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5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从政治上来说,大明已经不在了,如果不遵从取代了大明的大秦,不说朝鲜以后还有没有保护伞,单说朝鲜会不会遭到大秦的武力威慑就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篡位者他们很熟悉,非常熟悉,当年,他们还在一起谈笑风生过。
  李昖永远也忘不掉那个脸上带着微笑的年轻将军。
  只是现在,他似乎成为了自己的顶头老大。
  宗主国的皇帝。
  这种感觉……
  大明是朝鲜的恩人,但是萧如薰是直接执行者,他也是朝鲜的恩人,当初李昖都对萧如薰磕过头的。
  很显然,李昖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要不要接受萧氏大秦的要求,还是拒绝,等着萧氏大秦的威慑?
  朝堂上彼此之间争论非常剧烈,根本无法统一认识,大明政府党争的优良习惯在朝鲜被发扬光大,几个党派很快就从是非之争进入到了意气之争的阶段,李昖头痛不已。
  到这个时候,李昖不得不去向壬辰之役最大的功臣柳成龙请求解决方案。


第九百七十九章 替罪羔羊柳成龙
  毫无疑问,柳成龙是壬辰之役中朝鲜一方最大的功臣,这一点连明政府也不会否认。
  战后,柳成龙被李昖委以重任,不仅是需要依靠柳成龙的能力将做事,更需要把柳成龙绑在自己这边,不让他接触到光海君,以免李昖自己的权势受损。
  李昖的计划很不错,柳成龙在战后一片狼藉的焦土之上勉励维持朝鲜政府的存在,逐渐将战争的伤痛抹去,在战争的焦土上重建家园,并且用自己的威望招揽义军,改编为朝鲜政府军,以弥补战后朝鲜损失殆尽的正规军。
  有点讽刺的是,朝鲜义军的战斗力远在那一批正规军之上,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朝鲜政府军都是以这支义军为底子组建的,倭寇的战火帮着朝鲜政府省去了练兵的费用。
  但是朝鲜地小民弱,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大明那么强大的抵抗力,所以经济崩溃是肯定的,柳成龙绞尽脑汁为朝鲜崩溃的财政续命,又通过一点私人关系从大明对日要求的战争赔款里面要了一杯羹。
  每年有十万两日本赔偿银会通过驻日明军送到朝鲜政府手里,在釜山港交接,驻日明军总兵吴惟忠负责管理这件事情,他从未私吞过一两银子,送到朝鲜人手里的都是足额的十万两银子,但是能交给柳成龙去运作的银两往往只有一半。
  王室要钱,损失惨重的两班要钱,到处都要钱,这十万两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不得已之下李昖允许柳成龙私下里运作卖官的事情,准许将一部分官位拿出来售卖,以弥补财政亏空。
  饶是如此,柳成龙还是给朝鲜政府成功续命了。
  六年来,朝鲜的国力缓慢恢复,人民日渐安定下来,舔着伤口重建家园,期待着躲在大明羽翼保护之下的美好的明天。
  而就在这个档口,大明国内发生剧变,大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当年入朝东征主将萧如薰所建立的大秦。
  大明没了。
  大秦建立了。
  萧如薰要求朝鲜改宗向大秦称臣纳贡。
  虽然没有说别的什么语气很重的话,但是如果只是淡淡的要求,那更显决心。
  和大明一贯以来也是一样的。
  道德方面实在是绕不过去。
  于是李昖只能找柳成龙来问计。
  柳成龙当初得知大明国内出现剧变的时候也是惊讶的,但是他相信大明会很快恢复平定,也计划着出兵的到大明的好感,从而得到更多的援助,结果现在不用了,人家自己来了。
  萧如薰,那个当初和他精诚合作全灭倾朝倭寇的大明将军,那个战功赫赫从未打过一场败仗的可怕的将军,那个为人强势不容置疑他的决定的强势将军。
  现在这个人成为了皇帝。
  毫无疑问的,朝鲜最好的选择绝对是立刻向大秦俯首称臣,得到大秦的保护,说不定还能由此得到更多的一点援助,如果朝鲜和大秦对着干的话……
  别说援助了,估计下一次来的就是大秦的军队了。
  现在的朝鲜虽然不是最衰弱的时刻,但是也差不多,绝对不可能对抗秦军,更不要说是对朝鲜地理气候相当清楚的洞悉了朝鲜虚实的萧如薰,这是没有希望的一场战斗。
  现在萧如薰还愿意将朝鲜纳入保护范围之内,如果朝鲜不识好歹,估计萧如薰会直接把朝鲜纳入统治范围,设立一个行省!
