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6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时泰离去之后,郑鹰思虑再三,还是提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了麾下亲兵,让亲兵用最快的速度送去京师。
  从播州到京师,战报是先到的,花了十四天,郑鹰的信件是后到的,花了十五天。
  萧如薰接到战报的时候,已经是二月初,京城已经过完了新年和元宵,京师民众们得到了萧如薰赏赐的米面和肉,还有布匹,一起过了一个好年,吃了一顿好饭。
  虽然现在京师的人们已经可以渐渐吃两顿饭吃饱肚子了,有些家庭开始向三顿饭迈进,但是吃肉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萧如薰在北直隶各村庄乡镇广泛推广饲养家禽牲畜以丰富百姓们的饭桌,并且大量推广种植豆类植物制作豆腐投放市场,让人们可以更多的吃到豆腐,摄取足够的蛋白质。
  吃不到肉,那就吃豆腐暂代一下,未来肯定能让人们都吃到肉,让身体变得棒棒的,这是萧如薰最大的期许。
  过年期间,皇宫里的饭食也变得更加豪华了,这也是萧如薰特批的,过年期间,他请臣子们吃饭,不是那种一批一批请的,而是分批请,不按照官职高低,而按照贡献大小。
  按照过去一年的官员政绩成就排名,政绩最好的第一批邀请,属于一等宴席。
  请他们吃最好的美食,用最高档材料让那些四处征集的大厨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实力,各种奢华菜式山珍海味邀请他们吃。
  不仅如此,还允许带父母和正妻嫡子女一起赴宴,在他们的父母妻女面前给足他们面子,还亲自给他们发大红包,父母妻女也各有赏赐,这些官员个个面泛红光,喜不自胜,感觉奋斗一年就为了今天这一刻。
  然后依次类推,政绩次一等的就吃稍微次一等的二等宴席,拿次一等的大红包。
  这样的等级一共有九级,就和官员九品一样,一级跟着一级,到后面三级就不准带家人,自己一个人来赴宴,红包也是少得可怜,最后一级的都是政绩差强人意的庸官,不仅不给带家人不给红包,吃的都是白米饭和咸菜。
  嘲讽他们白吃干饭,警告他们继续这样就没饭可吃了。
  这样的规矩设定之后,所有官员们一看就知道了,这是皇帝弄出来的圣眷晴雨表,享受特等宴席的显然就是很被看好的,被圣眷关注的,极有可能在第二年升迁的。
  那后面的就要求爷爷告奶奶烧高香,期盼着不至于被削减官位,甚至是罢黜,赶出朝廷。
  而且萧如薰的这个宴请官员吃年饭的做法还催生了一个大秦官场很有意思的现象,越到后来,越有人形容高品级却只能吃低等宴席的官员叫“X等高官”或者“X品X等官”,用以嘲讽他们尸位素餐。
  比如一个尚书因为表现极差或者庸碌无为不求上进,吃了八等或者九等宴席,人家就开始嘲讽他,是九等高官,或者是二品九等官,别说皇帝要不要拿他开刀,同僚的嘲讽都能让他无地自容。
  这个宴席等级是没有明确标准的,一切都是皇帝的意思,而且官员品级地位高低和吃几等宴席完全没有任何关联,七品小官也能吃一等宴席,一品大员还有可能被赶到九等宴席上。
  皇帝觉得你能吃几等宴席就给你发几等宴席的邀请函,一等到九等,还算是有等,还有希望,虽然被训斥,要吃白米饭和咸菜,好歹还有口饭吃。
  还一些官员贪腐犯罪行将被抓,是吃不到这个宴席的,那基本上就等于政治生命的告终,因为皇帝的意思就是——大秦已经没有俸禄给你吃了。
  官员们这样想,是他们自己想,但是皇帝要是也这样做,那就坐实了官员们的想法,所以新年五天之后,朝堂上下一波官员大换位大清洗之后,官员们就基本确定了皇帝的想法。
  皇帝要让朝官们永远保持警惕,永远都要做事,休想尸位素餐,手握职权却不作为,这和贪腐一样可恨。
  而在这样的氛围之下,隆武二年的第一个好消息来了。
  播州大胜,大秦军队顺利平定播州反贼杨应龙,杨应龙父子被生擒,播州叛军全军覆没。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压力山大的中央政府
  新朝初立,大战不止,满朝官员都感到压力山大。
  不仅仅是负责地方壮丁和粮草调度的地方官员疲于奔命,中央官员也疲于奔命,一方面有皇帝的政令要去负责,一方面还要负责为大军提供基础的保障,很多军械物资是需要从京师运送到战场的。
  官员们累的昏天黑地,偏偏今年过年还在打仗,皇帝怜悯官员们太过劳累,给放了一天假,除夕之夜一起吃个团圆饭,正月初一准许休息一天,然后正月初二就开始开始办公了。
  因为大军还在行军作战。
  将士们不惜生命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为国平叛,尔等官员也不能偷懒,不能不把将士们的牺牲放在心上。
  萧如薰如此严厉的表态。
  官员们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只能老老实实地来上班加班,白天黑夜连轴转,忙的是昏天黑地,累的是不知所以。
  大秦帝国的官员们对自己的假期并不是不满意。
  因为大秦萧皇帝仔细考察了宋朝和明朝的假期制度之后,发现宋朝太过于宽松,真要算起来,一名官员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可以休假,而明朝又太过于严苛,一年只有几天是假期。
  这两个朝代的休假制度都不可取,于是萧如薰制定了新的官员休沐之法,首先恢复了每十天休息一天的休沐之法,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规定了节假日的休息之法。
  除夕上班,但是晚上不用加班,从正月初一开始,春节给假五天,元宵节给假一天,寒食节清明节连休两天,上巳节给假一天,端午给假一天,七夕给假一天,中秋给假三天,重阳节、寒衣节和腊八节各给假一天,冬至给假一天,然后皇帝的生日给假一天。
  这些假期遇上了休沐日可以连休,或者调休,全看皇帝如何安排,林林总总算起来,一年也有一个多月可以休息,这样的休息,官员们比起前明要轻松多了,是以并无怨言。
  这些假期皇帝还会专门组织宴会或者庆祝活动,给百姓和群臣以赏赐,总而言之他们的日子过得比前明要好。
  但是这一切都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没有大灾荒和用兵,一旦遇到大灾和用兵,皇帝亲自规定连自己的生日都不过,假期也就休想,老老实实回来上班。
  现在就是如此,这场战事打了一整个正月,官员们为此则整整操劳了何止一整个正月,从十月开始就给这场战争做准备了,十月开始的各大节日,不仅皇帝不过节不搞大庆典,连民间也受到影响没搞成大庆典。
  但是对于大秦而言,大家并没有什么怨言。
  对于官员来说,打了胜仗,皇帝自然会补偿一个更大的庆典和更多的赏赐,大家心里有数,对于百姓们来说,他们为大秦出力运送粮草支援前线战争,也能得到免一年赋税的优惠政策,何乐而不为?
