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汉英烈传-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浇ā⒀ε返溃骸坝⒉家寻埽宦В羰Ь。伪厥构嘟肫涠亩罚杂猩潦В抟嬷僖病2蝗缇褪粕比ィ苡⒉家远ù笫啤!倍胖骶俦鳎∫缶崩础S⒉技撇幻睿β肀阕摺9嘤ご蠛簦骸镑裘嬖粜葑撸 币钭匪氖嗬铩S⒉技撇幻睿俗萋硗钌狡У览镒撸讲虐谕炎繁
走了数十里,复至大路,巡视左右,只有百十余骑了。欲回六安,兵已残败,必不能坚守。正犹豫之间,忽一骑迎面而来,见到英布,纳头便拜。英布问之,此人道:“臣乃长沙王之使。长沙王闻汉帝有尽除天下异姓诸候之心,遂欲与大王连兵共伐关中,不料英王已先起兵,正与汉帝战于蕲西。吾王未审大王之意,未敢轻动。今闻大王撤兵江南,乃令臣赍书而来,请与大王至临湘共议大事。”言毕,呈上长沙王吴臣亲笔书信。英布阅之,乃是欲连兵拒汉之意。英布寻思长沙王吴臣乃是舅亲,不如且往依之,再作后图。遂渡江水,往临湘而来。
却说吴臣乃吴芮长子,曾与诸候太子共质于关中。汉高祖六年,吴芮病薨,吴臣始即长沙王之位。汉定天下后,高祖逐除异姓诸候王,诸将皆欲谋反。吴臣道:“天下初定,宜扶定民心,仁政安内。我安心居边,依时纳贡,汉何以废我?若举兵反汉,无异以卵击石,有何益矣!”遂令削兵减卒,以示无力为反。吴臣举动,汉帝了如指掌,以其忠诚无患之故,自无相除之意。当初英布事番君时,自恃勇力,常轻待吴臣,二人有隙,貌合神离。及闻英布兵败被逐江南,乃与众臣商议道:“英王兵败后,必投南越。若南越使其为将,时时扰边,终为患痛。我欲起兵沿路截杀,取其头献于汉帝,以示我忠心。汉帝见之必喜,长沙安矣。”义陵候、长沙国柱国吴郢,乃吴臣之弟,出班禀道:“不可!英布骁勇骠捍,不可力擒。不若诱入城中,设酒相迎,于席间使刀斧手出而杀之,易也。”言毕,一人阻道:“此计虽好,然引虎入室,若不能杀之,必为猛虎所杀。臣有一计,擒英布易如反掌也。”吴臣视之,乃越人邹摇,号勿余,现为海阳候,官拜司马。吴臣遂问:“公意如何?”邹摇道:“英布力敌万人,切不可使之入城。大王不如写信给英布,言汉帝诛功臣,长沙不可守,愿与之共奔南越,复图大业。暗中使力士往番阳伏于馆驿中,夜出杀之,波澜不惊,可建奇功也。”吴臣喜道:“此计更妙!”于是一面发使请英布来临湘,一面遣武士往番阳城中客馆中埋伏。布置已毕,自引数千人在大道上等候。
英布至,吴臣迎接入寨中坐定,相商眼前之事。吴臣道:“汉帝依仗天下之兵,欲尽除天下异姓,群雄先后遭难,长沙料亦难逃爪牙。吾思举反无益,不如共投南越,暂避此祸,待日后伺机起事,再建大业。”英布方遭大挫,锐气已失,亦有此心,遂道:“若得贤弟相助,必有复起之日。”吴臣道:“汉帝知你我为舅亲,引分兵来取长沙,此处不可久留。我已尽率国中精锐在此等候兄长,可即起程也。”于是英布与吴臣合兵一处,共往南越而走。
将近番阳,吴臣谓英布道:“番阳乃吾之故邑,尚有一些人马驻于此地,不如共收之入越,以壮我势。”英布不知是计,只以为美事,乃随吴臣将人马扎于城外,各引数十人共入城中。番阳县令是吴臣亲信,早于城中设了一桌酒宴,为二王接风。吴臣遂与英布入席,使吴郢、邹越抡番为敬酒,英布哪知中计,当下敞怀痛饮,直喝得酩酊大醉。部下无心戒备,也被尽吴臣使人灌醉。吴臣见时机已至,乃令左右道:“淮南王醉也,请扶入馆驿休息。”身后二力士会意,遂一左一右挟住英布,扶入馆中,掩上门来,刀手遂由壁橱内涌出,不由分说,一顿乱刀,将英布砍为齑粉。可怜一镇诸候王,顶天立地之英雄,至死之时,尚在醉中。后张嵲有诗叹道:
