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架空传-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汉人;二是若母亲、祖母均为汉人,则此子也为汉人。”
对于朱棣的这个决定,众人都没有反对,但朱棣却从细微的表情变化中看出他们的不以为然。
朱棣知道他们的想法。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民族的划分,比如说“鞑靼”、“色目”、“女直”、“回回”、“乌蛮”、“罗罗”、“卢蛮”(族)、“撬”(族)、“西蕃”(普米族)、阿昌(峨昌)、“结些”(景颇族)、“望蛮”(族)、“蒲蛮”、“朴子蛮”及侬人、沙人、土僚(壮族)及苗族、瑶族等等,但民族主义思想还没有产生。因此,他们认为朱如此热衷于民族融合显得有点莫名其妙。
他们并不知道,朱棣所烦恼的却是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后不同民族之间爆发的过激行为。应该说,民族主义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在抵抗外敌入侵时,拥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国家能够迸发更强大的战斗力。但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主义却是现代世界政治体系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于内耗,朱总是很厌恶的。
如果说对于后世某些少数民族极端分子鼓吹的“独立”、“自治”朱只是反感(反正这些苍蝇也不可能成功),那么他对于种族仇杀便是极度憎恶了。后世政府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情绪,将历史上很多真实发生的事都进行了淡化处理。比如说清末陕西、甘肃的回民运动,教科书上写的是回民起义,说是回民为了反抗满清政府的压迫而爆发的运动。然而根据当时的记载,起义期间甘陕损失的汉族人口却是以百万计——很多被回民攻占的县城里汉人基本被杀绝。之前活跃于陕西一带的刀客们向来游离于政府的管理之外,但是当左宗棠率军镇压回民时,连这些视政府为无物的刀客也主动投向了左宗棠……后面的事情也不必细说,总之就是礼尚往来罢了。
朱棣对民族融合的初级目标是各民族频繁地相互通婚后,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这样,即便后世仍然是多民族国家,但至少可以减少民族仇杀的可能性——若不同民族杂居在一起并且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种族清洗的屠刀还会轻易落到妻子、外甥、外公等亲戚的脖子上吗?
当然,朱棣更希望能够达到高级目标:让中华大地上生活的人全都使用同样的语言,书写同样的文字,拥有同样的信仰,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
可惜,在如今这个年代想找一个知己简直难于登天。朱棣长舒了一口气,目光望着殿顶的藻井,希望天上能够再掉下来一个穿越者,可惜这种愿望毕竟不可能实现。朱只能无可奈何地垂下头,暗叹“举世皆浊、唯我独清”。
幸好朱棣是皇帝,大臣们虽然不明白那些促使民族融合的政策能带来什么好处,但只要没有太明显的坏处,他们也不会强烈反对。
……特别是还有李至刚这种佞臣的情况下。
“李至刚,你觉得朕的想法如何?”
“皇上圣明!”李至刚躬身陪笑,大约觉得总是千篇一律地说皇上圣明似乎太生硬,便又多加了一句:“实是天断英明,高瞻远瞩!”
第三十章 有仇不报非君子
李贯失魂落魄地离开京城时,以人头换票据的政策也T了。
辽东地区的朵颜三卫是臣服最为彻底的蒙古人,而女直人对中央政权也极为恭顺,因此朱棣在辽东的开原、广宁两处一口气开设了三处马市,其一在开原城南关,以待海西女直,其一在城东五里,其一在广宁城,皆以待朵颜三卫夷人。
蒙古和女真人卖出各种牲畜、皮毛、人参、药材、材木、鱼鲜等土产品。汉族商人所提供的商品相对更丰富些,有铁制生产工具,如、铲;有生产资料,如耕牛(从游牧民族那里买,往女真人那边卖)、种子;有生活用品,如茶、米、盐、绢、布、缎、锅、衣服等;甚至还有兵器,如刀、枪、弓、箭——组建火器部队时会淘汰一批冷兵器,为避免浪费,朱棣决定将淘汰的冷兵器卖给那些忠于大明的部落——当然,前提条件是对方用人头换取相应的票据。如果对方不想要票据,也可以直接兑换大明宝钞。
如此一来,不久后草原的马贼想必会泛滥成灾。
蒙古人放牧时,通常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活,两家聚在一起的情况非常少,三家以及三家以上聚在一起生活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前提条件是其中必然有王公贵族。为了保证自家的牲畜有足够的牧草进食,每户牧民之间一般都相距十里以上。虽说牧民基本平日里都是独门独户生活,但即便忽视荣誉方面的因素,马贼仍然不是一份有前途的职业。因为,这种职业的收益总是与风险不成正比。要知道,虽说马贼袭击独门独户的牧民很容易,但牧民们的财产无非是牲畜罢了。带上牲畜后想要逃过游牧部落的报复实在太难,毕竟牛羊的移动速度与马的速度不可能相提并论。
然而以人头换票据的政策实施之后,马贼这份职业便会有着很好的前景——袭击一家牧民割下人头就跑,然后便可以去马市以人头换取货币享受生活。这项政策确实很野蛮,但对于消灭那些视抢掠和杀戮为常事的敌对游牧民族却很有效。
除辽东地区外,大明还在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设有与蕃人进行交易的场所。对于这些地方的蕃人,但凡与瓦刺、鞑靼接壤或是相距不远的部落均实施以人头换票据的政策。这些地区的蕃人大多时降时叛,但朱棣并不在乎。实施有邑贵族制度和以茶叶换票据的政策后,叛逃者将会成为被捕猎的对象。他们自己都不担心成为猎物,朱棣自然也不会操心这些反复无常者将会遭受什么样的命运。
