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末当土匪-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务了,可这仗越打越上火,打不能痛快地打,撤不能撒开丫子撤,这算怎么回事啊。”于是一师上上下下憋了一肚子火,领着老毛子逛了半个月,终于到了鹤岗外围的阻击阵地了。粗大的圆木钉到了冻土里,上面一人多高好几层铁丝网,还特意给一师留了个空,等一师的战士都过来了,早就在边上准备好的战士赶紧把留的口子用铁丝网都钉上了。机枪、迫击炮都在战壕边上预备好了,回到阵地,王得力总算是心里踏实了,老毛子,有本事再跟过来,打你个狠的。
靠近了鹤岗外围,阿列克谢耶夫观察了一下防守方的阵地。远远的是一道壕沟,壕沟前面是一些大木桩,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看不见人影,看来众人都躲在壕沟里了。既然都到了地方了,也就不急于一时半刻的了。阿列克谢耶夫吩咐开伙,让士兵们都先填饱了肚子。每人还发了一点劣质的伏特加。
吃喝完毕,阿列克谢耶夫站在俄军的前面,大声喊道:“俄罗斯的勇士们,前面就是你们此行的目标。你们经过了四个月的行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地了。现在,拿出你们的勇气,冲进城去,里面的财富和女人都是属于你们的。攻进鹤岗,三天内可以不遵守任何军纪,你们可以象其他大俄罗斯的军队在海兰泡,在江东六十四屯那样,做你们任何想做的事情。四十五师的士兵,我命令你们,为了俄罗斯的荣誉,冲锋!”
进入中国人的土地就可以放松军纪,这个许诺在三个月里阿列克谢耶夫说过了多次,也就是靠这个在艰苦的行军中鼓舞了士气,这些大兵们也渴望了三个多月,再加上被酒精烧热了简单的头脑,一群斯拉夫的壮汉们嚎叫着“乌拉!”就开始冲向了远方的城市。队伍很快就前进到距离壕沟不到百米的地方,这时俄军才发现,这些木桩中间都是带刺的铁丝。深深钉到底下的木桩是不可能被拔出来的,铁丝也结实得很,拉不断,拽不走,稍不注意就在手上、脸上留下一道道口子。
前面的士兵停了下来,后面的还在不停地拥过来,一会功夫,铁丝网前就形成了厚厚的人墙。俄军开始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王得力在壕沟里看着冲上来的俄军,仿佛要把这些天的闷气都吐出去一样,嘴里恨恨地吐出一个字:“打!”
立刻一师和二师的机枪和迫击炮全都叫了起来,射手们都不用瞄准,厚厚的人墙打哪都能打到人,只要把枪口压住就可以了。几百条火舌扫了过去,前面的俄军顿时被撕成了碎片,一排一排倒了下去。后面的也没什么可庆幸的,小口径的炮弹下雨一样不停在人群中爆炸,每一次总要趟下一堆俄军。
阿列克谢耶夫在后面和观战的军官们都惊呆了,这是哪里是战斗,简直是屠杀!还好对面的中国人只打了五分钟就停火了。二十分钟后,剩下的人撤了回来,由于过于密集的队形,后面的人剩下了不少,只有最前面的三千多人倒下了。紧紧一次冲锋就减员了三千多人,回来的带伤的还不少,这样的仗没法打了,阿列克谢耶夫决定先退回去,和国内汇报这里的情况。以中国军队这样的火力,并不是这四个师所能抗衡的。
后面的四十七师作为回去的先头部队先撤了下去,紧跟着就是剩下的两个师和四十五师的残部。到了傍晚,四十七师报告,前方有大量的中国骑兵约有两万多人。在野外步兵遇到了骑兵,还是这么大队的骑兵,阿列克谢耶夫用脚后跟想也知道是什么情况啊,赶紧吩咐就地修筑工事,防止骑兵冲过来。幸好俄军不过去,这些骑兵不理他们。就这样,阿列克谢耶夫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中国的骑兵撤退了。欣喜的四十七师派人到前面去侦察,带回了令人沮丧的消息:前面也是壕沟,那些恐怖的机枪都摆好了,等着俄军去送死。这时阿列克谢耶夫才明白自己走进了中国人的包围圈了。去两翼侦察的士兵带回的消息和他推测的完全一致,周围都是中国人的军队。没办法了,冲不出去,只能就地防守了。阿列克谢耶夫让士兵们也挖了壕沟,开始和中国人对峙。
阿列克谢耶夫小看了中国人的耐心,一连半个月,也不过来进攻,只是时常打几发炮弹过来,炸死几个倒霉鬼而已。俄军在包围圈里也出不去,阿列克谢耶夫不是没有想过要突围,可已经见识了密集的机枪火力的士兵们拒绝去送死。勇敢是一回事,送死是另一回事,俄罗斯的士兵是勇敢的,但不愚蠢。
可是给养没有了,再这么下去,四万多人就得活活饿死了。没办法,阿列克谢耶夫派自己的副官打着白旗去中国人那里问问:你们到底想干啥呀?有这么打仗的吗?围上了就不管了,也不进攻,就让我们在里头挨饿,这算怎么回事情啊!
