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哈哈,不用如此不用如此,尽心竭力便可,去吧!”
  萧如薰点了点头,努尔哈赤大喜离开。
  他这一走,萧如薰身边诸将就有些不明白了。
  让儿子跟在萧总督身边学习?
  这么好的事情,他们都没有捞到,怎么就便宜了一个蛮夷的儿子?
  “总督,方才那蛮子说的可是真的?”
  柴国柱立刻询问。
  萧如薰点了点头。
  “是真的,那个孩子叫褚英,生龙活虎勇猛善战,我带在身边调教,定然又是一个猛将的好苗子,不出几年就可以勇冠三军了。”
  柴国柱和董一元疑惑地对视一眼,又开口道:“可那是个蛮子,萧总督选谁不好,为什么要选个蛮子?非我汉家苗裔怎能轻信?属下着实不懂。”
  萧如薰看了看柴国柱和董一元,笑道:“正因为他是个蛮子,我才要选他。”
  柴国柱和董一元实在是难以理解。
  “末将实在是难以理解!”
  柴国柱和董一元一脸不服的样子。
  “你们似乎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萧如薰意有所指的看向了这些将领。
  柴国柱和董一元互相看了看对方,感觉自己的心思已经被猜出来了。
  “总督,末将有个儿子,今年十二岁了,已经不小了,甚是顽劣……”
  “总督,末将也有个儿子,今年十四岁了,好勇斗狠,让末将甚是头疼。”
  见着两人支支吾吾最后居然说出了这些事情,萧如薰便知道自己没猜错。
  “感情你们是看中了我萧某人,想让我萧某人代你们管教孩子?”
  柴国柱和董一元低头不语,脸色甚是尴尬。
  但他们也觉得这不奇怪,你萧总督练兵用兵都是上上之选,还是咱们唯一一个武人总督,你既然愿意教一个蛮夷的儿子,那为什么不愿意教我们这些军中同僚的儿子?
  你只要开口说你想要徒弟你要培养新的将领,你觉得满大明的将门有几个是不愿意的?大家挤破脑袋都要来好不好?你选谁不好?偏偏选个蛮子!咱们就是不服!
  他们这样的想法,萧如薰自然是一清二楚。
  “得了,你们若有这样的想法,此战结束班师回朝之后,你们尽可以带孩子来找我,若是合适,我便收下,传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如何?”
  柴国柱和董一元一阵欣喜,立刻抱拳顿首:“多谢总督!”
  结果他们后面一批将领也跟着大喊:“多谢总督!!”
  萧如薰一回头笑道:“怎么,我是答应了柴总兵和董总兵,又没有答应你们,你们怎么也跟着参合了?你们也有儿子难以管束?”
  一个孙姓将领连忙喊道:“萧总督,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啊!咱们也是将门!也是一家人!末将那儿子顽劣的厉害,就喜欢舞枪弄棒追驴打马,怎么揍都不老实,末将是实在没办法了!”
  “就是,您说您没有门户之见,那就连咱们的儿子一起收下吧!那混小子末将是没办法了,咱们虽然认的些字,但是也就是认得字,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教养孩子,还请萧总督相助!”
  “是啊,萧总督,咱们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把那些个混小子教好了,也不想让他们就和咱们一样一生都不上不下浑浑噩噩的,萧总督是咱们武人的骄傲,还请萧总督相助!”
  “恳请萧总督答应我等!”
  一群将领纷纷单膝下跪,看的董一元和柴国柱一阵恼火。
  “嘿!我说你们可真是会顺竿往上爬啊!平时打仗怎么不见你们奋勇争先啊!”
  “还要不要点脸面了?萧总督日理万机的人哪有那么多功夫教孩子?养不教父之过懂不懂?”
  一名将领抬起头嬉笑道:“末将愿让犬子认萧总督为义父!”
  柴国柱大怒。
  “什么?你……”
  萧如薰赶快上前拦住了这帮活宝的嘴上争斗。
  “好了好了,我什么日理万机啊,我也就是带带兵打打仗,来一个也是收,来两个也是收,只要勇敢敢战,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义父就免了,我一个人还要不了那么多儿子。”
  “那……萧总督是答应了?”
  武将们惊喜的看着萧如薰。
  “答应了,此战打完,你们就把孩子都给送到京师,我看着合适那就收下了!”
  武将们大喜过望。
  “多谢萧总督!”
  柴国柱和董一元互相看了看,总觉得他们给别人做了嫁衣,心理一阵憋屈。


第六百二十四章 血债血偿
  李如松那边很快就打完了。
  全歼,大概只跑走了几百个,其他的全都被李如松包圆了,辽东军自打出征以来还没有痛痛快快的打过一仗,这一次,李如松打得很痛快,打着打着就把北虏打光了,他甚至都没什么感觉,只觉得打得很痛快。
  打光之后,根据统计,李如松一战斩首两千一百多,北虏将近三万人全军覆没,大营里面数千石粮食被明军缴获,同时还缴获了三千多匹军马以及七千多头死马伤马。
  萧如薰当即下令把死马做熟,伤马杀掉取肉,不能浪费,然后将北虏军营里的粮食全部收归己用,那些大板车什么的也都是明军所急需的,给即将两路分兵的军队准备给养分配。
  此期间,萧如薰召开分兵之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将自己担心的地方全部说出来。
  “此番柴总兵和董总兵的进兵目的地是杀胡口,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关口,大明数次北伐出塞都是以此为出口,所以这里也是北虏所熟知的大明要塞,此番大同沦陷防线洞开,北虏数个部落南下,也难说在那之后不会有其他部落浑水摸鱼。所以柴总兵和董总兵面对的北虏怕是数量很多,说不定还有特别具有战斗力的部族出现,人数怕是会有不少,你们要特别注意,我再次重复,万万不可分兵作战,万万不可!”
