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后周-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出一个方子来,只要按方子抓药,退烧并不是问题。只是连续两天多的高烧让他的身体更为脆弱,日后还要多多调理!”
大夫说得很是隐晦,并没有说明小孩子高烧后容易留下后遗症,对脑部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如今大夫们的性命都捏在人家手中,如果实话实说,纵然对得起医德,却让自己的处境更为艰难。大家觉得只要能让这小公子退烧,就能将眼前的危机糊弄过去。
王政忠觉得这些大夫说得很有道理,连忙让他们快些写下单子,让手下们照单抓药。刚刚突袭药铺的时候,大家将每味中药都带走了部分,如今正好有了用处。
这时郭乐安红肿着眼睛,将高桂英刚刚苏醒的消息告诉王政忠。于是他连忙让郭乐安带着大夫们来到了高桂英的床前,为她细心诊治。王政忠则站在屋外,焦急地等待消息。
这次大夫们讨论的时间更长,王政忠就算站在屋外,也能听到他们刻意压低的争辩声音。等了好长一会,那姓赵的大夫才大声总结道:“基本上她的病情就是这样,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有了八成把握,治好不难,只是需要时间。走,咱们去写药方煎药。”
赵大夫领着众人走了出来,对王政忠施了一个眼色,一起走到远处。等到赵大夫确信屋里的女子听不到自己的谈话,这才对王政忠说道:“这位大人,屋子里的这位夫人我们实在是看不了,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王政忠大惊失色,“怎么可能,你刚刚不是说有八成把握吗?!”
赵大夫长叹了一口气,尽量用白话解释道:“我也是给那位夫人以信心,让她多撑一段时间。这位夫人这段时间担惊受怕自不用说,还受了箭伤失血过多,导致元气大伤。更雪上加霜的是,现在她正值天葵期间,却在凉水中举着孩子泡了大半天。若是普通女子早就没了气力、丢了性命,不过这位夫人先天体质较好,这才勉强支撑。可是却也烙下了病根,实在是难以治愈。我现在虽然能开些药缓解一下她的病痛,不过她的寿命大减却已是定数!”
王政忠皱紧了眉头,自己这可怎么跟大哥董遵诲交待啊?!一时间,他倒是很羡慕已经入土为安的刘大庆,起码他死得其所,不会为这烦愁而揪心。事到如今,也只能接受现实,王政忠连忙请大夫们前去开方子抓药,并命人立即熬制,自己则蹲在原地发愣。
这时隐隐约约传来了女子的哭泣声,王政忠连忙上前,却是那偷听到大夫诊断的郭乐安。王政忠连忙上前劝解一番,起码不能让高桂英听到这哭声,免得影响治病的信心。经过他的一番耐心劝说,郭乐安这才擦了擦眼睛,去灶间端了药汤送进屋中……
一夜无话,等到天明的时候,意哥儿终于退了烧,而高桂英也有了几分气力。王政忠大喜过望,对几个大夫予以重赏。不过,他觉得高桂英的病情应该还有希望,兄长董遵诲也懂得不少惊世处方,也许他可能有办法……
第221章寻医问药
第221章寻医问药,到网址
第222章 逃离开封府(完)
今天已经是开封府戒严的第五天,刘铢惊讶地发现,居然有部分米店停止了日常的粮米供应,每日限量出售高价米,整个开封府里人心惶惶。
刘铢很是诧异,就算是被他反复搜刮的青州城,城里的存粮也能维持一周有余。为什么这开封府的粮食供应如此薄弱,是不是有人在作怪?经过一番认真而仔细的调查后,刘铢得到了令他哭笑不得的答案:这答案很是简单,因为开封府人多!
开封府作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人口较多的大城市之一,每日的流动人口数以万计。在朝廷宣布戒严的时候,开封府里就有不少外地人被迫滞留在城中,这些人的吃穿用度累积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加上开封府市民的日常正常消耗,粮店里的库存急剧下跌。
而且雪上加霜的是,现在马上就要到新粮上市的时候,粮店里早就售罄了陈米,正在派人外出购粮,店里根本就没有备下多少存粮。百姓购买的越多,粮店里的存粮就会越少,而粮食的价格就会越高,百姓们就越买不起粮食!在封城不出的情况下,这可是个无可解除的死循环!