  柳成龙几乎是立刻就给出了最好的建议——立刻向大秦上表称臣,献上贺礼,并且尽快组织使节团队去北京向大秦皇帝恭贺,把君臣名分定下来,这样的话大秦就有了保护朝鲜的义务,朝鲜可以继续存在。
  李昖心里当然也清楚这样做的必要性,得到消息一天之内他就决定要这样做了,但是现在朝廷争议实在是太大,他实在是没有把握强行通过这个决议,没有人为他摇旗呐喊的话,他无能为力。
  柳成龙顿时就明白了李昖的目的。
  让柳成龙做他的替罪羔羊,为他摇旗呐喊,然后李昖再装作不情不愿的向大秦称臣,保全朝鲜王室的体面。
  柳成龙深深叹了口气。
  心寒吗?
  不算什么,作为一个从政者,这是基本功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做这些事情,臣就必须要做这样的事情,这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没什么好纠结的。
  只是为了朝鲜付出了那么多,为了打赢那场仗呕心沥血,几乎把命给送掉,战后又呕心沥血的在党争不断的大局面下勉励维持朝政,柳成龙自问自己没有任何对不起朝鲜政府的地方。
  “王上要臣这样做,臣自然会这样做,只是事成之后,还请王上允许臣告老还乡,臣,累了。”
  李昖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意。
  那么得心应手的一个能干事的官员就这样放弃怎么可以?要是柳成龙没有了,国家政务该让谁来总领呢?
  第二反应就是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柳成龙固然能干,但是这件事情之后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如果自己继续任用他,那么必然会殃及朝鲜王室,这件事情上朝鲜王室必须要保持在一个相对中立的态度上,摇旗呐喊的人是柳成龙,不是朝鲜王室,不是李昖。
  没了柳成龙,满朝那么多大臣,总有可以取代他的。
  李昖叹了口气,低声说道:“柳先生为朝鲜付出的,本王不会忘记,本王会让你风光还乡的。”
  这话一出口,柳成龙的心就沉到了谷底。
  “臣,谨遵王上之命。”
  柳成龙应下了这个差事,并且十分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上书大声疾呼向大秦称臣的重要性,严厉驳斥那些不知所谓的说法,认为那是在将朝鲜送到战争的边缘。
  柳成龙本身属于南人党的势力,在党争转变为意气之争的大前提之下,这当然让其他朝廷朋党感到非常恼火,更兼嫉妒柳成龙的功劳和威望,于是他们纷纷集火向柳成龙。
  柳成龙被骂得狗血淋头。
  李昖最终免除了柳成龙的职位,将他革职,但是顺带着通过了向大秦称臣的决议,这个时候,似乎群臣都不在意了,仿佛他们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要搞倒柳成龙一般。
  这就很尴尬了。
  不过,这并未出乎李昖的预料,李昖顺利度过了这次的政治危机,向大秦送上了贺表,展现了称臣的决心,并且表示愿意向大秦皇帝朝拜,送上贡品。
  消息迅速往北京传递,而在这个时候,萧如薰可没心思关注朝鲜,他的精力都在设宴款待西北诸将和西北两位投诚文官身上。


第九百八十章 我是陛下的狗
  毫无疑问,西北诸将的投诚是麻威方面军北伐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初李汶带领十万大军南下讨伐麻威,麻威手上只有六万军队,但是战局最后戏剧性的发生转变,李汶的十万大军有九万多投靠了麻威,麻威迅速集结十几万大军北伐关中,以猛虎下山的气势闯入关中横冲直撞。
