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咕噜”宝鼎的肚子不自禁地叫了起来。他迟疑了一下,抬头望向荆轲。荆轲环抱双臂,目光炯炯,微微颔首。宝鼎再不犹豫,抱起陶罐,仰头就喝。清水甘甜,入腹之后,一股清爽的凉意很快遍及全身,感觉分外舒畅。面饼入手稍硬,看相也很粗糙,但口感却酥软细腻,咸淡适宜。宝鼎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般吃了八个面饼,喝完了整整一罐清水。
放下陶罐,宝鼎望着已经见底的篾篓,意犹未尽地擦了擦嘴。这是穿越后的第一顿饭,虽然只有八个面饼一罐清水,但正值饥肠辘辘之时,感受自是强烈。如果能活下去,恐怕一辈子也忘不了这顿饭。
“吃饱了。”宝鼎冲着荆轲咧嘴笑道,“何时绑赴刑场?”
荆轲看看四周的卫士。几个卫士心领神会,把灯笼挂在墙上,转身离开,并关上了门。
“你可以选择一条生路。”荆轲也不嫌地上脏污,撩起白袍盘腿坐下。
宝鼎看着他的坐姿,眼里忽然露出一丝好奇之色。这个时代还没有内裤,所以一般都是跪坐,以免出丑。在正式场合,像荆轲这样箕坐是不礼貌的行为。(箕坐又叫箕踞,指两腿张开坐着,形如簸箕。)宝鼎当然清楚此事,荆轲更不会对一个敌人客气。宝鼎之所以好奇,只是想知道荆轲白袍里面是不是完全真空。
荆轲看到宝鼎目光游离,似乎对此建议不感兴趣,于是又补了一句,“你只要杀死一个人。”
宝鼎正在思索此事。有生路当然不能放过,无非就是做赵国的内鬼,替李牧传送机密消息而已,也就是后世的双面间谍,这个事可以干。如果历史按照既定轨迹发展的话,李牧没有几年活头了,荆轲的性命也不长久,只待秦国统一,知道自己是内鬼的人统统死绝,自己也就安全了。
这个活命的办法不是没有想过,自己也曾打算找个机会主动向黑衣提出来,但问题是,对方相信吗?自己招供了,说郭开是最大的内奸,这需要证实才行。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他们绝不会相信自己,更不会放了自己。所以,当荆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宝鼎下意识地以为他要劝说自己背叛黑冰台,给李牧做卧底,因此并没有什么兴奋之色。
然而,荆轲补充的这句话,却让宝鼎看到了一丝活命的机会。
这句话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宝鼎从中估猜到了许多东西。李牧要杀死某个对手,但他不好直接动手,于是利用自己这个黑冰武士的身份去刺杀,然后嫁祸于秦国。不管自己最后能否刺杀成功,李牧都要灭口,都要派人杀死自己,这就给了自己逃命的机会。自己有一身神力,只要脱下枷锁,拿到武器,应该有绝处逢生的可能。
“然后杀我灭口?”宝鼎试探着问了一句。
“生死由天。”荆轲眼里露出赞赏之色,这个黑冰武士的机智超出了他的想像。
“只要你们相信我。”宝鼎装出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信誓旦旦地说道,“给我一把剑,我就能杀掉他。”这句话就是信口胡诌了,天生神力并不代表武技高超,宝鼎前世没有任何武技,残存记忆力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纯粹就是赌博撞大运了,但他没有任何选择,不干也得干。
“先疗伤。”荆轲说道,“时机到了,给你一把剑。”

一夜之间,代城的气氛就变了。
