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后,只有大秦的东瀛行省,在没有什么倭啊,日本什么的了。
而这个任商人们自行处置的意思可就丰富了,抓捕奴隶这个生意是很赚钱的。大秦虽然不允许私人有奴隶,但是国家却可以拥有奴隶,这些人抓到了奴隶都卖给国家,而国家统一教育过后,分配工作,又能增加人口,又能创造财富,何乐而不为?
至于民族性?现在倭国根本没有民族性可言。三韩也一样。不过毕竟现在不是对三韩动兵的时候,商人若没有国家的支持,那是不可能和国家对抗的,就算三韩很弱小,但也不是商人能抗衡的。
而三韩现在对于大秦地产品却是供不应求的,毕竟炎黄文明比他们先进太多了。三韩只能说是刚刚脱离了原始社会,才步入奴隶制社会。离封建文明还差的远着呢。若不是因为靠近中国,长长有人从辽东进入三韩,教授了三韩了不少东西,那么三韩现在八成也还在原始社会呢…………
糜竺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他知道,这样的结果就很不错了,能有三韩和倭这两条航线,足够商人们忙活一阵子的了,毕竟还没有太多的商人参与到海贸当中来。
嬴啸看了一阵子书,忽然说到:“传贾诩来。”
贾诩来的路上依然是一副从容不迫的表情,他知道,嬴啸必然有事情来交代他做。而后就是他官复原职的时候。自从自己从御史大夫这个位置下来,这个位置一直是空着地,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给贾诩留着的。
“拜见陛下。”
“文和先生,这段时间委屈你了。”
“呵呵,陛下言重了,的确是臣的失职才导致了这次的失误。”
“其实你已经做的足够了,是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预计到这样的情况。”
看贾诩还想说话,嬴啸阻止他到:“好了,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在争是谁地错误了。文和先生。今日召你来,是有事想你去做。”
“但凭陛下吩咐。”
“朕的长子治儿已经接受单独教导一年了,我想让先生顺便教导他一下。您是当世智者。治儿跟着您学习是有好处的,前面你一直没有什么时间,现在可以顺便调教一下治儿。朕知道,朕不是个好父亲,很多时候都不在儿女们身边。^^^^对了,还有朕的长女,这个小魔头,也要请文和先生出手,让她懂得一些礼仪。”
一说起公主嬴洁,贾诩都是一颤。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以前嬴洁这位小混世魔王常揪着他的胡子,被拔掉的也不在少数。可一来,这小公主着实讨人喜欢,在一个也没人敢教训他,连嬴啸都对这位小公主很放纵,别人更不敢怎么样。
除非在皇后蔡文姬的面前,这位公主才会表现出一副乖巧的样子。也算是一物降一物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嬴洁。就怕蔡文姬。
“陛下,大皇子那边不是问题。但是这个公主,臣怕是力有不逮,恩,是力有不逮。”
“呵呵,文和先生,你也不必推辞了。张泉。”太监张泉当即给贾诩端来一个盒子,里面放地是一柄戒尺。
“朕特赐你这柄戒尺,若有学生不听你的话。便用这个戒尺教训一下,任是什么身份也只能挨着。”
“可是,陛下,公主需要学习这些吗?臣传授皇子的皆是百家杂学,可是公主需要学习吗?”
“朕不是要洁儿和你学习知识,是想磨一磨她地性子,在这样下去,这小家伙还不翻天了,日前她差点将东观宫给烧着了,这小惹祸精,朕没有时间处置她,就由先生代替朕管教她一下吧。”
贾诩也是头痛,这位小公主可不好收拾,看来自己要费神了。可是他也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在教导皇子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还会回到御史大夫的位置上。
“臣遵旨。”
嬴啸这下也放心了,以贾诩的能耐,只要有了管教的权力。那公主嬴洁就有难了,以贾诩的手段,还能让她个小丫头翻天了,只要自己配合一下,相信嬴洁会有很大的改观了。自己是皇帝,实在没有多的时间去照顾家人,这也是一种悲哀。**
“少爷,大事情啊。”
蒙捷老头在嬴啸称帝以后,依然是称呼他为少爷,可嬴啸却一点也不着恼,很喜欢的样子。“蒙叔,什么事情?”
“曹操称帝了,定都秣陵,国号楚。”
楚?怎么会是这么个国号?时间倒流了吗?当初前秦灭亡的时候不就是这个楚嘛。而后又是一段楚汉争霸,汉胜利建立了大汉。
好啊。四百年后地今日,又一次,秦,楚,汉。三国并立。可惜这个的结果不会还想上一次地。朕已经掌握了大半个天下,朕已经有了绝对的优势。不管你的国号叫什么,你们都将并入大秦的国内。
“蒙叔,周瑜那边现在怎么样?”
