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行-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
张知府忙道:“杨侯,实际上也不需要做太多的改动。我们上次在城上弄的防御器械都还在,直接拿来用就是了。”
“那就好。”杨华很是欣慰,心中感叹,读书人中也是有人才的,虽然他们性格懦弱,可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儒将。这个张孝纯颇有当大将地潜质。如果是我河东军的人就好了,至少可以带一个军。
想虽这么想。杨华也知道,人家好歹也是个知府,可不是自己指使得动地。
“啊。这城墙,这城墙……”一边,正玩得高兴的黄公公突然大叫。
“怎么了?”杨华有些不满,众人的目光也齐刷刷地盯了过去。
黄公公正趴在垛口上望下望去,见大家都看不过,心中有些畏惧。讷讷地说:“这城墙好象有点斜。”
关群早就看黄公公不顺眼了,早就有心拿掉这个讨厌地监军。他不客气地说。“什么斜不斜的,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黄公公有些委屈。眼眶里有眼泪在滚动:“就是斜,就是斜……不信你们看。”
杨华走到垛口旁边朝下看了看。“不斜啊……不对。”
眼前的这道城墙好象真有些斜,角度不太大。可看起来就是有些不对劲。
他忙大喊一声,“拿根绳子过来,量一下。”
等关群拿来一根细绳,杨华将一把刀捆在上面,慢慢地垂了下去。刚开始,刀还紧贴着城墙根子,可等放到底,绳子却悬空了,离墙根足足有一米。而且,角度也大到十度左右。
“你们说,这城墙会不会倒下去?”杨华铁青着脸问,眼神很不好看。
“啊!”城墙上的人都叫出声来。
张知府一拍脑袋:“我倒忘记了,以前这里金人挖过地道,估计把地基都挖松了。”
“这是怎么回事?”杨华忙问。
张孝纯回答说,太原城墙墙顶宽七米,墙根厚二十米,墙顶与墙根厚度的比例严格按照一比四的比例建造,按说是非常坚固地。
当初在建造城墙的时候,为了减轻城墙对地表地重荷,避免城墙塌陷地危险,还在城墙的两端建筑坚固地墩基,以后在墩基上交错支架多层大粗木排,把城墙对地表的压力通过木排转移到墩基上。
不过,太原城自赵光义和潘美建设新城距今已经两百多年,这些深埋在地底地木排估计已经腐烂。再被金兵一挖,城墙下面早就被掏空了。
“原来这样,难怪黄公公说这城墙是斜的。”杨华偷偷擦了擦汗水,笑眯眯地拍了黄公公地肩膀一把,“多谢黄公公,若不是你目光敏锐,等将来大战一起,北奴的冲车冲上几次,这一面城墙可都要垮了,你可救了满城百姓的命啊!”
黄公公被杨华这么一拍,吓得身子一颤,他越看杨华的笑容心中越是害怕,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众人也都连连说:“好险!”
张知府满面忧愁地问:“杨侯,这该如何是好,总不可能那城墙挪到一边重新搭木排吧?”
“当然不可能,也没那工夫。”杨华摸摸头,说:“我去找老万商量一下,看他有主意没有。”
“那……我也去。”
众人也不多说,忙随着杨华从城墙上下来,急冲冲地朝万千那里跑去。
走到半路,杨华突然停了下来,一拍大腿:“我有主意了。”
“主公可有什么妙计?”关群忙问。
“哈哈,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杨华大笑。
他已经有了主意,在后世,他曾经去西藏旅游过一次,途经川藏线公路。那条路地质情况复杂,塌方和泥石流是家常便饭。为了固定路基,工程技术人员采取灌浆和打横柱的办法。
也就是说,先在路基上钻出无数个大洞,然后将水泥灌进去。等水泥一凝结,路基就变坚固了。
现在,挖洞用操心,城墙下面已经被金人挖都到处都是甬道,到时候只需将水泥灰浆灌进去就是了。
可现在的问题是没水泥啊!
