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暮蠊褪潜苯酥恢牢淞液睿恢老萄簟U饩拖竦蹦甑恼陨莺屠钅粒背闪怂堑牧斓兀笔贾沼牒ο喽钥埂N淞液钜舱谧呱险馓趼罚涤械牡嘏倘床唤鼋鲋挥写保拱ㄑ嗄虾椭猩剑錾碓诒钡乜ぃの骱蜕峡さ恼蚴拭且灿胨忻芮械墓叵担偃缥淞液钤诖闭癖垡缓簦勇の鞯窖嗄希龃笄氐谋辈勘呲锒蓟嵯煊Γ飧鍪盗μ膳铝耍韵萄舻耐惨蔡罅恕
然而,如今谁能代替武烈侯镇戍北疆?在大秦没有统一中土之前,在大秦没有稳固新帝国之前,在咸阳和中央没有牢牢控制地方并拥有无上权威之前,北疆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大秦的未来,所以,为了赢得一个稳固的北疆,大秦需要武烈侯镇戍北疆。
由此就造成了一个后果,武烈侯在北疆镇戍的时间越长,他在北疆所拥有的实力就越是强大,对咸阳来说最终就是尾大不掉,即便将来咸阳稳固了新帝国,拥有了绝对权威,也很难撼动武烈侯在北疆的绝对实力,于是就必然会重蹈邯郸和代北始终对抗的覆辙,咸阳和北疆也就会形成长时间的对抗,而这种对抗给大秦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央始终无法形成绝对权威。大秦没有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中央,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分裂和战乱。
秦王政和武烈侯在离石会面的时候,武烈侯曾承诺绝不分封诸侯,但这种承诺在事实面前没有太大的意义。想像一下,坐拥北疆的武烈侯与中央分庭抗礼,事实上他就是北疆之王,和一方诸侯有什么区别?
有武烈侯和北疆武力这个足以与咸阳分庭抗礼的洪荒魔兽,豪门贵族尤其那些功臣们当然对“分封”有强烈的渴求,当然会浮想联翩,当然要竭尽全力与咸阳“搏杀”了。武烈侯和北疆武力这头洪荒猛兽存在与否,虽然与功臣们追求“分封”没有直接联系,但这头洪荒猛兽的存在,无疑会让功臣们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在追求“分封”的道路上跑得更快,叫得更凶,杀得更猛。
秦王政在战略上倾向于稳定,也就是支持武烈侯的变革策略,既然如此,那如何打击功臣们对分封的追求,遏制地方势力坐大,就成为秦王政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武烈侯的支持,依靠北疆武力的镇慑,于是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就有了妥协的余地。
你要实施“稳定”战略,那就帮我坚决打击“分封”,而打击“分封”的首要条件就是你这头洪荒猛兽要离开荒野,回到老巢,要让那些妄图借助你的力量对抗中央的功臣们失去最强大的倚仗。
武烈侯离开北疆,回到咸阳,将对公卿大臣们造成多大的冲击?将给咸阳目前的被动局面造成多大的影响?咸阳宫是否会因为这个决定而陷入更大的被动?秦王政必须要考虑清楚,必须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终他做出了用书信征询武烈侯意见的决定。
这是兄弟间的一次交流,如果武烈侯拒绝,此议就作罢,不会对秦王政和咸阳政局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反之,如果武烈侯愿意回京,秦王政就必须做出妥协,以保证武烈侯坚决支持咸阳宫,坚决把甚嚣尘上的分封之议压制下去,而不是给他机会联手功臣们来压制咸阳宫在“法治”的堤坝上打开更大的缺口。

武烈侯无意回京,虽然他在决战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拿出了“稳定至上”的决策,但在统一大业即将完成,统一大势已经掀起最后一股惊天波澜的情况下,继续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压倒了一切,以武烈侯和北疆的力量根本阻挡不了这股惊天波澜,所以他做好了“稳定”战略被彻底否决的准备,那就是全力经营北疆,全力构建北疆防御体系,全力建设北疆武力。
只要武力在手,只要拥有绝对实力,那即便大秦因为继续进行统一战争而致使财赋陷入更为险恶的境地、致使国内局势陷入崩溃的边缘、致使咸阳政局陷入不可挽回的绝境,武烈侯也有信心凭借北疆强悍武力,力挽狂澜。
