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雄去说服人?刀剑皮鞭之下还需要说服…………
陈琳擦擦头上的汗开始研究郑睦留下地方案。这小师弟什么都好。就是武夫气太重了。
看着看着,陈琳也是拍案叫绝。书中阐述了很多经典的地方,也非常适合现在学宫的发展。
首先区分对待,百家学说设立在太学宫中,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让百家之士畅所欲言,所言皆无罪。
在太学宫外在建立军学宫,专门培养军事人才,教授兵书战策。与太学宫平级,可谓一文一武。
同时,在少学宫的基础上,细分学科,医学,商学,音律,建筑,天文,地理,水力,农耕,锻造等等学科,看的陈琳是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这些都被视为贱业的居然划出专门的学科,还好少学宫以寒门百姓地孩子为主,不怕没人去。若是放在太学宫,怕是没有人愿意去这些科目学习吧。
看着这些,陈琳不禁心虚,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学科。郑啸能同意吗?看样子是郑啸还没有细看这些。
“主公,你细致的看过这些分类吗?”
“当然看过了,这些学科要细分,阻力定然是不小的。^^^^所以许多杂学科目都是放在少学宫的,大部分世家子弟是不会选择这些的。你不用太担心,顶住压力,我会全力支持的,这都是我爹地心愿,我自然会去实现。”
陈琳闻言既喜也忧,喜地是恩师的意愿要实现了,忧地是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风波了。
郑啸又叫来蒙明,张口就问:“府库现在还能调拨出来多少钱?”
一听说要钱,蒙明的脑袋摇的和个拨浪鼓似的,一张老脸满是忧郁:“主公,现在到处都要用钱,府库难以应付了。”
看着蒙明忧郁的神色,郑啸也是无语,这死老头。和他要钱简直是要他的命一样…………府库里的钱多着呢,可一问这死老头要钱就说没有…………
“好了,别哭穷了。****我不是要发动战争,马钧将水车改良了,效果很好,我要大力推广。让我领内所有百姓都用上,这样粮食生产也能提高不少吧。唉……既然没钱了,那就作罢,唉……可惜了……”
郑啸在这假装长吁短叹,蒙明一听是推广水车,提高粮食生产腾的就跳起来了:“不能作罢。这样利民的好事。”
郑啸贼贼的一笑:“不是府库没钱了吗?”
“啊………这个……那个……到处挪挪总还是有的。”蒙明马上一副大便不畅的样子。
“行了,行了。每次和你要钱都跟杀你似的,这个不用太担心。^^^^这个水车我打算和新出的赈贷制度并行。有些买不起水车地可以先从府库赊账,等秋后收粮了用粮谷偿还。再说,这个水车并不贵,就是赈贷制度我也要大力发展,你说可好。”
“应该的,应该的。我这就去让匠造坊准备开工。”
“不,这个事情我不想占用匠造坊。我观察过了。这个水车制造还是很简单地,我想让民间商家来经营制造。然后让杨松统一定价,各地百姓自行购买。买不起的从府库申请赈贷,秋后用粮谷归还。你看如何?”
蒙明自然只有同意的份了。这个事情他自然不会阻挠。能提高生产那意味着今年秋天的收成会变好,那他掌管的府库里就会有更多的收入。^^
“还有,我要扩大学宫规模,细分科类。这个都是我爹的意愿,你只管全力配合就好了。再有就是弩地绞盘改进,所有的弩都要改进。行了,你去吧。”
郑啸不等蒙明哭穷就把他赶了下去。这老小子,虽然喜欢哭穷。但是正事上从不含糊,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郑啸又叫来暗卫小头目霍浩吩咐他去一趟敦煌,叫姚厉这个自己多年前暗中收服地马贼来长安,有重要任务交给他执行。
公元193年四月(为了大家阅读方便)。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执行着,只是一开放百家争鸣。不少儒生非常不乐意……
四月十八,天高云淡。郑啸正想去视察一下改良水车在民间地使用效果。^^^^有人来报,一群儒士在学宫门口集会。抗议百家争鸣。说这是违背祖训。是大逆不道。
郑啸一听就头大,一帮鸟人。老爹在留书中说过。时代是变化的,在演变的过程中,如果是一成不变的使用儒家思想将是衰败的代表。
儒家思想本来也还是不错的,但是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尊王与绝对王权,完全为汉武帝而立。汉儒拥护帝王集权,别出心裁,古未之有。而汉武帝也通过了这个思想,以便于他的统治。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有利于君王统治地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术。
作为独尊儒术的基础学说。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这些一定意义上是很有利于统治者的,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是抹杀了炎黄子孙的血性,让一群雄狮变成了一群绵羊。
同时,郑啸老爹在留书中提出。儒家思想必须要变革,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革,儒术没有完美到可以一成不变地程度,所以他必须要变革,变革地适应时代,而不是时代去适应现在的儒术。
一旦要让王朝去适应现在地儒术,那对于炎黄子孙是灾难,是我们的悲哀。开百家争鸣之道不是要完全抹杀儒家,而是逼迫儒家去变革,让学术适应时代与王朝。而不能让时代去适应学术。
若儒家一直是现在这样大一统的地位,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有变革。这世上没有永远正确的学术,只有最为适应时代的学术。
所以在开百家争鸣,那么才可以选出最合适的制度与学说。开百家势在必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分割线
这章里的思想大家注意,是百家争鸣,让儒家思想进行变革,适应时代。不是抹杀儒家思想,希望大家不要喷我,呵呵。
有书友嫌我写的慢,这个只好说声抱歉,我只能说我尽力。前面我一直没有加上时间,是我的失误,抱歉。以后我会加上纪元历,让大家阅读方便些。也许有不少大大认为已经过了许多年,这个其实是我的失误。现在不过公元193年,以后我会加上时间,以前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苍穹深表歉意,对不起。
现在先使用公元历,等写到恢复大秦帝国,会写使用我们华夏自己的历法,让公元历法见鬼去吧…
风起云涌 第两百零一章 和军阀讲理?