城中不少权贵看到商机,都开始囤积粮食,导致粮草价格一路飙升。刘铢发现这些权贵的名单之中,居然还有李洪建等人的名字!这可是太后的兄弟亲族,刘铢岂敢对他进行查处?!
现在皇帝刚刚斩杀权臣、拿回权柄,如果百姓们的生活更为困顿,那对于有志于留名青史的皇帝来说,将是莫大的耻辱!而且这甚至会令人对皇帝斩杀权臣的合法性进行质疑,这是心高气傲的皇帝所根本无法接受的!
皇帝立即责问刘铢,而刘铢思量再三,只能提出出城购粮的建议。反正现在正值秋收,而城外农田里有得是粮食。只要允许百姓外出购粮、允许城外百姓入城卖粮,这困局就很容易解开。
可皇帝还是有些犹豫,这几天的清网搜查已经抓获了不少漏网之鱼,杨邠等人遗留下来的死党已被消灭十之七八,而且据赵匡胤禀告,如果坚持封闭内外交通,十天之后开封府的乱党将无藏身之地。不过看刘铢禀告上来的情形,如果再过十天,那开封府将出现饿殍遍地的残象,自己日后在青史上留下的风评也将臭不可闻。到底允不允许出城呢?皇帝陷入了犹豫。
刘铢这个人贪婪吝啬,可就算是这样的人,一旦居于朝堂高处,也会不可避免地维护自己的名声。而且就连无能的侯益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都没有饿死人,如果在自己治下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那自己就会被御史们批成连侯益都不如的废物!同样自视甚高的刘铢,岂能甘心?!
见皇帝有些意动,刘铢连忙加以劝说:“陛下,只要在城门口严格把关,设立数重关卡,命令兵士、衙役手捧画像,按图索骥,肯定能将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见刘承祐还有些迟疑,刘铢便猜想皇帝是因为郭威的一双儿女迟迟没有被找到、害怕他们趁机逃出后郭威起兵造反,就又对皇帝说道:“陛下,郭威的一双儿女虽然没有被抓到,可是郭威的正妻柴氏已经被生擒、他的侍妾连同他的长子、幼女也被射杀,对郭府的围剿也算是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今已过去五天,想必陛下的密使已经有所行动,说不定正在押送郭威头颅返回朝廷的路上。就算郭威的一双儿女能够逃出这开封府,失去了父亲的帮助,他们能有什么作为?能勉强活下去,就算不错了!”
刘承祐倒是对此并不担心,他现在初掌朝权正是信心百倍的时候,即便郭威在邺都起兵造反,自己以全国敌一隅岂有不胜的道理?!何况算算时间,自己的密使也即将赶到邺都,即便有人出城报信,相信也来不及。
刘承祐便点了点头,大声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也罢,多设关卡,开城放行。赵匡胤最近忙于搜查叛逆,你们两人精诚合作,定能够建立功绩!”
