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行-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你倒责怪起朕来了……”屋中人一急,不住地咳嗽。又传来一片慌乱的声音,有太监惊慌地喊,“陛下,陛下!”
“扑通!”一声,有人栽倒在地。
有太监大喊:“快来人啊,陛下昏倒了,传太医!”
杨华一惊,忙从雪地上站起来,大步往里面冲去。
两个禁卫栏在杨华身前,杨华大怒,“滚开!”一把推开二人走了进去。
同上一次分别时相比,皇帝已经瘦得不**型。一张脸淡如白纸,颧骨高高坟起。现在的他呼吸很微弱,只胸口时不时起伏一下,让上面沾的热血显得异常醒目。
杨华吓了一跳,这皇帝怎么变成这样了,简直就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现在的皇帝和死不得。一死,开封就完了,他杨华、河东军和满城百姓都要随皇帝一起陪葬。在封建社会,皇帝的驾崩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而且,皇帝也是被自己气的。若就这么死了,他杨华也就变成国贼,只怕连皇宫都出不去。
杨华忙扑到皇帝身前眉头问:“陛下上半年还好好的,现在怎么这样了?”
一个满面泪水的太监回答说:“陛下修炼太猛,又常服仙丹,身子亏虚得紧。”
杨华脑袋里“嗡”一声,仙丹一说本就是无稽之谈,其实不过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有毒物质,这东西是会吃死人的。
他忙撬开皇帝的嘴巴,定睛一看,里面堵满了浓痰。皇帝大概是也被自己气得痰迷心窍,休克过去了。也顾不得脏,杨华忙俯下身体,嘴对嘴将皇帝嗓子里的绿痰一一吸出了。
众太监看得目瞪口呆,面上都带着恶心的表情。
杨华又在他胸口按了几下,良久,皇帝这才悠悠醒来,“朕可是大行了!”
太监们都欢呼起来:“陛下活过来了,陛下活过来了!”
这个时候,太医才冲冲跑来,折腾了半天,开了剂方子,说皇帝只是虚火上升,不碍事的,吃点药就好了。说完,提笔写了几行字,就跑了。
历来,太医院的药方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东西。只要吃不死人就算成功,至于治病,却不在太医们的业务范围之内。太医开方讲究一个稳字,宁可不治病,但绝对不能让皇帝吃出毛病来。
杨华漱完口后,一个太监过来小声说:“杨大人,陛下精神好些了
经过这一翻折腾,杨华和皇帝也没心思在对嘴。
皇帝赵桓喝退左右,就留杨华一个人在精舍,他躺在胡床上,流着眼泪对杨华说:“杨华,刚才听内侍说,是你用嘴吸的痰,朕这条命是你救回来的。朕一直怀疑你,这一点朕也不隐瞒于你……你对朕还是忠心的,朕不是石头人,你的情义我怎么会不知道。”
杨华:“陛下,杨华本是一个普通士卒,是你把我提拔到一镇节镇的位置上。杨华报答陛下的恩情还来不及,哪里还敢有其他心思。臣这次违旨来东京勤王,是心里头着急啊。臣也想过,将来
被御使们弹劾,甚至会被罢官免职,可是为了陛下的了江山社稷,为了报答陛下的隆恩,臣的个人得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说着话,杨华装出一副激动的样子,哽咽着说“陛下若要治罪,不妨免了杨华这个劳什子节度使,我还是去当我的大头兵。”
皇帝苍白的脸上突然带着一丝红润,他伸出一根手指,“杨华,你当朕是昏君吗,怎么可能自毁长城。朕这条命都是你救回来的,你杨华若不忠心,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忠臣了。放心吧,将来若有御使弹劾你,朕拼着他们的噪一概留中不发。”
闻言,杨华心中一阵狂喜。
自己刚才虽然被恶心得受不了,而且又表演得这样投入,总算顺利地渡过了这一关。
不过,他心里头还是很不以为然。不禁对这个皇帝有些鄙夷:太没有原则了。
换自己做这个皇帝,我管你是不是替我吸痰,在江山社稷面前,一概没有人情讲。工作归工作,情义归情义。
这个皇帝当得有些不合格呀!