  李汶覆灭以后,北伐大军只花数月就拿下了关中和西北数个大军区,明军势力土崩瓦解,纷纷投诚,高级文官里面有两个投诚,一个是宁夏巡抚朱正色,一个是甘肃巡抚田乐,余者小官不计其数。
  而被逮捕的官员也不在少数,比如李汶,比如刘光国,更关键的是被逮捕的人里面还有蜀王朱宣圻一家,这功劳绝对不小。
  于是带头投诚的张延寿被封安定侯,牛秉忠被封葭侯,杜桐封甘泉侯,李如樟封淳化侯。
  前丰城侯死在了沈一贯手上,正好邓子龙是丰城人,于是被封丰城侯。
  刘綎也因为杰出战功而被封南昌侯。
  麻威是主将,功劳最大,被封顺义侯。
  王辉的经历堪称传奇,被封了萧如薰曾经得到的爵位平虏侯,以示恩宠。
  以宣府投诚的麻家子弟麻锦被封新城侯。
  余者被封伯子男的有二十多人,有明一代不置子男,萧如薰重新捡起了子男爵位,大加封赏。
  虽然大家对萧如薰不封公爵的事情感到疑惑,但是也没多想,萧如薰在皇极殿设宴款待诸将,主将都兴致盎然的参加了宴会,极尽欢乐之能事。
  他们是真没想到造反造反造着造着就成为开国元勋从龙之臣了,这意外之喜砸到他们脑袋上的时候,他们还有点不相信,后来才渐渐接受现实,随后就是一阵狂喜。
  还有什么比突然之间成为开国功勋更有意思呢?
  成为开国功勋,得到了开国爵位,不用担心被反攻倒算,得到了富贵,得到了权力和尊严,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事情吗?
  他们根本就不要劝说的就立刻成为了大秦将领。
  速度实在是很快。
  一场宴会君臣尽欢,他们纷纷被送往萧如薰在京城内为他们置办的府邸休息。
  不过麻家子弟们都被留下来了。
  现在在萧如薰的军中,麻家子弟有三人被封了侯。
  麻威,被封了顺义侯。
  麻冲,被封了房山侯。
  麻锦,被封了新城侯。
  另外还有几个子弟被封了子爵和男爵,总而言之,麻家现在比李家的孩子爵位还要多,当年在大明人称东李西麻的两大将门在大秦朝也是一样的显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家是因为献上辽东权柄而得到了补偿,麻家纯粹是因为押注在萧如薰身上,大半个家族都投靠了萧如薰,军中活跃的麻家子弟二十多人,非常勇猛善战,镇南军草创期间给缺乏军官的萧如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而现在,萧如薰还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礼物要送给他们。
  “我有一个礼物要送给你们。”
  萧如薰脸上带着笑容,拍拍手,麻家子弟们就忽然看到了偏房门被打开了,随后,麻贵从里面走了出来。
  麻家子弟们又惊又喜,惊喜交加的看着萧如薰和麻贵。
  然后,萧如薰将麻贵这大半年的经历说了一下,大家都感到非常唏嘘。
  借这个机会,萧如薰让麻贵重新回到军界,回归阳光之下,作为麻贵交出梅国祯作为投名状的奖励。
  麻贵被封博野侯,麻家子弟已有四人封侯,顿时超越了李家成为大秦第一将门。
  看着麻家子弟们的惊喜,萧如薰微微笑着,让他们回去再叙旧情,随后,他招来了周曜和张武。
  张武比西北诸将早一天来到京城,被萧如薰晾了一天,显然已经清楚萧如薰晾他的用意,见到萧如薰之后就诚惶诚恐的表示自己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