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行-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枪的样式同上一次杨华所看到也有很大改变。为了加强威力,标枪的枪头加了些重量,用生铁制成。标枪是一次性武器,自然也不会用上好钢材。
把玩了半天这两件什物,杨华哑然失笑,“还东西成本还是真低廉啊!”
他心中郁闷,龙卫军一直都很富裕,想不到现在也要为钱操心了。
他怀疑李纲让自己负责大军后勤供给就是在打自己小金库的主意。
不管怎么说,标枪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轻骑兵也找到了破敌密集步兵阵形的法子。虽然这两种方法同高科技无关,但任何技术都应该考虑成本和普及率。战争这种东西是有成本的,成本越低,战果才越大。
十天之后,夏粮入库。
有粮在手,心中不慌。李纲准备已久的夏季攻势也到了实施阶段,为了沟通各军主帅,他特意将各路将领都招集到隆德来,商议出兵日期。
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日子
 更新时间:2009…9…18 17:13:18 本章字数:6247
隆德河北宣抚司行辕。
随着夏收的结束,能够维持十五到二十天战役所需的粮秣已经齐备,李纲雄心勃勃地决定给太原的银术可部一个狠狠的教训。
朝廷五路大军也已经开进到预定地点,其中接替姚古的解潜驻屯于隆德;折可求和张思政军驻屯于汾水;刘颌部驻屯于辽州;范琼军要远一些,现在还在晋州。可以说,宋朝救援太原的军队,已经推进到战斗第一线了。
面队宋军如此咄咄逼人的攻势,银术可很奇怪地没做出任何激烈的反应,他只小心地收拢追击种师中溃军的队伍,依旧集结在太原一带,对宋人的五路大军来了一个置之不理。
既然部队已经就位,再拖延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反空费钱粮。于是,李纲的紧急军令如雪片一样向各路大军的统帅发去。信中,李纲言辞激烈,命各路军事统帅务必在六月底在隆德参加紧急军事会议,约定各战区协同配合作战事宜。
信发出去了,各军事主管却迟迟未到,皆回信说粮草尚围齐备,再说,部队所欠的军饷还未发放,兵无战心,现在出兵,必败无疑。
这些日子,各路将帅们基本不怎么搭理刚成立的河北宣抚司。他头上的婆婆已经够多了,有兵部,有枢秘院,有宣抚司,加上皇帝时不时还过问一下,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再说,现在李纲已经时势,加上这个曾经的李相性格刚强,上次东京战役时弄了个亲征行营,从种师道手中抢去了兵权。西军诸将够不怎么喜欢这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刚直文人,一听到说要去隆得商议进军事宜,都推说军务繁忙。
与此同时,各路将军都派出快马去东京打探消息,兼问枢秘院讨要军需。
于是。从山西到开封,路途千里,尽是往来不绝的快脚递。
众帅都焦急地等待着皇帝开恩,能不能再拨下些钱来。西军自去年冬天出兵开封勤王以来,就没领到过一文钱。到现在已经大半年过去,很多军队都已断粮。再这么呆下去。不用等敌人来打,军队自己都要散了。
所以,各路大军在开到战场之后,就停了下来,眼巴巴的盯着黄河以南。
不过。皇帝现在也穷得厉害。对西军诸将地请饷行动视而不见。只推说。你们已经归河北宣抚司节制。要钱。去问李纲。
面对着这种没有担待地皇帝。众将也只能苦笑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大家心中已有定计。看来。第三次太原之战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反正皇帝同金人地和议条约上也写着要割让三镇。大不了把太原给女真人算球了。不就是一座城市而已。丢了。以后再找机会夺回来就是。但军队若被打垮。损失地可是自己地前程。
