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行-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而言,他只显露出经济和文治的一面,而文吏正是河东军最缺乏的人才。古松虽然是文人,可现在的他还像一个文人吗?至于关群,法家弟子,更擅长军略和权谋,让他弄阴谋诡计没问题,若叫他去当一个县令,估计会抓瞎。而张孝纯可不是他杨华的人。
既然有李纲的推荐,对于李纲的眼光杨华还是非常信任的。所以,他有意让他将整个河东镇的行政事务都一肩挑起来。
熊熊火光中,杨华微笑着问虞允文:“彬甫,看你情形来我太原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怎么不来见我?”
虞允文淡淡一笑:“杨侯这段日子忙于与北奴作战,允文不懂军事,来了也帮不上忙。我见太原有不少孤儿流离失所,与其去你那里吃闲饭,还不如做些于国于民有益之事。”一边说,他一边指挥那二十几个小孩子帮他搬运书籍。
其实,虞允文虽然年纪不大。却颇有几分名士的派头。他是四川人寿人,离三苏老家眉州不过百里。眉州一地自古文采风流,群贤汇萃,受他们影响,虞允文也是一个骄傲得不得了的人,骨子里有一种文人特有的傲气。
若让他径直登门拜访杨华。心中却是大不愿意。自觉折了身份。
其实。当初在豫章巧遇李纲时。当时李纲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不但学问极高。对各种杂学也有研究。正是军队所急需地人才。
李纲是越看这个年轻人越喜欢。又回想起杨华那里。武将一抓一大把。但手下却没什么文治人才。便极力推荐虞允文去山西找杨华。
老实说。虞允文内心之中还是很不愿意地。他今年刚**。自负才学出众。想走科举正途出仕。让他去给杨华当幕僚未免又**份。
最后还是李纲说。今年没有科举。本来当今天子初登大宝要开恩科地。无奈山西战事悬而未绝。在宋金两国战事彻底平息之前。陛下估计也没开科取士地想法。反正你也要上京。不如先在太原杨华呆上一段日子。看能不能帮上些忙。等战争结束。直接南下去东京应试。也便捷。
说到最后。李纲很严肃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彬甫怎可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这一席话说得虞允文大觉羞愧,加上李纲说得也有理。反正他也要去东京应试,不如先在山西等着,山西战役一结束,估计皇帝也该开恩科了。如果现在再回四川,到时候又从四川赶到东京,路途遥远,麻烦得很。
于是,虞允文就顺取道隆德来到太原。这个时候,杨华正与完颜娄室在祈县大打出手,太原那边也找不到人。
而且,就这么走上门去掏出李纲的推荐信,杨华也未必看重自己。
所以,虞允文也不急,反到处收集流落在民间的的孤儿,集中在一起读书,希望通过这一招引起杨华的注意。却不想,今日果然将杨华吸引过来了。
看到那群可爱地儿童,杨华心中一动,现在太原,这样的孤儿可不少,连续九个多月的大战,太原一地至少制造了上千战争孤儿,若都收拢在一起,从小培养,将来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无庸置疑。而且,孩子心思单纯,自然是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正好想他们灌输一些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理念。
