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御弟-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洁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永乐帝也会死。
“你怎么知道?”沈洁问出口就知道答案了,自然是历史上记载的。
“昨天去道衍大师那里时想起来的。永乐帝在位二十二年,在第五次北征归途中,病逝于榆木川,时间是八月十二号。”
沈洁诧异地望向朱隶:“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我二十二岁那年去了海拉尔,也就是现在的榆木川,我小学是在奶奶家上的,校名叫榆木川小学,我的生日是八月十二号。”
“你说的是现代的事情?”沈洁说得有些困难。还是刚来的那两年,朱隶和沈洁常聊一聊现代的事情,后来渐渐地不再聊了,现代的事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前世了。
朱隶点点头,他也很长时间没有想过这些事情了,那天在道衍大师的禅房中突然想了起来。
“原来你的生日是八月十二号。”
朱隶穿越后,每年过的都是原来朱隶的生日,自己的生日早都忘了。
“居然有这么多巧合,看上去都不像真的了。”沈洁感叹道。
“也许冥冥中,早已注定我将穿越六百年,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巧合。”朱隶轻轻地叹出一口气。
沈洁细细地打量着朱隶,忽然站起身,温柔地拥抱着朱隶:“你做什么决定我都同意,只求你让我陪着你。”
“沈洁。”
“一分一秒都不要离开你,你能答应我吗?”
“沈洁。”朱隶用力揽着沈洁的蛮腰,“我答应你。”
五天后,朱隶和永乐帝同时离开京王府,永乐帝向南走,回南京,朱隶向东走,怀中揣着道衍大师的亲笔信,去长白山寻找道衍大师年轻时的好友,名医崎道和尚。
“皇上,阿四不在您身边,您自己都多保重。”朱隶扶着永乐帝坐上马车。
“小四,朕等着你的好消息。”永乐帝握着朱隶的手,握得很用力。
朱隶微微笑了:“皇上放心,我答应姐姐的话一定不会食言的,只是,也许需要很久。”
徐皇后临走前,让朱隶握着永乐帝的手,答应自己死在永乐帝后面。
“朕相信你五年、十年、二十年,朕都会等着你。”永乐帝望着朱隶,眼睛闪亮亮的。
朱隶忽然一步踏进马车内,使劲地拥抱了一下永乐帝,转身下车,大喊一声:“启程”
永乐帝的车队走远后,朱隶和沈洁与齐昕、吴晨、马智杺、石毅、吴梦蝶等告别,上了另一辆马车。
吴晨一直想陪着同去,被朱隶坚决地拒绝了。却给吴晨留下了个很奇怪的任务,朱隶在天寿山山脚下买了三间草房,让吴晨经常派人去看看,保持随时能住人,但不许任何人在哪里住。
“如果我回来,会先去那里住两天,衣服,财物等等,都备着些。”朱隶如此嘱咐吴晨。
朱隶的第一站,就是天寿山下的三间草房。
“回禀圣上。”永乐帝回京师途中临时的中军帐里,一名锦衣卫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
“嗯。”永乐帝鼻子哼了一声,仍然埋头看着奏折。
“卑职无能,卑职跟丢了。”
永乐帝没有说话,那名叫黄克明的锦衣卫却感到周围的空气突然不见了,自己连呼吸都很困难。
“卑职带着人一直守着那三间房,连眼睛都没有眨,但早上起来,京王爷和王妃已经不再房中。”虽然永乐帝没说话,黄克明也逼着自己把话讲完。
“你们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吗?”永乐帝忽地站了起来,手一挥,书案上的东西全部掉了地上。
“圣上恕罪。”黄克明吓得连忙磕头。
在永乐帝的心中,朱隶可以离开,但永乐帝必须随时知道朱隶的消息,知道朱隶在干什么,身体怎么样?就像永乐帝同意朱隶到北京,却派了御医王菊跟在朱隶身边,随时将朱隶的情况汇报给永乐帝。
