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掀翻晋商就请皇帝参与,大家一起分赃。
  朱翊钧十分高兴,当即允诺要和沈一贯联手,并且决定看看沈一贯这一次的表现和操作决定要不要提前把首辅的位置交给沈一贯。
  沈一贯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不只是为了首辅的名位,就算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和抱负,沈一贯也需要怼翻晋系,在这场政治斗争当中锻炼出属于自己的班底,为沈一贯内阁的确立打好基础。
  两人一拍即合。
  于是沈一贯的求见,朱翊钧立刻就宣见了。
  这也是余继登和蔡国珍时隔不知道多久再一次见到皇帝的样子,他们还颇有些激动。
  “诸卿这是怎么了?一同求见朕,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朱翊钧觉得做戏就要把戏做足了,不能给人看出来这是做戏,所以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阴阳怪气。
  然后沈一贯就把那份军报呈给了朱翊钧。
  “陛下,臣有一份奏表请陛下阅览。”
  那份萧如薰提供的阉割版情报,朱翊钧手上早就有了更加完整的完整版,这份阉割版他也看到过,不过眼下,还是要演戏的。
  朱翊钧十分熟练的让诸位大臣见识到了什么叫雷霆之怒。
  片刻之后,朱翊钧桌上的东西已经基本上全灭,要么碎了一地,要么被丢出去,也不知道是不是砸到了某些倒霉的小内侍。
  “请陛下息雷霆之怒!”
  等朱翊钧演戏演得差不多了,沈一贯立刻跟上给朱翊钧搭戏。
  “请陛下息雷霆之怒!”
  诸臣也立刻跟上,不管皇帝是不是在演戏,大家总要给皇帝搭戏,不能让皇帝感到尴尬。
  “这些混账东西,这些混账东西就是这样回报国恩的吗?!一二商贾,为了些许钱财,居然敢放入十万北虏肆虐国土!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还是这些商贾的天下?!”
  朱翊钧既是在演戏也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演的相当逼真,几乎看不到演戏的痕迹,妥妥的影帝级表演。
  沈一贯立刻直起身子,对朱翊钧说道:“陛下所言,臣深以为然,晋地商贩屡屡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对朝廷三令五申不得与北虏贸易的禁令视若无物,走私成风,以此牟取暴利,更在数十年之内无人得知,瞒住了整个朝廷,其中必有人为之遮掩!”
  朱翊钧喘着粗气问道:“什么人?”
  “目前还不清楚,所以,老臣请陛下准臣等以京察之机遇彻查此事,老臣等必为陛下查清到底是哪些人在为这些见不得人的丑事做遮掩,一经查出,立刻上报陛下,对这些人绝不姑息,一查到底!”
  朱翊钧指着沈一贯点头。
  “准!准你去查!沈阁老,此事全权交给你去查!查到一个给朕办一个,查到一个给朕办一个!若查出有犯罪之人,罪同谋逆!立刻下狱严审!宋应昌!蔡国珍!”
  宋应昌与蔡国珍一同应诺:“老臣在!”
  “蔡国珍,你为吏部尚书,宋应昌,你为刑部尚书,朕命你二人为沈阁老之辅,协助沈阁老对此事进行彻查!绝不可姑息一人!否则,朕惟你是问!”
  “老臣遵旨!”
  宋应昌和蔡国珍接下了这个使命。
  朱翊钧立刻派人取来之前那份京察的奏折,拿着朱笔当着这些大臣的面装模作样的写了一通,然后交给了沈一贯。
  “沈阁老,此事就交给你了,不要让朕失望。”
  朱翊钧盯着沈一贯。
  这可不是演技,这是皇帝对沈一贯的考察,这是皇帝对沈一贯的审查!
  这是沈一贯的首辅晋级考试。
  沈一贯低头双手接过了这份奏折。
  “老臣必不负陛下期望!”
  沈一贯做出了自己的声明。
  于是,一场席卷整个万历二十六年的大风暴开始急速酝酿。
  京师上空渐渐聚集了寻常人所看不到的阴云,阴云之中酝酿着可怕的风暴。
  而与此同时,远在缅甸的勃固城的上空,一样阴云密布。
  这一天,勃固城门刚刚打开,一名骑士就以最快的速度纵马冲入城内,直抵镇南侯府,将一份非常重要的紧急军情文件交给了留守缅甸的袁黄。


第六百七十二章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袁黄已经六十五岁了,不过精神还是一样的饱满,身体还是一贯的硬朗,虽然政务繁多,但是袁黄自有一套自己的养生之法,加上萧如薰也尽力培养文书官僚给袁黄减轻压力,老人家的寿命看上去还很有富余。
  去年年末萧如薰率军北上之后,缅甸就一直是袁黄在主持军政,一切都按照萧如薰留下来的规章制度办事,事情办得井井有条。
  萧如薰在缅甸的时候更多的起到一个精神向导的作用,具体政务都是袁黄在安排,所以大家并未感觉到什么差异。
  不过眼下这份军情一送过来,情况顿时就变得不同了。
  袁黄接过这份军情细细看了起来,看到大半,顿时一拍桌子。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袁黄面露喜色。
  身边文书官员们纷纷看向袁黄发问。
  “敢问先生,何事?”
  袁黄将文书递给了身边的文书参赞们让他们传阅。
  “什么?南蛮子杀弗朗机夷了?”
