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主要下嫁-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张姑娘和荣老大、赫连将军过来。”赵承玉跟松儿吩咐了一句。

    张晓芳和荣老大等人暂且住在了公主府的南苑,原先那儿是给柳娘酿酒的,赵承玉被柳娘抓走后,那儿的人都给遣走了,一余酿酒的物件都收拾了干净。

    至于赫连南骏,暂且歇在赫连南丞的那院子里。

    他与赫连南丞一同来了赵承玉这儿,几人都到齐了之后,赵承玉才道:“关在姜地大牢的那些贼匪,他们个个勇猛强壮,有武艺在身,比起招收的新兵强百倍,若是,我想将他们交给赫连将军来管教,随着赫连将军去征战,赫连将军意下如何?”

    赫连南骏拱手答道:“他们会是一支难得的精兵,本将军素来治军严厉,定能管教好他们,若是死性不改,军法处置。”

    赫连南骏算是应承下赵承玉的意思。

    赵承玉又看向张晓芳和荣老大,问:“二位觉得如何?”

    “去从军也算是吃军饷的人,还弄保卫国家和百姓,兴许还能立下军功,成为大将军。这样很好。”张晓芳对此很满意。

    荣老大也点了头,当兵总好过当匪。

    赵承玉如此安排还免了他们被释放后,又会被官府以他们是山匪的罪名抓捕他们。

    “另外,二位带着那一百多兄弟从西蒙山下来,若是愿意回家的,可以回家,若是想从军的,明日去赫连将军那儿报道,本宫不会干预。”赵承玉说着,最后目光落在张晓芳的身上,道:“张姑娘谋略非常,若是愿意的话,到军中当个教头或是赫连将军的副将……”

    赵承玉的话未说完,张晓芳就立即答道:“长公主好意,心领了,我不喜与官府为伍。”

    张晓芳这一说,荣老大便接着道:“我还是跟着张姑娘吧。”

    对此,赵承玉并未为难,留了他们在公主府小住了两日,张晓芳就带着荣老大等十多个人离开了姜地,告别之时,张晓芳说要去藏地,准备调查她家被灭门的事。

    给赵承玉的临别赠言是:“天下之大,但愿不见。”

    张晓芳等人离开了,赫连南骏也该离开姜地,回京城。

    “长公主当真不打算回京吗?京中眼下朝局动乱,有长公主坐镇,百官更能心悦诚服。”赫连南骏带有几分恳求的语气问她。

    他来找赵承玉,一是为了救她平安,二来,是想让她回京城去。

    现在京中的状况,他可能要长时间待在京中,等京中平稳后,他就得带兵去江南剿灭荣王等人。其实,他还是想与赵承玉见上面的,至少赵承玉回了京中,他与她多少会有些交往联系。

    可她若是在姜地,那下回见面又要等到何时?

    以前的时候,赵承玉针白新月,对白新月做过那么多心狠手辣之事,他是恨极了赵承玉,可到了姜地之后,赵承玉对他的漠然,反倒让他心中不安起来,隐隐的害怕赵承玉与他会越走越远……

    赵承玉在城门之外停下步子,看着赫连南骏,道:“他应该知道凡是有因果,他既然选择了一人独撑着北朝江山,他就要有这样的担当,他不是个小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是一国之君,放眼望去的是天下、江山和百姓,而不是遇到了困难,就退一步向身边的人寻求安全和庇佑。”

    此话,她说得很正气。

    她心里对赵承桓有埋怨,同时,也对他给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长。

    如此一来,她并不喜欢当一个弄权夺势的长公主。

    赫连南骏无话可说,只对赵承玉道了一句:“保重!”

    就带着人离开了姜地。

    至于藏地那边,赫连南骏早安排了几个心腹精英暗中盯着,藏地知府在藏地多年,恐怕他与藏地的驻军都有些关系,如今江南有荣王带兵盘踞,藏地这儿只要不生事端就好。

    送了赫连南骏后,刚回到府里,见大夫从熊婉秋那屋子里离开,赵承玉担忧问了句:“婉秋病了?”

