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才一步一步的从最底层的官僚做起,让一毕业就能做县官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对科举制进行改头换面的大改革,在地方设立专门学校取代私塾与私人书院,中央选派官员进行管理,把教育权抓在手里。
  接下来,萧如薰还要对老师这个尊荣的称谓进行改造,将老师职业化。
  让老师成为单纯的老师,专门从事教育,而非行政职位,也不会成为行政官员,行政官员就是行政官员,老师就是教育职位,二者分离,阻止老师向行政官员的转变,剪除传统意义上老师的其他社会身份。
  考试也将由专门行政官员负责,而非中央选择大员进行主考,给他培养政治势力,让他在以后站稳脚跟,这种通过师生名分增强臣子力量变相削减皇权的制度必须废除。
  如此这般是为了撕破从古至今官场上天然形成的师生裙带式关系网,避免老师和学生同朝为官形成天然的官员联盟,进一步阻止朋党的诞生,让官员更难结合,更难携手,更少有同事之外的关系。
  徐阶——张居正式的典型师生政治联盟和政治传承,萧如薰不想再看到。
  大明朝文官的力量太强,中国传统尊师重道的意识也太强,而眼下这个时代,老师和学生都极有可能成为官员,甚至是一定成为官员,如此这样做,也是削弱文官力量的一个手段。
  与此同时,军校的建立也是势在必行,为了维持军方的力量,使得重文轻武的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军校的建立就很有必要,和文人一样,通过学校对军人进行教育化管理,进行一场针对军人的革命式变革,取代血统世袭的制度,改变武勋快速衰退导致文官力量独大的现状。
  而通过这样的制度,把选拔官员和军队军官的权力掌握在中央甚至是皇帝手里,增强皇帝对手下官员的控制力,把这种给予恩惠的机会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从而达到强干弱枝的效果。
  如此一来,至少在中央层面,皇权将得到强化,井然有序的官僚制度一旦形成,快速运行也就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明朝之所以败给李自成和满清,并非是所谓的皇权大大增强,相反,就是因为皇权不够强,历朝历代的灭亡也统统有皇权衰微的原因在里面。
  大明朝拥有极其强大甚至是平推四边敌手的潜力,而如何将这份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可以利用的国力,就是萧如薰要做到的事情,说老实话,如果说大明朝有秦朝一样的地方掌控力和动员力,五十个努尔哈赤都能给平推了。
  说白了,地方掣肘太多,空有强大潜力,却无法转化为国力,力气分散,不能聚到一处使,最后白白便宜了外人。
  这种情况,萧如薰绝对不会让它再次发生。


第九百零四章 早做准备
  从起兵之初,萧如薰就着力培养自己的官员团队,吸纳各地秀才和生员,进行教育之后投放到军队地方做思想教官和土改官员,一方面加强军队控制,一方面培养新的和传统士绅利益相对的官僚团队。
  另一方面,将其中优秀的人留在身边做文员,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考核提拔人才充实自己,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培养这些年轻人做基层官员的能力,他们的忠诚度足够,还没有太多的思想包袱和利益牵扯,是很好的基层官员人选。
  从缅甸带出来的有经验的政务员,土改官员,思想教员和留在身边的政务团队,这四方面的人才聚在一起,加上现有的地方政务官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一个过渡期。
  等消灭沈一贯掌控朝政之后,东南士绅也被土改打压的差不多了,他们的经济基础没了。
  现有科举制最大的受益团体和维护者的根基也就消失了,没了根基的读书人老爷们的反对可以轻松消灭,那个时候就是对教育体制进行变革的时候。
  充分吸纳现有的读书人的基础培养出合格的官员投放到地方,将旧官僚缓缓淘汰,在此期间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新官员,然后开海,走出去,对空旷的世界进行吞噬。
  这是打破魔咒的正确道路。
  一边行军,萧如薰就在一边设计自己未来的政治蓝图,在旧有利益团体的力量基本被土改消灭之后,推行这样的新的制度拉起新的利益团体并不困难,打碎陈旧的锁链之后,大明朝将会看到崭新的世界。
  为此,他将毫不犹豫的把反对者和阻碍者抹掉,并且大力提拔培养支持的人,比如对萧如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持强烈支持态度的那一百名年轻人,他们饱受科举之苦,认为萧如薰实施的新的制度太对他们的胃口了。
  他们进而意识到,只有在萧如薰的支持下,他们才能走上政坛摆脱贫苦和卑贱,萧如薰是他们唯一的指望,所以他们比萧如薰更加迫切的希望这种理想可以成真。
  这一百名年轻人里面经常被萧如薰带在身边的人有三个。
  一个叫周曜,一个叫赵萱,还有一个叫陈思齐。
  周曜是广东人,秀才,赵萱和陈思齐都是湖广人,是生员,三人都是寒家子弟,年龄都是二十六岁,读四书五经读到一无所有,把家底子都给读进去了。
  萧如薰招募识字的人进军队办事的时候,他们就在其中,后来历次考验选拔之后,他们脱颖而出,成为被关注的人,在后面就是进一步接触,被选拔到萧如薰身边做文员笔录之类的工作。
  加入政务处理团队以后,他们接触到了不少地方上的政务,萧如薰也就在他们来报告日常政务处理消息的时候对他们做一些考验,看看他们是否有在中央做官的潜力。
  他们似乎也明白萧如薰这样做的目的,对萧如薰的询问认真对待,一段时间以后,萧如薰算是摸清楚他们各自的发展方向了。
