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7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光启点点头。
  “肯定不轻,否则老夫也不会催促你快点来了,就拿西阳乡来说,九个村子,已经有三个村子发现了蝻虫,为数不少,散到整个三原县,估计还有更多,情况不好。”
  陈经纶紧皱眉头,开口道:“那这三万只鸭子也就是杯水车薪,不够的,朝廷那边还会准备更多的鸭苗送来,这三万只鸭子就先交给下官来全权负责,先在西阳乡的范围内进行蝻虫的捕食吧!赶时间,能吃多少吃多少!”
  “你有多少把握?”
  “鸭子吃蝻虫是一定的,只在蝻虫多与少,而且,下官需要足够的人来帮忙管理这些鸭子,每隔两刻钟就要换一批鸭子下田去吃,否则鸭子会把自己活活撑死,得不偿失。”
  徐光启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说,陈经纶,整个治蝗总署和西阳乡的官吏兵员全都交给你来调动,老夫也听你的指挥!”
  “下官不敢!”
  陈经纶吓了一跳,二品的尚书大爷让自己来指挥?开什么玩笑?
  “治蝗大业面前没有尚书!只有不想饿死的人!老夫出发之前对陛下发誓了,绝对不再让任何一个大秦子民因为蝗灾而饿死,这次的蝗灾已现端倪,要是摁不住,老夫就要自戮以谢国人了。”
  看到徐光启一副严肃不似说假话的模样,陈经纶心里直打鼓。
  不过打鼓归打鼓,事情还是一样的要做,陈经纶被任命了一个前敌总指挥类型的职位,整个治蝗总署都听他的安排来进行这次的鸭子吃蝻大作战,不少官员还感到非常新奇。
  自己被一个商人出身的小官给指挥了?
  西阳乡六联村里,陈经纶感觉自己被无数目光注视着,有好奇的,有不爽的,还有审视的,他只觉得这些眼神像刀子一样扎在自己身上。
  这些眼神比起自己之前在大海里面对惊涛骇浪还要凶险,比面对那些贪婪无比的红毛夷还要凶险。
  他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指挥鸭子吃蝻虫。
  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他的工作就是这样子,教会当地百姓指挥这些鸭子把地里的蝻虫吃掉,不让它们长成蝗虫飞起来,这就是他父子最大的使命,完成之后,就是他父子的功劳。
  陈家是否能出人头地,就在这一次了。
  徐光启亲自压阵,全体官员和六联村的村民听从指挥,看着陈家父子和十几名年轻官员换上短打驱赶这一百多只鸭子下了地,旁边路上还有四百只鸭子被圈住,说是准备轮换的。
  第一块下去的地就是郭登家的地,他们家靠东北角的地方是发现过蝻虫的,徐光启担心还有,也为了免除其他村民的忧虑,就让郭登带头做了表率,郭登拍了胸脯表示责无旁贷。
  鸭子们被驱赶着下了地,窝在一起,在地里面走着,陈经纶父子和十几名年轻官员虚围起了一个圈子,将这群鸭子给围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引导驱赶着它们慢慢移动,寻找藏在地下的蝻虫。
  这些小鸭子在地里走来走去的,看得郭登有点害怕。
  可别把我家的麦子给踩坏了!
  他在心里这样喊着。
  忽然间,鸭群开始骚动了,一群鸭子一起往一个地方集中,使劲儿的就往地底下啄,啄的那个快哟。
  “哎哟!快看!好多蝻虫!!”