势力较大而且对明朝较为忠诚的蒙古部落当中,辽东的兀良哈(明人对朵颜三卫的称呼)算一个,西北的哈密卫也算一个。哈密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天方等三十八国入贡,必取道哈密”,因此,哈密可谓是“西域咽喉”。明朝可以利用哈密“译上诸番贡表,侦察向背”,“译文具闻乃发”。另外,哈密东距肃州、西距土鲁番各千五百里,“瓦剌达子在其北百里”以破西戎交党;外以联络戎夷,察其逆顺而抚驭之,内以藩屏甘肃,而卫我边郡”,对经营西域,进而对遏制瓦剌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哈密目前的统治者安克帖木儿是元朝肃王忽纳失里的弟弟,忽纳失里死后,安克贴木儿继承了肃王王位。另一个历史时空中安克帖木尔于永乐二年遣使来朝请锡爵,获得明朝册封的忠顺王爵位。考虑到安克贴木儿大致还算忠于明朝,因此朱棣遣使臣亦卜拉金等赍敕往哈密抚谕时直接提前赍敕封其为忠顺王。
在前往哈密的使者队伍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脱脱,是忽纳失里的儿子——按中原的传统观念看,他才是元朝所册封的肃王的正宗继承者。脱脱于洪武二十四年宋晟讨哈密时俘入中国。朱即位后“求得之”,“抚养甚至”。在另一个历史时空里,安克贴木儿被封为忠顺王不足一年就被鞑靼可汗鬼力赤毒死了。接下来便是这个脱脱继承忠顺王的爵位。或许是因为脱脱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或许是因为脱脱必须依靠明政府的支持才能坐稳忠顺王的位置(另一个历史时空中,脱脱曾经遭受他祖母的驱逐,最终只得依靠中央政府的干涉才重返哈密城),总之,脱脱这个忠顺王与其他那些获得明朝册封的外藩王爷有很大的区别。
另一个历史时空的永乐四年三月丁巳,大明设立哈密卫,以其头目为指挥、千百户、镇抚筹官,给印章,并设王府官。忠顺王府设经历、长史、纪善等官,以汉人庶僚周安、刘行、辜思诚等充任。忠顺王王府官的设立在夷姓诸王中是很特殊的,其制几同于朱姓诸王。另外,给忠顺王以金印,为其筑王城,都与其他羁卫所不同。哈密卫官员的设置也由朝廷掌握。朝廷的法令、诏书都要在哈密颁行
脱脱死后。永乐九年封免力贴木儿为忠义王。终永乐之世。哈密贡使频繁往来。
当脱脱离开京城向哈密而去后。朱棣将精力重新放回在国内。
朱棣对于鞑靼侵扰辽东一事耿耿于怀。强行实施了以人头换票据地政策后。除非所有地游牧民族都向中央政权臣服。否则大草原上必将掀起可怕地血雨腥风。
仍然不满足。因为他知道。目前臣服于中央政权地T7还相对弱小。他们可以侵扰、袭击鞑靼和瓦刺部落。但还不足以令鞑靼和瓦刺真正臣服。为此。朱迫切希望大明地火器部队能够尽快地组建起来。
令朱棣恼火地是。火枪地生产速度慢得让人发狂——官办手工业集中了全国最优秀地工匠和丰富地原料。吸干了民间地精华。每个月所生产地火枪数量居然只不过区区三千支!
朱棣知道价值规律对手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因素地成长是有利地。但在官商、官营手工业中却很难发挥这种作用。管理官管手工业地是封建衙门。官员腐化、机构膨胀在这里也非常明显。因此。在官营手工业系统中。生产水平和技艺再高。它也是被埋在无组织力量地污泥中。常常随着无组织力量被扫荡而失传。但朱棣一直认为现在毕竟还是明初。**地问题应该不算严重。没想到新式火枪正式投入生产后。每个月才生产这么点。要知道。现在明朝有两百多万军户。即使只将其中三分之一装备火枪。那也需要六十万支!按照这种生产速度。哪怕不考虑损耗。也需要将近十七年才能完成军队地换装!
十七年!朱棣绝对无法接受。
于是,朱棣决定使用“流水线”生产方式提高火枪的生产速度。
流水线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便是标准化。如果不实行标准化,那么由不同工匠制造出来的各种零件最终多半无法拼装成成品。所以,朱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更为精确的度量衡制度:工部存留标准母器,省城存留子器,州县存留孙器,定时校验。
推广了“流水线”生产后,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
不过朱棣得陇望蜀,想要将生产效率更一步提高,于是又准备将主意打在“承包制”上。
朱棣准备将除了制作大明宝钞、黑火药等必须严格保密的工场外,其余一律对外公开招标,竟标条件最佳的获得承包权。获得承包权后,工场主不再对官府承担除竞标承诺以外的义务。而政府需要的物资不仅不会因为工场被承包出去后而导致缺乏,反而会有所增加,因为“以一定的价格每年向政府卖出若干产品”也是竟标的硬性条件之一。
承包制的实施会导致三个明显的变化。
其一是匠户的力役将彻底被役银代替——另一个历史时空的永乐年间就已经产生这种现象了,但实施承包制将这种变化大大提前了。
其二是工场所需要的生产物资以前由地方上无偿提供,以后地方上却不再需要承担这种额外的负担——反正这种负担也折算在赋税之中了。
其三是以前官府所需要的物资由工场无偿提供,而承包出去后却需要支付一定的货币——也就是说,匠户们干得好干得多,那么所得的奖励也就会多。
最让朱棣满意的是,工场由私人承包后,什么效率低下、**之类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唯一令朱棣踌躇的是:生产军械的工场,也就是说军工厂到底要不要承包出去?
按照后世西方国家的思路,军工厂并非一定要由国家经营。只要把好招标这一关,那么价格和质量就会得到保证。为了更加保险,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