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二十日朝会,出兵朝鲜意见趋于统一!
  八月二十九日,萧如薰被兵部召见前一天,大忽悠沈惟敬抵达了平壤,开始了他的忽悠之旅。
  沈惟敬,籍贯浙江平湖,是平湖沈家的旁支,据此人的个人履历记载,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兵,炼过药,还在胡宗宪手底下干过幕僚,曾经用计谋毒杀过倭寇,算是半个日本通和一个抗日英雄,但是没学历,还牵扯上了胡宗宪,自然就被当成严党余孽、走狗,给烹了。
  万历二十年的时候,沈惟敬已经六十多岁了,每天在京城里跟一群方士、无赖厮混。
  他是个职业骗子,也具备骗子必需的两大特质:第一,语言能力出众,能言善辩;第二,生得一副好皮囊,面貌“长髯伟干”,形象很正面,不像骗子。
  其实早在六月底,沈惟敬就已经来过一次朝鲜,但是当时朝鲜君臣踌躇满志的打算反攻平壤,自然不能让所谓的和谈使者去坏事,直到反攻失败,朝鲜君臣的口风才松了起来,迫不及待地迎接沈惟敬,沈惟敬抵达了平壤之后,据说是大展神威把日本人狠狠的杀了一下威风,争取了五十天的停战期。
  这五十天对大明朝调兵遣将统一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沈惟敬这个大忽悠还是立了大功的,因为就在他和日本人唇枪舌战的时候,八月三十日,在京城赋闲造小人造了快三个月也不让回宁夏的萧如薰终于接到了兵部的函文。
  兵部尚书石星让萧如薰去兵部面见问话。


第六十七章 最后一关
  说老实话,接到这个消息之后,萧如薰长舒一口气……
  正如他所预料的,祖承训兵败平壤损兵折将的消息给了京城武将勋贵们极大的刺激,那些卯足了劲儿想要跟着萧如薰去朝鲜镀金刷怪涨经验的“将门虎子”们一个个的哭天喊地的跟家里的老爸爸说不要不要,不要去送死,把家人给急的!
  刚刚和萧如薰说好了,请老司机带带自家不成器的子孙,人家之前也说了战事有风险,各位公子可能吃不了这个苦头,大家好说歹说才让萧如薰给应下,刚刚还在庆祝呢,结果辽东军战败,将门一片哗然。
  感情那不是猫,是老虎啊!
  武勋们一愁莫展,最后实在没办法,找个几个年纪大的脸皮厚的去拜见了萧如薰,一进门说明来意,就看到萧如薰的脸刷的一下黑了——当时我不要,你们死活塞过来,现在我要了,你们又要拿走?
  “诸君戏耍我?”
  五个字一出口,几个老人家的面子上也挂不住了,又是作揖又是赔礼道歉的,加上萧文奎在一旁“劝解”,萧如薰铁青着脸无奈的答应了,并且感觉自己的面子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感觉不会再和大家愉快的玩耍了!
  这话可不是乱讲的,一个李成梁倒向了文官已经让他们的日子难过了不少,要是真把萧如薰这个有真本事的也给推向了文官,他们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大家一寻思,说您有什么要求啊?您说,只要咱们能做到,咱们尽量做,反正,咱们以后还是小伙伴,还要一起玩耍,您要撇开我们,可千万别!我们知道错了!
  萧如薰晾了他们两天,这才抛出了自己的要求——我是想去朝鲜和日本人过过招的,可我听说李成梁也在朝中上下打点活动,准备运作自己的儿子李如松为主将出征朝鲜为辽东军和他本人争取筹码,既然大家都不想看到李成梁继续嚣张下去,那么,就想想办法,让我成为主将,把李成梁压下去!
  萧如薰对李如松没什么偏见,李如松是个很不错的军人,但是李成梁的花花肠子太多,后来更是发展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所以断然不能让他如原先那般再度出镇辽东。
  武勋们虽然没有地位和权力,但是有钱有势,大家聚在一起向之前那些交好买通的文官们活动了起来,一方面急于和萧如薰修复关系,一方面不想让李成梁好过,他们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也让萧如薰洞悉了如今的文官政治的腐朽程度。
  朝廷风向已经转变,主战派全面占据上风!
  以内阁首辅赵志皋和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一批人支持战争,接着,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表明了态度,认为“守朝鲜实为保中国”,刑部和工部历来没什么话语权,剩下一个吏部孤掌难鸣,主战派已经压倒了主和派。
  而武勋们的运作手段很成熟,很快,在皇帝没有表明态度的前提下,朝臣中支持宁夏功臣西北名将萧如薰担任主将的人数开始迎头追上了支持李如松的人数。
  支持萧如薰的一派的理由就是战功和能耐,斩首六千级的能耐和大破宁夏城的手段,足以证明此人精熟兵法善于统兵,还有兵部文件的支持,所以他们笃定萧如薰是最好的人选,而反对派则是一贯的理由——太年轻,才二十二岁,怎么可能成为一军主将?!最多是副将!李如松成熟老道经验丰富,才是不二人选!
  反对李如松的一派的势力也不小,他们大部分都是和辽东系支持者不对付的,认为不能在此时给辽东系的文臣武将抬头的可能,好不容易扳倒了李成梁,不能给他起复的机会!
  所以反对派们强力压制李如松,提出李如松征战那么多年,还不如萧如薰一战斩首的人数多,打仗要看天分,霍去病领兵数万出战的时候才十八岁,萧如薰都二十二岁了!更别说辽东军战败,军纪还不好,朝鲜人不是一次两次的抗议了!
