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朝欢迎你-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水走到这家店铺门前,观看上面的谜语,却是一句诗词: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伊水稍一思索便想到了答案,便让翡翠告诉店家答案,顺便把那盏琉璃宫灯去过来。
店家听到翡翠的“事事难料”的谜底后,爽快的将宫灯交给翡翠。
伊水拿着漂亮的宫灯便找汶水,那里料到一回头发现身后没有人,左看右看没有发现,问翡翠,得知汶水主仆往另一个方向去了,猜想一定是这丫头又看见漂亮的灯,想到汶水身边还有翠竹,便也放了心。
伊水将宫灯交给翡翠继续逛街。
很快来到一座巨型灯楼前,这座灯楼奇幻精致,美伦美焕,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伊水被深深吸引住了,好美!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旁边已经有文人忍不住吟起了唐诗。
离开灯火辉煌的灯楼,伊水和翡翠又来到一家铺子面前,这家铺子原本就是做花灯生意的,这一次自然是趁此机会将自己的镇店之宝全都拿出来,招揽顾客。
彩珠戏龙灯、龙凤八卦灯、绣球灯、宝石灯、珠兰灯、花兰灯、荔枝灯、鱼灯、虎灯、狮子灯、鲤鱼灯、兔子灯、荷花灯、牌楼灯、花瓶灯、字灯、八仙灯还有安放在地上的灯体庞大;气势宏伟的座灯,挂得、摆得、安放的各种各样的灯玲琅满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你是伊水?”伊水正在津有味道观看着各种花灯,突然前面有个声音用不确定的语气说。
伊水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穿着银貂大氅,头上梳着朝月双髻,髻上戴着红色绢花,正在俏生生的看着自己。
伊水认出这个人——四堂叔家的女儿李琪。过年时母亲曾带她去过四堂叔家。
“堂姐。”
“你就自己来看花灯,伯伯和伯母呢?”李琪问道。
伊水一指翡翠:“我父母自己逛去了,翡翠姐姐一直跟着我,他们很放心。”又问:“你呢,也不见四叔。”
李琪也指着身边的一个嬷嬷道:“我奶娘跟着我的。”
两人相视一笑,立刻觉得亲近起来,“你刚才看得是那个花灯,这么入神?”李琪问道。
伊水立刻指给她看。
李琪评价里一会儿,又说,“我刚才看见旁边还有一个也很漂亮,你看过没有?是一盏八仙走马灯……”
且不提伊水和朋友兴致勃勃的观赏花灯,另一边的李卫却找的她们快要急死了。
李汶水找到李卫一行人,向李纪说了请他帮忙猜灯谜的事情,李纪一口答应了下来。
正好此刻沉水也看中了一盏花灯,李卫出钱买下后,也和沉水一起过来,为自己的弟弟妹妹助阵。
一路上,李汶水向李纪说了谜面,李纪一边走一边想,很快心中有数了。
等一行人找到那家店铺,发现那盏四季琉璃宫灯已经渺无踪影,待问过店家,知道在李汶水离开后一个年轻的女子猜出了谜底,李汶水甚是扫兴。
李卫往四周看了看,问汶水:“伊水呢?她不是跟你在一起吗?”
待将四周找过,没有发现伊水和翡翠的踪迹,一行人着了急。
汶水也顾不上遗憾那盏四季琉璃宫灯了,加入了找人的行列。
看着李卫急红了眼,不停训斥汶水,李纪便开口劝说李卫,“伊水妹妹身边还有翡翠在的,翡翠向来细心,会妥帖照顾伊水妹妹的,有她在就不会出事,也许她们是到别的地方去看花灯了。”
李纪又问汶水走之前有没有交代伊水或者翡翠一声。
汶水红着脸说:“我走的时候着急,什么也没有交代。”
伊水将自己当成一个大人,自然不会存在像被拐卖、迷路之类的事情发生在她的身上,却没有想到旁人眼中她还仅仅是一个五岁的小孩,翡翠的成熟稳重让李卫等人稍稍放心。
“如果她们找不到咱们,最终也会到停马车的地方会合的,不如我们一边看花灯一边寻找,伊水妹妹喜欢热闹,我们往人多的地方找,也许能在那里碰到她们。”一边的沉水也建议道。
李卫听李沉水说的有道理,才知道自己是关心就乱,但看不到伊水实在无法放心,便带着弟弟妹妹往热闹的地方寻找。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一处人声鼎沸之处。
这里锣鼓咚咚,原来是一处舞狮队。伴随着锣鼓声,舞狮队从灯楼处跳了出来,李卫见周围围的人多,便停下来,眼光在人群里细细寻找。
半柱香过去了,舞狮队进入表演的**,人群不停发出惊呼声,以及热烈地鼓掌。
一声鼓响,舞狮队表演结束,退进灯楼,原先空出来的地方立刻被兴奋的人们拥挤的满满当当。
“小心——”一直注意着人群的李卫看见前面一名身量不高的姑娘被周围的人群拥挤,差点摔倒在地,伸出手来,将那位姑娘扶住。
待姑娘站稳后,李卫才注意到这位姑娘柳眉、杏眼、樱桃小嘴,披上大红羽纱面白狐狸毛氅,一脸惊魂未定的样子。只一眼,李卫就无法再移开眼睛了。只觉得所有的美境却忽然失了色,所有的喧闹欢呼也悄然消去了声音,只剩下身前那孤单的红影。
纳喇素琴被这气势汹汹的人群吓到了,明明耳中听见乳母的叫声,可是汹涌的人群裹着她不由自主的往前走,后面的人的推搡使她差点摔倒在地。
幸亏这个好心人扶住了她。纳喇素琴抬起头想象恩人道谢。
入眼的是一位少年,脸上挂着一丝微笑,身上穿着貂毛白袍,正深深凝视着她。
纳喇素琴脸上不由一红,随即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引起恩人的注意——周围太杂乱,声音不大根本听不清楚——才大声的向那白袍少年道谢。
“不用谢,不用谢,是应该的。”李卫手足无措的说。