副官回来带回中国人的条件,解除武装,无条件投降。一个正经的战斗都没打就投降了,阿列克谢耶夫觉得窝囊。又挺了两天,实在是挺不住了,士兵们都要造反了,就算自己不投降,每天也都有士兵自己打着白旗到中国人那边投降。宁可做俘虏,也不能被饿死啊!没办法,阿列克谢耶夫只能接受这个无奈的结局。
于是,俄国的远东总督带着四万五千人,走进了国防军的战俘营。早有准备的耿彪一边让看管战俘的士兵分发粮食,一边向周雨轩报告:击毙俄军七千五百人,俘虏四万一千人。第一军伤亡三百五十一人,第五军五十三人、骑兵师没有伤亡,耿彪也从这一战开始崭露了他的指挥才能。
这位前清秀才出身的军长,后来的元帅,在他经历的每场战役中都可以看到他周密、稳妥的指挥风格,虽然很少有那种以少胜多奇迹般的战例,但是用兵堂堂正正、以正克奇的风格却也广为世人称道。这位只得到过德国军官团的一些基本的现代军事理论教育的元帅,在别人惊讶于他的自学成才的时候,总是笑着说:“满清的亲王们凭着一部《三国演义》学到的些许计谋就能得了天下,难道我们连满人都不如?咱们的老祖宗开始写《孙子兵法》《三韬》《六略》的时候,欧洲人、美洲人的祖宗还在树上呆着呢,他们那点兵法、战略都是咱们早就玩剩下的,打赢了他们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打输了才叫丢人。”
周雨轩接到消息,十分高兴。四万多免费的劳力,都送到了矿山、建筑工地、铁路工地。还没等他高兴完,李青的消息又到了:俄军十五万人,向远东地区移动,目前已经在伯力进行集结,准备沿松花江入侵黑龙江地区。由于俄军携带了一定数量的重武器,所以无法穿越大小兴安岭,只好舍近求远,一直行军到远东才进行集结。清军在遵化和天津完成集结兵力四十万,准备进攻山海关。这下事情真的有点大条了。
第六章 腹背受敌
当四万多俄军在战俘营开始工作的时候,俄国远征军的统帅、陆军上将彼得诺维奇知道了这个消息比没有感到特别的惊讶。作为一名正统的军人,彼得诺维奇一向看不起那些远东的军队,把这些人也称为军人简直是侮辱了军人这个神圣的称号。要知道,被派往西伯利亚那种地方的军人只有两种,一是严重违反了各种军纪还不够砍头的,还有就是情愿到这里来驻守也不愿意去监狱的罪犯。所以,彼得诺维奇决定加快自己的进军速度,堂堂正正地击败中国人,重新恢复被那群流氓和罪犯玷污了的伟大的俄罗斯军人的光荣。
清廷这边得知俄国从国内抽调的精锐部队开始源源不断向东北地区输送军队,朝廷的几个王爷也开始多了些想法。毕竟东北是满族人的老家,祖宗都埋在那了,在自己这代人手里丢了,实在是不好交代,死了也没脸见列祖列宗了。于是以恭亲王奕訢为首,郑亲王昭煦、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懋林、肃亲王善耆、庄亲王载功,庆亲王奕劻等几位铁帽子王爷一齐到乐寿堂给慈禧请安,商量出兵东北的事情。
本来慈禧对出兵东北并不热心,埋在盛京的是你们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又不是我们叶赫那拉氏的祖先,要是详细考究起来,这叶赫那拉氏还是让爱新觉罗氏给灭了族的。再说,出兵,哪来的兵啊?几位王爷可是铁了心了。没有兵,严令各地总督调兵勤王,不调兵以谋逆论处。没有人,世铎年轻气盛,要亲自领兵去山海关,非要除了满人这个心头的祸患,要不然在有几个有样学样的,大清就可以宣布散伙了。