  袁黄一脸微笑的点头。
  他们口中的南蛮子就是当初萧如薰率军灭掉东吁王朝之后遗留下来的和萧如薰合作的本地原住民,他们在萧如薰入主缅甸之后全部被萧如薰迁移到了更西边,靠近孟加拉国的位置,他们在那儿居住。
  不过双方的关系一直以来都不是太好,主要是缅甸发展起来之后,这些人感觉自己吃亏了,当初被萧如薰强制迁移的那部分人本来就心存不满,看着汉人日复一日地把他们的老家建设的那么好,自然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之前慑于萧如薰的强悍和镇南军的威武,他们只敢搞些小动作,不敢搞大事情,但是一刻也没有松懈过,只是萧如薰可不会对他们放松戒备,一直都在谋划着彻底剿灭他们,只是一直缺乏合理借口。
  平定吕宋岛之后,萧如薰把罗马来的亚历山大枢机主教安排到了这一块区域做传教布道的工作,美其名曰实验。
  如果他们能让这些人接受天主教,那么萧如薰就能确认天主教是安全的,就可以接受他们在缅甸传教,如果不行,那就难说了。
  亚历山大主教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欣喜若狂的带着自己的三十多个追随者启程去这些南蛮子的部落里面传教,利玛窦全程追随,还给亚历山大主教提供翻译服务,一段时间内这个传教开展的挺不错的。
  此时萧如薰虽然已经离开了缅甸,但是他早已和袁黄商议好了对策。
  买通细作去那些部落头人耳边挑拨离间,散播一些天主教不利于他们统治的传闻,编造一些这些弗朗机夷传播宗教的目的是为了夺取统治权之类的流言,轻而易举的就把这些头人给挑动了。
  仅仅一个月之后,这些头人就做出了对策,比如限制亚历山大主教一群人进入他们的聚居地,动辄驱赶打骂,本来以为可以赶走他们。
  但是没想到亚历山大主教为了教皇的位置已经铁了心要开辟中国教区,百折不挠,就是不走,还开创性的使用了游击传教的模式!
  又一个月过去了,已经有不少人信奉天主教了,对原先部落的压迫和掠夺产生了很多不满的情绪,加上部落头人往往使用野蛮的方式驱赶这些弗朗机人,于是就在前几日,一个中等部落中产生了对峙事件。
  这个部落的头人抓住了两个传教士要鞭打他们,他们的一百多个信徒不愿意,要保护这些传教士,部落头人大怒,下令自己的人马对这些“背叛者”动手,当场就杀死了五十多个人。
  混乱之中,这两个传教士也被杀了,结果事情闹大了。
  更多的部落头人一看杀人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将这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魔鬼的奴隶”全部杀掉。
  一番混乱之后,传教士们给杀掉了十七八个,信徒们被杀掉了三五百,最后信徒们舍弃自己的性命阻挡追兵才让亚历山大主教和利玛窦一群人逃走,找到了镇南军的驻军点寻求帮助。
  那些头人带兵来追,看到镇南军收纳了这些传教士,还要镇南军交出这些魔鬼的奴隶,他们要处死这些人,镇南军早就得到袁黄的命令,保护亚历山大一行人,强行要求头人们离开,还架起了火枪火炮威慑他们,他们被迫退走。
  但是随后几个时辰内,不断有小规模的骚扰事件在明军驻防点发生,于是就有了这份报告。
  时机已到。
  萧如薰临走之前把自己的调兵玉符交给袁黄,袁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自己的玉符命令统兵大将调动军队,对东吁遗民进行剿灭作战。
  萧如薰手上倒是有镇南军的调兵旗牌,这是兵部发给萧如薰的,等需要调动镇南军的时候,兵部会派人拿相对应的旗牌来调兵,不过兵部从来也没有动用过镇南军出战。
  所以在镇南军内部,旗牌没什么作用,萧如薰直接用自己本人作为调兵信物。
  萧如薰是很关注镇南军的兵权的,除了袁黄,其他人他还真不怎么敢相信,所以平常经常出现在各大军队的军营里和军士们亲切交谈深入接触,几年下来基本上每个镇南军的士兵都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他本人就是最好的调兵信物。
  以前的士兵加入军队基本上是不认识高级将领长什么样子的,只知道自己的直接上司是谁,跟着直接上司行军作战,就连造反都是这样,他们是最没有自我意志的,所以就要使用兵符来确保军队的调动和所属。
  萧如薰这里情况不同,为了确保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掌握,萧如薰在军中不用旗牌,只用自己本人调动人马,自己如果不在,那就事先通告把代表自己的玉符交给谁,听谁的命令。
  实际上军队还是听从萧如薰一个人的命令,因为哪怕一个小兵都见过萧如薰,知道要效忠他,而不是自己的上司或者是统兵大将,这也是萧如薰可以越过统兵将领直接插手军队指挥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也是现在摊子小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出来的事情,摊子要是大了,军队多了,这个法子不好使,所以萧如薰才又准备了玉符作为第二调兵信物,自己不在的情况下,军队就听玉符的命令。
  按照古代军队的那一套做法,萧如薰本人在,以萧如薰的指令为最高指令,因为大家都认识他,知道要效忠于他,萧如薰不在,就听玉符的命令。
  每支军队有自己的象征玉符,左半在军队将领手上,右半在萧如薰手上,萧如薰把玉符交给袁黄,袁黄可以用玉符调动整个缅甸的镇南军。
  如今,正是镇南军出动的时候。


第六百七十三章 讨伐洞武遗民(上)
  说起来,赵虎都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打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只记得军队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大家的福利也越来越好,装备越来越精良,训练越来越正规,大家的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都铆足了劲儿准备打仗。
  可是就是没仗可打。
  干掉了洞武国之后,貌似整个南洋都被大明给吓破了胆,愣是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来撩拨大明的虎须,乖乖的进贡,做大明的藩属国,乖的和孙子一样。
  倒是海上颇为不平静,经常会遇到海盗之类的家伙在海上肆意妄为,于是镇南军海军顺势成立,脱离了原先的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