杨华依稀记得一点水泥的配方,不过是石灰、煤炭、黏土和石膏而已,这些东西山西有的是。他准备找万千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烧些出来。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水泥
 更新时间:2009…9…18 17:14:35 本章字数:3951
杨华见到万千的第一句话就是:“万千,你这里有多少小高炉,炉温多少?”
在没有相应的计量单位之前,炉温这种东西好象万千还真没办法回答,他茫然地摸着光秃秃的下颌,说:“反正火力很大就是了。不知侯爷问这个做什么?”
山西一地本就出产优质煤炭,而煤炭在市民生活中的普及也由北宋始,至于末年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生活燃料。在开封就有几个极大的煤炭储藏场。苏东坡的《石炭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碳……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可见煤炭不仅仅做日常燃料使用,也广泛用着冶炼之用。
万千这里囤积了大量的煤炭,这还是上次太原围城战时张知府从山上运回来的。因为守城需要大量木柴做为城防资材,断不可当烧柴浪费了,因此,城中百姓很自觉地使用煤炭生火做饭。
因为山西煤炭实在太多,张知府居然一口气在城中储藏了了上百万斤煤,现在万千的制造司还在使用太原八个月前的库存。
就杨华所知道的,在制造司旁的煤堆场上,那些已经放置了太长时间的煤炭已经在空气中失去了光泽,表面还长了一层野草。
杨华回答说:“想烧点新鲜玩意,你且回答我,炉子的温度如何。”
万千摸着鸡蛋一样地下巴沉吟片刻。回答说:“窑子我这里还有九个,不太大。至于火力。我也弄不明白你说的温度究竟是啥。我们炼铁地只看火苗的颜色,红色最低,青色火焰最热。放心好了。连铁都能融了,还怕火力不够?侯爷是要炼钢”
“那就好。”杨华松了一口气,道:“其实我烧的不是铁,我要烧石头,就是石灰石,你有没办法把石头给我烧成液体?”
万千一抓头。说:“这事难度大,石灰石一烧就裂了。然后变成石灰。若要烧成水,你这可就为难小老儿了。我想想。”
“好。给你一壶茶地时间,我等。”杨华拉了张椅子坐到他身边。
“对了。侯爷究竟要烧什么东西。有什么配方。您得先说清楚了我才好动手啊!”
杨华仔细地将水泥地特性一一说分明。道:“这东西说起来同刷墙壁地石灰一样。是一种凝固剂。和水糊上去之后。一旦凝结比石头还硬。”
万千眼神大亮。口中啧啧有声:“如果真有那种东西。将来建房造屋可就方便了。不过。你这么一说。我倒有些明白了。是不是同砌墙时地黏土一样。如果那样。还费那么大工夫做什么。直接用黏土和上糯米就是了。一样坚如钢铁。”
杨华又好气又好笑:“我哪里去弄那么多糯米。这么糟蹋粮食是会有报应地。好了。不同你扯这些。这水泥地配料是这样。你且记一下。石灰石。黏土。页岩。”
杨华以前读书地时候曾经看过这方面地资料。依稀记得一些。
“我就说嘛。要烧成汁液。光靠石灰石是不成地。”万千恍然大悟:“如果加进去黏土和页岩。应该没任何问题。不过……”
“不过什么?”杨华有些发急。
万千:“不过,就说炼铁吧,铁矿石一烧,因为传热快,又是粉末状态,里外温度一样,很自然地烧成了铁水。可你这几样都是石头,一烧,里外温度不一,自己先就碎了。外面烧融了里面还是石头,等里面烧融,外面已经变成了灰,火候不好掌握。”
杨华笑道:“那就全部磨成粉末,如果你觉得温度不够,还可以加点煤粉进去啊!”
“这个主意好。”万千一拍大腿,对身边地儿子说:“万全,我们有多少太水磨?”
