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因为他的智计高绝,才会被丰臣秀吉严防,丰臣秀吉不止一次的对自己身边的人说过,他死后,如果政权不稳,能取得天下的一定是黑田如水。


第一百一十一章 汉城刮起的恐惧旋风(下)
  关于平壤守城的事情,在日军高层中早就有争议,早在汉城统帅部接到大明可能会出兵的消息时,宇喜多秀家就专门召集了包括小西行长、黑田长政、福岛正则、毛利吉成等军团长来汉城开会,讨论接下来的用兵方略。
  黑田如水之前一直跟随宇喜多秀家当参谋,但他对于侵朝战争丝毫不看好,屡次建议丰臣秀吉不要做出这种事情,丰臣秀吉一怒之下把他赶回国去,现在听说大明要出兵了,丰臣秀吉不得不借重他的智慧,又让他来朝鲜帮忙。
  对于接下来的作战计划,黑田如水面对一群小辈丝毫没客气。他的意见是,以汉城作为防守重心,汉城以西沿途大路两侧修建堡垒,节次抵抗,这样可以缩短补给线,从釜山、汉城一线及时出兵援救,至于继续进攻,现在时机尚不成熟。
  当时小西行长是不干的,平壤是他的地盘,按照“八道国割”的计划,整个平安道都是他的地盘,让他撤退?你一个被丰臣秀吉嫌弃的死瘸子有什么资格这样说?
  黑田如水当时正在被丰臣秀吉冷遇,而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身边的大红人,小西行长当然不甩黑田如水,后来黑田如水给丰臣秀吉写信,说小西行长这样搞事情是要出篓子的,不能这样搞,结果被精神出了问题的丰臣秀吉怀疑心存异志,大怒之下几乎下令黑田如水切腹自尽。
  黑田如水侥幸保住了性命,也就离开了朝鲜,回到日本隐居,并且出家,摆出一副不问世事的态度,但是小西行长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直接被明军抓了,生擒!所部一万五千人尽墨,还有大友义统的两千人陪葬,日军一下子损失了一万七千人的有生兵力,还丢了两个大名级的大人物小西行长与宗义智。
  汉城的统帅部里,宇喜多秀家看着一脸懵逼的众人,顿时没了主意。
  “眼下,该怎么办?”
  宇喜多秀家向增田长盛、石田三成、长束正家、木村常陆介、前野长康、加藤光泰等六人问计,黑田长政一脸便秘的坐在最末。
  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般情况下,宇喜多秀家想起了当初黑田如水所说的计策,不由得感叹到:“如果当时我们听从了黑田桑的建议,也不会有今日了吧?”
  “这些话说了完全没有用,我们眼下有两件事情要做,一件是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如何安排守卫,如何跟萧如薰对抗,第二件事,就是该如何向太阁解释这件事情!太阁要是知道小西行长战败,真的有可能亲自率兵来朝鲜啊!东国的十万预备军可是放在那里放着的啊!”
  石田三成说出了自己最担心的事情。
  作为丰臣秀吉的近臣,他是为数不多的看出丰臣秀吉的精神状况有点问题的人。
  说老实话,如何与萧如薰对抗这件事情的优先级别还要在和丰臣秀吉解释这件事情的优先级别之下,因为丰臣秀吉自开战以来的种种行为让朝鲜诸将都十分不安,所以他们之前只拿好消息告诉丰臣秀吉,而不把坏消息上报,丰臣秀吉是高兴了,四处写信炫耀自己的武功,要是这个时候给他指导小西行长的战败,无异于一个响亮的巴掌。
  事情的结果无外乎两种,第一是有人要掉脑袋,第二是丰臣秀吉一意孤行率军亲征朝鲜。
  无论哪一种都是大家无法接受的。
  “我看,这件事情暂且不要告诉太阁吧!”增田长盛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一旦被太阁知道此事,怕是整个日本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以目前的态势,稳守汉城才是最好的策略,要是太阁一意孤行,我们的后勤是跟不上的,损失说不定还要加大。”
  石田三成权衡了一下利弊,点了点头:“我们对明将萧如薰知道的太少,除了名字其他的全都不熟悉,跟一个不熟悉的对手作战,我觉得是很有问题的,而且明军击败了小西行长之后,肯定会南下,那个时候我们就要正面对上这个萧如薰了,还是要趁这个机会加固防务,千万不能把汉城也给丢了去。”
  加藤光泰开口道:“我赞成石田的意见,还有,咸镜道的加藤清正所部应该正在往南撤,我们完全可以让加藤清正从侧翼威胁一下平安道的明军,是他们不得不分兵防御加藤清正,我们也好多一点布置的时间,至少把江原道的毛利吉成给招来协防,你们说呢?”