  一名眼尖的官员伸手一指,可不是吗,那群鸭子一起低头在地上啄来啄去的,好多蝻虫就跳来跳去的,那场面真是颇为壮观。
  郭登的脸都吓绿了,他显然想到了如果发现不及时的话,自己这一村的麦子休想收回来一颗。
  其余村民们也用惊奇的眼神看着一百多只小鸭子一起聚在地上狂啄乱跳的蝻虫,一啄一个准,一啄一个准,然后仰头快速咽下,接着继续啄。
  这些吃人命的东西,显然是鸭子眼中的美味。
  陈家父子大喜过望,随后一看蝻虫太多而鸭子太少,立刻呼喊着让上面再放一百只鸭子下来。
  又是一支鸭子特攻队快速奔赴战场,低头就啄,满地的蝻虫给啄的到处乱跳也逃不了被吃掉的命运。
  这些鸭子们一边啄,陈经纶一边算着时候,等两刻钟一到,看到鸭子们啄食的速度有些放缓了,果断下令驱赶这群小鸭子上去,又换了另外两百只小鸭子下地,驱赶着继续把没吃完的蝻虫接着吃完。
  村民看得两眼放光,啧啧称奇,郭登更是高兴,立刻向徐光启请求在六联村内将养鸭治蝗的方略全面铺开,六联村全体老小全力支持徐光启的养鸭治蝗方略。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养鸭治蝗
  六联村养鸭治蝗的消息很快就散播开来了,短短五天之内,养鸭治蝗的事情从六联村开始往整个西阳乡扩散。
  西阳乡九个村庄快两千户人家,乡长刘进贤带着乡里的官吏们配合治蝗总署的官员们一起每个村子每个村子的走访,集合村民一起现场观看,实地打消他们的顾虑。
  徐光启以自己的尚书官职向人们宣布,大秦政府绝对不会让他们养了鸭子以后没地方卖,只要他们养了鸭子,妥善照看一阵子,等鸭子吃蝻虫长大之后,一定有地方卖掉,他们一定可以得到钱。
  徐光启以他自己的名誉作为担保,力求村民们对政府的信任。
  为了保证事情完全推广下去,三原县令陈思光也亲自出马。
  西阳乡各村农会会长先是在县令陈思光的组织下开了一个会议统一了思想,然后又在乡长刘进贤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劝说那些觉得自己的地里没有蝻虫养鸭子费事儿的人家,挨个的给他们做工作。
  过了三天,这个事情终于敲定了,西阳乡两千多户人家全部答应饲养鸭子来治蝗,一户人家十几二十只的饲养下来,这三万只鸭子很快就由西阳乡一个乡消化掉了。
  陈经纶陈振龙父子立刻组织人手从六联村开始,给村子里的人们讲解如何养鸭,如何放鸭下田吃蝻虫,如何降低鸭子的死亡率,如何将鸭子管理好不让它乱跑之类的。
  懂如何饲养鸭子的人一开始不多,后来徐光启一看这样推广速度有点慢,于是大手一挥,整个治蝗总署的官员都来和陈经纶父子学习养鸭治蝗的精髓。
  徐光启要求官员们学会了之后记录成摘要带着分散到各村去给村民们详细讲解指导,之后还要负责跟进。
  他做出了重要指示,说要将养鸭治蝗的事情彻底落实到实处,让村民们都学会养鸭治蝗的方法,确保就算治蝗总署撤销之后,关中大地的民众们也再也不用为蝗虫的事情而担忧。
  一些官员本来以为可以坐在官府里遥控,徐光启大手一挥——
  除了日常行政必须的人手之外,能抽出来的人手全部给老子下乡!不下乡的立刻上报皇帝就地免职!
