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龙腾-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  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  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地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  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  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十八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地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下为高8。13m地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  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  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在大唐帝国中,只有王、郡王能在太和门等候,而所有的公以下的官员都集结在午门以前等候上朝,而如今大唐帝国中,诸王子年纪尚小,在太和门等候也就没有人了。  而在午门前,卯时三刻刚过的时候。  午门就等候了许多的官员,三三两两地集结在一起,不时的说着话,在以前的早朝中,都是卯时开始早朝,而李无庸却认为卯时太早,改在了辰时,一方面让众人能够免受寒冷之苦。  另一方面李无庸认为卯时太早,皇帝这个时候一般都睡的很舒服,自己可以这个时候起来,但是后来的皇帝却是不能,一来一去之下,这些皇帝不早朝的情况也就出现了。  所以也就改在辰时了。
“看,国丈来了。  ”人群中不知道谁说了一声,众人连忙转头望去,果然见一群人簇拥着一顶绿尼大轿缓缓走了过来,而走在轿子前面的是一身紫色官袍,胸前补子上居然绣的是麒麟补子,眼尖地人马上就认出来是国丈刘启的家臣当朝一品大将军,左卫大统领、申国公刘启,在众大臣中,也只有刘谦才有如此的待遇。  让当朝一品大将军当护卫的。
随着轿门的打开。  露出了刘谦的身影。
“老爷,到了午门了。  ”刘启在旁边低声说道。
“刘启啊!老夫都说了多少次了。  你如今是当朝一品,又是国公之尊,不可对老夫如此。  ”刘谦叹了口气道。
“小子不管有多少地成就,总是老爷门下出去的,护卫老爷也是应该的。  ”刘启仍然是当初的样子。
“哎!”刘谦摇了摇头,自己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却没有任何的改变,刘启仍然是大清早的等在家门口,都是一品大将军了,连个轿子都不坐,还是骑着高头大马。  也幸亏自己的主子是李无庸,否则恐怕早就被人参倒了。
“参见国公大人。  ”“参见国丈大人。  ”众多的大臣也纷纷来到刘谦的轿前。  刘谦也对众人拱了拱手,虽然他也知道这些人对他巴结,有的人是真心敬佩,但是更多地人却是想借着他刘谦这颗大树望上爬。
“军师与尚书令来了吗?”刘谦望了望左右,问道。
“两位大人并没有赶到。  ”刘启在旁边说道。
“刘启啊!今日陛下恐怕要在太和殿点将出征了,你可要准备好了。  ”刘谦望了望左右,忽然对刘启轻声说道。
刘启吃了一惊,虽然四川地情况自己也是知道一些,以前相互算计的张献忠地三个干儿子,这次罕见的联合在一起,实力一下子超过了杨展,杨展也呈现了不支的情况,告急的文书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一封。  而李无庸仿佛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今日从刘谦嘴巴里得到消息,如何不让他吃了一惊。
“军师,你可是来晚了?”正在沉思的刘启忽然被刘谦爽朗的声音给打断了。  抬头一看,果见宋献策那矮小的身躯站在前方。
“国丈,陛下仁慈,不忍我等受风霜之苦,把早朝时间推迟到了辰时,下官身子骨可是老了,不能与国丈相比较,所以来的晚了,不过尚书令可是比我等来的更晚啊!”宋献策笑道。
“军师又何必拿下官来说话呢!”顾炎武满面红光的走了上来,年纪才三旬就已经成了帝国的宰相了,这在历朝历代中也是很少见的,年少得志啊!饶是他做事稳健,但是眼睛里也显示出他心中的兴奋。
“鄂国公到”、“英国公到”、“危国公到”…随着辰时地接近,大唐帝国的大小臣工也纷纷赶到了午门前。  等待着皇帝的驾到。
“皇上早朝,众臣早朝。  ”太和殿前响起了秦九的大喝声。  于是在有司官员的引导下,众人排成了两派,文武对列,文官前的是军师宋献策、侍中刘谦、尚书令顾炎武,而武将是施琅、刘启、谷振东等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和殿内响起了一阵山呼声,大皇帝李无庸御驾太和殿。  开始了大唐王朝迁都北京后的第一次大朝。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秦九扫了众人一眼。  冷森森地说道。
此时的大殿内,在京地六品以上的官员都集中在这里,但是在这里上奏的都是大事,一般的小事由三省八部就可以解决了。  否则就算李无庸精力再怎么充沛也忍受不了那么多的奏章。  而这些官员虽然也是来议事的,但大多都是个摆设,但是这种在大殿内议事,又何尝不是一种升迁的途径呢!只要自己地一道主张或者建议被皇帝所认同。  升迁的速度将会是大大的有,也不用苦等三年一度的吏部考核了。