所以,武烈侯根本没有回京的念头,他在返回北疆后第一时间召集边郡官长,要求各边郡借助这次北疆军吞灭齐国所获得的大量战利品加快农耕和工商发展,并马上巡视漫长的北疆防线,与北疆各军统率商讨防御和军队建设,其目的很明确,以强悍武力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武力更上层楼,一切都是为了戍卫中土,一切都是为了中土的统一和强大。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秦王政的书信到了,秦王政请他回京,秦王政在书信中明确告诉武烈侯,他支持以稳定战略来巩固大秦的统一战果,但这一战略在中央遭到了巨大的阻力,所以秦王政需要武烈侯公开的直接的帮助,秦王政需要武烈侯回到咸阳,兄弟必须联手才能稳定政局,兄弟必须联手才有可能推行和实施这一稳定战略。
武烈侯一遍遍地读着这份书信,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
历史上秦王政在统一之前肯定也遇到了同样的政治危机。当时他已经打击了熊氏外戚,已经压制了老秦人,已经把宗室势力彻底摒弃,虽然以隗氏为首的新楚系和以蒙氏、冯氏为首的关东系是他控制朝政的左膀右臂,但他们对分封诸侯也有着强烈的追求,然而,他们都依附秦王政而存在,其政治上缺乏深厚的根基,也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本身实力也有限,所以根本不敢公开与秦王政对抗,更不敢挑战秦王政和咸阳宫的绝对权威。
但今天自己改变了历史,以自己为首的宗室势力已经成为大秦朝堂上最大的一股势力,老秦人更是牢牢控制军队,而以隗氏为首的新楚系和以蒙氏、冯氏为首的关东系虽然依旧是秦王政的左膀右臂,但因为宗室势力和本土老秦人不断挑战秦王政和咸阳宫的权威,秦王政即便在拥有了一统中土的空前功勋后,也无法完全控制朝政,更无法做到高度的中央集权,于是今日的政治危机非常得严重,已经远远超过了秦王政所能控制的范围。大秦危矣,中土面临着再一次分裂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就是自己带来的,就是因为自己改变了历史而造成的,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秦王政渡过这次危机,即便因此而失去一切,也义无反顾。
武烈侯决定回京。
太傅府官员异口同声,坚决反对。得知这一消息的北疆诸军统率,边郡军政官长们也是骇然心惊,纷纷兼程赶赴代城,坚决阻止武烈侯返京。
形势摆在这里,不管大秦实施何种战略,都无法回避当前国内最主要的“集权”和“分封”的矛盾,而坚持“分封”的是谁?当初以武力胁迫咸阳宫建封国、打开分封之门的又是谁?就是武烈侯啊。
虽然武烈侯一再申明自己支持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同时他也坚持认为,在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之前,必须在国策上进行过渡,必须实施有限制地分封,而他所说的有限制的分封与实际意义上的分封有很大的区别,然而,有几个人相信武烈侯的话?现在是有限制的分封,那将来不就是要发展到无限制的分封?
北疆的军政官员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的贵族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的功臣们更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既然大家都这么想,难道秦王政会幼稚到相信武烈侯的承诺?既然秦王政根本不相信武烈侯的承诺,既然秦王政要压制分封之议,那如何压制?当然第一个拿武烈侯开刀,压制武烈侯,打击武烈侯,杀猴儆鸡。
武烈侯苦笑,他当真是作茧自缚啊。早知有今日危机,当初何必要改变历史?但不改变历史,又如何拯救帝国?就今日危机来说,假如不解决,帝国还是有分崩离析之祸,可问题是,这个危机解决得了吗?这种深层次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化解得了吗?