一念至此,杨华有些兴奋起来。他道:“彬甫,你不说这事还好,一说,我倒起了个念头。你能不能帮我看看现在太原还有多少无父无母的孤儿,都把他们找来。由我河东镇负责。这些人若没人管,只怕也活不了多久,怪可怜的。我不但要将他们养大**,还要找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
虞允文面色一整,长揖到地:“杨侯慈悲为怀,我替这些孤儿谢过。如蒙不弃,虞允文愿做他们的老师。”
杨华哈哈一笑,扶起虞允文,说:“彬甫要做老师自然最好不过,但光你一个人还不够。不但你,我河东镇地各官各将都要定期为这些儿童讲学,我要把他们培养成文武全才的,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很快,太原的坚壁清野取得了极大效果,两天之内,太原方圆百里之内的石头都被弄进城去,运不走的就地掩埋,所有山林被被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所有房屋都被通通推倒,所有粮食和牲口都被送进太原城中。
其中,杨华尤其强调必须把石头和树木弄走。若落金人手里,将来守起城来可就麻烦了。
上一次宗翰进攻太原时制造了几十台投石机,日夜不停地把炮石射进城来,给守军造成了很大伤亡。八个月地围城战,太原附近再找不到一快比拳头大的石头。
至于树木。更是制造攻城器械的主要原料。云梯、冲车、鹅车、投石车都需要大量的原木,而这种东西宗翰又不可能千里迢迢从云中带过来。
在所有攻城器械中,最重要的就是投石车。这东西地投射原理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巨大地杠杆,春秋时已经开始使用,到隋唐时变成攻守双方最重要的武器。
宋代抛石车按组成杠杆地杆数划分轻重级别,几杆就称为几“梢”。重型的五梢和七梢。需要一百五到二百五十人拉绳,抛射上百斤地石弹,多用于守城。
中型抛石车有的装有四轮,可供野战使用。而最轻型地只需两人拉放,石弹仅一斤重,虽然弹丸不大,但击中人也会致残,击中要害也能致命。
现在。金人已经尽得辽地,俘虏了大量的辽国汉人工匠,这种先进技术自然就被他们获得了。在上次开封保卫战时,郭药师的部队甚至使用当时最先进地对重式投石机。
北宋末年是冷兵器战争各种战法和技术的最高峰,新技术和新器械的使用让战争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在百年之后的南宋襄阳大战中,蒙古人甚至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襄阳炮。曾投射了将近两百斤的大石,将地面砸出一米深的大坑。
杨华无法想象,一旦宗翰死心要拿下太原,一夜之间在城外建起上千架炮车,到时候将是何等光景。
以粘罕的疯狂。他肯定会这么干地。
炮兵乃战争之神。虽然还处于冷兵器时代,但投石车的大量使用在激烈的攻城战中。还是发挥出让古人难以想象的威力。
作为一个现代人,杨华知道其中的厉害。
这次出城为时两天。因为在河东镇控制的范围之内,也不需要多少护卫。杨华索性让虞允文带队去接收那些失去父母地孤儿子。自己则只带着两个卫兵四下巡视。一路上,到处都是拖家带口的百姓,滚滚而来,又迤俪而去,哭声喊声不绝于耳。在百姓的身边是如虎似狼的河东军士兵,一个个面露凶光。
百姓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肩膀上都扛着家什,反是能搬走的,一针一线都不肯丢弃。更离谱地是,杨华居然看到一个农民仅凭一人之力就将一只巨大地风斗扛在背上。这东西重到两百斤,两米长,一米五宽,被他背在身上,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座小山。
杨华吓了一跳,忙呵斥道:“扔了扔了,这东西弄进城去也没用处,以后你们又不当农民,还拿风斗做什么?”