  大家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宇喜多秀家自然从善如流,开口道:“那么,小西行长战败的事情暂且不要传出去,把江原道的毛利吉成给招来,然后做好防御汉城的准备,后方的城池的修建也要加快速度了,这一次来的明军战斗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和朝鲜人不可同日而语。”
  宇喜多秀家做了名义上的指示之后,大家也就分头各做各的,黑田长政被留了下来,他距离平壤战场最近,现在又一枪不发的放弃了黄海道,把兵都放在了开城和小早川隆景合兵一处,宇喜多秀家还真的需要私下里告诫他一番。
  “不是我不愿意守下去,实在是没有必要了,小西行长所部的平壤城的坚固程度和小西行长手下的军队的战斗力都在我部之上,小西行长都被打的全军覆没,我又怎么能凭一个军团抵抗抵抗十万明军呢?”
  黑田长政大吐苦水:“还不如把军队拉到开城和小早川合兵,保全实力,然后一起对付萧如薰。”
  “十万明军?这个消息是从哪里得到的?”
  宇喜多秀家十分担忧:“要真是十万,我们也就不用打了,直接撤回釜山等着回国吧!”
  “被放回来的那三个混蛋说的,他们说明军大将亲口说有十万天兵要来征讨我军,让我们等着受死,估计是假的,战兵也就四五万的样子,但是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小西行长所部可是绝对的精锐,还有松浦家的两千多铁炮手,火力极强,就这样被打的全军覆没,还有好几个地方大名死了……”黑田长政靠近了宇喜多秀家,低声道:“那也太可怕了!”
  宇喜多秀家脸上的忧虑之色变得更加浓郁。
  “照你这么说,汉城我们也守不住?明军当真那么强大,我们连一战的底气都没有?”


第一百一十二章 红线
  这种话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哪怕是真的,黑田长政都不能说。
  于是黑田长政摇了摇头。
  “把毛利吉成的军队集结过来,加上第八军团的一万人,我的第三军团剩下的七千人,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一万人,四个军团五万多兵力,或许还可以从忠清道抽调福岛正则的一部分人马前来助战,六万兵马对上萧如薰,旁边还有加藤清正的一支人马做策应,怎么说也应该有胜算的。”
  宇喜多秀家点了点头,又问道:“明军的战斗力当真如此可怕?那三个人还说了什么没有?”
  “他们说明军的战斗力极其可怕,火器精良,他们也有和咱们的铁炮差不多的东西,而且还有大量的石火筒,一打起来就齐发,我们根本抵挡不住,小西行长就是这样战败的,我预计明军的火器装备不在我们之下,其他的装备也肯定很精良,要是硬碰硬,我们可不见得能占到好处。”
  黑田长政苦着脸,一筹莫展。
  宇喜多秀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太阁还说要等消灭朝鲜以后吞并明国,可是明国才出动四五万兵马就如此可怕,那么大的国家,又该有多少这样的军队呢?太阁还是太小瞧明国了,咱们和明国比起来实在是太小了,那么大的明国,我们又该怎么样吞并呢?”
