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一万步说,能在遭遇蒙古人之前让李如松带兵赶过来,那也就不错了,不祈求了。
  “陛下,老臣以为,这样的安排是妥当的,只是,各镇兵马和京营大多是步卒,面对蒙古骑兵之时,守关作战还能应付,出城野战追剿敌军却是难以奏效,是以应当让李如松所部骑兵加快速度赶来,迅速投入战斗,方能与蒙古人对抗。”
  李成梁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在自己能够做到的范围之内,最大程度的争取自己的一线生机。
  他现在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早就知道出事的话肯定和京营有关,知道京营那个大坑的话,他就是装病都不会迈出家门一步,现在好了,骑虎难下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弄不好,这条老命就要交代在这群老爷兵手上。
  可怜我李成梁半生英雄,到老却要如此窝囊的死在这些老爷兵手上,难道,这真的是上天的报应吗?报应我杀戮过甚吗?
  朱翊钧听不到李成梁的心声,也看不出李成梁隐藏在眼眸深处的悲哀。
  他觉得有京营大军出动,有李成梁这样老成持重的老将和柴国柱这样壮年敢战之将的配合,就算不能击溃蒙古人,起码能在平型关失陷的前提下镇守住紫荆关,保护京城。
  大概,可以吧?


第五百零一章 为难的王世扬
  李成梁的悲哀没有人在意,同样的,王世扬的困难也没有人在意。
  作为宣大总督,王世扬很明显失职了,他的责任是镇抚山西大同宣府三镇三抚,位高权重,大明九边的三分之一在他的辖下,大明九边战线的中段由他全权负责,他的驻地是阳和城,镇守三镇的中心位置,策应全局。
  当梅国桢的预警信送到阳和城的时候,他已经启程去太原视察武库去了,等预警信追到太原的时候,他却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山西巡抚魏允贞倒是有点在意,劝说他加强一下雁门关和平型关的防务,他却说——
  如果雁门关和平型关有碍,那首先要问责的是他梅国桢,他梅国桢才是大同巡抚,大明的第一道防线在他手上!
  于是他不去搭理在他看来异想天开的梅国桢,他十分信任三娘子对大明的向往和忠诚,他坚信三娘子是不会允许扯力克做出这种事情的,更别说三娘子不是什么都没有的一介妇孺,她不仅有威望,还有俺答留给她的一万精骑。
  可是三天以后,当他得到了魏允贞的百里加急求援信之后,他才彻底的惊慌失措了。
  蒙古真的入寇了,主力就是扯力克率领的土默特部骑兵,三娘子一点消息都没有,而十万蒙古铁骑已经突破了大同防线,把大同撕扯的千疮百孔,目前兵分两路进攻雁门关和平型关。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魏允贞和梅国桢的关系不错,他觉得梅国桢不会平白无故的发预警信,于是调派了山西总兵董一奎带五千兵马往平型关而去,自己带了五千人去了雁门关,只当是例行巡查,例行练兵,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然后他们就正好撞上了蒙古人来袭,大惊失色之下,魏允贞和董一奎分别担任了雁门关和平型关的守将,集中兵力,勉勉强强挫败了几次蒙古人的猛攻,算是暂时保住了雁门关和平型关。
  王世扬大惊失色,惊慌之后,宦海沉浮锻炼出来的心智让他强行冷静下来,多年负责边务的他经验丰富,看了地图之后,立刻知道蒙古人兵分两路是有目的的。
  一路攻雁门关,目的肯定是富庶的山西,一路攻平型关,目的显然就是紫荆关和背后的京师了。
  梅国桢前段日子还不断和自己扯皮要粮食要武器,说军队没有粮食吃,还要支援土默特部,他来山西也是有想要调一批粮食和武器回去给梅国桢的想法。
  他知道大同的实际情况,只是没想到蒙古人来的那么快,那么突然。
  大同不知道是否已经全部沦陷,自己的驻地阳和城也不知道是否已经沦陷,他顿时感到一阵后怕——
  如果不是为了梅国桢的请求到太原来检查库存,估计他就要完蛋了,至少也是被围困在阳和城动弹不得。
  堂堂宣大总督,节制三抚三镇,居然被围困的动弹不得,官是不要做了,命能不能保住都还是个问题。
  眼下他还活着,还在安全的地方,还能发号施令,这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于是他立刻下令太原的兵马分成两部分驰援雁门关和平型关,万万不可叫蒙古人破了这两关之一,否则以目前明军的实力,要是不能再两个雄关上居高临下狙击蒙古骑兵,要是让他进入了平原地区,那就完蛋了。
  明军的野战能力早就不行了,而且今年大灾荒,大家都缺粮食吃,上一批粮食快要消耗完,下一批粮食还不知道何时抵达,三镇都缺粮,大家紧巴巴的过日子,有些边缘部队甚至只剩下了三天的口粮。
  而且冬衣也很成问题,王世扬到府库查询军队物资装备的时候,发现本该下发的冬衣从厚度到质量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不是第一次了。
  他前后视察过三次府库,这是第三次,之前两次也有很多问题,但是边关没有预警,当时朝廷也在搞国本之争,他不想参合进去。
  可是事到临头,他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做法是多么的错误,士兵没有足够好的冬衣保暖,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坚持作战,手冻的连武器都拿不起来,脚冻的连步子都迈不开,这仗怎么打?这就更不能拼野战了。
  在朝廷文官的眼里,战争就是大军开拔,战胜敌人,然后回来统计战果,至于大军如何开拔,如何战胜敌人,他们丝毫不在乎,也不想在乎。
  大军开拔,首先就是钱,要粮食,要衣服,要鞋子,要军帽,要裤子,如果是冬天,这样的要求就更高,士兵如果穿得不够,就根本无法打仗。
  然而这一切,在那些捞钱捞的丧心病狂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打败仗,那就是军官无能,文官统帅无能,士兵无能,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文官一旦到地方做军事统帅了,就和朝廷清流文官不同了,中间就隔着一条鸿沟,亲身体验过边关苦寒的文官知道军队是多么的不容易,而生活在安全地带的文官就不知道,不知道就无所谓理解和同情,捞钱就丧心病狂丝毫不顾忌。
  武器是次品,军装是次品,鞋子是次品,军粮都缺斤少两。
  王世扬为自己的懦弱感到无比的后悔,但是眼下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他下令军队开拔,结果命令下去半天,没有一支军队出动,他大怒不已,还以为这些士兵怯战所以抗命。
  于是他顶着大风严寒冲到太原城外的驻军军营,要亲自监督军队开拔,还决定要斩杀几个人以儆效尤,好让这些贪生怕死之辈知道只有向前冲才有活着的机会。
  结果到了军营之后,他才发现情况不是这样的。
  在他愤怒的询问之后,一个消瘦的千总苦着脸带着他到了一座军帐里面,掀开帐子,里面是裹着各种破布破条的士兵,一个个瑟瑟发抖,脸冻的青黑,嘴唇干裂,双目无神。
  “督师,不是咱们不出动,就这等军装,还没有出去走几步,就都冻死了!这天冷的太奇怪,这军装根本不保暖,我们穿上去就和没穿一样,外面那么冷的天,这仗怎么打?”


