军的士兵也是他自己挑选的,之后用战功为凭证提拔基层军官和中级军官,选择都是他做出,没有明廷的干预。
  而水师就更是如此,如果说跟着他的老部下们身上还有明廷的军职,而水师军官就是萧如薰一手提拔起来的,明廷调回水师的时候,基本上只给萧如薰留了船,水师官兵没留多少。
  官兵大约只有三五百人,更别说以前的舰长之类的军官,只有三四个留了下来,而这三四个老人都在三年多的海战中战死了,老水兵们也多有战死,但是他们带出来的新人却急速成长起来了。
  可以说水师也是完全清一色的难民中选拔出来的士兵和军官,全都是萧如薰亲自提拔,比如现在他任命的水师总兵江大海,这个姓名都充满水特色的家伙是福建人,以前是跟着商船跑商的操船手,七岁就跟着家里人跑商船了。
  后来二十一岁的时候,自己跟着的那艘商船给海盗袭击了,船上的人包括自己的老爹都给海盗打死了,他抱着一片木板,走了狗屎运,飘回了福建沿海。
  但是因为随船人都死了,家里除了老爹也没有其他人,精神恍惚,成了流民,浑浑噩噩的跟着一群人一起送到了缅甸来。
  本来以为是等死,结果却迎来了人生第二春,正好赶上了萧如薰扩建水师,号召原先有水手经验的和操船经验的人加入水师,他第一个报名加入,二十天以后就参加了人生第一场水战。
  有些人天生就会打仗,有些人天生就是战争天才,这是无解的。
  就好比霍去病十七岁上战场,一直到死,就没打过败仗,他和谁学的兵法?学了几年?有经验吗?
  但是把大汉无数经验丰富的名将打得毫无办法的匈奴人落在霍去病手上就真的是倒了血霉,遇着霍去病就要输,没一次赢过,最后给打到了狼居胥山,连老巢都没了,你说他十七岁上战场,怎么就那么能打?
  岳飞说过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个“心”,大概就是军事天才才有的东西。
  霍去病也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