随后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少男少女颇为尴尬的站着。
两人这一耽搁,素琴的乳母就赶了过来,当听到人群差点挤倒自家小姐的时候,这位乳母脸上出现内疚,而得知眼前的这个少年帮助了自己的小姐,纳喇素琴的乳母郑重其事的道了谢。
素琴随着乳母走后,李卫还在朝着她离去的方向呆呆地看。
“哥哥,你们在这儿啊,你们也看了刚才的舞狮队了?你看什么呢?”熟悉的声音突然从耳边响起。
李卫一回头,看见伊水。
原来伊水和李琪在花灯店里遇见后,两人便一起逛街,后来发现人群向一个方向涌去,就好奇的跟了过来,原来是舞狮队,两人就在舞狮队的另一方向看了起来,等舞狮队结束后,才发现哥哥一行人。
李卫送了一口气,又有些遗憾的看看素琴离开的方向,便开始盘问伊水刚才到底去了哪里。
李琪见过了堂兄后,便带着奶娘离开寻找自己的父母了。
剩下的时间,李卫小心翼翼,无论逛那个铺子,必须保证所有的人都到场,终于提心吊胆的等到灯市的结束。
当一行人返回停放马车的地方时,每个人的手里都拿满了花灯。
突然李卫停住了脚步,目光盯向不远处的马车。
那是一辆华丽的翠盖珠缨八宝车,最重要的是正在扶着婆子的手踩在板凳上车的就是在舞狮队时遇见的那名穿大红羽纱面白狐狸毛氅的少女。
李卫忍不住激动起来,看着那少女上了马车,仍没有移开眼睛。
“少爷,你在看什么?”李卫的小斯李华感到奇怪,自己的少爷怎么突然停住了。
“李华,你知道那家的马车是谁家府上的吗?”李卫像拽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问李华。
李华一看说:“那是道台纳喇大人家的马车,老爷带少爷拜访知府大人的时候,我和车夫在门外守候,就看见这辆马车,真是豪华气派啊,在整个徐州城里都找不到第二辆了,怎么啦,少爷?”
李卫心中泛起一丝苦涩:“没什么。”
纳喇这个姓一听就知道是满族人的姓氏,道台大人——那可是满清权贵,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商户人家能攀附的上的。
李卫兴致缺缺的往前走,手中的花灯也吸引不了他的兴致,随手将手中精挑细选的花灯递给妹妹,不理会伊水的大呼小叫,等与父母亲会合后,骑上马回到了家,没有理会父母弟弟妹妹,将自己关在了房间。
张氏摸不着头脑,仔细的向李纪等人盘问了一番,也猜不透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情绪低落,幸运的是第二天李卫就恢复了正常,张氏也就放下心来。
。(快捷键:←) 上一页  返回目录(快捷键:回车)  下一页
正文 第十九章 秦秋雨
 更新时间:2009…9…24 11:47:32 本章字数:3548
过完正月十五,这个年就算是过完了。李府的一切又都恢复正常。
这一天韩嬷嬷将秦秋雨领进了李宅,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穿过花园,便到了一垂花门前,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正在喂鸟雀食物,见韩嬷嬷来了,忙停下施礼。
“到了后院,就不比在绣坊上自在。在绣坊,只要你完成绣织任务,连帐房管事的都不敢得罪你,这里不一样,没有定时定量的说法,只要小姐没有学会,你就是重复一百遍也还要重复教下去,当然了,小姐不会将所有的时间都学刺绣,你也有休息的时间。”
“今天先去拜见太太和小姐,确定你住的屋子,你原来的铺盖就不用搬进来了,府里另有新铺盖给你。”
“太太准备了一些伤药,一会儿拿给你,可你也别就大意了虽说学刺绣扎到手指头上是常有的事,可小心照看也能少扎几针。”
一路上韩嬷嬷絮絮叨叨着府里的规矩以及绣娘该注意的事项,到正房前看见丫鬟,点点头,便问那小丫鬟太太是否得闲?得知现在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韩嬷嬷让秦秋雨在门口等待,自己现行进去通报。
张氏听说秦秋雨来了,忙命小丫鬟传唤她进来。
秦秋雨被韩嬷嬷说了一路,心里也忐忑不安,听到传唤,整整身上的衣服,禀声敛息,恭恭敬敬地走了进去。
外厅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左边是一个内门,隔着微晃的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帘,可见门内,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张氏身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正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身旁站着一个丫鬟打扮的年青女子,微弯着腰,低声向张氏汇报着什么。
外间的秦秋雨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翠贤地娘亲昨天晚上得急症没了。她老子今天早上来府中说想接翠贤回家住几天。求太太开恩!”琉璃向张氏汇报。
“就是伺候孙姨娘地那个翠贤吧。”
琉璃陪笑道:“太太真是好记性。”
“可怜见儿地。虽说这翠贤签地是死契。可毕竟骨肉天伦。我们当然不会阻拦。记得多赏几两银子。让她安心地回家办她母亲地丧事。等办完再回来也不迟。”
“是。太太真是慈悲心肠。还有。江宁白家送了礼来。“富贵长春”宫缎十匹。“福寿绵长”宫绸十匹。白玉如意一柄。翡翠珠子十串。一件是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