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伴随着朱翊钧的怒吼,朝廷内部对晋党的打击进程大大的加快了,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任大同巡抚的人选火热出炉——深谙兵务和边务、具有实干才能的房守士。
  上一任大同巡抚梅国祯的死在朝廷还是引起了一阵波澜的,此人为了守住大同城而做了张巡才做过的事情,得到援兵救援之后知道自己不能得到谅解,所以自杀了,只求朝廷宽恕自己的家人。
  虽然道德夫子们想要对他口诛笔伐一番,但是人已死,再骂,就显得太苛刻了,谁也不想触犯这条底线,于是,大明最强嘴炮团居然放过了梅国祯,没有骂他。
  一起自杀的还有大同总兵麻贵,两人一起自杀,令有些良心未泯的朝臣感叹不已,朱翊钧则下令赦免两人未尽职责之罪,不牵扯家人,但是朝廷也不给上谥号,以示朝廷不能容忍那般的举措。
  人死了,事情结束了,不过大同巡抚的官儿还是要人去做的,大同战乱之后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去做的时候,文官们虽然容许一个武将担任总督,但是更多的是给他激励让他带兵,而不是真的要他向总督一样管理政务。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巡抚必须要到任,防止萧如薰趁着没有巡抚在的时候做一些让文官们无法预料的事情。


第六百九十八章 孙承宗的报国志
  在京察风暴和边疆风暴一起展开的同时,房守士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救时人选,这个人选由沈一贯上报,得到了朱翊钧的允许和赞同。
  不过房守士本人却没有因为升官而感到开心,相反,得到消息之后,他整个人都显得忧心忡忡,回到家中不言不语,只是坐在书房里默默地思考着什么。
  约莫到了晚饭时分,有一人来到了房守士的书房之中。
  “东翁,您找我?”
  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房守士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须发浓密、眼睛大而有神的相貌奇伟的中年男子。
  “稚绳来了啊,来,坐。”
  房守士指了指自己面前的椅子,请中年男子坐下。
  “多谢东翁。”
  中年男子孙承宗谢过了房守士,稳稳坐下,而后开口道:“今日两位公子的功课都做得很好。”
  “嗯,有稚绳在,以稚绳之才华,老夫还是放心犬子学业的。”
  房守士微微笑了笑,继而面露忧虑之色:“稚绳啊,老夫方才接到了文选司的调令。”
  “调令?”
  孙承宗微微一愣:“往何处去的调令?”
  房守士低声道:“大同巡抚。”
  “大同巡抚?”
  孙承宗吃了一惊:“大同战乱未休,上任巡抚梅国祯刚刚死难,朝廷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东翁去做大同巡抚,这……”
  “是啊,大同战乱未休,五十万北虏寇边,情况万分紧急,老夫有多年边务经验,还曾统兵拿下一些军功,这不,就被沈阁老给看中了,沈阁老亲自点了老夫的名给陛下,陛下也对老夫很满意,委任为大同巡抚,老夫现在是想回绝都不可能了。”
  房守士叹了口气:“眼下,大同情况不妙,五十万北虏寇边,虽然有萧镇南统兵在防守,但是大同被北虏占据数月,早已成人间炼狱,怕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老夫若去,千头万绪不说,还有性命之危啊……”
  房守士年纪不小了,有点禁不住折腾了,本来不想答应,但是却又不得不答应。
  孙承宗思虑了一下,开口道:“东翁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据门下所知,大同现在有萧镇南统兵镇守,萧镇南可是大名鼎鼎的名将,有他在,至少不会让北虏突入大同吧?”
  “这可难说。”
  房守士开口道:“虽然萧镇南的确是国朝名将,但那毕竟是五十万北虏,可战之兵十数万,规模之大,嘉靖以来数十年从未有过,大同早已是焦土,发生什么都不好说,更别说,现如今那萧镇南还是总督,四边总督,老夫的顶头上司。”
  孙承宗算是明白自家东翁为何如此犹豫了。
  房守士是历经过边疆磨练的,要说惧怕,那不应该,以孙承宗对房守士的了解,房守士至少不会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之所以如此犹豫,大概就是萧如薰的总督身份在作祟了。
  一个六十岁的高级官员,面对一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做自己的顶头上司,无论怎么想,都有些膈应,更别说萧如薰还是个武将出身,纯正的武将,国朝第一个武将总督,纵然难得,但还是武将。
  文人先天性的心理优势使得他们的自尊心难以承受这种现状。
  过去之后要对一个和自己孙子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行礼,这让房守士如何过得去心里那道坎儿?
  要只是单纯武将就好说了,可他偏偏是总督之职,文将才能担任的职位,你让房守士如何对待他?
  别说房守士了,易地而处,孙承宗自己也不一定忍受得了,虽然他如今只是一个举人,房守士为自己的儿子请来的家庭教师,也算是半个幕僚,但是文人有自己的尊严,更不要说年龄大了他那么多。
  这的确有些难以接受了。
  “东翁,其实,倒也不必如此难受。”
  孙承宗略微分析了一下,开口说道:“萧镇南到底是勋贵武将,这个时候破例做总督只是权宜之计,情况太紧急,需要萧镇南力挽狂澜,这仗一结束,朝廷怎会容忍一个武将做长期总督呢?更别说萧镇南的威望和名气都那么大,统兵一日,朝廷就要担忧一日啊!”
