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王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太子亲自指派的长史杜简带着手下众人给刘渊接风洗尘,杜简现年五十三岁,行武出身,满头白发,精神倒还不错,可惜是太子刘源的人,对刘渊这个名升实贬的福王只是出于礼貌才会出面招呼。
由于刘渊此行只是一个代刺史,朝廷有例,亲王封至州县,虽然官职上是刺史,实际上一切政务却由长史执行,长史本来应是亲王府中的幕僚之长,不过由于福王并未真正置府,所以太子很容易就能够将刘渊控制在自己的手掌里。
刘渊见过杜简之后,便长期呆在长史府里,读书写字,杜简倒也不来打扰他,每次请安也只是略谈政事,不过却以保护福王安全的借口,派了一支百人军队将整个长史府看管起来。
刘渊自然知道这是太子的主意,不过也知道他不敢对自己怎么样,至少不敢下毒手杀掉自己这个王爷,除非武帝升天,他登基做了皇帝,那就另当别论。
第十四章创书赋词(上)
珠儿的身体显得越来越虚弱,大概是水土不服,刘渊看得心痛,但是整个扬州城最好的大夫都找来了,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杨英那边每月传来一次消息,烟雨楼的发展倒是非常迅速,只不过由于牵入了平王和太子的争斗,比之当初,是大有不如了。
刘渊惦记着新建造的福王府,听杨英说由于为了掩人耳目,年底才能落成,刘渊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这栋专门为珠儿建造的宅子,不知道珠儿还能不能看到。
不过既来之,则顺之,在田柔的陪伴下,刘渊还是收拾心情读书。江南文化之乡,存书比京城多了许多,刘渊生平最大爱好便是寻找珍本的书来读,这回得逞心愿,倒也是件好事。
春日到来之前,平王虽然派人询问刘渊是否可以回都,不过出于对珠儿身体的考虑,刘渊还是婉拒了,反正对东都也没有什么感情,倒不如和田柔、珠儿、方咏等呆在这里,至少温暖许多。
天气终于渐渐转暖。
元日前,有帖子送到刺史府上,原来是江南望族李衡的请贴,江南共有四大名族,李家堪称其中翘首,而其下的许家、风家、金家也是足以让刘渊吃惊不小的大族,士族之风源于旧朝,也称门阀,皆因与一家一族不同,一个士族中往往有数姓并存,而且规模宏大。
汉国建立之初,取消了选材考虑的门阀制,也曾经考虑过将这些大族全部迁入东都,但是江南望族却全体抵制,最后连朝廷也没有办法,此事不了了之,可见他们的势力确实非同寻常。
刘渊到来扬州,还是第一次参加江南望族所举办的宴会,便要方咏准备一下,珠儿由于身体不适,留田柔在家侍侯。
杜简也早早赶来,道:“江南大族每年元日前都要举行宴会,其豪华不下于都城王侯,王爷到时可好好见识一下。”
刘渊对他没有好感,淡淡道:“本王其实是不得不赴约,杜长史要不然你代表本王去吧!”
杜简尴尬的笑了笑,没有再答话。
两人到了李家的逐浪楼,刘渊大感杜简所言非虚,这座逐浪楼的规模确实非常宏大,楼虽不高,但是占地足有数顷,周围遍布池塘,只是由于雪日,看起来有些萧瑟,不过显然经过了充足的准备,周围树枝全是用绸缎扎成的花朵,灯火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没有唤回点春日,却把春意全部倾泻到了这一方楼宇上。
早有人招待刘渊和杜简,这两人毕竟是本州长官,就到高位落座,李衡发已花白,但面色红润,笑道:“早闻福王督管本州,今日一见,果然非凡。”
刘渊忙道:“本王也早就慕闻江南名士,心向往久矣!”
其实他也知道像李衡这样的江南望族根本没有把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福王放在眼里,要不然到任当初也不会不闻不问了。
李衡又将其他名族的名士一一介绍给刘渊认识,刘渊在京城时早已习惯了这些应酬,此时做来,倒并不费劲,而且这些名士大部分都是气质高雅之人,谈笑有度,只是那种骨子里的傲气却无论如何也去不掉。
这些人里面,刘渊注意到一个人,此人姓许名谨,是许族首领,年纪不过三十,于众多望族首领中显得最为年轻潇洒,加上其人本身就拥有一副仙风道骨的气质,确实非常醒目。
李衡开场完毕,便道:“福王新到江南,应是另有体会吧!”
刘渊本来不想太过显眼,主要是身旁坐着的这个杜简,不过自己毕竟是一方之主,缓缓站起道:“李老抬爱,若说江南风物,恐怕本王连一分都未体会得到,不过这人杰嘛,在座各位实在给本王一个最好的答案。回宫以后,定当禀明父皇,来此选贤取士。”
若论气度,刘渊实在有无可比拟的天生优越在内,所以只是随便几句话,便使的方才对他连看都懒得看的许多名士纷纷送上惊讶的目光。
这里毕竟还是汉国的国土,他刘渊是一方之主,若是被这些望族在气势上压下去的话,肯定不会有个好的结果,前任扬州刺史深知望族的实力,采用阴柔安抚的手段,反倒使这些望族根本不把朝官放在眼里。
刘渊笑道:“皇恩浩荡,父皇在我来时,曾特地嘱托于我,扬州乃是天下名士之地,端的是文采风流,若本王回京之前能够学的一二,就是平生之幸了!”
底下突然有人道:“王爷的才学早已闻名江南,尤其是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真是道尽文采风流啊!”
刘渊认出这人是风家的风烈永,当然也听的出他语气中的讽刺之意,看来方才自己那句话,把这些江南名士给得罪了,笑道:“风三兄,恐怕还不知道这首诗的全部吧!”