不知不觉中,杨华发现自己的心态有些朝枭雄方面发展,这一发现让他心中有些震恐。
杨华心中还是一阵平静,并不为重新得到皇帝的宠信而欢喜。但表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惊喜激动的样子。他忙跪在地上,挤出几滴眼泪,痛哭流涕:“陛下啊,臣有罪,有罪啊!”
皇帝叹息一声:“起来说话吧,聂昌的事我不怪里。杀聂昌的是赵子清,别以为朕是傻子。”
杨华忙站起来。
皇帝和臣子二人又感叹了半天,终于说到开封之战的正题。
皇帝问杨华:“杨华,你觉得这一仗我们能打赢吗?”
杨华忙提起精神小心应对:“要想全歼北奴没任何可能。不过,要想保住开封却不成问题。北奴远来,供给线漫长,兵也不多。拖下去,各路勤王大军齐来,又是第一次开封之战的翻版。到时候,宗望肯定会灰溜溜退兵的。陛下毋庸担心。”
“真的能打赢吗……”皇帝有些迟疑,他虚弱地说:“杨华,你觉得有没有和北奴议和的可能。”
杨华心中一凉,暗骂一声:果然狗改不了吃屎,人家都打到你家里了,还想着求和服软。
杨华苦笑:“陛下,议和,还怎么议,给钱割地。这次和议,不但要赔付大量的金银,估计光三镇之地也没办法满足金人的胃口了。宗望若开口要河北之地,陛下给不给?给他,不但大片国土沦丧,东京就完全暴露在金人大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可是皇帝彻底地颓丧了。
杨华沉吟:“陛下,能战方能求和。臣以后,如果能在开封给宗望一个沉痛的教训,虽然不能全歼金军,但只要能打疼了他,以后金人也不敢再犯我大宋。打吧!”
“朕也不是不想打。”皇帝面上一片潮红,甚至有些微微出汗:“可是,太上皇还在他们手里,朕开战,金人恼羞成怒害了他,朕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杨华大感丧气,这都什么时候了,这个皇帝还在想着他的权位。只怕现在他的心中巴不得宗望杀了太上皇,可又不敢承担这个骂名。
现在的形势对北宋很不利,打吧,宗望拿太上皇做人质。不打吧,金人的**是无止境的,总不可能把东京让给女真人吧。
皇帝这是想让自己背负害太上皇的骂名啊!
如果那样,杨华以后也不用混了,老子才不当这个笨蛋呢!
想到这里,杨华心中一亮,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对皇帝说:“陛下,臣觉得是可以开启和议的时候了。我大宋可派出使节同金人和谈,但条件得由我大宋来定。”
“说下去。”
杨华:“我大宋的条件是释放太上皇,释放所有被俘大臣,金军退出宋境。两国以当初宋辽边界为界,三镇不割,岁币取消。”
皇帝有些吃惊:“这样的条件金人会答应吗?”
杨华握紧拳头:“宗望若不答应,臣打到他答应为止。”
“可是……太上皇怎么办?”
