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帝妻-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的重生,很多事情发生了偏差,就连上一世本该没有的流言也出现了。楼沂南皱眉,他的计划看来也要做进一步的调整。
    大齐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要在十一月份开始,距离现在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已经有大量的考生涌入京城。大量考生的到来,为繁华的京城更添了一分的热闹,时常见到书生文人们聚在一块儿高谈阔论,或是谈论诗词典故,或是畅谈人生抱负,当然,期间也会谈到政论时事,针砭时弊。要是自己的理论吸引了贵人的目光,得到了赏识,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流言在文人之间传得更凶,也更厉害,有人大声驳斥、说流言是对皇家朝廷的不敬,但也有人附合流言,只是极少数而已。
    楼沂南将这些抛之于脑后,兴匆匆的来到宁王府侧门,这是祁承乾特意给他留下的小门,进去后一路通畅,会有人专门守在小门口带着他让他能够第一时间的找到祁承乾。有了这道小门,他也不用翻墙了,省了很多事情。
    “你们王爷现在在哪儿?”楼沂南问道。
    小厮叫做青石,是祁承乾的贴身侍从,身材高大如铁塔一般,说话瓮声瓮气的,“王爷在书房。”
    “早膳吃了吗?”
    “吃了。”
    “……”
    “……”
    楼沂南问什么,青石就回答什么,回答得刻板呆直,竟然连一个多余的字眼都没有,虽然已经慢慢的习惯了,但还是让楼沂南头疼得很,想要多知道些祁承乾的消息都不可能。
    宁王府的主子就只有一个,没有主母、没有少主,只有宁王爷一人,祁承乾身边亦没有侍妾宠姬。祁承乾性子淡薄,对男女之事并不乐衷,而且心中挂着楼沂南,又执着于皇位,更是对婚事从未提起过。皇帝也像是忘了他的二子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从未考虑过祁承乾的婚事。
    宁王府是冷清的,下人被管教得很好,规矩很重,没有事情轻易绝对不出来走动,楼沂南往书房走的一路上竟然连一个下人都没有见到。这种情况,楼沂南已经习惯,他大步向书房走去,一如不见日隔三秋,真想时时刻刻黏在一块儿,可惜现在还不容许。
    书房内,祁承乾坐于桌前看着书,手旁边放着一个茶盏、一碟细点,茶盖拿开,一股奶香味幽幽传来,原来茶盏内放着的不是茶水而是牛乳,自从楼沂南给祁承乾带过一水囊的羊乳之后,他就好像喜欢上了各种的乳制品,纯奶、奶茶、奶糕、酸奶等一天都要吃上其中一样,不然就像是少了些什么,最常吃的还是纯牛乳,一天也要喝上一两杯。
    点心是南瓜酥,南瓜还是楼沂南庄子里送来的,瓜肉香糯,很是合口,不添加任何的糖或者蜂蜜,就吃馅心的原味,就很合适了。
    “午膳我让六味居送来了水晶白肉、酥烂蹄花、梅菜扣肉、桂酿密肉和海带排骨汤,吃饭的时候再让厨房送来一些素菜就行了。”楼沂南走进书房就出声说道。
    “太多了吧。”祁承乾一听就皱眉说道,楼沂南让六味居送来的四菜一汤全是荤的,感觉上很油腻,但他却控制不住的分泌起了口水,肚子中的这个真是大胃王,还是个好肉的。
    “不多,但这些毕竟是外头做的,只能够偶尔为之。”楼沂南在祁承乾身边坐下,脚下突然踩到什么,只听“嗷唔”一声尖叫,被踩了尾巴的虎运一下子蹿了出去,跳到了桌上朝着楼沂南呲牙挥爪子。
    楼沂南长臂一伸,就抓着虎运的后脖子把它提了起来,“重了很多,这么不听话,长大了剥皮。”
    虎运一下子僵了,它是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楼沂南了,忘记了对方的厉害了,胆子大了连朝着楼沂南都敢呲牙,被提在了半空中,它弱弱的“嗷唔”一声,四肢平平的垂了下来,认命的被楼沂南悬提着,要是此刻它会说话,一定高声的说,它的毛一点儿都不好看,别打它的注意。