那个青年农民憨厚地一笑,说:“这东西是祖上传下来的,扔了可惜。再说,俺农民出身,保不准哪天还回家种地呢,到时候还要现做。”
杨华又好气又好笑:“你力气倒不错,来当兵吧。”
“不当兵,坚决不当兵。”那个农民吓了一跳,连连摇头。
“呵呵,不去就算了,放心吧,你一身力气,哪里都能求一口饭吃……对了,风斗卖不,我给你两百文钱。”杨华说笑着将一串铜钱塞到他手里,然后命令身边地人同时动手将那座风斗一把火烧了。
这个农民遇到杨华也算运气好,至少还得了两百文补偿,其他人可没这么好运气,房子被推倒,庄稼和山林被焚毁,还得被人逼着进城去。
看着惊慌失措的百姓,杨华心中有些不好受。若时间足够,他还可以派人下乡去宣讲这次坚壁清野地意义,并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补偿计划。可金人大军马上就来,哪里还是时间弄这个?哎,这次算是欠下太原人民地帐,只能在将来慢慢补偿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斥候来了
 更新时间:2009…9…18 17:14:38 本章字数:4089
落日缓缓坠下西面的山岭,天上是红彤彤的火烧云,看得出来,明天必将是一个艳阳天。汾河水在脚下无声地流动着,万物都沐浴在这一片红色当中。
最近天气很好,已经好几天没下雨了,秋老虎总算过去,从北方吹来的风中带着一丝凉意,让人竟觉得有些冷。
汾河的水量也很小,很多地方都露出了滩涂。河水很缓,猛一看,好象是凝结成一快的铜板。
杨华带着杨志和一个侍卫来到汾河边的一个丘陵上,现在已经是傍晚,巡视了一天之后,三人感觉有些疲惫,便停了下来。
马也累了,另外一个侍卫从河里打来一桶河水饮马。而杨华和杨志则在一边胡乱地吃着干粮。
杨志:“侯爷,天色已经不早,饮马之后还是尽快进城去吧,这一带虽然在我河东军队控制之中,可金人离这里已经不远,我估计他们也会派出斥候。”
杨华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不过是几个斥候而已,能有多少人,三骑、五骑?难道还能派出大队人马不成?若遇到,直接杀了就是。我杨华可不怕,你杨志怎么也算是我河东军的第一高手,怎么怕成这样?”
杨华这话让杨志面上一红,他本就是一个谨慎、懦弱之人,心中虽然恼怒,但职责在身,却不敢有丝毫马虎。忙道:“侯爷,我是你的侍卫亲兵指挥,要对你的安全负责。倒不是末将胆小,实在是职责使然。若侯爷觉得末将呱噪,大可将我派到下面去带部队,换一个人就是了。”
杨华一笑:“我知道你一直想下部队,不过,本侯偏不遂你心愿,老实在这里呆着吧……今天晚上就在这里歇了,明天还要到其他地方看看。现在回城,明天又要出来,麻烦。”
杨志大惊:“侯爷不可,我们人少,若真遇到敌人斥候如何是好?”他跪在杨华身前。说:“到时候末将战死不要紧,若让北奴伤了侯爷,末将百死莫赎其罪。侯爷是我河东百姓的主心骨,为了太原军民,请侯爷还是回城去吧。”
杨华有些焦躁。一把将他从地上拉起来,“你这人还真是麻烦,本侯说了,不回去,快起来。”去不想。这一拉竟无法将他从地上拉起来。
杨志依旧低声哀告:“侯爷。你若不回城末将军今天就跪死在这里。”
杨华大怒。冷笑:“你要跪着过夜就由着你。还反了你啦?”
二人正僵在那里。那个饮马地侍卫突然指着远方低声叫道:“敌人斥候!”
杨志吃了一惊。猛地从地上站起来。手摸到刀柄上。护在杨华身前。
杨华也是惊惧。放眼望去。却见远方纠缠着走过来四个人。一边走还在一边大声叫骂。看他们地打扮。其中两人却是河东军地装束。而另外两人则挑着担子。
“不是敌人。”杨志松了一口气。
杨华点点头。“大概是坚壁清野回来的士卒吧。你们也不要惊动了他们。”看四人边走边闹,好象在争执着什么。杨华心中好奇,决定在旁边偷听。听他们究竟在吵些什么。
“是。”
很快,四人就纠缠着走到杨华他们所处的小丘陵山脚。
两个河东军士兵士兵一老一少,年纪大的那个大约四十来岁,满面都是沧桑。年轻地那个稚气未脱,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清澈透明。
再看那两个农民却长得身材魁梧,很是剽悍。
那个老卒正用手抓住一个农民的挑子大声哀叫:“老乡,随我们进城去吧,北奴马上就要来了,留在城外一旦遇到女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