野旷烟迷县,溪湍柳系航。雉鸣初翳麦,蚕长未眠桑。
地有前朝恨,炉残古庙芗。空江长漠漠,寒日自荒荒。
竟堕萧何计,仍同项氏亡。相黥宁作帝,昼锦亦还乡。
严濑终辞汉,箕山不禅唐。君王千载恨,行客亦凄凉。
众士杀了英布,趁众人醉时,又将英布亲随一个不留,尽行杀死,提英布之头来见吴臣。吴臣大喜,当即出城,招军士将英布营寨围住,出示其首道:“英布阴谋造反,罪不容赦,今奉皇帝密诏讨贼,已诛杀之。汝等若降,可免死罪。若有异心,皆坑之。”寨中大多为淮南王近卫之军,闻英布已死,众人无主,大多自刎以全名节,降者甚微。吴臣遂收了人马,将英布首级盛于木匣之内,亲自赍之,往淮南而来。时灌婴逐走英布,方略淮上诸县,会着吴臣,知英布已死,皆大欢喜,乃分兵守住城邑,与吴臣同来见高祖。
却说高祖此时已兵至寿春,周勃遣使来报,说陈豨闻高祖南征英布,乃发卒十万犯当城,欲乘虚袭取关中。高祖大怒,欲亲往征之,周緤伏地泣道:“当初秦始皇攻破天下,未曾自行,今陛下箭伤初愈,又欲自行,是满朝上将,无人可用乎?”高祖深感周緤之忠,乃赐号“爱我”,赐入殿门不趋,令回关代周勃为太子卫。调周勃为将,北平陈豨。周勃至当城,与樊哙合兵,不出半月,斩其郭同、郭欣等将佐数十员。陈豨之军,多为北地蛮夷,见时势不利,乃暗杀陈豨,入献周勃,自此,北乱皆平也。高祖得报,方在高兴之时,灌婴、吴臣至,献上英布首级。高祖大喜,重赏二人。灌婴又将朱建、清简等一干英布旧将押来。高祖认得朱建,乃问道:“闻汝在楚地甚有贤名,为何从英布谋反。”朱建道:“屡谏不止,又身为其将,不得不从。”高祖闻之,怜其之才,乃赐号平原君,徙家至长安居住。清简等人,甚有悔意,高祖令皆赦其罪,迁入关中为民。
淮南已定,高祖欲使刘长即位淮南王,又恐子幼不能安治。曹参进言道:“北平候张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自秦时为柱下御史,后累为常山郡守、代相国、计相,素有贤名。今淮南方定,新王年少,极需贤者佐定。陛下不如徙其为淮南相,以辅新王。”高祖然之,乃令张苍为淮南相国,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于是张苍领命,淮南王刘长亦即位。后陈普有诗叹道:
扶创裹血过家乡,四顾何人守四方。梁楚淮南残一国,山河争属将狼羊。
淮南既安,高祖复聚文武道:“吴乃古之建国也,日前荆王刘贾兼有其地,今荆王已死,又无后人,朕欲复立吴王,以填其位。然会稽乃项氏起身之地,其民轻浮勇悍,不易训服,非壮士不可独镇其地。何人可立者?”吴臣进道:“沛候刘濞威武重厚,兼有仁心,众望所归也,请立为吴王。”高祖正有此意,遂令有司铸创印绶,设宴交割。高祖剖符已毕,捧印递来,刘濞更不推辞,双手来接。高祖望见刘濞面目犷悍,隐带杀气,忽然想起一句话来,即收回大印,紧抱怀中。正是:玩印去角终不授,此情依稀若项王。不知高祖为何收回圣意,请看下文分解。
第九十八回:萧丞相自污遭牢狱 
   第九十八回:萧丞相自污遭牢狱 汉高祖刑马论诸候
