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看着,忽然觉得这是莫大的讽刺,对于他而言的莫大的讽刺。
  他明知道这是一些吃人不吐骨头的饿鬼,可为什么还对他们抱有一丝希望呢?明知道这些吃进去就不会吐出来的人渣败类是宁死也不会拿出一分钱的,为什么还对他们抱有幻想呢?
  此时此刻,他们送给自己的私人礼品和赠给大明朝的军粮两相对比,显得无比的讽刺,讽刺的梅国桢都想笑。
  于是他大笑了出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着梅国桢忽然大笑出来,一屋子的乡绅富户们十分不解。
  “抚台为何发笑啊?”
  亢氏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以为这梅抚台气的神志不清了。
  “哈哈哈哈,亢大当家的不必惊慌,大家都不必惊慌,本官只是想到了好笑的地方,哈哈哈哈哈!”
  “不知抚台,有何好笑之处啊?”
  梅国桢停止了大笑,神色怪异的看着亢氏主家,把他看的浑身不舒坦。
  “十万石米粮,本官一个人要吃五千日才能吃完,大约是十多年,可这东西不是本官一个人吃啊,这是要给大同驻军六万余人一起吃的,还要给关外的那些土默特人吃的,这半天就能吃完了。再看看这好几箱子的珍贵书法字画文物古玩,这价格怕是高得离谱吧?本官若是将这些东西卖了,折合成银两,怕是能买下足够六万军兵和塞外土默特部一个冬天所需的所有粮食吧?”
  梅国桢褪去笑容,站了起来,站在了那一堆礼品旁边,一手指向了那一堆礼品。
  “这些是你们孝敬给我梅国桢一个人的,价值不菲,堪称天价,我梅国桢若收了,卖了,所得银两,就算是坐吃山空不事生产,连孙子辈都花不完。”
  然后梅国桢又举起了那总计五百四十石的粮票。
  “这些,这五百四十石粮食,是你们这些深受国恩的大明子民孝敬给大明朝的!只够六万驻军吃一天,每个人还不一定能吃饱!”
  梅国桢又伸手指了指北方。
  “就在北边,就在关外几十里的地方,给咱们大明挡灾挡了十多年,不知省去多少兵戈之祸的土默特部就在那边忍饥挨饿受冻,关内,就在你们面前,守护你们和整个山西之地安全的六万军兵也在忍饥挨饿受冻。而你们,小酒喝着,小曲儿听着,小娘子玩着,小肉吃着,日子爽快的很,爽快的很呐!你们倒也不想想,要是大同被攻破了,雁门关丢了,你们还能不能在这里过舒服的小日子。”
  说罢,梅国桢狠狠一把将那些粮票扔在了地上。
  “大同若有失,我梅国桢必将在城破之际自刎以谢天下!你们给我梅国桢这三辈子花不完的银子,又有什么用!麻总兵!走!”
  梅国桢愤怒的扫视了这一圈“深受国恩”的“慈眉善目”的“老人家们”,快步离去,毫无一丝眷恋。


第四百八十七章 密谋
  梅国桢走的相当彻底,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说走就走,连带着麻贵也是立刻站起,恶狠狠的瞪着这些衣冠禽兽,哼了一声,紧随梅国桢离去。
  “这……这……”
  杜氏看着说走就走的梅国桢,颇有些诧异。
  他觉得这人怎么不按照官场上的规矩和套路来办事呢?
  “这也太过分了吧?二话不说就走人……他……他姓梅的怎么敢?”
  刘氏主家望着梅国桢远去的背影,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就是一阵怒喝。
  “就是!这也太失礼数了!我们好心好意给他钱粮,他居然……真是枉为读书人!枉为官员!”
  其余的老老少少们也在不停的谴责梅国桢。
  亢氏主家看了看散落在地上的粮票,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好了,都别说了,要说的话刚才他在的时候你们怎么就不说?”
  一群人自知理亏,也不敢多说。
  亢氏扫了一遍这里的人们。
  “行了!该干嘛干嘛去,姓梅的没办法拿我们怎么办,全都回去过安生日子去,把家里的粮食都藏好了,别露出马脚,姓梅的万一要对咱们报复,我可不管你们!”
  一番话说的这里人人紧张自危,连忙向亢氏主家告辞,回家拾掇自己家里的那些财产去了。
  等这里的人走的差不多了,亢氏主家看着这里还剩下的半桌子人,缓缓开口道:“杜家的,和那些蒙古人的和议没有问题吧?他们会信守承诺吧?”
  杜氏小心翼翼的点了点头。
  “蒙古人说不希望失去我们这些合作伙伴,所以愿意和咱们联手,他们保证不会骚扰我们这些人家名下的产业,只抢那些泥腿子和不愿意和咱们合作的那些人家,抢到的钱财带回去,继续和咱们做生意。”
  亢氏主家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点得意的笑容。
  “他姓梅的就是想不通啊,蒙古人哪里来的那么多铁器打造兵器?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铁锅铁掌?要是没有咱们供给,那一片荒原上能有铁矿吗?就算有,蒙古人还会冶铁吗?愚蠢!蒙古人要是敢对咱们下手,咱们立马就能封了他们的活路,让他们和那些臭丘八拼死拼活去!蒙古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亲手掐断他们的活路?哼哼哼!这一回,马家的和张家的就要完蛋了,至于咱们,也要准备好把他们手里的份额给接手过来的事情了。”
  这话一说完,半桌子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马家的马掌生意和张家的弓矢生意咱们可都瞧上好久了,这两家不识抬举,也是时候该铲除了,就是不知亢大主家打算怎么分润呢?”
