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7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尔羌汗国还和大秦有了藩属关系,东察合台汗国则没有,但是双方都是萧如薰的目标,要对他们动手,也是需要理由的,理由就很好找了,只要他们境内有大秦商人就好办。
  而他们国内的政治生态和军事情况也在这几年里被大秦的情报机构摸得清清楚楚,收拾他们一点都不难。
  他们是第二批次的收拾对象,西北兵团的第一个目标是聚居在河套地区的土默特,也就是套虏。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羊毛纺织机
  复套这件事情从前明嘉靖年间就开始说了,但是一直没成功。
  不仅没成功,反而还为此死了不少人。
  明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就不说了,反正萧如薰没这个麻烦,说要复套,就是复套,不仅要复套,还要将青海地区的土默特全部消灭,一并掌握。
  将他们消灭,将河套地区掌握,就等于掌握了北伐的主动权,而消灭青海土默特,就等于是把一把尖刀插在了整个西域腹部,整个乌斯藏地区都会受到大秦兵锋的威胁,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也会受到这样的威胁。
  而这些土地之前就是明朝掌握的土地,将之收复,并不需要理由。
  所以开战以后,这里将是西路军西北兵团首先要攻击的对象。
  而萧如薰所率领的京畿兵团和禁卫军团还有关中兵团的第一波主要攻击对象则是原先扯力克所拥有的地盘,这一块地盘在萧如薰消灭掉了三十万北虏之后,并没有为明政府所占据。
  根据最新的情报,这块位于当今内蒙地区的地盘现在又出现了一大批的部落群居在这里,应该是为了躲避严寒,之所以迟迟不敢南下,是因为这一地区遍布的大量京观过于渗人。
  萧如薰当初所立下的京观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已经有些失效了,但是余威仍在,现在的确还是很有用。
  而萧如薰所率领的中路军就要将当年的战果收入囊中。
  东路军也就是辽东兵团的主要任务除了缓缓开拓奴儿干都司之外,还有就是分出部分兵力将察哈尔部消灭掉,将察哈尔地区夺取。
  布延虽然没什么太大的势力,但是也是一个身份正统的蒙古大汗,消灭掉他,对彻底消灭蒙古帝国有很大的好处,消灭掉他之后,唯一的目标是就喀尔喀汗国了。
  而联合对象则是科尔沁。
  科尔沁部落的乖巧和听话是萧如薰允许他们活下来的原因,消灭掉察哈尔需要长年和察哈尔为敌的科尔沁提供部分助力,所以萧如薰允许他们存在。
  女真部落所占据的大量土地已经被秦军控制住,算上察哈尔,整个东北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敌人了,科尔沁迟早也是萧如薰嘴边的一块肉,而在那之前,萧如薰还需要他们提供帮助,对察哈尔和喀尔喀进行进攻。
  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就是如此,复套,攻略青海,占据内蒙草原和外蒙一部,占据察哈尔。
  如此一来就将获得一道强有力的外部屏障来保护大秦本土神州,在此基础之上,大秦的军事行动将有更大的自由性。
  比如控制河套地区之后,可以消除套虏对本土的威胁,将长城防线北移,而控制青海土默特地区之后,向南可以进入乌斯藏地区发动进攻,向北可以进攻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向西可以继续深入西域地区。
  军事上的可行性极大,而且极大的限制了西部敌人对大秦内地的进攻可能。
  而控制了蒙古草原之后,又可以以此为跳板继续向北进取,深入漠北,将如今蒙古最大的一股势力喀尔喀汗国消灭掉,兵锋直抵贝尔加湖地区,消灭最北部的不里牙惕达部落,控制贝尔加湖。
  所以第二阶段的目标就实在控制内蒙的基础上向控制外蒙地区的喀尔喀汗国发起进攻,将之完全歼灭,兵锋到贝尔加湖为止,将横在华夏神州北部的游牧人部落完全打穿。
  而这个时候,西北兵团的目标就是将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消灭掉,控制北疆南疆地区,向北威慑辉特,和硕特还有土尔扈特等诸多部落,向南做好吞并乌斯藏的准备。
  而东部战区的东路辽东军则主要负责配合萧如薰率领的中路军主力攻击喀尔喀草原,将喀尔喀汗国消灭,并吞,消除他的威胁,如此一来,北伐第二阶段的目标就达成了。
  第三阶段是一个大阶段,以彻底消灭漠西北虏、吞并乌斯藏和夺取整个帕米尔高原为终止,将大秦的西部边疆彻底拿下,这可能需要的不是一点点的时间和一点点的准备,甚至完成第一第二两个阶段都要三四年的时间。
  但是没关系,萧如薰有时间,有耐心,有能力,更有准备。
  这边军队出发,那边就要开始准备在草原筑城了,筑城,迁移人口准备放牧,是他控制草原的重要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方法是在羊毛身上。
  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用羊毛纺织衣服的,羊毛衣的巨大经济价值和保暖价值并不为中国人所知,一直到后来西方人来到了中国,中国人才开始织羊毛衣。
  萧如薰知道,在这个时代更往前,明朝中前期的时候,在英国就发生了一场圈地运动,当时的西方人将之形容为“羊吃人”。
  具体体现在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养羊大量圈地,从而将农民从土地上粗暴的赶走,让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无法存活,有的饿死了,有的进入工厂做廉价劳动力,由此发展资本主义。
  由此可见这群“资产阶级革命家”在行事作风上和以前的贵族也没什么不同。
  而英国的羊毛纺织品从十五世纪后期开始就十分有名,而到了十六世纪中后期,已经占据了整个欧洲百分之六十的份额,这使得英国的经济在百年战争失败之后快速恢复过来,并且为之后的大航海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现代中国人都知道,工业革命的序幕,是从珍妮纺织机开始的。
  而在英国人开始纺纱之前,羊毛衣和呢绒制品是他们的经济支柱。
  萧如薰派人在法兰西和热那亚做生意的同时,也通过前往英吉利的商船,在隆武五年年中将英国人广泛使用的毛纺织机带回了大秦,还顺带着带回了几十名在英国工作的佛兰德纺织工人,还有一船的英国绵羊。
