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有,晋党要办的事情,万一给办成了,不就等于是他们又要复兴了吗?那本来属于我们的那部分粮食去帮着我们的政敌复苏然后再来和我们争抢权力……
  这种事情怎么能做?这是人可以做出来的事情吗?必然要等把晋党彻底整垮台了,然后再去收拾山西的残局,这样大家才能得到一定的利益,那些被救助的人和地方才能成为自己的助力。
  官场上是很现实的,不能成为助力的人和地方为什么要救?评仁慈标兵啊?
  与其帮着敌人复苏,不如让我们自己来复苏,至于那些百姓……
  抱歉,只怪你们生在山西!
  政治动物为了政治目的是可以不惜一切的,他们的节操值早就跌破生物的极限了,再也没有什么智慧生物的节操值会比政治动物还要低下了,他们都一样,没有谁比谁高尚。
  沈鲤或许有自己的良知和追求,但是他不是王阳明,他没办法做到在黑暗之中保持自己的最初理想,他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没有背后推手,没有肮脏的政治交易,没有自己的利益团体,那是不可能的。
  他所能做到的极限,就是在保证自己背后推手的利益的基础之上,稍微发挥一点自己的善心。
  这就是他最后的良知了。
  他不忍心看到山西百姓因为这次的阴谋而血流成河,大明的百姓太苦了,他只想让他们多少轻松一些,至少……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吧?
  然而仅仅是这样的要求,或许都难以达到,因为比他心狠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眼前就有七八个。
  似乎是感觉沈鲤在帮杨俊民说话,石星感觉不爽了。
  “那这也是杨尚书的事情,他管着户部管着天下钱仓那么多年了,一年的亏空高过一年,一年的收入少过一年,今年吃明年的粮,明年吃后年的粮!就这般寅吃卯粮,咱们到底还能吃到几时?眼下山西大乱还未平息,流民必然丛生,战后重建任务艰巨,所需要的银子和粮食又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个银子从什么地方来?粮食从什么地方来?”
  沈鲤眉头一皱。
  “石部堂你是兵部尚书,不要管这些户部的事情!”
  石星冷冷一笑,点了点头。
  “行!沈阁老,这些我不管,这是户部的事情,是民政,轮不到我管!但我是兵部尚书,兵务我就要管!此战之后损失的大明将士数量恐怕不在少数,战事一旦结束,不论结果,有功的将士总要赏,战死的将士总要抚恤!这是最基础的!这笔银子怎么算?”
  石星说的话听起来是在怼杨俊民,实际上是要沈鲤不要废话,眼下正在进行到关键时刻,你不要跳出来,否则连你一起怼!
  沈鲤这个脾气怎么可能忍得住?
  “日本的赔偿银很快就到!六十五万两银子,还不够你们使用的吗?!”
  石星干笑了两声。
  “沈阁老,别说这六十五万两,明年第三季度的六十五万两银子都已经被预定好了六十三万两,这六十五万两银子从日本起航,到天津装卸到大明的国土上,再运到京师来,都不会进入国库,就会直接被人拉走,然后就此人间蒸发!”
  沈鲤面容一滞,而后似乎像是想说些什么,到底也没说出来,只能无奈的看向了杨俊民。
  杨俊民脸色惨白,当然知道户部这些年份的账簿就是一本烂帐,真要摊开来说,估计除了已经死了很久的海瑞之外,满朝上下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开这本烂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本来想着每年多了二百六十万两白银可以改善一下大明的财政状况,结果没曾想到收入增加了,这些贪官污吏的胃口也随之扩大,他们的胃口的适应力简直是天下第一,分分钟就把多出来的银子给吞掉。
  各种借口各种托辞,还全都是自己无法拒绝也根本拒绝不了的事情,这种事情从好几十年前开始就成了官场潜规则,自己如何可以反对?
  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成的,这一点杨俊民十分清楚,而眼下这个事情就是无解的,因为自己手上的确没有银子。


第五百七十六章 有人要倒霉了
  杨俊民知道,估计再有几天日本运送来的银子就要到了,但是到京师以后估计就会被各方势力瓜分一空,自己一两银子都收不到国库里。
  但是国库的账目却要记载这六十五万两银子的进账。
  而出帐却是一笔糊涂账,相当的糊涂,相当的诡异而且对不上账。
  面对着沈鲤的目光,杨俊民一点底气都没有。
  “阁老,大明朝寅吃卯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也不是下官就任户部尚书以来才有的事情,下官这些年来一直勉励维持,但是这几年灾情严重,各地严重欠收,税收不上来,也不敢强征,生怕酿起民变。”
  沈鲤不管户部的事情,但是对户部的烂帐也有些耳闻,只是不知道具体情况。
  “以前二百多万的岁入你们说不够用,现在四百多万,还是不够用吗?各地留足自用才上交国库,国库本就是结余,哪儿来的那么多烂帐?!”
  沈鲤重重的叹了口气。
  谁能说清楚呢?
  这些大佬们要是说清楚,也没有一个是干净的,谁都不敢说自己的灰色收入里面没有这些东西存在,否则只凭那些俸禄,就得跟海瑞一样饿死女儿了,大家的心都是肉做的,海笔架不同,是秤砣做的。
  “所以,眼下的问题不仅仅在于那消失的三万五千北虏去了什么地方,这些有了萧季馨,我想应该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仗打完了之后,这些事情我们该怎么去处理!一笔一笔的银子从何而来?”