却说高祖封二兄之子刘濞为淮南王,正欲交割印符,忽然想起许负之言:“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不由心生懊悔,那印只举在半空,迟迟不予。刘濞见高祖迟疑,不知何事,遂拜伏于地上,不敢起身。群臣亦不知为何,各怀惊异之色。高祖乃长叹一声,谓刘濞道:“汝状有反相,所以朕不敢授汝为王。”刘濞顿首不已,泣道:“侄儿虽愚,尚知君恩臣节。陛下若实不欲予侄儿为王,但请收回成命,勿冤言侄儿有反心。侄儿忠诚为主,除死方休,事汉之心,苍天可鉴也!”高祖欲不予,无奈其言已出,不可收回。乃抚其背道:“吾知汉后五十年东南生乱,莫非应在汝身?然今天下同姓一家,当并力为国,慎勿谋反,切记!切记!”刘濞顿首不已道:“侄儿不敢。”高祖遂以王印授之,立刘濞为吴王,统领会稽、鄣、东阳三郡五十三城,定都吴邑。刘濞拜谢,整装而去。后三十四年,果连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叛乱,为周勃之子周亚夫所平,史家称为“七王之乱”,此事按下不表。
高祖既定淮南,便思还兵,于是留灌婴率其十万人马留守荥阳,靳歙、薛欧为副将,陈平为参军,以防关外有变,自引大众班师。方就道,谓群臣道:“朕与项籍曾同事怀王,义结金兰,不过因天下事而争,非为私也。今鲁近,不如就此一行,往陵前拜祭,以解朕牵挂之心。”众无异意。高祖遂至鲁地,往项羽坟上,亲自披麻祭祀了一番,又以太牢之礼祠了孔子。祭毕,高祖与群臣道:“秦皇帝、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后。可赐其民为其守护冢,与秦始皇帝二十家,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各十家,赵悼襄王及魏公子无忌各五家,令看守其冢,免其役税,勿与它事。”群臣皆道:“陛下仁德,天地不忘也。”高祖遂离鲁地,往关中而来。
却说英布谋反,高祖以萧何为相国,总管关中事物,自率众将出关击之。高祖心牵朝政,又担心关中生乱,多使使者来往通信,常问相国有何为。萧何因高祖出征之故,乃拊循勉力百姓,尽悉家财以所有佐军用,行如当初高祖北击陈豨之初。有客说萧何道:“君候离灭族不远矣。”萧何惊问:“何出此言?”客道:“君候位为汉朝相国,功劳首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岂可复加官爵哉?然君候自初入关中,甚得百姓之心已十余年矣,民心无不皆附君候。君候仍复孳孳而劳,更益民和,不知危已近身也。皇上所为数问君候所为,不过畏君候德高望重,倾动关中故,故古人云:‘位极则危’。若不欲使己功威慑皇帝,唯有自贱声威,勿为其疑也。君候何不多买田地,贱赊贵收以污己名,方可使皇上安心。”
萧何闻之有理,乃从其计。至高祖征英布归来,离长安数百里,尚未见百官来接,先见百姓阻道遮行,纷扰不堪。高祖使夏候婴向前询问何事,百姓皆言有书上告,夏候婴取书交予高祖,高祖阅之,乃言相国萧何贱价强买民之田地、房宅,价值数千万黄金之事。高祖大怒:“竖子安敢以公济私!”遂令人使百姓先回,待见着萧何,再作定论。百姓各自散去。高祖复令前行,遇百官来接,入宫议事,问众臣道:“朕自出关以来,都中事物如何?”萧何出班道:“赖陛下洪福,关中风调雨顺,百业俱兴,并无不安之事。”高祖笑曰:“朕何有洪福,相国才是利民之人。”言毕,将百姓之书掷于萧何身前道:“请君自去与万民谢罪!”萧何见之,半晌不语,复奏道:“长安土地狭窄,上林苑中空地甚多,废弃荒芜,愿皇上令民得而入田,以收五谷。如不为耕种,则为禽兽就食之地。”高祖闻言大怒道:“相国受贾人几多财物,敢为请吾之苑林!”乃令将萧何下狱至廷尉处审问。武士得令,持械系之,押出大殿。可怜堂堂三公之臣,一语不合,即为阶下之囚也。
百官见皇帝盛怒,皆不敢言。高祖复问道:“众卿还有何事欲奏?”时周勃定陈豨已回,乃出班奏道:“臣有事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