将军府的旅贲,代北郡的卫卒,全部出动,在城池内外大肆搜寻秦国秘兵,可疑人等一律羁押,当天就抓了一百多人。一时间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气氛极其紧张。
又过了一天,李牧突然下令,抓捕郭家在代北主持商贸的总执事、抱帐执事、出货执事等所有相关人员,封闭郭家在代北的所有商铺,商铺里的所有人员包括仆役奴婢等一律禁足。
第三天,卓家少主和总执事被李牧请到了大将军府。卓家惶恐不安,直到深夜也没有等到少主和总执事回来。夜中时分,大将军府的司马赶到卓府传令,要求卓家即刻停止一切商贸,所有门客、执事严禁外出,随时听候将军府传讯。
天亮之后,各种流言传遍坊里市榷。郭家、卓家有私通秦国、藏匿黑冰秘兵之嫌疑。流言传开,人人惶恐。联想到河北秦赵大军正在厮杀,邯郸危急万分,赵国旦夕不保,李牧大军南下在即,此刻代北突发变故,显然与河北战事有关。
城外胡市立即做出反应,胡商率先撤离,担心遭受池鱼之灾。接着各国商贾也纷纷离去,胆子小的直接返国,胆子大的则避难于燕国,静观其变。

卓老夫人忧心如焚。家主卓文此刻正在咸阳,少主又被禁闭将军府,卓家无人主事,乱成一团,迫不得已,只好向公子恒求救。
公子恒接到求救书信的时候,正在府中与公主赵仪闲聊。
公子恒快到七十了,发须皆白,保养得很好,体态稍稍有些发福。平原君赵胜病逝后,他曾辅佐过孝成王。当时国相是廉颇,两人齐心协力,赵国国力有所恢复。孝成王驾崩,悼襄王赵偃继位,逼走廉颇,郭开出任国相。公子恒急流勇退,淡出朝堂。等到赵嘉太子被废之后,公子恒随即举家北迁,主动离开邯郸,到代北养老了。
赵仪是公子恒的孙子辈,在邯郸的时候,她就很尊崇这位大父。这次大兄赵嘉深陷囹圉(ling/yu),她北上求援,主要对象就是李牧和公子恒。虽然平原君已病逝二十余年,但余威犹在,公子恒做为平原君的儿子,承继了父亲的大部分势力,如今就算离开了邯郸,对朝政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大父,就是祖父的意思。)
看完卓老夫人的书信,公子恒笑着连连摇头,对站在身边的家老说道:“你去一趟卓府,告诉老夫人,请她放心,过几天就没事了。”(家老,一般指府上总管,或者心腹老仆。)
家老答应一身,匆忙离去。
“卓家受到牵连了?”赵仪笑着问道。
“总要做做样子嘛,不能把矛头对准郭家一个,授人以柄。”公子恒漫不经心地说道,“你这趟没有白来,大将军终归还是出手了,他能下这个决心不容易啊。回到邯郸后,你对嘉儿说,不要留恋邯郸,马上到代北来,这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赵国来说,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为什么?”赵仪疑惑地问道。
“嘉儿身份特殊,他待在邯郸,朝中总有一帮人会利用他来争权夺利,这对大王和郭开造成了威胁,以致于邯郸局势总是动荡不安。”公子恒笑眯眯地解释道,“如今赵国形势危急,邯郸需要一个稳定的朝堂,这是赵国扭转危机的根本。朝堂不稳,权臣倾轧,内讧不断,朝野上下不能形成一股力量抗衡外敌,赵国危矣。”
赵仪黛眉微皱,不屑地撇撇樱唇,“大父,这次只等大将军回到邯郸,郭开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哦……”公子恒惊讶地望着赵仪,眼里露出一丝戏谑之色,“说给大父听听,为什么啊?仪儿有什么惊天妙策?”