杨华道:“金人若答应,太上皇自然会回来。若不答应,要害太上皇,那是金人违约在先。臣只能说这些了,至于怎么决断,还请陛下圣裁。”
皇帝的脸阴晴不定,良久,他才叹息一声:“杨华跪下听旨。”
杨华忙跪了下去。
皇帝用虚弱的声音说:“命杨华为亲征行营使,总领开封防务,兼议和使,全权负责宋金两国和议。”
“臣领旨!”杨华松了一口气,有这道圣旨在手,东京战局总算控制在自己手中。靖康,终于由我做主了。
说完这些事,君臣二人现在终于又和睦如初。皇帝吃了些药,精神好了许多,他同杨华说了些闲话,觉得腹中饥饿,命人送来两碗莲子羹,让杨华陪他吃了一碗。
从头到尾,皇帝没有提让河东军进皇城的事,杨华也知趣地没提这岔。
皇帝甚至还说,如果将来宋金和议成功,不妨给金人一些犒赏钱,至于割让三镇,反正中山和河间也在金人手里,到时候实在不行,就割给他们。至于杨华的河东镇就不割了,杨华还是替国家看守门户,也不用移镇去成都。并说,如果可能,将来让杨华知枢秘事,总领全**事。
杨华也不把皇帝的话当真,他只希望尽快把金人打退,回山西去当他的土皇帝。
皇帝又说,将来金人退兵,杨华也不可掉以轻心,还得带兵尾随礼送,同相州的赵九一起把金人送出宋境才好。
说了半天话,眼看着天已经亮了。杨华这才起声告退回大相国寺,他回行辕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众将集中在一起,将事情的始末一一说完。
最后道:“我要派使者去见宗望,谁愿意去走这一趟。一直以来,我大宋都派文官去议和,没得丢了我汉人的面子,也让人瞧不起。这次,定让北奴看看我汉家男儿的真面目。”
“末将愿往!”
众将都站了起来。
杨华看了众人一眼,道:“杨再兴去。”
“多谢侯爷大哥。”杨再兴大喜。
杨华站起身来:“去告诉宗望,要么无条件撤兵,要么战斗,我大宋绝不签屈辱的卖国条约!”(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返回目录(快捷键:回车)  下一页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王殿
 更新时间:2009…9…25 15:31:31 本章字数:3692
再兴自去准备议和事项等众将都退下后杨华还是毫一天两夜没合眼身体虽然异常疲惫但神经却是十分兴奋
河东军的中军行辕设置在大相国寺的天王殿中,殿中的墙壁上都绘着精美的壁画。
李鹞子选择这里做中军行辕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这一带也只有这里地方宽敞些。大相国寺是北宋的皇家寺院,占地五百余亩,有僧侣一千余人。开封战事一起,院中的僧侣讨逃了不少,到现在只剩余三百来人。所以,河东军几千人进驻其中虽然觉得挤,却也勉强能够住进去。
为了腾出地方,河东军甚至拆了几面围墙,又将花园里的花木都砍掉,在寺庙里竖起了帐篷,活生生将一个佛门净地变成了大兵营。好在寺院的方丈很开通,并不为此事同杨华扯皮。
说起大相国寺,就不得不提天王殿中的壁画。据说,这几副壁画都是唐朝大画家吴道子手绘。
宋神宗熙宁七年时朝鲜的崔思训带了几位画家来寺,将寺内所有壁画临摹回国。
杨华前世也是一个大学生,对于这种难得一见的古迹自然有相当的兴趣,就命人燃起蜡烛,仔细地端详起来。
话说,吴道子的画也没什么开头,壁画上绘制的不过是一些佛门神话故事。杨华看了半天,感觉不到其中的妙处,正要叫人准备早饭,突然听到身边传来金属般的嗓音:“听说这大相国寺本是战国时信陵君的府邸,地方果然大呀!”
杨华回头一看,原来是李鹞子。他笑道:“你一个党项人也知道这段故事?”
信陵君本名魏无忌,四战国时代的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在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李鹞子长途奔袭开封,又接连苦战,但精神依旧旺健,嗓子很是清亮,他一拱手:“禀杨侯,我也是听庙中方丈同我说的。听完他的话后,末将想了半天,有件事怎么也想不明白。特意前来请教杨侯。”
“呵呵。你李鹞子自来就是个鬼精灵。也有想不明白地事情。”杨华指了指案桌边地蒲团。示意他坐下。“说吧。”
李鹞子坐到蒲团上。道:“末将想不明白。信陵君那么大地功劳。魏王为什么不大用。但将他驱除去了赵国。战国时。魏国地处中国心腹。从来就是暴秦东进地必由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