  于是整个治蝗总署的官员甚至是西安府和三原县的官员都被抽调了一批出来帮忙。
  各乡的官吏们当然责无旁贷,一起跟着学,然后到处跑,到处推广讲解,跟村民们说养鸭治蝗的必要性等等。
  同一时刻,徐光启又带人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到处跑,到处排查土地里蝻虫的情况,一块地里发现,整个村子都要让鸭群过来清理一遍,确保没有蝻虫会变成蝗虫。
  而这段时间内,从京城送来的第二批七万只鸭苗也送到了,推广的事情也从西阳乡扩展到了大桥乡,大桥乡十一个村子有六个都发现了蝻虫窝,第二批鸭苗优先往这里投入,开始清除蝻虫。
  徐光启带着官员们马不停蹄的到处跑,陈经纶父子则指挥鸭子大军紧随其后跟进,到处吃蝻虫,很快,这个消息就在西安府的范围内扩散开来,又接着,这个消息扩散到了整个关中大地。
  还有一个多月就是秋收时节,关乎到全年粮食收成的问题,各地官府没有一个官员敢于小看此事,全都绷紧了神经,派人到西安府治蝗总署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看看自己这边需不需要上点手段什么的。
  真要叫蝗虫起来,估计皇帝大怒之下会把整个关中地区的官场给犁一遍,到时候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新任陕西巡抚、土改五虎将之首的韩宣。
  刚刚结束土改工作才在关中地区站稳脚跟的韩宣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没败在地主士绅豪强手上倒要败在蝗虫手上,这种事情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于是韩宣以最快的速度得知了徐光启那边提供的讯息之后,立刻着手督促各地官员赶快动作起来,下到各个地方将这个消息通知下去,组织人手立刻下到村庄里排查蝻虫的情况。
  各州府各县各乡的官员立刻动作起来了。
  也好在他们都是经过了充分的群众运动的锻炼,知道如何接触群众指引群众,消息一个个的汇集到韩宣的手上,韩宣立刻转达给徐光启,让徐光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等徐光启汇总了各地的消息的时候,尽快速度很快,但是也已经进入了八月份,天气更加燥热,养鸭治蝗的行动也进行的越来越快了。
  徐光启看过之后面色凝重。
  “你看,陕西八府二直隶州都发现有蝗蝻的踪迹,前些年关中甘肃干旱少雨,又兼兵荒马乱,数次大战,以至于人烟稀少,荒地增多,蝗虫产卵最喜荒地,幸亏我们发现的早,应对及时,否则秋日一到,蝗虫起飞,那就大事不妙了。”
  徐光启把自己总结的图样交给了韩宣,韩宣看过之后也是面色极差。
  “斗的了劣绅恶霸,却奈何不了这小小蝗虫,若不是陛下那边快速送来了鸭群,今年也不知道要遭多少灾,不过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可能还会有一定规模的蝗灾。”
  “嗯,这估计是难以避免的。”
  徐光启点了点头:“幸亏关中各地都种植了土豆,蝗虫奈何不了土豆,也不至于连一点活命的粮食都没有,江南地区土豆和番薯丰收在即,若是咱们这儿出了蝗灾,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办法。但是即是如此,提前准备也要有,韩抚台,我建议你我尽早联名上书给陛下,让陛下知道关中可能会有小规模蝗灾,但是我们会尽我们所能将蝗灾控制在关中范围之内,不让蝗虫跨省祸害别的地方。”
  韩宣点了点头。
  “您说的有道理,我知道了。”
  韩宣又看了看这张图,忽然抬头道:“今年江北降水不丰,关中有蝗灾,其他地方怕也是不少,眼下养鸭治蝗仅在关中,若其他地方起了蝗灾,可如何是好?”
  “陛下说了,拿关中做试点,也是为了力保关中不失,接下来几年,政策会向关中和甘肃倾斜,为了北伐做准备,其他地方都能适当的放一放,组织人手扑打捕捉,官府出钱收购,现在土豆番薯广泛种植,也算是缓和了不少。”
  徐光启缓缓回复道。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血吸虫之患(上)
  徐光启这样说,韩宣便点了点头。
  “难怪要先在关中进行土改了。”
  “力保关中不失,给北伐打基础,关中地区的经验也可以广泛推广到其他地方,而且我听说陛下已经着手在天津,在江南多地设置了治蝗署,打算等我们这里出了成效,就对全国推广养鸭治蝗的方略。”
  徐光启缓缓说道:“但是陛下也说了,养鸭治蝗是亡羊补牢,若要根除蝗灾,必须要兴修水利,不给蝗虫产卵可乘之机,若是不兴修水利,则蝗灾一而再再而三,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陛下真是仁厚爱民啊……”
  韩宣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