“陛下,如今天下一统在即,仅有四川一带逆贼张献忠不服王化,臣叩请陛下早日发天兵,收复四川。  ”秦九话刚落音,兼管兵部尚书的中书令、军师宋献策就站了出来。
旁边的刘谦大喜,见宋献策带头说了出来。  也站了出来奏道:“四川总兵杨展数日飞报三省,告急文书也堆满了整个兵部,贼人贼多势中,自秦老夫人去世后,秦军逐渐势弱,士气也远输于以前。  张献忠三子首次联合在一起,杨展不敌也是肯定的。  陛下还是早做打算的好!”其余众人也都纷纷站了出来,武将们更是期待着马上要出兵一样。  毕竟帝国快要一统天下,以后打仗地日子也不会太多,逮到一次就是一次。
李无庸坐在宝座上,看着众人,嘴角上露出奇怪的笑容,道:“众爱卿,如今国家初定,民心思定。  那张献忠在四川听说横征暴敛。  不得民心。  那巴蜀之地,山川险恶。  朕虽想早日还四川百姓一个太平天下,但是恐怕战争日久,会不利我朝建设发展。  ”
“陛下仁慈,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为天子,则为上天之子,那川中百姓也为陛下子民,陛下怎可以区别对待呢!”刘启忽然说道。
“哟,我们的忠厚将军嘴巴也厉害了啊!”李无庸笑道:“既然如此,传檄天下,朕要亲征四川。  ”
“陛下不可。  ”顾炎武连忙说道:“陛下乃天下至尊,岂能冒箭石之危,至险境,如今我朝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施琅、刘启、谷振东等将军都是将帅之才,陛下可选一人前去就可以平定巴蜀,又何必亲自前往。  ”
“那众爱卿以为何人前往的好?”李无庸望了众人一眼。
“巴蜀道路难行,当以沉稳厚重之人前往,陛下曾夸赞刘启将军沉稳厚重,实为不可多得的稳将,臣以为可以担此重任。  ”李无庸睁眼看去,见是礼部侍郎袁三甲。
“其他的各位臣工可有别地意思吗?”李无庸又望了众人一眼。
“臣以为英国公可以出任大将军,收复四川。  ”高一功忽然出列说道。
“英国公虽然每战必胜,但是四川是我汉家天下,张献忠也是我汉家子民,不可。  ”王夫之连忙阻止道。  谁都知道谷振东打仗的方法,仔细寻思一下也确实如此。
“军师,你看呢?”李无庸望着低头不做声的宋献策说道。
“臣以为危国公可以出任抚远大将军。  ”宋献策看了看刘谦,然后低头说道。
“恩,军师言之有理。  ”李无庸忽然点了点头,“封危国公李岩为抚远大将军统领左右卫大军十万,回合四川总兵杨展出兵四川。  退朝吧!”说完甩了甩袖子就朝后殿走了过去,留下了一脸奇怪的众人。
刘谦望了望上面的龙椅,又望了望马上要出殿门的宋献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也跟着朝外面走了出去,刚在殿门口就见一小太监走到身边手道:“国丈大人,皇后娘娘有请。  ”
“皇后娘娘?”刘谦吃了一惊。
第两百零一回 “马皇后” (二)
第两百零一回“马皇后”  (二)
刘谦虽然奇怪刘玲儿为什么派内侍前来召唤,但是还是不敢怠慢,跟在小太监后明朝坤宁宫走了过来,走了一会儿,好不容易到了坤宁宫的门口,正准备让人去通报,却见皇后身边的侍女翠儿走了出来,躬身道:“国丈大人,皇后娘娘有吩咐,若是国丈来了,自行进去,不必通报了。  ”尽管刘谦是刘玲儿的父亲,但是这里是皇宫,而不是他的莱国公府,进了后宫,就必须遵守后宫的规矩,刘谦也是一样。
刘谦不敢怠慢,当下在滴水檐下正了正衣冠后方才进了去,进了正殿大门,就见刘玲儿正坐在绣凳上翻着一本书,显然正在认真的阅读着。
“老臣刘谦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谦不敢怠慢,就算刘玲儿是自己的女儿也一样,恪守君臣之道,不敢有丝毫的逾越。
“父亲,在这里就你我二人,就不必多礼了。  ”刘玲闻言赶紧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把刘谦扶了起来,喊道:“给国丈端个坐儿来。  ”然后又轻声埋怨道:“父亲也真是的,你也这么大年纪了,还对女儿动不动就跪拜,做女儿的哪有接受父亲如此大礼的啊!”说完把刘谦推到了一绣凳上,并且亲自奉上了香茗。
刘谦见状也老大慰怀了,端着香茗毫不客气的喝上了一口,微笑的解释道:“如今你也是皇后,一国之母。  以前陛下所统治的也不过一长江而已,御使台地那些人就经常拿这些礼仪来参奏别人,如今陛下快要一统天下了,这些御使台的人更是不得了了,万一若是让他们知道为父见到了皇后娘娘,没有行大礼,恐怕陛下那里的弹劾奏章就可以把我这把老骨头给砸死了。  ”
“哪里有那么严重。  陛下也是一个孝子,您是他的岳父。  哪里有那么多的规矩啊!前不久松儿还在他背上骑大马的呢!哪里有点做皇帝的样子啊!”刘玲儿娇笑道。
刘谦闻言,眉头一皱,忽然问道:“我听太医说你又有了身孕了?”
“不光我有了,九公主、柳妹妹也都有了,这几日陛下都歇息在香坠儿那里呢!”刘玲儿忽然娇羞道。
“有了就好啊!有了就好啊!”刘谦忽然自语道。
“父亲,您在说什么?”刘玲儿问道。
“没有,没说什么。  ”刘谦忽然道:“不知娘娘今日叫老臣来有什么吩咐不成?”
刘玲儿闻言。  脸上地笑容忽然消失了,好半响忽然叹息道:“女儿自从当了皇后后,奉命总领六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能使陛下安心朝政,自己边学边治理后宫,惟恐有不周到地地方,这些日子自己也寻找了不少前人的例子看看。  比如说前唐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前朝洪武年间的马皇后。  ”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