  而此时此刻,朝鲜使臣上表请求调南兵炮手入朝作战而不是近在咫尺的辽东军出战的国书成为了重要的筹码,也成了辽东军一系最大的污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持李如松的势力开始不支。
  紧接着,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皇帝似乎有意以萧如薰为主将出征朝鲜,顿时使得一批骑墙派倒向了萧如薰。
  这让李成梁极其背后的靠山大为恼怒,无可奈何之下进行最后的抵抗,让萧如薰到兵部咨询战况,也就是面试,他们打算在这一环进行刁难,让萧如薰知难而退。
  当然他们不知道在家养尊处优三个月的萧如薰已经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养胡子!对!就是养胡子!
  这些官场上的老家伙们总是喜欢说什么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其实也不见得,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落马高官呢?也就是心理作怪罢了,但是还不能不迎合,毕竟大环境如此,养个胡子也没什么难的,也就是和爱妻亲热的时候有点麻烦而已。
  嘴唇上两撇胡须,下巴上一层短须,束好头发套上网巾,套上轻甲,拄着战剑,把自己拾掇了一番,八月九月的北京城还不是一般的热,不过为了搞定这次的出征名额,萧如薰豁出去了,光是皇帝的赏识还不行,大军主将得不到群臣认同,会非常麻烦。
  兵部衙门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就是掌握着整个武将躯体命脉的地方,倒不是说兵部尚书本人有多么大的威慑力,实际上真正有威慑力的,是那个叫做武选司的部门。
  明代最肥硕的四个部门,兵部两个,武选司和武库司,吏部两个,文选司和考功司,一个掌握着武将的晋升和军队装备的命脉,一个掌握着文官升职加薪的命脉。
  萧如薰如今要面临的是兵部尚书本人以及兵部四个司的职官的联合面试,据说整个兵部没什么事情的官员今天都来观看这场面试,观看这个能和大名鼎鼎的李如松在朝堂上争的不相上下的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当然,除去纯粹看热闹的,不少人也是带着别样的心思而来,后一种人的人数比较多。
  出征选将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大明出征虽然有文官经略作最高统帅,但是主将也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一些比较牛逼的武将有时候也不把文官上司放在眼里,自行决断的时候也有,所以一个强悍善战的武将也是受欢迎的。
  本来,如果没有萧如薰,李如松是不二人选。


第六十八章 李如松不服!
  李如松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如果硬是要找个历史人物来做比喻的话,大概只有汉骠骑霍去病最合适了,李如松就是明朝的霍去病,这两人都是正宗高干子弟,霍去病背后有卫青,李如松的爹则是万历第一名将、雄踞北方防线二十余年的李成梁。
  李成梁的牛逼不仅仅体现在军功上,更体现在他是大明朝唯一一个或者就登上三公之位的武人,是个传奇,是一个此时远远比萧如薰更加牛逼的人物,此战他不出动,是因为他刚刚被去职,遭到弹劾,于情于理都不能率军出征,那么退而求其次,有真本事的将门虎子李如松就是最好的人选之一,本来也没有之一。
  李成梁一共有九个儿子,这九人里出了五个总兵官和四个参将,一门九将,加上老爹李成梁,足足十大将,比传说中的杨家将还多俩,比起萧家还要多一倍,权势更是天壤之别。
  更重要的是,李家门生故旧遍布军中,形成一股盘根错节的势力,牢牢把持着整个辽东的军事力量,李如松从小身边接触的兄弟、朋友、长辈,全是刀头舐血的边疆将领,从记事时起,他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兵家戎事。
  中原的孩童们开始读书开蒙的时候,他已经学会提枪挎弓,跟随父亲出征,当其他年轻人握着毛笔参加乡试时,他已能够熟稔地割下敌人的首级,拴在马鞍上带回去请功,在这样一个军中世家长大,李如松压根儿没有想过其他发展道路,仿佛天生就是要来做军人的。
  他的老师更是个活着的传奇——徐渭徐文长。
  他生来就注定是个传奇。
  这一次也毫不例外。
  李如松的骄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不容许任何人踩在他的头上,或许只有他的老爹才可以,除此之外,他不认为任何人比辽东军和辽东将领更勇猛善战,本来平定宁夏之役,他是听到了老爹的风声,要运作他去平定,结果命令还没下来,宁夏之役已经被平定了。
  谁?萧如薰?那是谁?娘们儿?怎么没听过?
  斩套虏三千?叛军三千?一战六千首级?老子也可以啊!虽然没那么多就是,但是有本事我们野战争雄啊!老子是草原上纵马驰骋面对面的对砍,和那小子缩在城里面打反击怎么能一样?所在那乌龟壳子里老子也能斩首六千级!
  火药掀翻了城墙?那是火药强,不是他强!有本事你下雨天也强给我看看!?
  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子不服!
  李如松的性格和霍去病简直是一个模子立刻出来的,三十余年马上征战的岁月让他成为了全大明上下最嚣张也是最硬气的武将,翻开他的人生履历,战功和毛病一样多,每到一地,都一定会和文官上司产生冲突,而且往往都是他获胜。
  大明开国以来,除了太祖成祖两朝,武将比之文官都要矮上一头,几乎没有哪个武将可以改变这一切,但是李如松就偏偏要改变,为此甚至不惜和文官上司大打出手,闹出丑闻。
  但他就是好端端的,名气越来越大,官位越来越高。
  这样一个人,凶悍绝伦目空一切,突然却冒出来一个毛头小子和他抢功劳争地位,而且居然还传出了此人不主张使用辽东兵为主力,要使用其余各地兵马为主力,这要是个文官都要被他怼,何况是个年轻的武将?!
  封爵了?封爵了又如何?老子迟早也能封爵!
  就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