  过年时每一年都能过的,却一年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免一年赋税那可是极大的利好,说不定就能过上吃三顿饱饭的好日子了,还能给来年留下更多的种子粮和储备粮。
  大秦免除了很多的苛捐杂税,并且明令禁止再次增设,地方不准增加税收名目,只有中央才有这个权力,转而将这些赋税加到了商人身上,对商人课以重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东南三省的百姓是最早受到这种政策的恩惠的,他们的负担大大减轻,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对大秦皇帝感恩戴德,此次出征,东南三省百姓也出力最大。
  现在仗打完了,大胜了,他们就可以欢呼雀跃了。
  萧如薰接到消息的时候是二月初三,京城百姓刚刚自发组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祭祀活动,今年的祭祀并不是官方组织的,百姓们多少有些疑惑,不过想到国朝正在大战,所以百姓们也多少理解。
  二月二,城乡百姓们纷纷祭祀和农业有关的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是很有象征意义的节日,官方其实也应该做出一些反应,比如派人组织等等。
  不过今年,官方并未派人组织,而是直接在从民政部分离出来的农业部尚书张志和的带领下,召开了春耕会议。
  由张志和牵头,农业部官员四散而出,在整个北直隶的范围内进行考察,预估北方的农业收成情况。
  春耕是大事,按照前朝惯例,立春之时,皇帝和太子需要亲自下地耕种,皇后需要亲自养蚕缫丝,皇家以身作则,为来年的丰收进行美好的祈愿,无论多么荒唐的皇帝都不会缺席。
  萧如薰自然也不能缺席,去年开始,虽然不曾派人组织祭祀,但还是带着振邦和盈盈一起到京师外的皇庄耕地里亲自耕种了半天的土地,让彩云带领宫中的宫女亲自饲养蚕,以身作则给天下人作表率,表示国朝重农本位不改。
  和以往皇帝作秀,推着农具往返四次不同,萧如薰是要求振邦还有盈盈跟着自己干半天的农活,犁地,播撒种子,一刻也不准偷懒歇息,直到三亩地耕种完毕为止。
  皇帝带头耕种,文武百官及其家人也不敢作秀,皇庄的耕地倒是有十分之一是交给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家人进行耕种和播种的。
  当然了,这效果如何萧如薰也清楚,所以他们累死累活之后,萧如薰还要派管理皇室农庄的宦官们重新整理土地。
  皇庄的设立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供给给皇室一定数量的蔬菜和水果,减轻各地方给皇室进贡的负担。
  萧如薰转战各地的时候,深知地方贡品上供给皇帝是多么耗费民力的事情,需要大量人力耗在这件事情上,因为上供的贡品必须完美无缺,甚至有些时候还会闹的百姓家破人亡。
  所以登基以后,萧如薰就下令废除了三分之二地方上供的名目,只保留了一些必须要上供的地方特产,比如茶叶啊丝绸啊瓷器啊之类京师不能生产的东西。
  更多的一些无所谓的东西则就干脆的废除了,或者只保留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的上供量,皇家够用就行。
  而为了丰富宫廷内的用物,萧如薰从明宗室和明勋贵手里拿下来的皇庄和勋贵庄园就成了主要的供给场所,派出宦官管理,宦官耕种土地,种植水果蔬菜等平常不怎么种植的作物。
  地方上大量的土地都拿来种粮食,就这样还养不活人,就不要说水果蔬菜这些副食品了,只有等粮食产量极大的增长之后,人们才可能用一些土地来种植更多的副食品。
  而眼下皇家不能为了一己私欲而致使人们没有饭吃,那么这些皇庄就可以拿来发挥应有的作用了。
  正好宫廷里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宫女和内侍,萧如薰就定下规矩,刚进来的小内侍和小宫女就派到皇庄里种地或者养蚕缫丝,供给宫廷之用,满两年之后再调入宫廷服务。
  小宫女年满二十三岁就可以放出去,但是内侍则不行,他们一生都要留在宫中。
  宫里面有些时候不需要那么多的内侍来服务,留着也是浪费粮食和钱财,但是没了下面的子孙根,放到民间也不可能,但是总归要有个去处。
  那么各地的皇庄和矿地就是最好的去处了,皇庄里有很多土地可以耕种,专门供给给皇室,派出内侍到皇庄里耕田种地,可以减轻民间负担,节省皇室用度。
  除此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