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粱习点了点头,呼厨泉却站了起来,对粱习说:“粱习大人,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希望现在就进城去见我的兄长。”
粱习点了点头道:“本人对呼厨泉阁下的任事精神非常赞赏,不过你的兄长现在有伤在身,情绪未免有所波动,你要好言相劝。”
呼厨泉点了点头道:“这个我自然知道。”站起身来便要出中军大帐,走到太史慈的身边的时候忍不住停了下来,看向太史慈沉声道:“这位青州的勇士,我呼厨泉败在您的手里,本应该像失败的雄狼一般,寻找机会向您报仇,但是我却十分的服气,今生更不敢与您为敌,只是希望知道勇士的高贵姓名,用来教导我的后代像勇士您一般的勇敢无敌。”
太史慈心中大骂:若是匈奴人个个都像自己这般,那才是糟糕的事情,表面上则从容道:“我在青州仅仅是个小人物而已,何足挂齿。”
呼厨泉十分的失望,但是仍然恭恭敬敬的对太史慈道:“呼厨泉希望以后还能与勇士你相见。”言罢转身出帐去了。
粱习却对太史慈沉声道:“主上不可以同情和信任这些匈奴人,这些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别看他今天对你毕恭毕敬,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翻脸无情,肆虐我的大好河山。”
了解历史的太史慈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后世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就是无所谓朋友和敌人,只有利益。这南匈奴虽然已经长时间与汉人生活在一起,但却始终不是我子民,不可不防。
只是没有想到,粱习这古代人也能说得出这一番道理来,实在难得。
太史慈点了点头,大为赞赏地看了粱习一眼,后者这才放下心来,笑道:“如此,我们就在这里静候呼厨泉的佳音了。”
话才说完,就有一名士兵拿着书信,匆匆进帐,把信件交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看了一眼,笑道:“原来是奉孝来的信,看来徐州的形势又有了新变化。”在众人关心的注视下,太史慈随手打开了信件,不半晌,眼中露出奇光,失声道:“什么?陶谦病故!”
一时间,大营中静到了极点。
郭嘉的信中写道,就在三天前,老病缠身、惊吓过度的陶谦终于咽下了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只留下了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在徐州为他披麻戴孝。陶谦只留下了一句话:吾二子资质平庸,不足以委任以州事,如青州刺史太史慈在,则可托付于太史慈,如太史慈未在,则由朝堂任命。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想到陶谦在临死的时候来了这么一手,太史慈却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没想到在历史上托付徐州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在刘备的身上,却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徐晃冷哼了一声:“陶谦果然是老狐狸,知道临死的时候为自己的子孙谋后路。”
太史慈笑道:“那只是陶谦的一层意思而已,其实陶谦此举好处很多的。”
顿了一顿,太史慈沉声道:“陶谦的这番遗言其实是那一面都不得罪,并非仅仅是讨好我太史慈这么简单。在他的想象中,若是我太史慈大难不死,可以回到青州的话,自然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报复我的敌人,徐州当然是首当其冲,陶谦这么做实际上是在用徐州的归属权还换取自己两个儿子的性命。”
众人点头,太史慈冷笑道:“可是陶谦自己也拿不准我到底能不能活着回来,所以索性向朝廷卖个人情,若是我太史慈不能活着回来,那徐州刺史的任命权力自然就放在了王允的手里,王允自然可以任用自己的亲信,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王允怎么的都要对陶谦的两个儿子保护一二。”
众人点头。
“不过,”太史慈的话头一转,冷笑道:“陶谦这么做也有对我青州不怀好心的味道在其中。又或者说,这个陶谦死得太不是时候了。”
众人闻言大奇,太史慈冷哼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我太史慈回不来,青州刺史任命了别人,青州方面会有何反应?”
众人一愕,太史慈耐心解释道:“现在我青州给人的假象是,很多的军方将领已经不再听从青州的管束,根本就是各自为政,张燕仅仅是明目张胆地反了,但是郭嘉、鲁肃、于禁大军在外人看来,已经完全不听从青州军方和政府的管理,无论是管宁还是王豹,都无法再制约他们。尤其是郭嘉,在外人的眼里看来,现在任何人都拿他无可奈何。可是现在陶谦死了,人人都知道陶谦把徐州托付给了我太史慈,只要我回来,郭嘉只能立刻死心,可若是徐州刺史另有人选的话,一场斗争就会随即展开,管宁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召回郭嘉,趁机削他的兵权,而郭嘉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用武力和计策夺取徐州。”
众人纷纷点头,事情的发展的确应该如此。
太史慈笑道:“不过这种事情完全是建立在我未回到青州的基础上的,我却等不及,如此好的机会我一定要利用一下。”
许褚叹了口气:“真是可惜,若是主上现在出来说明自己就在青州的话,那徐州马上就是主上的囊中之物。”
太史慈也叹了口气道:“坦白地说,我也是心动非常呢,说以我才说陶谦死的真不是时候,要是仅仅为了获得一个小小的徐州,就要我现在暴露事情的真相,那时机根本不对头,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尤其是袁绍和袁术,还有刘表,他们几人受骗上当的还不够。若是我现在就现身的话,他们就可以全身而退,保存自身的实力,严守门户,对我军的征讨大业十分不利;而且我一旦现身,贾诩在长安也会有很多的事情不好做。”
徐晃沉声道:“如此说来,主上一定已经是智珠在握,未知可否告诉我等,以开茅塞。”
太史慈笑道:“其实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想办法让王允任命曹豹为徐州刺史。”
众人闻言一楞,不明白这么做有何作用。
太史慈的眼神里带着自信的笑意,对众人神秘笑道:“这事情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不过这事情还需要贾诩和郭嘉的配合,稍后我会写信给他的。”
众人知道太史慈已经是胸有成竹,所以不再多问。
太史慈对粱习道:“如此,并州的事情就托付给众位,从明天起,我便和仲康带领于禁大军撤出并州。”
粱习对太史慈道:“并州的事情已经大体如此,只是不知道主上下一步要如何行动?”
