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宋-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抗起身如厕时,关上守将轻声问吴璘道,“大人,这个特使是真是假?”
第六十四章  名将吴璘
吴璘眯着眼睛说道,“特使身份只怕是假,但信物是真,这个少年我们一定不能怠慢,他长得很像一个人”
守将疑惑道,“属下不明白,请大人指点。”
“一直都有传言说,皇上有一个私生子,以前本官不信,现在看来搞不好是真的。”,吴璘低声说道。
守将脸色大变,说道,“大人的意思是说他是?那的确是要好好接待,虽然临安的那位口碑极好,但毕竟不是皇上的亲生儿子啊,将来到底立谁还真难说”
“这种事不是我们该管的,你也要注意保密。不过此子小小年纪,竟连我也看不透他,将来绝非池中之物。光凭这点,就已经值得我们深交了。”,吴璘冷静地分析道,看来外界都认为他只是一员猛将的传言并不完全符实,其实他也是一只老狐狸
除了“已故”的岳飞之外,吴璘是南宋独立开府的几位大将中唯一的一员进攻型将领,但与岳飞青年得志,并迅速成为南宋最重要的将领不同,吴璘虽然才能不在岳飞之下,却由于功劳都记在哥哥身上,使其只能按步就班地缓缓升迁。而当吴玠四年前病故后,赵构更是乘机收回了兵权,以致于出战时吴璘还得向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胡世将要兵,而这些士兵明明都是吴氏兄弟带出来的。
在诸事不顺的情况下,吴璘性格上的优点显露无遗,他并没有像岳飞那样以撂挑子向上官示威,而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当机会出现时,他则当仁不让地好好表现,在连续多次出战大胜后,赵构终于意识到吴璘对于西北防线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对其不断提拔擢升,直到如今成为拥有独立指挥权的一方大员。
不过可惜的是,当吴璘好不容易获得了兵权之后,宋金之间却议和了,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吴璘与擅长攻城略地的岳飞和擅长防御作战的哥哥吴玠不同,他最擅长的是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在获得独立用兵权之后,吴璘经常率军对临洮路的金军目标发起突袭,战果颇丰。可一心求和的赵构不但没有因他擅自出战破坏和议而加以责罚,反而多次嘉奖,原因何在呢?
世人都以为赵构是害怕金军才不愿北伐,其实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赵构虽然不会打仗,但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如今南宋名将如云,,军队也大都经过血战考验,再加上南宋水军方面的巨大优势,他并不认为金国有打败南宋的能力。但是,若北伐遇到大挫折而损兵折将,金军到时再趁势南下,那就危险了,这正是赵构反对北伐的根本原因,他主要是不愿冒险而已。
在赵构看来,北伐的危险在于收复的土地越多,便需要分出越多的士兵去驻守,而岳飞等部虽然收复了大片失地,但消灭的大多为投降金国的那些汉奸军队,其间女真人的伤亡还不到五万,并没有伤筋动骨。随着北伐的推进,宋军的机动兵力将越来越单薄,而金军的抵抗则会随着收缩防线而越来越强。再加上北伐军自诩仁义之师,不可能掠夺当地民众以获得补给,到时候金军若使用轻骑迂回到后方截断北伐军的粮道,便会非常危险。虽然也不一定就输,但是赵构现在皇帝做得好好的,他又何必冒这个险呢?
何况真要收复了已经满目疮痍的北方,南方的财政负担必然加大,赵构和南宋臣民的生活水准还要下降呢!而赵构甚至有些委屈,他抛弃皇帝的尊严为南方民众换来和平,为啥没人感激他啊?其实原因很简单,像他那样一点脸都不要的,毕竟不多
而吴璘的做法是出兵只为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以及掠夺金人储备的军需物资,并不会派兵占据那些打下的城池。这样便不会增加南宋的负担,而关陕地区的金军则因为不断遭受损失而彻底丧失了南下的可能。同时,由于吴璘做事非常干净,打完之后什么物证都不会留下来,金军只能证明他们被打了,却无法证明是吴璘的军队干的,这样便不会失去信义(这里插一句,其实金军也常干这种事,一边拿着岁币,游骑的骚扰却从没停过,所以赵构才会放弃始终无法固守的河南。)。再加上临洮路的金军为了逃避罪责,也不敢如实上报。就这样,本来兵强马壮的关西地区,如今反而被宋军给牢牢压制,只能防守而无力进攻,确实可谓是奇耻大辱,因此临洮路的金军对吴璘是又恨又怕。而赵抗此前的军事行动异常顺利,不能不说与这点有着莫大关系。这样既能削弱金军的力量,又不会遗人口实,同时还能顺便练兵,赵构又不是蠢人,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不会责罚了。
但吴璘的用兵方式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金军不敢上报全部损失,那缺额自然只能靠掠夺百姓来补上,所以逼上梁山的大有人在,小小一个临洮路,山贼的总人数竟然不下十万,而临洮路已经无财可抢,所以其中的很多人都转移到了西夏或南宋境内,这也是魔军初期不缺兵员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西夏党项贵族对汉人的压迫也是一个原因。
由于赵抗现在有求于吴璘,再想起居鹏对其人品能力的推崇,他索性开门见山地向其公开了身份,当然,组织被他说成了自己的势力。吴璘虽然被赵构冷落过一年多,但对其还是忠心耿耿,确认赵抗身份之后,态度更是恭谨,搞得赵抗都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吴璘因为哥哥纵欲早亡的因素对**深恶痛绝,要不然他要再请些美女作陪,赵抗就更加局促不安了。
赵抗见吴璘如此客气,便简单介绍了自己此次出兵的情况,并就几大困难向吴璘求助。
