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成梁冷冷的一句话把李如松的话堵了回去:“紫荆关的时候,为父告诉你不要和萧季馨走得太近,告诉你仗打完之后立刻回辽东,你照做了,所以你才能安全的做你的辽东总兵,你现在还不相信为父吗?”
  李如松眨眨眼睛。
  “不敢。”
  李如松的确佩服自己的老爹,年纪越大,越聪明,按照他的话去做,李如松还真的避开了那种可怕的事情,现在也能安然在辽东做总兵。
  “为父为什么要你那样做,为什么要你别靠萧季馨太近,就是因为萧季馨和太上皇走得太近了!你也说了,萧季馨和你彻夜深谈,说了他的抱负,那是一个武将该有的抱负吗?太上皇一定是在和萧季馨谋划什么事情,总督京营戎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秦国公,这是造势啊,为的是什么?京师兵权!拿了京师兵权做什么?兵变!”
  李如松咽了一口唾沫。


第八百一十四章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在京城待了十多年的李成梁对这些文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沈一贯何许人也?宦海沉浮数十年,手腕何其老练毒辣,萧季馨二十多岁,太上皇三十多岁,两人加在一起还没有沈一贯一个人年纪大,他们哪里来的胆量在沈一贯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情?论打仗,一百个沈一贯捆在一起也不是萧季馨的对手,论弄权,一百个萧季馨捆在一起也不是沈一贯的对手!萧季馨那是在舍近求远,他失败是必然的事情。”
  李成梁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
  “可是照沈一贯的意思,萧季馨应该是已经死了,不可能活着逃出京师的,眼下唯一能成为沈一贯的眼中钉肉中刺的,也就是缅甸镇的三万精兵了,若我所料不差,应该是缅甸镇不愿坐以待毙,起兵了。”
  “这……”
  李如松懵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朝廷调我们去南边,是因为缅甸镇起兵,朝廷打不过?”
  “应该就是如此,大概是云南那一带,若我所料不差,一定是云南巡抚打了个败仗,朝廷才不得不调派北地精兵南下,而且,沈一贯未必没有借刀杀人调虎离山的意思在里面。若是你此战战败,消耗你的精锐兵马,把你的实力消耗光,朝廷就安全了,若你战胜,朝廷也能在前线给你诸多掣肘,然后趁你远离辽东的时候将你调职,你无法反抗。”
  李成梁眯着眼睛说道:“沈一贯玩弄权术的本事就和萧季馨在战场上打仗的本事一样,萧季馨舍其长用其短,指望用正常方式达到目的,那是不正常的,若要我说,干脆直接起兵控制京师,不要比拼权术,直接真刀真枪,沈一贯反而无所适从。”
  李如松大惊失色。
  “那不就是造反吗?反贼谁敢当?这可是要遗臭万年的事情。”
  “造反造的不够好才是反贼,造反造的够好的叫皇帝,自古以来能当好皇帝的都是手里攥着军队的,有军队在手,大郎,你说是笔杆子结实还是刀子结实?”
  李成梁翻了个白眼,对儿子的直脑袋很是无奈。
  李如松被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萧季馨要是早一点舍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说不定还有一线成功的希望。”
  李成梁叹了口气:“京城里那些达官贵人我算是看透了,阴谋权术天下无双,一旦阴谋权术没法儿用了,也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
  “待宰的……羔羊?”
  李如松对于李成梁如此形容那些文官感到不可思议。
  “几百年前,大宋的那批文官对武将可比大明文官对武将更狠,权术手腕更厉害,地位更高,但是不一样被金人给灭了吗?死到临头,一张嘴皮子能顶什么用?任何时候,刀把子攥在手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爹我千方百计要让你接替我的职位做辽东总兵,要让你接替我把咱们的铁骑管理好,目的就在这里!”
  李成梁狠狠的盯着李如松:“你手里有兵,哪怕少一点,别人也会忌惮你一点,你要是还能掌握一点地方做根据地,别人就会害怕你,因为你可能造反。”
  “我……”
  李如松张张嘴巴:“我不会造反的。”
  “谁让你造反了!你是要自保!在眼下这种情况下,你不要担心朝廷会敢于对你做什么,他们自己还有一大堆问题要处理,只要你能拿出一个像样的理由,你不出兵,沈一贯不敢把你怎样!”
  李成梁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
  “爹你的意思是,咱们不能出兵?”
  “当然不能,这种时候,情况最是诡异,你还和萧如薰并肩作战过,瓜田李下的你说不清楚,出兵非但讨不到好处还要惹得一身腥,能不能回来还不一定,傻子才出兵!”
  “那……朝廷诏令怎么办?”
  “你这笨蛋!”
  李成梁气急败坏的一巴掌拍在了李如松的脑袋上:“辽东别的不多就异族多!北面是蒙古东面是女真,随便说一下有边患,然后把精兵强将都拉走去边境警戒,你爹我直接在家里病倒,你觉得沈一贯能把你怎么样?能把咱们怎么样?”
  “那万一沈一贯以后腾出手来要找咱们麻烦的话……”
  李如松还是犹豫。
  李成梁叹了口气。
  “处在咱们这个位置上,你要是担心麻烦,就没完没了,自古以来就没有不忌惮统兵大将的朝廷,大郎,爹老了,爹不能总是护着你,你要自己想办法,自己想出自保的办法,让朝廷不敢动你。”
  李成梁伸手指了指北边,又指了指东边。
  李如松琢磨了一下,顿时明白了李成梁的意思。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大郎,记住这句话,弄懂了这句话,以后就能让你受用无穷,谁都动不了你,这个,可是咱们李家在辽东的立身之本。”
  李成梁低声说道。
  李如松忽然感觉自己明白了一些什么。
  沈一贯派来让李如松出兵南下的信使等来等去也没等到李如松奉旨调兵,却等来了东面海西女真部落擅自挑起边衅的消息。
  “实在是对不住天使了,这帮蛮子就是记吃不记打!居然敢起兵三万犯边,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他们!还请天使给我两个月的时间,等我两个月内平定女真叛乱就调兵南下!”