    “病了有些日子了。公主刚回到府里,怕她生病之事惹得公主心情不好,她便一直没有露面。到底是姑娘家,身子弱,前些日子天气不似先前那般冷了,她一时贪凉,在外头多走动了些,连狐裘大氅也没披,就那样受了寒气。”瑾儿将熊婉秋生病始末都详细与赵承玉说了遍。

    赵承玉听此,心下担忧:“本宫去看看她。”

    说罢,便带着瑾儿去了熊婉秋住的院子,熊婉秋本就是生活在温暖的江南,故而,赵承玉吩咐了人将她这院子里炭火加得要足一些。

    别处只是刚化冰,树木花草也只是抽出了些许的嫩芽来,偏她这院子里树木花草都长得茂盛许多,院中的迎春花都开了。

    熊婉秋缠绵病榻已有几日,脸色苍白如纸,见着赵承玉过来,便要让侍女扶着她起身来。

    赵承玉忙道:“行什么虚礼,病了就好生躺着、歇息着。本宫来看你,反让你折腾,还不如不来。”她扶着熊婉秋躺下,她在床榻上坐下,伸手摸了摸熊婉秋的额头,“还好,并不发热,大夫怎么说?这病了可有些日子了。”

    “病去如抽丝,其实也没什么大碍了,再喝两剂药、休息几日……咳咳咳……”熊婉秋虚弱的咳嗽道,“就是天气还有些冷,咳嗽不好。”

    “那便好,你好生休息,本宫就不打扰了。”赵承玉担心熊婉秋在她面前拘束,惶惶不安,便就即刻走了。

    过了几日后,天气转暖和了许多,熊婉秋的病也好了。

    万物复苏,姜地正好开始耕田种植,赵承玉召了林知府和姜地一众官员来公主府里,商量官府一同为百姓做些什么事,给姜地百姓一个盼头。

    姜地这边,先前去当贼匪的人不少,虽然地广物博,但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农耕情况并不好,富商的主要收入是做皮子生意,粮食这一块差强人意。

    “去年的收成不好,很多百姓恐怕连谷种都没有存下,下官会派人去给百姓发放部分谷种,另外,下官更会身先士卒,亲自下田去帮百姓拉牛耕田,以做表率!”林知府最先开口道,他对赵承玉很是支持,甚至想成为长公主一党的人。

    他围剿贼匪,解除了西山贼匪扰乱百姓多年的隐患,此事已经上表朝廷,皇上也亲自对他颁旨嘉奖,他能立下如此大功,多亏赵承玉和卫谏。

    “林大人做的很好。”赵承玉点头道,她看向坐在她左下角的赫连南丞,问道:“赫连公子曾在江南游历,可有什么见解?”

    赫连南丞早就准备好了一份关于农耕及姜地经济发展的详细文书,他道:“在下查询过姜地往年农耕收成的记载,也对姜地的气候有所了解,姜地严寒酷暑,又少水,基本三年就会出现一次蝗灾,在下所准备的便是关于如何解决干旱和蝗灾的对策。

    姜地四到九月少雨,但是在十到三月雨雪很多,三四月化冰之后,姜地容易出现大涝。在下的想法是将这些水储藏起来,等到大旱时,便可用这些水来灌溉庄稼。西山群山众多,山与山之间,有极深极大的峡谷,先挖通渠道将水引到峡谷之中,设立好几个大水库,这样就可以将水储藏起来,再由水库挖出分水的渠道,直通庄稼地里,给苦水河开出几条支流来……

    至于蝗灾,我从姜地历年的记载中看出,出现蝗灾的那年,必定是大旱之年,水库的设立,基本可以解决大旱之事,另外,就是驯养蝗虫的天敌,鸭子、青蛙等,提醒百姓不要过于捕捉青蛙,另外,涸泽之地,乃是蝗虫滋生之地,要想更好的预防蝗灾,便是先清理好这些地方……”