  柴国柱和董一元抱拳应诺:“末将遵命!”
  “恩,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与李总兵的这一路了,咱们这一路是主力,但是任务一样重大,咱们要去的不仅仅是大同城,还有阳和城,此处应该是北虏重点进攻的地方,咱们可万万不能懈怠,若是遇到北虏主力,当谨慎对战。更重要的是,一路上,咱们必须要看护好粮食,因为可能会遇到很多流民,遇到流民的时候,大军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口粮,然后让他们往南边走,但若是遇到恶意鼓噪抢夺大军粮食的,无论是谁,格杀勿论!”
  萧如薰最后一句话说的是杀气腾腾。
  众将凛然。
  “诺!”
  午后时分,大军再次饱食一顿马肉饭和马肉汤,吃的饱饱的,浑身暖乎乎的,稍事休息之后,大军开拔,七万明军兵分两路,柴国柱和董一元带领三万兵马出马邑,萧如薰和李如松带兵四万进发山阴。
  大同反攻战正式开始,按照萧如薰的要求,大军每天都要相互联络,每抵达一处战略地方都要给对方通信,报告抵达地方,日期,粮食储备和战斗情况,还有地势周边环境。
  派遣相当数量的传令骑兵和哨骑确保双方的通讯顺畅,如果有超过三天无法相互联络的,那就意味着出事了。
  无论是哪一边出事了,问题都很严重。
  现在,就看大同有多少北虏了。
  梅国祯,麻贵,他们还安全吗?
  萧如薰不知道,也不敢揣测。
  但是他很清楚,无论是梅国祯还是麻贵,在这场战事之后都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最大的那枚苦果已经被王世扬给咽下去了,但是剩下的小苦果总要有人去咽,否则那么大的损失和民愤该由谁去承担呢?
  萧如薰慨叹这两位故人的遭遇。
  万历二十六年三月初一,萧如薰率兵抵达了山阴,山阴县城破败,整个县城宛如鬼域,一个人都看不到,但是想来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是北虏攻打雁门关的要道,被北虏荡平了也是可以想象的。
  残破的城池,破坏的房屋,还有地上已经逐渐腐败的尸骨,无一不昭示着山阴县的百姓们所遭遇到的可怕遭遇,然而这一切萧如薰都无能为力。
  北虏来的时候呼啸而来,走的时候也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里连一个活人都看不到。
  接到努尔哈赤的军报的时候,萧如薰就知道这里已经没有活人了,但是真正看到的时候,依然无法控制心中的悲愤和凄凉。
  “吾辈军人无能,却害的无辜百姓惨遭涂炭!若不能保护百姓不受敌人所害,吾等手中刀剑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的?此吾辈之过也!”
  萧如薰望着山阴县城的残垣断壁流下眼泪,在县城大门口设坛祭祀,将雁门关外斩下的北虏头颅奉上作为祭祀品,顺带着,斩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
  “如薰尚且需要这颗头颅为诸位报仇雪恨,以雪国耻,在此割发代首以铭誓,必将北虏斩尽杀绝,为诸位报仇雪恨,愿诸位泉下有知,可以瞑目。”
  萧如薰把自己的头发放在了祭坛之下表达自己的愧疚和诚心,随后,军中主要将领都跟随萧如薰一起,每人都割下一缕头发表示愧疚和诚心。
  “北虏无德,残害我百姓,此番北伐,定要叫北虏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
  士卒们齐声高喝。
  明军继续北上,往应州方向前进。
  应州,在雁门关以北,大同镇以南,照理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边防枢纽,更多时候大概是一个边防物资转运站,本该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却因为正德十二年的一场大战而进入了人们的眼帘,那一年,一场超过十万人参加的战役在这里发生。
  不过真正让它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大概不是这场战役本身,中国历史上超过十万人参与的战争数量的确不多,但是也绝对不会因此而让应州就声名大躁,真正让应州有了名声的是因为这场十万人战役的结果。
  明军斩首蒙古十六级,明军阵亡五十二人。
  这里斩首的“级”并不是说杀死的蒙古人只有十六个人,首级的定义非常严格,被箭矢射死被火枪打死被火炮炸死都不算首级,只有战阵之上两军对砍的时候砍下来的脑袋才能被记作首级。
  所以除了少数歼灭战歼敌和首级之间的比例很接近之外,其余大多数战役里面杀敌数和斩首数都保持在十比一的比例左右,甚至可能更低,所以推算一下,这里记载的蒙古人的死亡大概在一百六十人到两百人之间。
  但是这也很搞笑啊!
  十万人刀枪剑戟一起上,互动群殴,结果损失加在一起还没有二百人?


第六百二十五章 细作?
  其实萧如薰看到应州地名的时候就想起了这段很搞笑的武宗实录当中的记述。
  从现代角度来看,十万人互殴一整天,就算武器是板砖,怕也不会只有这么点伤亡,这段记述本身就矛盾不断漏洞百出,一边是记载十万人大战一整天,一边是记载伤亡如此低微,怎么看怎么不和谐。
  现代一些历史学者根据史书里面的一些蛛丝马迹,还有后来相关战事的记载推断说应州之役蒙古人的确是惨败了,伤亡可能还不低,怕是要近万,否则蒙古小王子部不会再之后都不敢继续进犯了。
  明武宗朱厚照给后人的印象,总结一下就两个字,荒唐,但是在这份荒唐的外皮之下所掩盖的身为皇帝真正的心意,从这份自相矛盾的史书记载之中也能窥得一二——
  明武宗是自明英宗土木堡之变武将勋贵大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