“在得到少爷的帮助后,周瑜已经在彭泽地区立稳了脚跟。不断地有孙家旧部在去投靠他们,只是他们地实力还是太小了。无法与曹操对抗。”
“有他们存在就是了,曹操无法得到安宁的。曹操现在一样无法发动战争,他更需要稳定局势,更需要积蓄实力。”
“对了,少爷,周瑜地人想购买巨型战舰和秦弩。”
“弩可以卖给他们,但是巨舰绝对不行。”
其实秦弩随着战争的进程,曹操。刘备,孙策军都是有缴获地,只是秦弩制作太过麻烦,成本又太高,同时维修也很昂贵,虽然威力强大,他们却只有少量的装备,太大量的装备实在是耗费太大。
而秦军则不一样,匠造坊的技术实力就造成了秦弩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而各部件的标准化工艺,也使得弩的维修很简单。很便宜。
这就是技术壁垒,不打破这个技术壁垒,他们永远不要想将秦弩大规模列装部队。周瑜地军队是攻击曹操的排头兵,卖给他一些秦弩倒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巨舰却绝对不可以了。
首先,巨舰适宜于海航。虽然江东水军的一些楼船比巨舰还要大,但是那些楼船根本不能远航,而嬴啸现在更是对巨舰保护的是十分到位。远航这一点上他打算把持在自己手中。
而周瑜想购买巨舰,他不是想远航探险,或者贸易。他是想有个退路,一旦失败。就用巨舰带着孙家家眷扬帆远航,去海外躲避。现在虽然是嬴啸的盟友,但是一但嬴啸统一了全国,那么紧接就该对他周瑜动手了。
而嬴啸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巨舰的制造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只是没有成熟的制造经验,那么花费的研究制造费用将十分昂贵。更不要说要耗费多长时间了。
“蒙叔。派人多做关注周瑜的军队,看适当地机会也派一部分人进去。”
“密探已经派进去了。可以随时掌握周瑜军的动态。”
“好,孙策呢?最近有什么异常没有?”
“还在养伤,没有什么异动。”
“恩,对他的看护紧一点,不要怠慢了他就是了。”
战争结束了,但是嬴啸并没有立即开始大规模地修建的驰道,而是各地都征发了很少的民夫慢慢修建。却集精力修建长安到上谷的驰道,同时在前秦的直道的基础上,恢复长安到九原郡的这段直道。
在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田丰急忙来求见嬴啸。他明白,这是嬴啸要对草原人动手的先兆,有了这两条驰道的意义不单单是防守,更是进攻,嬴啸地个性他很清楚。
“陛下。现在不是发动对草原战争的时候啊。”
“元皓多心了,现在只是修建驰道,没有一两年的时间能将驰道修建好?驰道没有修好,朕如何发动战争?”
“可是陛下,就是一两年后,帝国的元气也还没有恢复啊。草原那么大,草原人又是游牧而居,那么帝国要投入多少兵力?多少时间才能将他们击败啊。”
“呵呵,朕已有计划,元皓先生不必担心。不要忘记了,虽然这一场大战,帝国是伤了元气,但只是京畿地区伤了元气,而其他的地方并有遭受多少问题。
可在帝国受到创伤的同时,草原人一样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汉人和这些草原人地仇结大了,必然以一方彻底击败一方才是结局。所以朕必须在最短地时间内发动攻势。”
“可这样帝国很难承受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啊,更不要说一旦陷入旷日持久地草原战争之中,对于陛下的统一战争会有很大的障碍的。”
“这些不是什么问题,现在朕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将汉与楚一举击溃。但是他们的情况特殊,这两地皆是门阀力量强大,朕要清理门阀,他们必然不肯就范,势必又是一场腥风血雨,这两地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安定下来,而这个时候,一旦草原人卷土重来,我们再一次是两面受敌。”
“可是草原人一样伤了元气,还有能力再次大举进攻吗?”
“元皓先生,不能小看了这些草原人。现在草原联军虽然败了,但是草原人实力犹在,只是现在畏惧我秦军军威,暂时不敢南下而已。更不要说十年之后,他们的孩子长成,将再一次成为大秦的心腹大患。与草原人相比,曹操与刘备不过是小患,他们很难翻得起什么浪花了。”
看来嬴啸是下定决心要解决草原人了,只是这草原人实在不好打。看来自己又要忙活了,一两年后,驰道修复完毕,那么军事行动也将展开,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有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金钱,付出多少士兵的生命。
不过田丰也明白,草原人历来是汉人的心腹大患,现在正是草原人虚弱的时间,这个时间付出一定的代价,一劳永逸的解决草原人也是最好的计划了。那么田丰也就只有领命,预先进行各种筹备了。
风起云涌 第三百零八章 柳暗花明
 更新时间:2009…5…19 23:46:52 本章字数:6196
嬴啸再一次开始了国内的建设与稳定,也让曹操与刘备安心不少。刘备在前面的战争中已经是起了倾国之力,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发动战争了。襄阳与樊城之间的对峙已经让他费尽了心思,更不要说巴蜀这里随时可能被秦军进攻了。
而军事打击还不是最麻烦的,现在刘备的汉国之内,也是一堆麻烦,秦国的各种生活用品通过商人源源不断的涌入,将他的国内的商品体系冲击的乱七八糟。
在小农经济的时代,自给自足是一个特色。农人自己种粮自己吃,自己纺织一些布料自家用,多余的拿到集市上去卖掉,还能贴补一些家用。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小农经济,才没有生起民变,虽然秦国的货物几乎充斥了市场,但是百姓的生活来源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只是随着这些,民间的财富不断的向秦国流失,而刘备的府库的税收也少了不少。面对不断减少的税收,刘备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他的消耗太大了。
荆州原本是足够富庶的,但是经历了几次大的战争,荆州的积累已经快花空了。而随着寺院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土地要免税了,投靠刘备的门阀勋贵们一样是免税的。
那么这些钱从那里来?只能从百姓身上来了。可徐庶却建议刘备不要增加百姓的税赋了,在增加百姓就很难承受了。刘备也害怕激起民变,这个时候他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但是国库入不敷出总不是办法。
最后刘备只好对于从秦国来的货物征收高额税款,限制民间财富的外流。同时,出绝招,铸大钱。刘备开始铸造一种叫直百五铢的五铢钱,这样钱和流通的五铢钱之间地区别就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块和一块钱,一枚直百五铢值一百钱。
但是从没有这种直百五铢的流通。忽然涌向民间,这就造成了变相地货币贬值,百姓手中钱购买力在下降。而小农经济的弊端是百姓与市场调节接轨的很慢,等百姓发觉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