一向老成持重站在慈禧一边的奕訢也认为现在是最好的出兵时机。周雨轩就那么点兵马,枪炮都是从洋人那买的,打了十万日本人,最近又打了五万俄国人,他还能剩下多少人?再说现在俄国从国内又调来了十五万大军,据说都是和西洋人常年开战的精锐,这次周雨轩还能挡得住?不管挡得住还是挡不住,也不管最后剩下的是俄国人还是周雨轩,这么一场大战打下来,怎么都是个两败俱伤,这个便宜不捡恐怕就会让洋人捡了去了。这么劝了半天,慈禧心思也活了,按照王爷们的意思下了旨意,从各地的总督手里调兵。
这回朝廷是下了严令了,不调兵过去是说不过去了,于是各地的兵马开始向北京汇集。还不错,一共凑了有三十万人,加上原来驻守京亟的什么骁骑营、健卫营、先锋英、绿营还有李鸿章的淮军的大部等等也都给世铎送到了遵化,一共凑了四十万人。奕訢一再吩咐,这可是大清最后的一点家底了,看清了形势,胜了还好,要失败了,这大清可真的挺不过多少时日了。世铎一脸的决绝:“六叔,放心吧。当年太祖爷靠十三套甲胄、几百族人就能把东北的汉人都赶出了关外,现在我统领四十万人马,自然还能把汉人占的东北打回来。胜了我回来给您报喜,败了,你也就看不着我了,家里的妻小,拜托六叔帮着照看吧。”
奕訢一听世铎这么说,心里就更觉得不踏实了,可现在出征在即,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再次叮嘱不要急躁,等俄国人先动手了再说;徐徐缓进,不要中了汉人的圈套等等。世铎一一记下,然后领兵直奔了昌黎。
周雨轩知道了清廷和俄国人同时进兵的消息,也吃了一惊。山海关那边他倒不怎么担心,三个军,小二十万人,清廷四十万人应该打不过来,清军的战斗力他可是太领教过了。任命刘五魁为山海关方面的前敌总指挥,统领三个军,交代了注意伤亡之后,就不怎么关注了。现在的问题是俄国人这边,耿彪的十四万人对俄国的十五万精锐,大部分还都是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能不能应付得了?打到了现在,周雨轩还是第一次和列强们的正规军队交手,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手里兵力还是有些吃紧啊,找来李斌和唐绍仪,商量一下扩军的事情。唐绍仪倒是没什么意见,手里有钱,经济上没什么问题。李斌觉得现在扩军有些太快,新编成的军队战斗力恐怕没什么保证。周雨轩倒不在意这个,老底子的战斗力应该和列强的军队有一拼,新兵没见过血自然没什么战斗力,可经过系统的训练,应该比满清的军队要强一些吧。就是要催一下詹天佑的军工厂,加紧各种装备的生产。
于是扩军的事情交给了李斌,从山海关的第三军、锦州的第四军、朝鲜的第六军和五常的教导师以及军官学校抽调了一批老兵、军官和技术兵种作为骨干,在各地选拔军事素质过硬的民兵共二十万人,组成第七到第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