许褚在一旁早就急了:“就是就是,现在天下大乱,这么多的战场,偏偏没有我的份,主上,再不让我上战场,我可真的要憋疯了!”
徐晃皱眉道:“主上,对外名义,于禁大军的任务乃是到长安去支援,现在长安之围已经被解除,那么于禁大军是不是要撤回到幽州去呢?”
太史慈笑了起来,端起桌几上的茶,喝了一口,幽香萦绕鼻间,可谓沁人心脾,然后太史慈淡然道:“我们的目标当然不是长安,乃是司州。”
徐晃和粱习闻言,眼前一亮,同时叫了一声:“高明!”
许褚不明所以,不过反正有仗打他就心满意足了,
徐晃笑道:“主上用兵如枪,当真得匪夷所思,这一招可是好处多多。只是未知主上南下司州的目标到底是谁?袁术乎?王匡乎?张扬乎?”
太史慈哈哈笑道:“公明怎么也糊涂了,人人皆以为我进入司州是为袁术,可又有谁能知道我真正的目的乃是荆州的张允大军?”
徐晃恍然道:“原来主上是要配合贾诩先生进攻汉中和益州的行动!”
太史慈看了一眼徐晃:这个五子良将果然不错,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大局观。还真是一点就透。
粱习毕竟是刚刚加入青州军,有许多的事情不明所以,因此不好插言,不过听到这里也略微明白了一些,沉声道:“原来主上是要明攻袁术,暗图张允!”
太史慈点了点头,沉声道:“现在司州的局势可谓十分复杂,长安张济、荆州张允、败军张扬、王匡,在司州各据一方,袁术的势力虽然未插入到司州,但是却可随时挺进司州,所以我军深入到司州,是没有人可以看穿我们的目的何在。不过那张允却绝对想不到我们的目的是他。”
徐晃笑道:“是啊,张扬和王匡乃是我军仇敌、豫州的袁术又正和我们开战,所以任何人见到我们进入司州,一定会认为目的不外乎三点,要么是讨伐王匡与张扬,要么是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穿过司州,直奔豫州,已解袁术兵发七路,欲图兖州的困境,要目就是自司州出发,入陈留,抢在袁术与张燕会合前,协同冀州的高顺大军夹攻张燕。然后共同抵抗袁术的入侵。”
太史慈点了点头,笑道:“公明的思路很清晰,我正是要给天下人这种错觉。”
徐晃忍不住赞叹道:“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张燕乃是诱骗袁术的诱饵,张济跟就是我们自己人,对于张济军的存在我们根本不必放在心上,王匡和张扬军那只不过是孤客穷兵,灭掉两人不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要收拾袁术根本不用我们动手。从表面上看,我们还真的没有进攻张允的理由。”
太史慈若无其事道:“若非如此,我们怎可能骗过张允,要他以为我们不可能针对他。”
徐晃接口道:“只怕张允还会高兴呢,刘表和袁术乃是死敌,我们进军司州,张允只怕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指望着我们和袁术大打一场呢。”
顿了一顿,徐晃又笑道:“只怕袁术自己都会表错情,以为我们深入司州是为了他袁术,只怕主上还未骗他,他便已经中了稳军之计,要分出兵力来防备我们进攻了。”
许褚此时想起一事道:“对了主上,若是如此,我们应该先行联系在荆州军中卧底的李严才对。”
太史慈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笑道:“不过这事情的源头还要从贾诩那里下手才可以,到时候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顿了一顿,又笑道:‘反正左右都是要骗袁术和张允,我们这次出兵的理由还是以于禁大军报私仇所以要攻打王匡和张扬军为名,让袁术和张云两个蠢蛋自作聪明去吧。至于王匡和张允的被灭掉,就算是为我们的司州战役做一点贡献吧。‘
众人笑了起来。
此刻,没有人知道,太史慈的目光已经放在了挺进荆州的跳板——司州上了。 
第八章长安
   长安,王允府。
贾诩和张绣站在众多的文武大臣之中,话并不多,更是自成一个,毕竟现在他们正在准备讨伐汉中和益州,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淡出了长安这个政治。
和王允关系紧密的太尉杨彪并没有来,这几天一直是称病在床。
参加这次会议的当然都是王允一党的人,那其中有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侍郎王子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赵彦、议郎吴硕等等。
众人议论纷纷,不知道今天王允突然把这些人叫来有什么事情。
坦白说来,最近虽然长安的事情颇多,但是这朝堂之上的文武大员们倒是渐渐安之若素,其实想想也是,在经过了皇帝消失和西凉军攻打长安这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承受不了得了。
既然连这两件对朝廷极为不利的大事都可以化险为夷,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呢?
所以王允今天这么急叫众人来,大家倒也毫不吃惊,反倒在一起谈笑风生。
只有张绣和贾诩两人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情,因为他们两人早就接到了太史慈的书信。贾诩更是准备好了满腹的说词,以便实现太史慈的图谋。
今天王允这么着急把文武大臣齐齐叫来,为的就是徐州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