  他们到来之后,在萧如薰面前展示了用羊毛纺织衣服的技术,萧如薰带着重臣们去看,重臣们纷纷赶到十分惊讶,从未想过可以用羊毛纺织衣服来穿,而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皇帝这样做的原因。
  原来如此,这是将草原和中原进行连结的重要方式。
  通过羊毛衣的存在,将草原变成中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中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这才是萧如薰的目的。
  不过这还不够,蒙古羊是粗毛羊,毛质比较次,死毛粗毛量大,经济效益没有那么好,那些佛兰德工人都说这样的毛比他们之前在英国纺织的毛要差。
  萧如薰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所以才会让商队直接买一大批英国绵羊回来。
  他打算以蒙古羊为母本,开始尝试进行品种改良,在北直隶率先开始尝试养殖改良,等这个工程出了结果,草原将真正成为大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万事俱备
  萧如薰让人把毛纺织机从英国弄回来不是什么难事,搞一些纺织工人回来也不是难事,这件事情最难的反而是改良绵羊种。
  倒也不是说现在的蒙古羊和青海羊就不好弄,但是经济价值没有那么高,以后一旦全面向全国铺开,那么大的市场,总要有些增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但是这个萧如薰也不担心,事情总有第一次,有了第一次,以后很多事情都好办了。
  毛纺织机弄回来之后,萧如薰将皇庄内的纺织高手们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学习毛纺织技术,然后叫来一群工匠把毛纺织机钻研透,然后开始仿制,仿制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还要改进。
  毛纺织机的出现和毛衣的出现让内阁和财政部的一票大臣意识到了一直被他们刻意忽视的大草原上惊人的财富潜力。
  草原上有羊有牛有马,首先可以解决一部分肉类需求和一部分百姓的需求,而羊在原先来看只是吃肉喝奶用的,浑身的毛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现在看来,这些羊才是最重要的。
  羊的毛可以纺织出舒适保暖的羊毛衣,对于现在这个越来越严寒的冬天来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保暖品。
  而需要穿衣服的人类的数量是多少呢?
  无限接近百分之百。
  大秦一亿三千万子民,就意味着有一亿三千万的市场,以国家力量推动羊毛衣的售卖,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这个市场,让羊毛衣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过冬保暖品。
  而如此一来,财政部和内阁最担心的无法招募到足够的百姓去草原放牧这个事情也有解决的方法了,看到利益,自然会有人愿意去草原上放牧。
  看到了那么大的羊毛衣市场和羊毛的利润,会有人不动心吗?
  萧如薰会表示皇庄第一个在草原上搞牧场放牧,搞羊毛衣,搞羊毛裤,还可以搞羊毛袜,甚至各种手套之类的,首先先让北方驻防军的部队装备上这些保暖用品,保证他们在严寒之中不会被冻伤。
  这就是开源了,将原先被中原王朝视作一点意义也没有的草原变成很有经济意义的放牧场,用草原的所有来改善中原百姓的生活和体质,这项工作怎么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至于大秦是否会出现那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萧如薰也并不担心。
  英国地少,还没有大秦一个行省大,羊吃人是必然的,而大秦就不同了。
  整个北方那么大一片大草原在,那么多无人区可以用来放牧,到时候国家在那里划分一些区域出来专门用来放牧,他还真不相信大秦的牧民会把整个北方大草原都给占满了。
  要真能那样,他反而更加高兴了。
  那草原就真的成为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算未来出了什么事情,为了这份利益,王朝也不会选择轻易地放弃草原,而会继续坚持占有草原,保持足够的战略纵深以应对沙俄的威胁。
  往更北边更西边前进的黑水密探已经回来向萧如薰报告,大秦西北边疆继续往西边北边探索,除了蒙古诸多部落所占据的地盘之外,他们还提到了一个罗刹国的存在。
  萧如薰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俄罗斯,俄罗斯的扩张真的是一个传奇故事,细细讲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可以讲。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大平原到如今也没有给俄罗斯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因为气候严寒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经济开发上并不充分,但是政治军事上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萧如薰没有兴趣往西伯利亚扩张,虽然那里有很多树木资源,或许还有很多矿藏,但是距离太远了,气候也实在是恶劣,难以发展农业,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上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若要经营,没有现代手段的话成本实在太高,入不敷出,除了增加战略纵深以外,萧如薰也看不出这块土地对大秦的意义。
  可是要论战略纵深,大秦已经足够了,完成萧如薰的三个阶段北伐任务,大秦的扩张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国土并不是越大越好,而要看能否有效利用,或者能否成为战略缓冲,这些都是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