正当大家犹豫着是不是把防线往后撤一撤地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李纲答应为各路大军提供所需地粮草、物资。并补发军饷。计算十万贯。
一切地犹豫都烟消云散了。五路大军地统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再也不敢耽搁。立即骑上快马跑过来报到。
五路大军兵力参差不齐。人马最多地一路是折可求。有六万多府州兵。最少地是解潜。只有一万二。而且。各路兵马里前线地距离也各有不同。
听说这次下发的粮食不过十万石。现钱十万贯。该给谁多少,该先给谁后给谁,都值得推敲。
事关切身利益,众将这次动作出奇地快,都回信说当克日起程,共商军国大计。
河北宣抚司行辕还设立在前隆德府衙门中,此时正值盛夏。知府衙门大堂热得厉害,李纲就将会议地址该在后院。这里有一半亩荷塘,夏风从高大的香樟树梢吹过来。穿过曲廊。掠过荷花池,已经变得分外凉爽。
但众将心中却说不出的燥热。每个人都绷着脸,用戒备的目光观察着身边的同僚。
在座的西军将领们以前随童贯征西夏,剿方腊,讨契丹,交往十多年,一个个熟得不能再熟。大家都知道,上一刻大家也许都还某将军某帅地喊得亲热。一旦看到军饷,下一刻就会争得面红而赤。
一阵轻巧的脚步声传来,李纲和杨华从院门口地月门走进院子来。
一个侍卫模样的人大声喊道:“河北宣抚司李大人到!”
“见过李大人。”所有的将军都站起来同时作揖。虽然内心中对李纲很没好感,但不可否认,李纲巨大地声望和人格魅力还是对这群桀骜不驯的将军们有很大的震摄力。
即便是折可求,也态度恭敬。自从种师道病辞、种师中阵亡,姚古被流放之后,折可求隐约有扛西军大旗的味道。而折家所统帅的府州兵战斗力极强,又自成体系,不怎么受朝廷节制。
李纲也不是第一次统兵,神色镇静地走进来,满目都是精光。他也知道自己已经失去皇帝信任,今后也没有再回中枢的可能,也许这次主持山西军事是他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挑战,大概也是最后一次吧。强烈的斗志充盈内心,让他更家刚强。
“都来了,免礼吧。”李纲示意大家坐下,现在也不是客套的时候,他坐在上首位置,朗声道:“各位将军,太原已经被北奴围困半年。三镇乃国之屏障,三镇在,宗庙陵寝安。三镇失,中国不存。
现在正值盛夏,宗翰主力还在云中休整。太原只剩银术可两万多人马,兵力匮乏,加上天气炎热,金人水土不服,士气低落。
此时若不开战,等到秋后北努主力南下,如之奈何?北奴虽强,我大宋西军也是精锐强军。以二十二万之众,挟泰山以超北海,要破两万金军。举手之劳尔……”
众听李纲在上面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大道理,都有些不耐烦。大家冒着毒日头跑隆德来是要钱要粮地,说这些大道理做什么?
可饥饿的军队还指望着李大人呢,就不能不继续经受李纲的理论轰击和道义折磨。
在对李纲的长篇大论充耳不闻的同时,众人又拿眼睛仔细观察起他身边的杨华。
杨华最近病得厉害,身体瘦了一圈。看起来满面疲惫,人也没什么精神。众将看了,心中都很是不屑,心道,原来也不过是一个普通角色。所谓每战必胜,估计也是夸大其辞。不过,这家伙是皇帝的心腹爱将,能够这么年轻就做到了实授的观察使一职,运气实在是好。
李纲很满意大家恭敬的态度。他喝了一口茶水,继续安排军事计划,“如果没什么意见。各路大务必与七月二十七日那天同时动手,齐歼北奴于太原城下……”
听到这个计划,院子里诸宣抚副使、制置副使、察访使、勾当公事等都小声骚动起来。
杨华在李纲身边也听得有些烦躁起来,李纲真是太能说了,又不拿出实惠,在座地各人都老的成精的人物,谁耐烦听他的唠叨。
是时候打断李纲的口水话了,他立即站起来,装出一副很激动的模样:“大宋必胜!”