  李如松丢下一句话,直接带着浩浩荡荡的辽东铁骑奔赴了东方的女真“战场”平定“边患”去了。
  信使愣是没能拦住李如松。
  两个月?
  那我回去会被沈一贯煮熟吃掉吧?
  信使这样一想,脑门上立刻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李如松不行的话,那……那……
  辽东一定还有其他军队,让李成梁带兵不就行了吗?
  信使急中生智,想到了代替的方案。
  他为自己的机智感到无比的骄傲。
  然后他又得到了李成梁已经卧病在床两个月的消息。
  辽东军的当家人带主力“平叛”去了,上一代的当家人又躺在床上起不来,你说我……
  信使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应付眼前的局面了。
  左思右想不能傻等着坐以待毙,信使只好连夜灰溜溜的赶回京师去了。


第八百一十五章 土地情节
  柴国柱奉诏表示会带兵南下的消息传到朝廷是八月二十日。
  也就在这一天,沈一贯再次接到了扬州府的报告,扬州府报告说,镇江府方面的贼军自从侵占了南京之后就没有继续往北打,而是固守镇江、南京,同时将大运河河道堵塞,扬州府表示,如果不能将这支水师歼灭,将难以收复镇江和南京。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沈一贯则召开了内阁会议,会议的主要商讨内容是南下讨贼的主帅人选。
  武将是不用想了,这次不可能出现武将当主帅的情况,一定还是选择能信任的文将统兵南下,沈一贯的要求是能力强资格老忠诚度高,能震慑住京营和蓟镇辽东的兵马。
  群臣一个接一个的推荐,沈一贯都表示不满意,接着甚至有人推荐萧大亨和刘黄裳,沈一贯也不答应。
  萧大亨要留在身边帮他处理军务,刘黄裳要为他参赞军机,这两人不能离开他。
  所以要选一个文武双全的能人出任此次的讨逆总帅。
  当所有人都在为人选感到头疼的时候,赵世卿突然提出了一个名字。
  “不若,将李化龙重新启用如何?”
  沈一贯看向了赵世卿。
  “就是前任辽东巡抚的李化龙?”
  赵世卿点头。
  “李化龙历任地方督抚,带兵多年,用兵能力极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是河南人,万历二十三年因病离任在家疗养,现在已经三年了,是不错的人选。”
  萧大亨也觉得李化龙是个不错的人选。
  “李化龙在辽东能压制辽东悍将,驭下之能极强,此番既然要调用辽东军,显然李化龙是最好的人选。”
  沈一贯寻摸了一下。
  “那就下一道诏书给他,问问他的意思,他要是愿意来,就让他来京师,我要见见他。”
  萧大亨立刻去安排了。
  主帅人选有了着落,那么军将也要加快选拔,柴国柱的蓟镇兵,李如松的辽东兵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更西边一点的山西和大同,因为刚刚遭了兵灾,地方上都还不稳定,抽调兵马是不可能的,更远一点的榆林也不做他想,时间上来不及。
  京杭大运河被堵塞了,漕粮到不了北边,这让刚刚经历北伐北虏之战的北方各地都十分缺少粮食。
  虽然收拾晋商可以得到一批数量庞大的粮食,但是这批粮食大部分都被用来安置当地灾民,让他们好度过这个难过的年,能用在军队身上就太少了。
  粗略的算了算,要凑齐十万人马南下讨伐叛逆,沈一贯手上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半年还是个问题,越快将萧如薰的余孽除掉,越能解除危机。
  至于萧如薰是不是真的还活着,沈一贯已经责成骆思恭带锦衣卫去解决这件事情,让他半个月,必须要给个准确的答复,否则,他就要骆思恭好看。
  骆思恭已经完全被沈一贯绑在了身上,一切行动都以沈一贯的意志为最先。
  沈一贯利用骆思恭的锦衣卫进行堪比朱元璋和朱棣的白色手段,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安全,他让锦衣卫的触角伸到了几乎每一个大臣的家里,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关注。
  他现在开始有点明白朱元璋当初为什么要设置锦衣卫了,也知道朱元璋是怎么知道大臣吃饭吃的是啥穿衣穿的是啥了。
  特务,真的很好用,也很棒,用来巩固自己震慑大臣增强权力和威信实在是太棒了!
  不过相对的,把太多的力量用来监视京师维持治安,锦衣卫能用来放到外面的人的数量就大大减少了,比如此番对南方的行动还是骆思恭想方设法挤出来的人手去办理的。
  沈一贯这边紧张的筹备着南下的战事,而萧如薰这边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
  当沈一贯得知辽东再起“边患”,李如松率领大军出去平叛的消息的同时,也就是八月二十七日,萧如薰攻克了桂林,占据了桂林府,然后定下了东进和北上的战略。
  自此,南方士绅力量较为薄弱的地区已经被萧如薰基本拿下,他开始要率领主力进入南方士绅力量强大的地区了,江西,湖广,福建,浙江,南直。
  至于贵州,萧如薰并不打算进取。
  四大土司分治贵州的情况下,明政府力量在贵州其实很有限,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