武烈侯扪心自问,难道当真只有让项羽一把火烧掉咸阳,让刘邦带着一帮贫贱把这个时代的旧贵族屠戮一净,才能化解这个矛盾?
历史证明,刘邦和他的一帮贫贱兄弟也没有化解这个矛盾,最后还是选择了有限制的分封,而这个有限制的分封最终还是酿成了一场手足相残的大祸,最终还是靠屠杀来彻底埋葬分封。
传承八百余年的“分封”深入到中土人的文化里、血液里、骨髓里,根深蒂固,秦王政的绝对镇制失败了,项羽的重建分封失败了,刘邦的有限分封还是失败了,直到这个时代的人死绝了,文化断代了,血液和骨髓里的“分封”逐渐淡化了,分封才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武烈侯面对部属朋友们的劝阻,感动之余更是心如重铅。
怎么办?历史为鉴,即便是有限制的分封,最终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分裂或者动战乱之路,然而,这是时代的宿命,要想埋葬传承了八百余年的分封就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是以大秦帝国的灭亡为代价,还是以帝国未来的分裂和战乱为代价?
无疑,武烈侯只有选择后者。当帝国稳定了,富强了,即便有分裂,有战乱,帝国中央也能凭借强悍的武力和充足的财赋,击败分裂者,剿杀叛乱者,最终把帝国一代代地延续下去,让中土苍生迎来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富足的时代。
=
武烈侯试图说服自己的部属和朋友们。
秦王政是否敢在这个时候打击自己,剥夺自己的兵权?
显然这种推测的理由无法站住脚。北疆军的构成以北方人为主,北方人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北疆秦人,而目前能赢得北方人信任的只有武烈侯,也只有武烈侯的威望才能镇慑他们,假如武烈侯被剥夺了兵权,被限制在咸阳,北疆局势必然要乱,而以目前大秦的形势,北疆千万不能乱,北疆一乱,北方人举兵叛乱,必然祸及整个大秦,其后果不堪设想。
秦王政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个后果。“分封”给大秦带来的危害在未来,而北疆局势大乱给大秦带来的危害就在眼前,两者相比,秦王政宁愿分封诸侯,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统一大业毁于一旦。
其次,这次武烈侯回京,其目的是帮助秦王政阻遏来势汹汹的“分封”大潮,而不是帮助功臣们威逼咸阳宫打开“分封”的大门,所以这一次武烈侯回京,是与秦王政合作,是兄弟联手控制政局。以秦王政和咸阳宫目前的被动局面,秦王政没有任何理由打击武烈侯。这时候打击武烈侯,岂不是把武烈侯赶到对方阵营?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把“分封”的大门打开了?
再次,从北疆的利益出发,从大秦的利益出发,从天下苍生的利益出发,大秦要暂时中止统一战争,要把主要力量放到“稳定”疆土上,要以“稳定”为最高战略,而现在咸阳的公卿大臣们几乎是一致要求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这其中既有政治目的,更有既得利益的驱动,所以武烈侯必须回京,必须力挽狂澜,必须说服秦王政和公卿大臣们改变战略,以“稳定”为大秦当前的最高战略。



'  '
第405章 归来
第405章归来
武烈侯最终说服了北疆的军政官长,回书秦王政,愿意遵令返京,并向秦王政呈述了自己回京的具体想法,以此来打消秦王政对自己的怀疑,缓减秦王政因为担心自己返京而给咸阳政局带来不利影响的顾虑。
秦王政接到武烈侯的回书,没有过多犹豫,断然下令,请太傅、武烈侯公子宝鼎马上返京共议国事。北疆军政事务由代侯公子将闾代理。代北由司马尚镇戍,燕南由杨端和镇戍,中山由羌廆镇戍,三位镇戍大将共辅代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