李纲很满意地看了一眼地杨华。微笑道:“各军所需的粮秣、军饷都准备好了吗,又如何分配,你说说。”
“是。”杨华从怀里掏出一纸条,念道:“折可求部,粮草三万石,钱四万贯;解潜部,粮草八千石,钱一万贯……”
解潜立即跳了起来,叫道:“李宣抚。我军怎么才八千石粮食,这点粮食够什么用?”
杨华道:“解将军稍安勿躁,这次分配方案有两个原则:一,道路远近;二,兵力多寡。兵多的只要要多发放些钱粮下去。至于道路地远近,离战场远地部队开上前线花的时间要长些,路上人吃马嚼,耗费也要多些。这可都是经过计算地。解将军部兵力最弱,军饷自然最少。你部现驻扎在隆德。若开上战场。一路上隆德各县都陆续供给,也用不了那么多粮食。”
听杨华这么一说。众人都说“有理,就按照这两个规矩办。”
解潜还是不服气,李纲瞪了他一眼,“坐下。”
解潜这才恨恨地坐了下去。
杨华心中苦涩,这个后勤主管还真他妈的不好当。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要得罪一批人。不过,老子也不怕他们。
李纲还在继续:“此战的关键是多路并进,要快要猛,不给北奴喘息地时机……银术可阴险狡诈,仔细被他各个击破了……”
这是杨华费了极大心力为河北宣抚司做的军事计划,李纲只不过是照本宣科的复读一遍罢了。
但念着念着,李纲心中突然一动。这是他第二次做统帅,和军队打了这么长时间地交道,李纲隐约中已经把握到一丝兵法的精髓,现在他眼前突然变得清晰起来,笼罩在整个山西战场上空的迷雾也逐渐退去,显出战争所特有本质来…………集中优势兵力,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在适合自己的战场用适合自己的战术,给敌人最沉重的打击。
一领悟到这点,李纲欢喜得要笑出声来。
“折可求部攻占子夏山,打通汾州、太原交通;张思正攻占文水,扫清太谷、清源;解潜攻占南北关,夺取盘陀山隘;刘颌,你去平定军,依旧沿榆次一线朝太原猛攻;范琼部紧随折、张两军之后,做总预备队。”
“遵命!”众人同声应允。
李纲继续道:“千万记住,各路军马必须于七月二十七日那天同时动手。只有各路同时进军,才能给北奴以泰山压顶的打击。银术只有两万多人马,还得留一半围太原。能出动的兵力更少。无论他如何狡诈,也只能阻我一部。其余各路依旧能打到太原城下。哈哈!”李纲大笑:“二十二万对两万,还是多路并进,我看那银术可如何应对。诸君,此战我军必胜!”
众将已经拿到他们想要地,自然也没兴趣听李纲再唠叨下去。会后,同杨华办理了物资交接手续后,都各自回去了。
在离开隆德之后。各军的信使又都同时出发,将李纲多做的这个军事计划报备枢秘院,请天子定夺。
这是规矩。将从御中,不管前线战事如何,必须按照皇帝事先所发下的阵图严格执行。各路大军也各自为战,互不统协。
河北宣抚司虽然做好了军事行动计划。但各路将军们却并没立即执行,这事还得等皇帝点头才行。
李纲这个宣抚使再大,还能大过皇帝?
就这样,杨华和他手下的参谋部为宣抚司所做的这个军事计划从一开始就没被大家放在心上,这一点他也看出来。
看来,不经皇帝点头,这个计划就有流产的可能了。
本来,让李纲将这个计划上报朝廷最好不过。可是,从隆德到开封。千里迢迢,公文在几个朝廷主管军事地几个部门按程序走上那么一遭,也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
这一战必须尽快开打。再拖下去,粮食一吃光,还打什么仗,自己先散了!
沉吟了片刻,杨华难得地提起笔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