“有两大三小五台水磨。”万全回答说。
太原紧邻汾河,城中有两条河流,这是全城人的生活用水来源。城中还有三十多家碾坊。制造司也装了五台,用做一个种替补地动力资源。
“那好,把所有人找都来,准备磨石头。”
磨石头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儿,石灰石本身很脆,用榔头一敲就变成了小颗粒,再和上页岩和煤炭,往磨中一磨,就磨成了一种面粉一样地东西。即便其中夹杂了大量的煤粉,但颜色却是一种诡异地紫色。
这大概就是烧制水泥所用的生料吧。
完事齐备,只差进炉。
“好了,放进去吧!”杨华满意地点了点头。
事实总同人们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打开已经烧得热气逼人的窑门,这些粉末刚一倒进去立即变成一片熊熊的火光,顿时烧了个干净,不留半点痕迹。
“怎么会这样?”杨华傻了眼,问:“是不是温度高了?”
“不是。”万千想了想,“粉末不成,我们就搓成丸子试试。”
“对。”万全在旁边插话:“都用水和了,搓成黄豆大的。”
于是,众人又都将这一堆生料用水淋湿,用筛子筛成黄豆大小的丸子。
这次进炉要顺利许多,等这些丸子一送进去,不片刻,所有的生料都变成了红色,再不像先前那样火光熊熊。
笑眯眯地关上窑门,万千说:“成了,侯爷且等片刻。”
杨华:“你的片刻是多长时间。”
“三个时辰吧。”
“这么长时间啊……这样。我先回衙处理公务,有消息你再来通知我吧。”
“是。”
回侯府之后。万千那边不断有消息传来:“禀侯爷,丸子都烧透心了。”
“禀侯爷,丸子都烧成铁水了。”
“禀侯爷。丸子又开始凝结了。”
杨华越听心中越是欢喜,好不容易等了两个时辰,实在等不下去,索性又骑着马跑了过去。
“可以开炉了吗?”
“应该……可以了吧!”万千也是第一次烧这种东西,心中也没底。
“那好,开炉。”
“呼!”一声。窑门大开,两个浑身**地匠人提着四米多长的铁钩伸进高炉中去。钩住放置水泥生料地陶器。一拉,火星四溅中两百多斤已经烧结好的水泥丸子出炉了。
因为刚出炉的丸子温度极高。杨华也是等了半天才敢用手去碰。
捏起其中一颗,用锤子一砸。很脆,有点砸玻璃地感觉。黑糊糊的粉末微微有些反光。好象不是传说中的水泥啊!
杨华微微有些失望。
“是这东西吗?”万千问。
“也许是吧,不管了,先磨成粉末再说。”
一声令下两百多斤弯子全部磨成粉,看来来还是不像水泥,用水和了也没任何黏性。
杨华心中也是发狠:你不粘,我让你粘。
又命人将石膏磨粉加了进去,其中还加了大量的黏土粉。这样的大杂烩看起来倒有些水泥的颜色了,颜色也变成灰仆仆地白色。
“侯爷这是是都往里面加呀!”万千感慨,说:“我算是明白了,只要能够增加其强度,无论加什么进去什么都可以。对了,我这里还堆了不少铁矿石,要不要也加点。”
万千的制造司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大铁厂,里面堆了不少铁矿。一般来说,山西一地所产地铁矿石按分类来说属于褐铁矿,看起来就同紫色地泥土没什么区别。
“加,加进去。”杨华一咬牙,说:“把泥工找来,我们砌一堵墙试试。”
城中泥工不少,砖也很多,太原附近本就出产页岩,而页岩本身就是制砖的好材料。城外本有几个大砖窑,还有不少成品砖。
等砖运来,杨华命人挑来细沙用水泥和了,在制造司砌了一面墙壁,又顺手给万千地衙门外弄了个水门汀地面,说:“好了,过两天我再过来看效果。如果好,就在太原大量推广。对了,这水泥还需要养护,尤其是地面。”水泥是一种水凝结物质,在使用之后要不断浇水保持湿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