风烈永一愣,他全然没有想到只是打个招呼,刘渊竟然能够记得如此清楚,疑道:“不知这诗全部是怎样的!”他本想讽刺一下刘渊提倡及时行乐,并不知为国为家,却被刘渊问住,气势上马上弱了下去。
刘渊环视四周,笑道:“此诗只是一时戏作,行家面前,岂可班门弄斧,不过既然风三兄问起了,倒是献丑了!不知道李老这里有没有笔墨!”
看到福王要当众写诗,许多坐在后面的人都站了起来。
笔墨拿来,刘渊当即挥毫,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夫子,风先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李白的《将进酒》虽然其中多有劝人及时行乐的句子,但是整首却是尽诉心中抑郁之气,读来奔放豪迈,境界当然不仅仅是那两句所能代表的。
包括李衡在内的所有江南名士全都把目光投到了条幅之上。
风烈永再读一遍,道:“王爷才华绝世,烈永佩服了,方才言语得罪,还请王爷见谅!”
这人有一说一,倒不失为一直性的人,刘渊忙道:“风三兄客气,能与风三兄这样的江南才俊相交才是人生幸事!”
这时旁边一人道:“王爷所书这字体,前朝从未有过,奔放豪迈,欲透过纸背,不知道到底是何书艺!”
众人也同时露出疑惑的神情,这种字体确实从来都没有过,一直使用的是隶书,同时将目光投向刘渊。
第十四章创书赋词(下)
刘渊笑道:“这是本王自创的字体!”
此言一出,全场一片哗声,隶书前中原所用的的篆字传说是上古神灵所创,而隶书更是唐朝大家诸良所创,可见创造一种字体乃是足以震惊寰宇的大事,这句话被刘渊轻轻淡淡的说了出来,又加上事实就在眼前,不仅让这些名士目瞪口呆。
刘渊没有想到他们的反应,略有些尴尬道:“本王也只是试验而已,暂定这种字体为行书,取其行走之势,其实本王还创出一种楷书,一种草书,到时可请行家指教一下!”
除了惊叹之外,全场再无别的声音。
刘渊将条幅捧到李衡面前,道:“元日佳节,本王实在无以为敬,仅以条幅一幅劝酒,还望李老笑纳!”
李衡大喜道:“王爷此书可以说是开宗之作,如此厚礼,实为惶恐,各位,我们共敬王爷一杯!”
当把这杯酒倒进肚子,刘渊知道自己终于成功地折服了这些江南名士。
杜简站在一边尴尬地陪酒,看到他的样子,刘渊心里忍不住暗笑。
酒过三巡,开始了即兴节目,先是一些歌妓表演,接下来才是隆重出场的江南名妓,这些江南名妓的地位与一般妓女无法可比,与大族门阀的关系也是颇为密切。
一清脆的丝竹声响起。
周围的几人都露出了关注的神情,尤其是杜简更是如此,刘渊不由得心里大讶,也抬眼往前看去。
门口缓缓步入一个美人,轻纱遮面,两名俏婢抬着一只古琴,刘渊大感这一幕非常熟悉,只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古琴放下,俏婢退到一旁,那美女微微行礼,便在琴前坐下,全场顿时安静下来,这些方才还谈笑风生的江南名士一个个都露出了倾听的神情。
那美女伸手轻轻地扶弄几下琴弦,发出几声轻响,这几下就像是抚在了人心上似的,刘渊忍不住心痒了一下,仅仅靠这样拨弄一下就达到这个效果,技艺也够惊世骇俗了。
本来还以为琴声还会响起,哪知一个轻柔婉转的声音唱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刘渊愣住了,一者他听出了这美女是谁,就是在保泰楼上献琴的那个绝世美女柳朝云,一者这首词是他填的,本来也只是在平王府里玩的游戏,哪知竟然传到了扬州。
柳朝云的声音刚落,便有人起身赞道:“小姐的歌声真如天籁,让金某浑然忘世啊!”
刘渊心里暗笑,这个姓金的家伙摆明是想出个风头,若是浑然把世界都忘了,还不绕梁三日?人家刚刚唱完,就起来喝彩了……看来这些所谓的名士里面也有俗人。
由他开头,各种喝彩声当然不断,柳朝云却安静地坐在琴前,双目望着手中古琴,头并未抬起,也并没有把轻纱取下来的意思。
这时有人道:“小姐的歌声确实优美,不过这词曲却也幽怨动人,婉转流畅,不知是哪位所作,前朝好象未闻此类行文!”问话的正是许谨。
刘渊心中一动,柳朝云柔声道:“这作词之人便是福王殿下了!”说着美目往刘渊望来,刘渊心道今天自己还真多发明,刚刚弄出来书法,现在又弄出了词,只是奇怪柳朝云自从进来后,一直没有抬过头,竟然一眼就望了过来,看来她早知道自己在这里了。
全场的哗然就不用说了,许谨笑道:“福王果然文才风流,真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江南名士汗颜!不知这种文体又是如何称呼!”刘渊听出他这话里的自嘲之意,急忙谦虚几句,道:“本王也没有想好,只是一时兴起所作,取名为词好了,用以配曲,倒也相当!”
众人纷纷点头,仔细体会这“词”的奥妙。
刘渊干脆好事做到底,笑道:“本王以为,民间多是轻词慢曲,多数婉转动人,不过这词曲子乡土,还显得稍差一筹,若是由才华之士按曲谱词,再由像柳小姐一般高手唱出,定然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这些名士都是家学极为丰富之人,马上明白其中诀窍,表示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