  黑田长政苦着脸,说道:“家父一直都不看好此战,认为我们是以卵击石,本来这些日子打的那么顺利,我还觉得父亲是太过谨慎了,但是没想到是我太狂妄了,光是一群朝鲜的民兵就叫我们疲于奔命,又何况是那么大的明国呢?”
  宇喜多秀家苦笑道:“但是这是太阁的意思,太阁根本不认为我们打不过明国,一旦被他知道了,肯定会杀人,然后亲自率兵来攻打朝鲜的!到时候不论是你还是我,都可能保不住这颗脑袋!”
  “要真是那样的话,日本就危险了!”黑田长政告诫道:“所以现在千万不能让太阁知道,要不然真的惹怒了明国,来朝鲜的就不是四五万,而是四五十万!”
  宇喜多秀家烦闷的闭上了眼睛。
  “太阁到底为什么要进犯朝鲜呢?”
  黑田长政张口就要回答,但是话到嘴边却又收了回去,此时此刻,黑田长政才意识到他根本就没有了解丰臣秀吉攻打朝鲜乃至于要吞并明国的原因。
  十一月十日,萧如薰的捷报抵达了辽阳宋应昌的官邸,此时此刻宋应昌的病已经好的七七八八差不多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了,信任萧如薰打算给萧如薰更大空间的他还特意多休养了一段时间,现在养好了,一直代替他筹备大军后勤的刘黄裳也能松一口气了,而正在两人准备启程前往义州的时候,萧如薰的战报送来了。
  宋应昌一看眼睛就亮了。
  “好!好!好!萧季馨不愧名将!不愧名将!”
  说完宋应昌把战报递给了刘黄裳,刘黄裳一看,也大吃一惊,随后喜上眉梢:“连着两战灭掉了倭寇八个军团的两个,三万七千人几乎全歼之,生擒两个军团的主将,这样的功劳可绝对不小啊!而且军士阵亡仅一千六百余,还有六百余重伤但性命无忧者,这等战损比,萧季馨不愧名将!”
  “是啊!这些日子老夫就是担心战损太大,石部堂那里压不住主和派的势头,这样的消息传回朝廷,主和的那些人就能闭嘴了!季馨这一战打的实在漂亮,一战而定大同江以北,下一战不是在开城就是在汉城,若是再打赢,直接光复朝鲜一半国土,可谓是赫赫声威,倭寇必将闻风丧胆!”
  “可惜萧季馨生的晚了三十年。”刘黄裳感慨道:“若是萧季馨早生三十年,嘉靖朝也就没有南倭北虏那么些年弄得朝廷积贫积弱,到现在连开一战都要小心翼翼了,不过也好,毕竟是出现了,今后若再有什么大的变动,以萧季馨为主将,大明兴盛指日可待啊!哈哈哈哈,嗯……嗯?这……”
  “怎么了?”
  宋应昌看向了刘黄裳,刘黄裳抬起头,面色凝重地说道:“经略公,您还是看看这战报第二页。”
  宋应昌接过了战报,看向了第二页,一看之下,顿时也皱起了眉头。
  “萧季馨建议朝廷动员东南水师前往山东集结,渡海抵达朝鲜,与朝鲜全罗道水师合兵一处,歼灭倭寇水师主力,进占对马岛,切断日本本土与对马岛的联系,彻底将朝鲜倭寇全部困住,兵不血刃光复朝鲜,收押俘虏回国,以代替开矿百姓开矿服徭役,必可尽收民心……”
  宋应昌抬起了头,看向了刘黄裳,刘黄裳也带着些错愕的神情看着宋应昌。
  俘虏还能有这么个用法?
  宋应昌和刘黄裳的确不曾想到。
  但是有一点让宋应昌和刘黄裳相当的在意——萧如薰流露出了支持皇帝开矿的想法。
  朱翊钧增添矿税,派遣矿税太监往各地收矿税填补国用的消息大家都知道,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定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