 更新时间:2009…3…28 23:35:50 本章字数:4313
现在郑啸是铁了心要开百家争鸣,这些儒士要闹就去闹,能有什么用处?况且这也只是一部分人,真正有远见的人是不会这样草率的。
想了一想:“去了多少人?”
“有一百来个。大人,是否让暗卫出动,秘密处决他们?”
“瞎说,他们又没犯罪,不能随便杀人。这样,叫华雄来。”
华雄一到,郑啸嘱咐了一番,自己就去考察水车的使用效果了。这些事情他就不管了,自然有华雄和陈琳去处理。
这边儒生们正在示威,李希作为发起者,更是带头高叫祖宗遗训,不得忘记等等。
一个儒生急匆匆的跑来,李希一看,是自己的朋友王冬。
“王冬,你怎么才来?这么晚。”
“呼呼……李大哥。我老娘刚才不舒服,呼呼………我照顾她睡下才来。这不是一路派来的,让我喘口气。呼呼……”
王冬孝顺,这个大家都知道。既然是照顾老娘,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没过一阵,赶来一队士兵,为首的正是华雄。
陈琳这边焦头烂额的,这些人堵住学宫的大门,就差刀兵相见了。随着华雄带着几百士兵出现,陈琳才心安些,有这些士兵在,谅这些儒生也不敢轻举妄动。华雄带兵到来,大喊:“都为我围起来,一个也不能让走脱了。”
众士兵呼啦啦的围上来,将这一百多个儒生围着在中间。面对这些士兵明晃晃的刀枪,许多人安分多了。不在高声谩骂。
一个中年儒生越众而出,对这华雄质问到:“这位将军是要将我们斩尽杀绝?还是要将我们全部抓进大牢?哼……我李希不畏生死,定要为祖宗讨一个公道。”
华雄却不慌不忙的过来说:“我不是来杀人的,是来抓人地。”
一句话一出,这些儒生纷纷鼓噪。胆子大的拔剑出鞘,准备和这些士兵搏斗。李希急忙制止这些人。开玩笑,虽然他们中间不少人剑术不错,但是要和军队交战,那实在是和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抓人?这位将军好威风。祖宗法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现在这华夏学宫却要重开百家之风,放弃儒术。这是什么道理?难道都不怕祖宗怪罪吗?刀枪威胁,我们可不怕。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杀了我们,我们也要继续这仁义之举。”
华雄一阵头大,讲理?自己确实讲不过这些人。不过,老子今天不是来讲理的。但是这李希却依然不停的在说。
“今日我等便是来讨个公道,为我儒家…………。”
“呔……”华雄一声大喝,打断了李希的长篇大论:“娘的,老子今天不是来和你们讲什么仁啊义啊地。老子今天是来抓奸细的,你们爱怎么闹就怎么闹。不要妨碍老子执行公务。”
说完华雄手一挥,士兵们全部严阵以待。华雄又说到:“你们一个个的都安静些,少给老子放屁。你们这个家那个家的我不管,我今天只是来抓袁绍派来闹事的奸细,都给我站好了,谁要想逃跑,莫怪刀剑无眼。”
一听是来抓袁绍奸细。这些儒生也都沉默了。郑啸的作风谁不知道,那些背叛他的人都是什么下场?魂园里那一千多颗脑袋可不是猪头,是个人都知道。
这些人死倒是不怕,但是一旦被安上一个奸细的名头,那这一辈子清名就全没了,那可比死还难受了。
华雄眼珠子在人群中扫来扫去,指着一个人:“给我拿下。”
当即就有几个士兵分开人群,将华雄指的人绑了出来。李希却出头了:“这位将军,不知王冬犯了什么罪?你们要这样大动干戈。”
“娘地,你耳朵塞驴毛了。老子不是说过了。今天来拿袁绍派来的奸细。”
“不可能,王冬素来立身持温文宽厚,孝顺有礼。我等皆亲眼所见,怎么可能是袁绍派来的奸细,将军你不要诬陷好人。”
“放屁,没有实际证据。就凭你们几个鸟蛋还需要老子亲自来跑一趟?别太抬举了你们。要收拾你们老子一只手就成了。还要带兵。不信是吧?老子就在青天白日之下审问,让你看看是不是。”
“这样最好。有我等再此。王冬,你不必害怕,有什么事情还有我们给你做主呢。”
“行了,行了。你一边去,就凭你,还做主。少往自己脸上贴金。癞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气。去……去……去……,一边待着去。”
华雄不理会气的浑身发抖的李希,自顾自的走到王冬面前:“小子,为袁绍办事,你小子可以啊。不怕死吗?”
被压的跪倒在地的王冬却很是硬气:“我没有,你少污蔑我。”
“我污蔑?哼哼……那我问你,你家中地黄金从那里来的?”
这下大家都傻眼了,王冬家境不好,全家只有他和他老母两人。还好他人缘还不错,平时大家也都接济他一些,但是黄金?他又那里来的黄金?
“呸……你要污蔑我,我又那里来的黄金。”
“嘴巴倒挺硬的。来人,去他家搜,将赃物取来。我看他还有什么说的。”有两名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