    “吃得多,睡得好,肖冰志还跟我抱怨说王府上养的猫猫狗狗都被碾得到处跑,他几次险些被乱窜的狗给撞到了,虎运也特别喜欢欺负它们,见到了就开始叫唤,简直是没有一刻停着的。”祁承乾嫌弃的看了一眼虎运,但是语气中满含着宠溺和喜爱。
    楼沂南吃味的放下虎运,他现在是真的很想把虎运给剥皮去骨做个皮垫子了。虎运一得到自由,四只爪子并用刺溜的钻到了祁承乾的书桌下,趋利避害的本能告诉它,就算是逃出书房也是不安全的,只有待在主人身边自己这条小命才保得住。
    二人的相处并不是你侬我侬的缠绵悱恻,而是平平淡淡的温馨恬淡,反而不像是刚刚表露过心中情爱的一对璧人。楼沂南尊重祁承乾,祁承乾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自己的附庸,他要关心他、爱护他,而不是钳制他。而祁承乾也在不断的相处中磕磕绊绊的寻找着与楼沂南独处的方式,由一开始的不知所措,觉得别扭刻意,到现在的自然随意,也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变化的。
    今日前来,并不是只是让六味居送来水晶白肉,还有让荣意给祁承乾诊脉,诊看一下最近身体的情况。
    荣意给祁承乾诊脉,得出身体一切都很好的结论后就火烧屁股的去找肖冰志了,他有好几道菜想吃,在家里面也让厨子做了,却怎么也做不出心里面的味道来,于是急急忙忙的找肖冰志,荣意觉得只有肖冰志才能够做出来。
    书房内荣意走后,祁承乾继续看书,而楼沂南看着祁承乾看书,并未谈及其他,时间慢慢流逝,转眼间就是第二天。
    第二日,朝堂之上,御史刘大人出列说道:“陛下,微臣有事要凑禀。”
    “准凑。”
    “喏。”刘大人要凑禀的事情在沉闷的朝堂扔下了一枚巨石,“噗通”一声之后涟漪久久息。

  ☆、第四一章

今天楼沂南当值;站在大殿门口,身后便是巍峨的长平殿正殿。此殿名曰长平;寓意国家长治久安、平安顺遂;是皇帝召见百官群臣,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大齐国朝会是五日一大朝会,三日一小朝会,京官正五品以上官员有资格参加朝会,正五品就是一道坎;有多少人用尽一生也跨不过去。
    大殿之中至高无上的存在便是皇帝身下的龙椅宝座;宝座四根用来支撑靠手的圆柱上金光灿灿的五爪金龙蟠于其上,雕工细腻精致,龙栩栩如生;两只铜铃般的大眼不带喜怒的看着身下的芸芸众生,不喜不悲,不被万物所动。龙椅下并没有采用普通的椅腿设计,而是用的“须弥座”,显得富丽堂皇又气势威严。
    龙椅说白了就是一张富贵至极的圈椅,但人们给它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寓意,坐在其上便可以掌控整个国家,俯瞰芸芸众生,生杀予夺,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有,难怪那么多人争着抢着要夺到这张位置。
    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可不是靠手圆柱上的金龙那般不悲不喜,掌握了权利,又有多少人还能够保持本心。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立于龙椅一侧的海德胜惯例的扯着自己粗砾的嗓音喊道。
    静待一息之后,立于文官一侧的御史大人刘大人出列说道:“微臣有事要凑禀。”
    “准。”
    “谢陛下。”刘大人拜揖之后站直身体说道:“数日前秋狩,卓尔围场突降大雨,东侧山林土壤疏松,大雨后引起山洪,淹没山下村庄。臣记得前几年为了修缮东宫与华阳殿,曾经从卓尔围场砍伐了大量树木运至京城,东侧山林便是那时候变得光秃。近几日,山洪爆发乃是朝廷砍伐树木所致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甚至有说山洪爆发乃是陛下与朝廷不仁德所致,山洪只是示警,更大的灾祸还在后面。后一种说法盛嚣尘上,隐隐有蛊惑人心,让百姓对朝廷、对陛下不满的倾向。陛下,微臣恳请陛下给百姓一个说法,让百姓心安。大齐强敌环伺,经不起国内动乱啊,陛下。”