此番派锦衣卫跟踪,锦衣卫竟然给跟丢了。
永乐帝心中莫名的惊慌。
“来人!”永乐帝冷冷地命令道。守在营帐外的卫兵立刻走了进来。
“拖出去,斩了”
“圣上饶命”黄克明知道自己严重失职,却没有想到严重到小命都丢了。
“圣上息怒。”随行护驾的武安侯郑亨闻声走进来跪在地上,“圣上,京王爷若不想被人跟踪,谁也跟不住他。”
黄克明虽然不敢抬头,心里却像感激佛祖一样感激郑哼,圣人啊,大明朝想跟踪朱隶的,也就以前贤国公燕飞还能勉强做到。
永乐帝闭上眼睛没说话,好半天才挥挥手,让郑哼和黄克明退下。
黄克明悄悄地吁了口气,低着头站起身,忽然感到面前的身影一晃,黄克明反映迅速,身体还没有站直,人已经弹了出去。
“圣上。”扶着险些晕倒的永乐帝,黄克明焦急地唤道。
郑哼随即奔出营帐,大喊一声:“叫御医。”
朱隶失踪一年了,黄克明一直希望戴罪立功,然而一年来,朱隶和沈洁像是在人间蒸发了,踪迹全无。
黄克明曾经向道衍大师寻问过崎道和尚的住址,道衍大师开始说崎道和尚云游四方,居无定处,知道崎道和尚在长白山,也是五年前的消息。
待黄克明把长白山翻了个遍回来,道衍大师才说,他根本没有崎道和尚这样一位朋友,崎道和尚是朱隶告诉道衍大师的。
其实朱隶与众人告别,同沈洁驾车离去,大家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心中都明白,朱隶是故意避开他们,不愿意他们看着自己走完最后的历程。
寻找名医仅仅是个借口。
南京皇宫上书房。
黄克明仍然像一年前一样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地埋下。
永乐帝静静地听着黄克明的汇报,没说一句话,也没有问一个字,如果不是能听到永乐帝轻微的呼吸声,黄克明甚至怀疑永乐帝不在上书房中。
全部说完后,黄克明也闭上了嘴,黄克明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找了一年一点踪迹都没有,说明朱隶已经……
一年前黄克明跟丢了朱隶,永乐帝一气之下要杀他,一年后黄克明仍然没有找到朱隶,他知道这一次自己是绝无生路了。
一时间上书房中非常安静,安静的如同没有生命。
“禀圣上,房统领求见。”内侍在门外小心翼翼的回禀。
永乐帝回到南京后,脾气暴躁得很,内侍宫女侍候的都格外小心,尽管如此,挨板子还是家常便饭,小命没有丢就算万幸了。
只有房宽来的时候,永乐帝的脸色能稍微好看点。
“宣。”
朱隶、燕飞、朱能、房宽、马三宝,永乐帝身边的五个人,如今只剩下房宽了。
房宽端着茶盅走进上书房,见黄克明跪在地上,上书房的空气冷得能把大象冻住,知道黄克明一定是仍然没有朱隶的消息。
“还没有朱将军的消息吗?”明知道这样问是捅了马蜂窝,房宽还是问了,有些事情,回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回房统领,是。”
“朱将军若诚心想躲着你们,你们是不可能找到他的。”
锦衣卫跟踪一个人,像朱隶这样的高手也许跟不住,但要找一个人,普天下还没有锦衣卫找不到的人,除非是死人。
但黄克明此时非常愿意承认,他们锦衣卫不是朱隶的对手,没有能力找到朱隶。
“房统领明鉴。”黄克明赶紧恭维一句。
“下去吧。”房宽挥挥手。
黄克明趴在地上偷偷看了一眼永乐帝,见永乐帝没有什么表示,缓缓地站了起来,虽然他此刻恨不得飞出去,但却只能一步一步向后退。
“等等。”永乐帝冰冷的声音,宛如牛头马面的锁魂声。
黄克明本就弯着腰曲着腿,听到永乐帝一声呼喝,扑通一声跪下了。
但永乐帝连头都没有抬,紧接着说了一句:“不要再找了,下去吧。”
一年了,如若像道衍大师当初所判断的,朱隶此时很可能不在人世了,永乐帝不希望再找下去,真的找到了朱隶的死讯,没有音讯,永乐帝就可以认为朱隶依旧好好地活着。
“圣上,御医说您最近睡眠不好。”房宽从茶盅里永乐帝倒了杯参茶,捧到永乐帝面前。朱隶失踪一年,永乐帝明显地苍老了。
永乐帝接过参茶,却放在书案上,直接问道:“皇宫修建得怎样了?”