刘铢连忙领命,不过却对皇帝的命令有些个不服气:我刘铢孬好不说也是前平卢军节度使、开封府尹,这可是从二品的大员,现在让我跟那悻进的五品小官赵匡胤合作,实在是有失体统!于是刘铢命令小吏通知赵匡胤一声,随即下令衙役在城门口设立关卡,大开城门。
其实刘铢新官上任,对于搜查逆党还是非常用心的,首批出城的百姓全都家有恒业、有保人作保,衙役们还反复比较画像,唯恐有人借机逃窜。
赵匡胤得到消息后顿时大急,连忙入宫求见,却被刘承祐狠狠批了一顿。五天已过居然还没有抓尽叛贼,实在是渎职无能!这也是帝王心术,免得赵匡胤恃宠而骄。赵匡胤只好叩首谢罪,出宫后立即布置人马前往城门处进行排查。
王政忠很快得到了消息,他立即联系以前帮着秘密出城的几个老关系,虽然大多失效,却也找到些可用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有钱能使鬼推磨,在重金的诱惑下,终于有人提供了出城的稳妥途径。
此人竟然也是侍卫亲军步兵都中的低层将领,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刀枪剑戟个个稀松,只是因为走通了李洪义的门路,这才担任营指挥使的职务。不过无能的他始终入不了赵弘殷父子的法眼,一直被排斥。现在赵弘殷、赵匡胤等人要看着就要飞黄腾达,此人更觉得自己的前途更是黯淡,不由得起了狠捞一笔的念头,这才冒险答应了王政忠的请求。
王政忠立即献上重金,不但在这人的帮助下大摇大摆出城,还从他手里购置了十匹上好的军马。王政忠立即从手下中挑选出三人,命令他们赶紧前往邺都报信,免得董遵诲等人对朝廷局势一无所知,中了皇帝的诡计。至于王政忠自己,则率领剩下的手下,护送高桂英三人,乔装后往北而去……
第222章逃离开封府(完)
第222章逃离开封府(完,到网址
第223章 澶州示警
早在斩杀杨邠三人之时,刘承佑就任命李洪义为镇宁军节度使,命令他上任之后,伺机斩杀王殷!刘承佑知道自己的这个舅舅的本性懦弱,特密令供奉官孟业前去监督,待斩杀王殷之后再去邺都传令。
刘承佑别看年轻,此次看人倒是十分准确,那李洪义果然不敢动手!李洪义上任之时只带了五百亲兵,虽然有了节度使的名头,但刚刚上任的他根本指挥不动镇宁军的各部人马,反倒是领兵屯边的王殷却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让李洪义很是忌惮。
孟业几次催促,李洪义都以时机未到的借口给拦了下来,他抓紧时间整顿军马,希望能够整合镇宁军的资源,震慑王殷所部。而王殷不明就里,还以为这位国舅有志于边疆,觉得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屯边,万不能被这纨绔所超越,于是命令所部士兵枕戈待旦,严加戒备。而李洪义见王殷所部戒备森严,更是不敢动手。
王政忠知道王殷与史弘肇的关系很好,还以为他早就被皇帝遣人斩杀,所以对派出的三名信使百般交代,让他们一定要小心澶州当地的驻军。尤其是领头的王政义,更是被王政忠反复叮咛。
三个人一路上歇人不歇马,愣是跑死了六匹战马,迅速赶到了澶州,他们正准备购买马匹前往邺都,却发现澶州集市上并没有多少好马寄卖。如果凭借这现有的疲惫马匹,三人很难及时到达邺都。
三个人很是犯愁,一边吃饭一边商议,这时他们突然听到食客诉说,说那王殷仍然在任,三人很是吃了一惊。
王政义顿时有了主意,他对另外两人低声说道:“我本是王家寻常一子,每日游手好闲,食不果腹,直到遇到了主公,我才得以提拔,不仅升官发财,还得以娶妻生子。过去主公体谅我新婚,将我留在随州,去年主公大婚之后,我才来到开封府,深感在外的不易。为这样的主公,我王政义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王殷仍然坐镇澶州,你们两人赶着那四匹战马迅速出城,而我则前去王殷大营示警。如果王殷确实行动自由,我就可以求他从澶州驻军中调集快马,及时赶到邺都报警。要是王殷已经被暗中囚禁,有你们报信,也耽误不了大事!”
大家都将生死置之度外,都为了去邺都报信而竭尽全力。另外两人也不客气,便向王政义偷偷行了一礼,从饭铺里买了不少干粮后策马离开。王政义又在此等了半个时辰,约莫着两人已经远去,这才起身前往王殷的大营。
王殷此时正在营中处理军务,突然接到通报,说邺都郭帅帐下游骑将军董遵诲旧部王政义奉命来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