  石星做了个总结,然后气呼呼的坐下了。
  氛围重归寂静,但是大家却分明闻到了浓重的火药味儿。
  有人要倒霉了。
  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聚集在了一直都没有说话只是闭目养神的赵志皋身上。
  赵志皋也恰到好处的睁开了眼睛。
  “大家伙儿都消消气,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去面对也是不行的,至于怎么面对,大家总要想个办法,群策群力,把这个问题给他解决了,不然,陛下怪罪下来,可就是咱们做臣子的不对了。”
  这话说了跟没说有什么两样吗?
  老赵老了,真的老了,记得三年前刚上任的时候还有一点点夕阳余锐,还想用自己的老命去办点事情,结果到现在内阁里只有一尊老态龙钟的大佛,再也没有大明首辅赵志皋了。
  凡事必称陛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不争不抢不夺,但是也不怎么办事了。
  “赵阁老,您是首辅,这件事情您的拿出个主意来,不然咱们在这里说那么多也不顶事,这个事情陛下很快就会知道,他总是要一个解释的。”
  石星补上了一句。
  没成想赵志皋还是那副慢悠悠的样子,看了看大家,站了起来,把面前的捷报卷了一卷塞进了自己的袖口,紧了紧自己的衣裳。
  “那好,那就让老夫去拜见一趟陛下,挨一顿骂,换回来大家的安生吧!”
  赵志皋呵呵的干笑了几声,那声音极其干涩,像极了现在的赵志皋,就像是一根彻底失去生机的枯木一般。
  这样的首辅真的能带领大家前进吗?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疑惑。
  他们似乎忘了,当赵志皋要带着他们前进的时候,他们是如何一巴掌甩开了赵志皋的手然后还顺便把赵志皋也拽下来的。
  军国大事,总是要让皇帝知道的,皇帝有知情权,自然也有决策权,至于皇帝的决策怎么执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但是总要皇帝来处理,哪怕只是走个过场,也不能让他觉得自己被架空了。
  自然的,朱翊钧早就知道自己被架空的事实,非战时,自己的命令到底有多少得到了贯彻也是个问题,自己的命令到底有多少被当作政治武器去打击某些特定团体,也是个未知数。
  但无论如何,他始终是大明皇帝,还是个不甘心被忽悠到底的大明皇帝,于是,他自然也有自己的讯息渠道。
  在群臣得到了三万五千消失的北虏的消息并且正在烦恼的时候,朱翊钧已经进一步得到了萧如薰提供的完整的消息,只有他的是最完整的,内阁的是阉割版,至于外面那些小角色们得知的就是新闻联播了。
  他不仅知道了消失的北虏去了什么地方,还有萧如薰的完整分析,并且,还有萧如薰的保证,保证一定会歼灭那些北虏,让他放心。
  朱翊钧不担心萧如薰的军事能力,只要给他兵马,他一定可以消灭北虏,但是他所担心的事情就在于那些四年五年的陈粮麦子上。
  萧如薰说了,北虏营中四年五年份的陈粮麦子起码有两千石,而包括山西在内的北地多年遭遇寒灾和旱灾,照理来说不可能有那么久年份的陈粮,还能落到北虏的手里,这着实让人觉得奇怪。
  萧如薰的情报里没有更多的说辞,只是陈述了自己的分析,然后还附有一小袋陈麦,朱翊钧把那袋子陈麦倒了一点在手上,细细的闻着,看着……
  看不出什么来……
  他自幼锦衣玉食,怎么可能知道这种粮食的年份呢?这需要有经验的农民才能分辨出来。
  于是他吩咐身边太监给他找一个有十年以上种地经验的老农过来,不管用什么手段,但是注意,要保密!走漏了风声,要你们命!
  朱翊钧是这样说的。
  太监们自然不敢泄漏万岁爷吩咐要保密的消息,贴身大太监更是清清楚楚。
  朱翊钧这样做是为了进一步证实萧如薰的推断,而如果萧如薰的推断是正确的,这些粮食就肯定有问题,大明境内有人资敌,甚至于这次北虏突如其来的南下也是有人暗中指引。
  朱翊钧觉得,这就是萧如薰要告诉自己的事情。
  萧如薰在密信当中特意说了,这件事情只有陛下知道,而群臣得到的消息里面没有这一条。
  正当朱翊钧打算深入探究一下这里面的门道的时候,一个传令太监跑了进来。
  “陛下!赵阁老求见!”
  朱翊钧皱起了眉头。
  “让他进来!”


第五百七十七章 那阁老你会怎么回答呢
  对于赵志皋,朱翊钧的态度还是很温和的,这个老人算是群臣当中的鸽派,好好先生一类的。
  他当上内阁首辅的时候都七老八十了,还是因为王锡爵的突然退下,基本上他都是在熬资历,而且身上没什么能抓住的把柄,这就让他得以在一众贪官污吏之中脱颖而出。
  这足可见识他的背后没有多少利益相关在推动,所以此人在行事上颇为贴合朱明王朝的利益,而不是他本人或者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而且张位在的时候,各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也是集中在张位、沈一贯和沈鲤身上,赵志皋则是大家推上去缓和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做缓冲带使用的,用个几年再换人就是,谁也没说就能配合赵志皋做什么事情。
  反正张居正这种猛人,不仅皇帝不会让他存在了,群臣也受不了了,张居正可把他们折腾得惨呐!
  相比之下,赵志皋简直就是一只小绵羊,不仅任大家拿捏,还能帮着缓和跟群臣的关系,基本上万历十五年以后皇帝就不怎么上朝了,也基本上不见群臣,后来宁夏之役开始之后才渐渐恢复接见大臣,但也只是极少数中药大臣。
  可以每个月都能见到皇帝的臣子从三年前开始就只有赵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