    赫连南丞口若悬河,款款而谈,将治理水和蝗灾的事,大概说了个清楚:“更详细的资料在下都已经整理好,长公主和各位若是觉得可行,在下就将资料呈上。”

    说完,他朝赵承玉和在座的诸位拱手作揖,方才坐下。

    他来姜地这么久,一直都未能为赵承玉做些什么,他费了很长时间和精力整理出这些来,总算是展现了些光芒来。

    “治理蝗灾那法子,当可行?我听着都觉得玄乎。”一位官员问道,不太相信。

    另外又有人道:“这开山建什么水库,挖沟渠,听着倒是可行,但是费人力啊,眼下已经在开始耕种,无暇分身来做此事,这事恐怕要放在耕种结束之后才能做。”

    ……

    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对赫连南丞画的这个大饼并不十分接受,大多还是觉得赫连南丞只是个善于诗文的才子罢了,这些只是他的设想,没有考虑过实际情况。

    最后还是赵承玉示意大家停下来,她道:“赫连公子提出的建议虽说执行起来有些难度,但是,这两件事办好了,就长久的解决了姜地的耕种条件,一劳永逸。这事还得尽快办。林大人,这事你今日就去落实下去,本宫会让赫连公子前去协助你,有什么需要的,尽可跟本宫说。”

    赵承玉说了话,这事就定了下来。

    赫连南丞随着都林知府去了府衙商议了许久,到了傍晚时才回公主府,将一些所需都跟赵承玉说了,赵承玉也当即安排下去。

    目前是官兵出动一大部分去做挖渠道、修建大堤的事,另外公主府的亲兵派去二百人,赫连南骏留下了二百多人保护赵承玉的安全,也全都派了去。

    赵承玉想让这事尽快办完,自己出了些银子,按照赫连南丞设定的安排,找了姜地所有的乞丐以及一些百姓前去修大堤。

    赫连南丞担心百姓看中官府给赏银,全都去报名修大堤,而延缓耕种,为此调查了户籍,按照家中耕地、人口来限制,一家之中,只可报名一两人来修大堤。如此,既不耽误百姓耕种,又能让百姓赚上一些银子,并且将大堤、沟渠修好。

    这事是个大工程,事情定下之后,赵承玉就派人快马加鞭送折子去京城,京城刚遭遇荣王谋反的大乱,元气重伤,为此,赵承桓只是拨了十万两银子下来,赵承玉自己出了五万两银子,姜地的富商得蒙林知府帮忙追回了被贼匪抢劫的财物,几十个富商一同出了有十万两银子,经费还算充足。

    主要的还是人力,工部那边没有派人过来,赵承玉想过了,戎族那边至少这两年内不会出兵骚扰姜地,而在姜地有驻军有两万多,姜地驻军守将对赵承玉并不敬服,他更亲近赫连南骏一些,为此可能还有些恼恨赵承玉。

    为此,赵承玉若是让他出兵帮忙修建大堤,他定会阻拦推辞。

    “还是在下去说,那个守将曾是我大哥的副将,我去说话,他多少会给我些薄面。”赵承玉和赫连南丞提起此事时,赫连南丞立即应承下来。

    因为经费充足,赵承玉和赫连南丞是准备拿出贰万两银子给姜地驻军的,他们在这苦寒之地驻守,又没有立下大功,故而除了军饷之外,并没有赏赐,故而日子过得不如那些上战场拼杀的将士。

    赫连南丞去找了那守将之后,听到有两万银子的酬劳,他立马答应了下来,派了两千人来帮忙,听从赫连南丞的调度。

    如此,忙活了不足一个月,就将沟渠、水库、大堤都修建好了,西山各地的雪也都融化成水,流入水库之中,免了姜地以往这个月份发大水的灾难。

    “姜地百姓以后不必再受旱涝之灾和蝗灾,赫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