  杜氏满脸谄媚的笑容看着亢氏。
  亢氏得意的笑了笑。
  “自然有你们的份,但是我跟你们说,刚才人多我不好讲,但是你们要小心姓梅的,他虽然糊涂,但是有点胆量,咱们是惹怒他了,他虽然不敢对咱们做的太狠,但是要是给他抓到了什么把柄往上一捅,那可就不好了。上面可是来人放话了,赵志皋那个老家伙是没什么心思了,但是张位还在上蹿下跳,似乎瞪着首辅的位置,想要干出点什么事情。这老家伙对咱们不满已经很久了,背后是江南那边,和江南那边的联系也不少,正铆着劲儿打算对咱们下手,可得小心姓梅的跟张位搭上关系。”
  杜氏刘氏李氏范氏这几家互相看了看,彼此都点了点头。
  “咱们心里有数。”
  “有数就好,估摸着这个情况也差不多了,蒙古人那边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只要那个女人一完蛋,大事成矣!这几天叫外地的子弟不要过来,出去的人赶快回来,到时候关上府门闭门不出,蒙古人自然不会来找麻烦。”
  亢氏吩咐了一下。
  其余几家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梅国桢怒气冲冲的带着麻贵往回走,上了马就纵马奔驰回府,大约也是一肚子的火气没地儿释放,马骑得飞快,麻贵都差点儿没有跟上,等到了府上,梅国桢气喘吁吁的下马的时候,麻贵连忙上前扶了一把。
  “抚台,别气着身子了,跟那群衣冠禽兽没什么好生气的,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咱们也不是不知道。”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冷漠至此!五百四十石!五百四十石!他们怎么就拿得出手!这是借啊!这不是要他们捐赠啊!”
  梅国桢死死捏着自己的拳头。
  “估计他们就没想着给咱们粮食让咱们渡过难关,抚台,有些话之前末将不敢说,但是现在也不得不说了,这几年不打仗了,末将手下有些家奴平素里和关外的土默特部的一些人也做做小生意卖卖酒,关系也还可以,之前就经常听到一些风声,末将很是在意。”
  “说!”
  “是,这风声着实奇怪,说什么两三个月之前,经常有人看到土默特的首领,就是那个顺义王扯力克,经常和这些富商大贾饮酒作乐,喝的醉醺醺的,本来末将觉得也无所谓。但是末将手下有一个家奴和顺义王身边的一群亲兵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在边关外面喝酒,一个月之前,这个家奴跑来对末将说,喝酒的时候,那个亲兵讲,他听到顺义王和几个汉人商户喝的醉醺醺的时候,出来说什么‘保证不抢你们’。”
  麻贵说完,就看着梅国桢的脸,梅国桢皱着眉头看了看麻贵。
  “你确定这是真的?”
  “末将手下的家奴里面有些人会说蒙古话,因为经常和蒙古人干仗,打探消息很重要,这些家奴和土默特部的一些人很熟悉,有假的可能性极低,末将当时听的就觉得不对劲,但是也没往深处想,还以为是他们求顺义王保护他们去更北边做生意。”
  “这话听起来味道不太对劲,土默特部给大明戍边十几年了,经常和北边几个部落打仗,关系绝对不好,三娘子对北边的部落素来是很不满意的,汉人去北边做生意就是走私,危险极大,而且是非法,他们再缺钱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梅国桢略思考了一下,觉得不对劲。


第四百八十八章 可怕的猜测
  麻贵很认同梅国桢的疑惑。
  “末将觉得也是,这应该不至于,但是这话就是不对劲,末将一个多月翻来覆去的就是想不出一个结果,再派人去打探消息,就发现什么也打探不出来了。而且抚台,今天您是否注意到,您说到蒙古人可能南下寇边的时候,那几个人可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照理说蒙古人南下寇边,要是咱们守不住,边关被破,这些人如何能独善其身?难道说他们都疯了,宁可看着咱们丢了边关城池也不愿意把粮食拿出来?贪财到了不要命的地步?”
  “你说的很有道理!”梅国桢对麻贵的话似乎有些感触:“虽然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真的遇到生命危险,要钱还是要命那是很好决断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是被气坏了,没注意到……”
  说着,梅国桢看向了麻贵:“麻总兵,你觉得,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就是……那些富商大贾已经和关外的蒙古人达成协议,蒙古人就算攻入关卡,也绝对不会对他们出手,而是会保护他们的财产!”
  麻贵吓了一跳。
  “这……这可是卖国欺君之大罪啊!这要是被捅出去了,抚台,陛下能饶过他们?他们不会如此吧?”
  “哼!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麻总兵,你就没有疑惑过吗?这几年和咱们交战过的一些蒙古人,基本上都在使用铁质弓弩,只有极少数,只有两年前的十月,咱们打的那一仗,那批蒙古人则在用骨制箭头。照理来说,大明对蒙古封锁铁器,除了打仗缴获和土默特的贸易之外,蒙古人生活在荒原之上,荒原上哪里来的那么多铁器?出售铁锅所用材质即使融化也无法制作兵器,他们应该都在用骨质箭头才是。有些部落,他们一战动辄出动数万铁骑,人手持钢刀,用铁制弓矢,可与此同时,还有部落依然在用骨质箭头,这说明什么?说明蒙古人自身所产铁器绝对是远远不足军事所需,可这些年来咱们对付的蒙古骑兵又有多少只用骨质箭头?”
  麻贵听梅国桢这样一说,顿时愣住。
  细细一想,还真是如此,现在不是蒙古人的全盛时代了,铁木真和忽必烈那是把大半个亚洲、除了汉地之外的全部地方都拿下来了。
  那些地方也有文明,也有工匠,所以才有蒙古人的兵器甚至是回回炮,那个时候的蒙古人在科技上和大宋持平,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宋成碾压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