“殿下真乃天纵奇才啊!”,吴璘听后惊叹不已,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竟然能从无到有拉起十万大军,令他对日后收复失地大有希望而振奋的同时,也不禁有些惭愧。其实赵抗借助了魔门的力量,并不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当然这一点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赵抗现在的第一个困难是军械问题,总不能老是拿着劣质兵器跟金军拼吧,可吴璘虽然有心帮忙,但是手上预算有限,所以得赵抗出钱购买才行。赵抗对此表示理解,好在此次横扫临洮路还是有些收获的,光军粮就超过百万石了。
第六十五章  匪 患
最后,在向吴璘出让了几乎所有的各种非必须物资,并贴上不少钱财后,共计换到神臂弓(冷兵器时代最强单兵弩,在三百步的距离仍然能射穿重铠,宋代一步大约为1。5米出头,也就是四百五十多米。尽管如此,由于精度的问题,用于点射的话,有效射程不过一百步出头。而因为其价格高昂,无法大量制造,所以用来面杀伤基本没可能,在历史上它始终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力量出现。)一千多张和不少优质甲胄及兵器,而本方多出的劣质装备则折价处理给了吴璘,让四川民间慢慢消化好了。这样赵抗的大军终于可以装备齐全了,尤其是近卫团,全部装备了重甲和镔铁大刀,战力又加强了不少。
吴璘毕竟久历戎行,一下子便发现了魔军现存的问题,“殿下,恕臣直言,您的军队良莠不齐,人数虽多却只是徒耗钱粮,最好裁汰其中的老弱,将规模减小到三万左右比较合适。”。这话其实已经很客气了,吴璘对精兵战略的崇尚,即使是当年的岳飞也有所不及。要按照“吴家军”的选人标准,魔军能保留下一万五千就很不错了,加上训练过程中的淘汰,恐怕能不能留下一万都危险。
虽然忠言逆耳,赵抗还是谦逊地接受了吴璘的中肯意见,但他只是将战斗部队裁减到三万,同时还保留了三万有一定战斗能力的工兵,这样一来魔军不再显得累赘,战斗力更胜从前。工兵的想法令吴璘深受启发,他准备将手下的屯田兵也改成类似的编制。不过吴璘也有些奇怪,他从这支装备粗陋的军队身上,竟然看到了正规军的影子,但又与已知的任何一支军队大为不同,可不同在哪里他却说不出口,于是吴璘更加觉得赵抗高深莫测。
赵抗的第二个请求,便是请吴璘开关接纳六十万随军百姓,如今他们虽被赵抗释放,却被如临大敌的宋军拦在大散关防线以北,等到粮食吃完后肯定会出大问题的。
吴璘听说之后也被吓了一跳,六十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至少小半个临洮路已经被赵抗给搞成了无人区回复过来的吴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赵抗的要求,“臣自镇守川陕以来,虽然于国于民有功,但对那些沦陷区的百姓,却是百死莫赎,现今就当是赎罪吧!”。不过吴璘也并不是纯粹地大发善心,四川被移出了大量百姓,如今人口明显不足,虽然那六十来万北方百姓都是赵抗选剩下的,但能随军行动而不掉队,怎么也不可能是毫无劳动能力的废人。吴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内政工作也占了很大份量,这些百姓在他的眼中可都是钱啊!
六十万百姓可不是小数目,吴璘担心中途出岔子,亲自负责此事,但也足足花了半个月才可以安心将这项工作移交给手下。在此期间,赵抗表示想见识一下天下闻名的“叠阵法”,吴璘就安排大散关守将调派一个千人队进行演示。守将边挥旗指挥,边对身边的赵抗解说道,“叠阵法又称垒阵,是我们吴大人首创的天下第一的步兵战法。”,脸上神采飞扬,好像那是他发明的样子。
“长枪兵排坐在前,不准站立,强弓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使用神臂弓的弩手。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臂弓先射;距七十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临阵时,长枪刺敌战马和骑手。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等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确实战斗力很强,灵活性也很好,就是我们可没那么多马匹,必须想别的办法来争取到布阵的时间你们练了多久才能投入实战?”,赵抗问守将道。
“三年才有小成!”,守将得意地说道,在他看来,练成所花的时间越长,越能表现出他们“吴家军”的精锐程度。
谁知赵抗听后却连连摇头,“太长了,三年,黄花菜都凉了。”
守将原本想说的一句话立刻憋在肚里说不出来了
观摩结束后,赵抗开始反复思索“叠阵法”的问题,“我手下骑兵数量太少,不可能拿去当路障来用,看来现在只能靠不怕死的步兵以命换命了,这种阵法的威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但好像也不是没有变通的办法”
次日赵抗见到吴璘时,发现他面有忧色,以为他是担心百姓入关时出现暴乱,安慰道,“大人勿虑,这些百姓在金人的奴役下都不敢反抗,我稍微一吓便都乖乖上路,绝对都是顺民,不会出什么大岔子的”
吴璘摇头解释道,“臣担心的不是这里,而是大山之中。殿下的军队将临洮路几乎清空,那些大山里的盗匪不但获得了更多的兵员,而且抢掠的目标也不得不放到我们这一带,想来也令人头痛。”
“以吴大人您的才能,难道还对付不了那些山贼吗?”,赵抗惊异道。
“山贼历来不好对付,何况这一带的几大山贼实力都不弱,臣如果派出小股部队进剿,很容易遭到伏击。而如果派出大部队,他们则可以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和我们绕圈子,肥的拖瘦、瘦的拖死,难哪!”,吴璘蹙眉道,“如果只是这样,臣还有把握对付,只不过多花些时间罢了。可是这里是两国交界的地带,他们见势不妙的话,只需要撤入金国境内即可。而山地不像平原地带那样进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