  房守士沉吟了一会儿。
  “稚绳所言有理,老夫也是这么想的,仗一打完,萧镇南必然去职,可即是如此,仗打完之前,他还是总督,老夫还是要屈居于其下,这……”
  孙承宗呵呵一笑。
  “东翁行事,素来为国为民为大义,区区小节,何足挂齿,不过一作揖,不过一声总督,而且萧镇南在朝中名声甚好,与其共事过之人都说他明事理,懂礼节,跟随过大儒读书,累世将门出身,不是那些不识字的莽汉可以相比的,他该怎么做,门下相信,他心里明白。”
  房守士觉得孙承宗说的有理。
  “更何况萧镇南自宁夏之役横空出世以来,从未打过任何一次败仗,战功赫赫,其人,门下还是颇有些向往的,门下也很想见见他。”
  房守士微笑道:“这样说的话,稚绳愿意随老夫一起去大同?”
  “是,门下愿意。”
  孙承宗站起来,拱手一礼:“还请东翁应允!”
  “不留在京城读书备考了?”
  孙承宗苦笑一声:“东翁何需取笑门下?第二回了,门下已经二回不中会试了,年已三十五,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中亲人,也不知此生还有没有中进士的机会,蒙东翁不弃,才能留在京师。”
  房守士站了起来走到了孙承宗面前,拍了拍孙承宗的肩膀。
  “稚绳才华,老夫深知,一时科场失意不要太过于在意,老夫当初考进士也是连战连败,连败连战,坚持不懈,不惑之年才终于得中进士,稚绳才三十五,何需妄自菲薄啊?”
  孙承宗眼圈儿一热,鼻头一酸,竟忍不住掉下泪来。
  “多谢东翁……”
  科场失意的苦楚,再也没有旁人更能理解了,家人的质疑,生计的艰难,每一次的希望破灭,无不在狠狠的捶打着孙承宗那颗脆弱的自尊心。
  人已到中年,却仍未考取进士,若是富裕人家,考取举人就够了,就可以停步了,若是胸无大志,考取举人也够了,自有人投田到名下,可作地方士绅富有一生。
  可孙承宗不愿意啊!
  他有报国之志,他不愿意做一个地方士绅,靠着盘剥百姓和避税来度过一生,他要实现自己的抱负。
  京城里唯一欣赏他的人,就是眼前这位六十岁的老者,若是他不在,自己留在京城也没有出路。
  回家?
  那不是他的选择,回到家中他只会更加尴尬。
  所以,就去大同吧!


第六百九十九章 杀心
  骆思恭提交抄家报告的当晚,朱翊钧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寝殿书房内,让身边老太监在外面放风,自己单独接见了一个黑衣人。
  “也就是说,张鲸和骆思恭分别和沈一贯吃了一顿饭,然后,二十万两银子就被分掉了?”
  朱翊钧的手上拿着一份报告,细细的看着。
  “是的陛下,本次查抄的家产银两估价应该在一百二十万上下,锦衣卫、东厂和沈一贯一起分掉了二十万左右,隐瞒未报。”
  黑衣人单膝跪在朱翊钧面前,相当恭敬。
  “唉……大明给官员的俸禄,真的是太薄了吗?”
  朱翊钧放下了手中报告,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朕倒不是不允许他们捞银子,朕也知道,不可能管住每一个官员,不让他们捞银子,他们捞银子,朕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十两银子捞一两,朕认了。捞二两三两四两,朕……也认了,朕吃肉,不会不给他们喝汤,朕唯独不能认的,就是他们背着朕捞银子,捞的让朕都不清不楚的,连朕都没有肉吃,全给这帮混账吃掉了!”
  黑衣人开口道:“陛下所交代的事情,臣等会尽力去办。”
  “小心为上,不要太着急,千万不可露出马脚,否则叫骆思恭和张鲸发现了什么,朕反而不乐意了,你们应该没有被发现吧?”
  黑衣人点头道:“若是被发现了,臣等恐怕也见不到陛下了。”
  “哼!他们不敢,要是朕见不到你了,朕立刻就杀了那两个狗奴,吃里扒外的东西。”
  朱翊钧眼中闪过几点寒芒。
  “那陛下,是否需要臣等动手,将骆思恭和张鲸……”
  黑衣人在脖子上划了一下。
  “朕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接替他们的人,先留着他们的命,之前朕也震慑过他们了,料他们不敢再背叛朕,不过这两个人也不能留了,等朕找到合适的人选,再换下来,在此之前,你给朕盯好了这两个人,大事若成,朕重开内厂,你就是朕的内厂厂督。”
  黑衣人闻言,立刻跪伏在地。
  “臣必肝脑涂地,为陛下尽忠!”
  朱翊钧点点头,挥了挥手:“下去吧,叫张诚进来,记着给朕盯紧了那两人,还有沈一贯,他们之间若再有什么图谋,立刻告诉朕。”
  “遵旨!”
  黑衣人缓缓退下。
  老太监张诚快步入内。
  “陛下。”
  “嗯,朕交给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招募了多少人?”
  张诚忙说道:“陛下交给老奴去办的事情,老奴不敢懈怠,老奴已经秘密招募了一千人,遣人在京城西面深山内分做数队秘密训练,宫内还有六百忠于陛下的内侍可堪一用,老奴必为陛下整顿之。”
  朱翊钧点了点头。
  “一千六百,一千六百……还是少了点儿,至少要三千才能控制皇城,张诚,你至少要给朕准备三千人,届时萧卿领兵归来,至少能带回一万人,一万三千人,差不多可以控制京城。”
  张诚立刻应诺:“老奴遵旨,老奴立刻为陛下去办。”
  “嗯,人手上可还充足?”
  “城内外到处都是饿殍,侥幸有些未死的也是将死不死,只要一口粮食就能带走,可轻易使他们为陛下卖命,他们都非常忠于陛下。”
  “好!那些混账,让朕的子民没饭吃,朕就要让朕的子民帮朕收拾了他们!还有,太后那边没有人接触此事吧?”
  张诚点头:“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