赵仪欲言又止。西门老爹一再告诫她,关于郭开是内奸的事无论如何不能泄漏,对谁都不能说,这关系到赵嘉的生死,赵国的存亡,所以赵仪话到嘴边,又不敢说了。
“哈哈……”公子恒看到赵仪面红耳赤的娇羞模样,抚须大笑,“仪儿也会说大话了,哈哈……”
“哪有?大父,是真的,我真的没有骗你。”
公子恒笑得愈发开怀,小丫头还是没有长大啊。
“大父,我告诉你,但你不能告诉别人哦。”赵仪忍不住了,坐到公子恒的身边,摇着他的手臂说道,“要保守秘密哦。”
“好,好……”公子恒连连点头,指着自己的耳朵说道,“来,轻轻告诉我,大父不告诉别人。”
赵仪趴在公子恒的耳边,把事情的前后经过仔细说了一遍。
公子恒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不停地点头,“嗯,嗯,不错,不错,好,好。”
祖孙两人聊得很开心,屋内笑声不断。
夜深,赵仪告辞离去。
公子恒目送赵仪的轺车慢慢融入夜色,脸上的笑容随之慢慢消失,眼内更是涌出说不尽的悲伤。
“公子,夜深,天凉,回屋吧。”家老低声劝道。
“备车。”公子恒轻轻摇手,“去大将军府。”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读好书;请记住网唯一地址(。^^^。com)
第十一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
李牧和公子恒相对而坐,一个默默地望着窗外黑色的夜空,一个则低眉垂目,神游物外。
屋角铜灯孤立,铜鼎香烟袅袅,黑色的帷纱在夜风的吹拂下轻舞飞扬。昏黄灯光下,两位老人孤寂的身影投射在灰色的地砖上,显得格外清冷。
良久,李牧叹了口气,目光从窗外收回,越过层层帷纱,转到了公子恒的脸上,“你说的对,这一战我即使打赢了,赵国也是元气大伤,短期内难以复原。西秦国力强大,败了还可以卷土重来,而赵国却是穷于应付,越打实力越是不济。未来几年,就算我连战连胜,守住了邯郸,但年复一年的这样打下去,赵国很快就会被西秦活活拖垮,不战而败。”
公子恒微微颔首,面露淡淡笑容,“现实很残酷,今日的西秦和赵国实力相差悬殊,西秦败得起,而赵国则赢不起。打仗耗费惊人,对赵国来说,钱粮、士卒越打越少。正如你所说,即使你战无不克,最终赵国也会在胜利中死亡。所以,若想挽救赵国,唯一的办法就是结盟山东六国,合纵抗秦,而当务之急是议和燕国。只要赵燕携手,则邯郸之危必解。”
李牧脸露无奈之色,暗自喟叹。老夫何尝不知与燕国结盟的重要性,但燕国无意结盟,我又有什么办法?
“对于赵国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维护国祚的根本是君臣齐心,文武协力,否则国祚危矣。过去,赵国兴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朝堂的稳定。长平之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君臣离心,朝堂不稳。当时我君父如果没有罢相,廉颇如果没有废,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怎会有长平之败?赵国怎会遭遇空前重创一蹶不振?”
李牧眉头微皱,听出公子恒话中有话。
公子恒看了李牧一眼,继续慢条斯理地说道:“不错,合纵抗秦的确是挽救赵国的唯一办法,但赵国国祚若想延续,若想重振昔日雄风,其根本解决办法还是化解内部危机,君臣齐心,将相齐心,舍此以外,别无他策。”
“你出击郭家,目的无非是逼迫郭开让步,向你做出妥协,但你可知道,在你逼迫郭开妥协的同时,也把邯郸的危机扩大化了,把朝堂上的矛盾白热化了,这样一来,无论你在河北打赢还是打输,你和邯郸之间的矛盾必然爆发,而这最终会把赵国推向倾覆的深渊。”
李牧苦笑,摇了摇头,“非常时刻用非常手段,长痛不如短痛。邯郸现在既然敢用公子嘉来束缚我的手脚,将来他们就会用更卑鄙的手段来夺我的兵权,抢我的军队,赵国还是要乱,还是难逃败亡的命运。”
公子恒犹豫了片刻,叹了口气,“你当真认为郭开背叛了赵国?”
李牧眼里顿时闪过一丝诧异之色,随即想到了公主赵仪。怪不得公子恒深夜来访,大谈什么君臣将相齐心,原来消息泄漏了。李牧又惊又恼,知道以公子恒的才智必定识破了自己的计谋,代北的事充满了变数,南下参战的时间不得不再次推迟。
“你一直在代北戍边,对邯郸的事了解甚少。”公子恒叹道,“有些事不能看表面,更不能看结果,而要看原因。”
“我问你,从郭开和郭家本身来说,是掌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