三个月前,永乐帝派房宽运送一批物质去北京,顺便了解紫禁城的工程进展情况,当然更重要事情,永乐帝没有明说,房宽心中却清楚,是找吴晨问朱隶的消息。但回来后,房宽并没有第一时间找永乐帝,什么结果,永乐帝已经很清楚了。
“朱将军的计划非常完善,吴晨的管理也很到位,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预计再有三年多,紫禁城将全部完工。”房宽答到。
永乐帝点点头,朱隶做事情,从来没有让永乐帝操心过,即使朱隶不在,事情也有步骤地进行着。
“圣上,末将此番去北京,无意中发现朱将军临走前,给吴晨留了一个很特殊的任务。”跟着朱隶多年,房宽也学会了吊胃口。
永乐帝的胃口果然被吊起来了,其实所有有关朱隶的消息,永乐帝都会投入极大的关注:“哦?什么任务?”
“朱将军让吴晨隔一段时间就去那三间草房看看,保证三间草房随时都能住人,朱将军说他回来会先到草房住几天。”
“草房,什么草房?”永乐帝急切地问道。
“就是朱将军失踪前住的那三间草房,在天寿山脚下,末将去看过了,虽然是草搭的房子,但住着很舒适,朱将军让吴晨一两月去一趟,吴晨几乎十多天就去一趟,里里外外都是他亲自打扫的。”
“小四说他回来,会先到三间草房住几天?”永乐帝一双厉目,炯炯有神地望着房宽。
房宽没有回避永乐帝的目光:“吴晨是这样说的,圣上,您不是跟末将说过,朱将军临别前告诉您,时间可能久一点,但他一定会回来。”
永乐帝慢慢地将后背靠在龙椅上,轻声问道:“你说,小四会回来吗?”
“当然。”房宽回答得很肯定,“这么多年来,朱将军可曾有食言的时候,他说回来,就一定会回来,圣上,您要好好保重龙体,若朱将军回来看到您这样,您说……”
“朕明白。”永乐帝叹息了一声,看着书案上的参茶,缓缓端起,喝了下去。
房宽借着收茶杯,转过身将涌入眼眶的泪水强咽了回去。房宽知道,朱隶留下那三间房子,不是有一天要回来住,只是留给永乐帝,留给大家留一线希望。
从来没有食言的朱隶,这一次恐怕要真的食言了。
朱将军,你放心,末将会照顾好圣上的。房宽心中默默地说道。
这一次北征,房宽被永乐帝留在了南京辅佐朱高炽,永乐帝回到北京后,房宽才知道朱隶离开了永乐帝,离开了大家。没有跟朱隶最后告别,成了房宽此生中最大的遗憾。   
第309章燕飞返京
第309章燕飞返京
永乐十九年,永乐帝正式将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南京成为继凤阳和北京后,明朝第三个陪都,也是大明朝仅有的三个陪都之一。
正月,永乐帝在紫禁城的三大殿之一奉天殿面见百官,大祀南郊。从此,北京一直作为明朝的国都,此后六百年,北京先后是清朝的国都、中华民国、直至新中国的首都,相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会一直持续下去。
紫禁城集合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修建得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当百官们第一次走进紫禁城时,无一不被紫禁城的恢宏气势所折服,紫禁城,无疑代表了当时建筑文化的最高水平。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紫禁城的三大殿到底没有逃过天火,永乐帝迁入紫禁城不过三个月,一次雷击点燃了北京当时的最高建筑——奉天殿,由于救火工具落后,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将仅仅“诞生”三个月的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烧成了灰烬。
沈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