第五百零二章 炸膛的火器
  似乎是担心自己说的话王世扬不相信,于是那千总顺手递上了一套昨天才下发的冬装。
  王世扬把那冬装接过来,掂量着一感觉,就知道这东西是什么货色。
  但是他还心存一丝侥幸,于是脱下自己的军装,穿上了这身军装,掀开帐子,一阵冷风吹来,老王直接给吹的后退好几步缩回了军帐里面。
  尴尬,很尴尬,非常尴尬。
  “再拿几套来。”
  老王硬着头皮下达命令,那千总只好再去拿几套士兵军装,老王往身上穿了三件,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才勉强能受得了外面的风寒。
  “军装照三倍发,先发三万套给最精锐的一万军队,让他们先行出发前往雁门关和平型关支援,剩下的本督自然会想办法!”
  王世扬只能这样应急了,身边的随员立刻要回去办,那千总拦下了随员。
  望着王世扬不解的眼神,那千总硬着头皮说道:“督师,衣服勉强能穿三件,鞋子穿不了三双,这鞋子穿着在外面跑,身上是不冷了,但是脚就要给冻僵了,脚给冻僵了,那根本就跑不动,天要是再冷下去,万一给冻伤了,那可就完了。”
  王世扬的脸色更坏了。
  “从府库下发一些暂时用不到的布匹,让士兵用布裹脚,起到保暖的功效,先应付着再说,支援两关刻不容缓。”
  千总叹了口气,应诺。
  额外多折腾了两个时辰,太原城外才有一万臃肿的士兵缓缓向雁门关和平型关前行而去,王世扬骑在战马上看着这些士兵蹒跚的步伐,深深的忧虑着,正好此时一阵冷风吹来,把他握着缰绳的手给吹的生疼,连忙缩到了锦袍里暖着。
  士兵的手没有保暖的东西,这要是太冷了,拿兵器都拿不动,那还怎么打仗呢?
  王世扬心中毫无办法,只能祈求老天爷开开恩,叫天气不要再冷下去了,同时也希望朝廷那边尽快来援,来粮食和足够保暖的衣物。
  唯一能让他感到高兴的就是天没有下雨,甚至还很干燥,这种情况下,士兵生火和使用火器都没有关系,雁门关和平型关都有大量的火器装备,关城上横着不少火炮,有这些火器,应该能阻挡那些蒙古人一时。
  王世扬是这样想的,但是魏允贞可不是这样想的,此时此刻,在雁门关城的武库里,魏允贞看着自己面前一列十七支炸膛的鸟铳,还有十七名被炸膛的鸟铳弄得受了重伤的士兵,脸色无比的难看。
  “这些鸟铳为何一用就炸膛?你们就没有一点解释给本抚吗?!十七名将士没死在蒙古人手里,倒是折在了咱们自己的鸟铳手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魏允贞死死地盯着一溜跪下的武库官员,看着这些面色仓惶的武库官员,心中的杀意几乎抑制不住。
  “抚台!抚台明鉴啊!这些鸟铳都是工部送来入库的,咱们自入库以来绝对不曾动过半点手脚!这些鸟铳在北地根本不受欢迎,将士们都不喜欢用,而且质量多粗劣,就算我等想中饱私囊,也根本卖不出去价格,抚台!抚台明鉴啊!”
  武库的头头跪在魏允贞面前,脸上的鼻涕和眼泪糊在一起,甚是恶心。
  “质量粗劣?本抚巡抚山西四年了,你们为何从来不曾上报?!”
  魏允贞破口大骂,他最恨的就是这些平常什么也不说,到了要用的紧急时刻才掉链子的混蛋,这些懒政官员的存在,叫他屡屡猝不及防,躺着也中箭,这一次还是一样!
  “抚台明鉴!这些火器自嘉靖年间就是如此,下官在武库十二年,每一年送来的鸟铳等火器,能有过半良品就是奇迹,基本上良品只有三成,最初下官也时时上报,但是杳无音讯,之后,下官便不曾继续上报了。”
  武库的头头是个吏员,没什么功名,得不到升迁,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没有回复的音讯,自然变的懒惰怠政起来,也不再继续向上级反映,因为他很清楚,就算反映了,也没有什么结果。
  魏允贞深吸了一口气,强行按奈住了暴怒的心情。
  “以往操练的时候,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