  赵萱擅长刑名这一块,对各种类型的纠纷案件非常感兴趣,思维敏捷,很擅长抽丝剥茧的推理方式;陈思齐则专注于农务方面的事情,似乎曾经有务农的经历,对农民疾苦有深刻的体会,对一些地方官员的误农时放卫星瞎指挥深恶痛绝。
  至于周曜,似乎对财务更有兴趣,他还找萧如薰专门学习了镇南军内部的财务管理方式,学得很快,还能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是管理账目的一把好手,而且对人心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这貌似和他在父母去世之后被乡绅联合亲戚夺走家里五十亩土地的经历有关,他性格比较阴沉,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人心。
  之前萧如薰把李文远的信件给这三人看的时候,赵萱和陈思齐都着眼于土改的残酷和混乱上,希望萧如薰予以约束,而周曜则是注意到了李文远对萧如薰的质疑,认为这个人应该立刻降职予以惩戒,不能再用。
  萧如薰问他原因,他说“此人敢做一就敢做二,这不是他分内之事,就不能让他得逞,若是开了先河,以后还不知道要有什么麻烦,就算大帅不高兴,属下也要说,此人必须严惩”。
  就在那个时候,萧如薰确认周曜不仅擅长管理财务,还拥有他眼下最需要的东西。
  对旁人的防备之心和揣度之心。
  或许是因为遭受过信任之人的背叛和伤害,他十分敏感,对任何细微的恶意都能予以察觉,而这对于萧如薰来说十分需要的,他需要这样一个人帮他分析一些事情,毕竟他就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防范之心而被沈一贯算计的差点丧命。
  虽然经过沈一贯的算计之后他成长了许多,可越是拥有更强的势力和更多的拥护者,他就越是不安,他知道,这些人不可能完全可靠,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目的,他们需要权力,所以才跟随着能提供给他们权力的自己。
  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所以才跟随着自己,而如果他们觉得他们无法得到他们想要的,必然就会产生不满和反抗的情绪,消灭沈一贯之后,共同的敌人消灭了,内部一定会发生分歧。
  那个时候,他们会知道萧如薰在东南做了什么事情,他们会知道萧如薰已经把他们的根基给连根拔起了,那个时候,他们会如何呢?
  先下手把他们全部干掉才是萧如薰的选择。
  从现在开始就要准备。
  黑水早就开始调查跟在萧如薰身边的这群官僚的出身和老家和财产状况,基本上能联合还是一定会翻脸的都有了预估,他们也有往家乡送信,不过都被截留了,估计也用不了多少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也不知道还能掩盖多久。
  所以萧如薰十分需要能为自己谋划这类事情的人,无论是叶梦熊还是袁黄都是正大光明式的人物,自己身边也从来没有这种人,但是事到如今,他发现自己非常需要这样的人,一如朱棣身边的纪纲。
  黑水多用来刺探情报和监视言行,并不具备锦衣卫这样全面的职能,若要发展成锦衣卫这样的机构,恐怕还要不少时候,而这个时候,周曜的出现让萧如薰眼前一亮。


第九百零五章 黑鸠
  萧如薰刻意放缓了大军的前进脚步,让军队保持更多体力的同时,也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在行军的过程中,他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政务团队的打造和建立对地方的联系,还有确定哪些人可以联合,哪些人不能联合。
  可以联合的这些人大部分都不是东南出身的官员,而是江西湖广大西南这些相对弱势的地方出身的官员,也就是这些和传统商业重地联系不大的地方才能诞生严嵩和张居正这样的政坛另类。
  大明士绅力量最强的地方无外乎东南数省,南直隶,浙江,福建这三省尤为盛,山西因为之前的风暴而损失惨重,现在已经不成气候,东南士人已经占据了朝堂上大部分的官职,力量强大。
  他们在大明最富庶的地方扎根生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税收运转。
  萧如薰必然会和东南士人翻脸,将其连根拔起,把大明最重要的财赋重地牢牢把握在手中,其他地区士人数量少,士绅之家少,不像东南如此严重,所以对于他们,除少数力量过大的需要剪除,大多数尚且可以联合。
  萧如薰也需要他们的存在,最主要的敌人消灭掉了,剩下来的小鱼小虾们没必要全部干掉,否则依靠土改和北伐发家的新的利益集团力量就会过于庞大,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权威,给他们树立一个敌对集团,有助于稳固自己的地位。
  除此之外,萧如薰还要增强直属于自己的力量,除了死死把持住军队控制权之外,情报方面的力量也不能少,统治者深居京师,不能经常游巡地方,若要保证自己不被臣下蒙蔽并且保证最基础的安全,一个忠心耿耿直属于自己的情报机构就很重要。
  情报机构是现代每个国家的标配,东厂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建制级的专业情报机构,发挥了很重大的作用。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萧如薰认为朱元璋留给自己后代子孙最有用的东西就是锦衣卫,朱棣留给后代子孙最有用的东西则是东厂,朱瞻基对后代子孙做的最有用的一件事情就是光明正大的教太监读书。
  锦衣卫面对群臣散布在外,东厂监督锦衣卫居于大内之中,皇帝本人拥有两个部门至高无上的领导权,完整的情报体系。
  现在萧如薰觉得自己打造了黑水,可是还缺少监督黑水的关键力量,自己身边没有太监,那就只能选择亲自提拔起来的心腹近臣了。
  不得不说,之前土改过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