    刘大人字字血泪,说到后面已经泣不成声。
    “刘大人说的流言臣亦有耳闻,都是一些愚昧百姓的胡说八道,胆敢议论朝廷、非议陛下,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此风不可长,应当将传流言者抓捕起来投进大狱,然后拷问流言究竟是何人传出来的,将编造流言的人斩杀在闹市,杀一儆百。”刑部尚书王大人跳了出来说道,字字狠厉,带着浓重的血腥味。
    “陛下,王大人此言简直荒唐。先贤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若如王大人所说杀一儆百,只会让百姓畏惧,坐实了朝廷不仁的说法。”王大人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人是大学士华大人,素以明理知道、通晓黄老而着称,他也是太子师之一。只听华大学士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凡是荒淫无道之君才恐惧百姓的议论,于是他们堵塞百姓之口,听不到议论纷纷便以为是高枕无忧、平安无事,孰料百姓口中不说,心中却充满了怨怼,对朝廷、对帝王充满了仇恨,最后爆发动乱。臣听闻王大人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就不懂这个道理。陛下乃是当世明君,绝对不会做出此等倒行逆施之事。”
    高坐于龙椅之上皱眉,他最恨的便是被人胁迫,就算是言语上的也不行,华大人此言何尝没有胁迫之意,堵塞百姓之口的荒淫无道之君,要是他没有让百姓畅所欲言,是不是就从当世明君变成了昏庸之君,简直可笑。
    “哼,华大人所言不假,但大人忘了一点,愚民当治、当规导、当训诫,要是不加以惩戒,只会扰乱社会纲常,动摇江山社稷的根本。”王大人立刻出言反驳,言语之中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对传流言的人施以严惩,知晓朝廷的厉害。
    华大人被气得脸上涨得通红,“荒唐,荒唐,太过荒唐,要是都如王大人说的,流言不止,难道就要杀人不歇吗?”
    “有何不可?议论朝廷,非议帝王,就要知晓后果,大胆刁民不知悔改,杀了又何妨。”
    “你……”华大人被王大人的言论震慑住了,连忙跪地说道:“陛下,王大人说话太过偏颇,望陛下明鉴。”
    “陛下明鉴。”华大人能跪,王大人也能够,于是二人都让皇帝来决断,究竟谁说得才是正确的。
    皇帝身子不爽利,近来更是头晕体虚、耳鸣眼涩,百姓流传说卓尔围场爆发山洪是帝王不仁、朝廷不仁所致,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怎么不震惊、恼怒,心里面第一个反应就如同王大人说得那样,要杀人,要杀掉所有胆敢非议他的人,但很快这种想法就被强压了下去,他亦通读史书,知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一旦血腥残酷的压制,只会让百姓心生怨怼,为江山社稷埋下隐患。
    可,这口气他怎么压得下去。
    病痛缠身的人,往往是没有耐性的,皇帝怕自己一出口就说出不妥当的话来,覆水难收,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于是采取了折中的方式。“太子,你觉得如何?”
    “儿臣……”太子犹豫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儿臣觉得两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百姓要治理,这才懂得礼仪教化,像王大人说的抓住编造流言之人,杀一儆百,儿臣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华大人说得也有道理,杀戮会让百姓惶恐不安,从而心生怨怼,动摇江山社稷。这,这,儿臣觉得山洪爆发与修缮东宫有着关联,是儿臣的过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