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隋-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若弼大军原定二十天后就可以从陆路到达,只是隋军还是小瞧了高句丽人抵抗的决心,贺若弼的大军被阻于安市城,安市城守将杨万春凭着五千兵力,连阻了贺若弼十二万大军半月之久,贺若弼干脆放弃了与周法尚会师的念头,将安市城围而不攻,大军分成数路,向其他城池扫荡过去。
这一策略得到了效果,史万岁,元、卫文升、韩洪、元威等人各领一军,连拨了高句丽大小数十座城池,贺若弼只派了于仲文,李浑两人向平壤进京,隋军的攻势让高句丽平壤以北处处烽烟,派不出一兵一卒向平壤增援,周法尚也得到了皇帝的新指示,对平壤围而不打,一直等到现在。
“皇上,各军将领都已到了船上,等待皇上的接见。”内侍赵念报道。
“让他们上来吧。”
“遵旨。”
不一会儿,一阵噔噔的脚步声响起,周法尚等人已经登上了顶层,向杨通拜倒:“臣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来人,赐坐。”
听到皇帝的吩咐,赵念连忙指挥船上的士兵,替各个将领搬来椅子,各人又是一番道谢,才斜着屁股坐了下来,麦铁杖,刘虎两人却象一座山一样立在皇帝两边,活象是哼哈二将。
“各位爱卿,你们屯于城下数月之久,辛苦了。”
周法尚等人又连忙起身:“臣等无能,大军围困三月还无寸功,不敢言辛苦。杨勇摆了摆手,让众人再坐下才道:“大军围困平壤是朕的主意,朕并没有让你们攻城,又何说无能?要是再说下去,岂不是朕无能。”
周法尚大吃一惊,正要起身,杨勇用手向下压了一下,不让周法尚起身,道:“朕知爱卿并无此意,此事不必再解释,朕问你,若是再围下去,多久平壤城会断粮?”
“回陛下,这些天来陆续有高句丽人逃出城外,只是大部分是高句丽的贫苦农户,臣审问过后也得到了些线索,平壤城储粮丰富,若要围到断粮,估计需一年之久。”
平壤城依山傍水修建,若要完全围困,再多十万人马或许办得到,眼下虽然隋军守住了平壤各个大门,并挖沟堀壕,要完全堵住平壤与外界的联系还是有困难,隋军也不怕平壤与外界联系,一些路途险境之地素性也不派人防守,不时有城中的百姓从城中也出来后翻跃山岭逃路,隋军多少也抓到了一些,所有可以清楚了解城中的情形。
“一年?”尽管杨勇有准备,还是被这个数字郁闷了一下。
看到皇帝对这个数字不满意,周法尚试探着问道:“皇上,是否要攻城?”
杨勇反应过来:“不,继续围。”
一年就一年吧,不过是多花一些钱和粮食而已,眼下大隋有大草原上的铜矿,国内又有数不清的粮食,比起损伤几万人来,围久一点未尝不可,何况用一年的时间能攻下高句丽,已经是了不起的功绩了。
不过,大军在城下也不是要无所事事,相对于躲在平壤城中的数万高句丽军士来说,贝水南岸的高句丽大军才是一块肥肉,如今该是拿下他们的时候了。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四十五章 计定
     “周爱卿,新罗,百济两国的军队联系如何?”杨勇转过话题。
新罗,百济的使者从辽东新城与大隋达成协议后到现在已经有近二个月,由于距离的原因,杨勇将与两国联系之事交到周法尚手中。
听到皇帝提起两国军队,周法尚脸上露出一丝愧色:回陛下,新罗,百济两国已依据协议出兵,不过,由于虎飞岭山脉的阻挡,他们一直没有攻克其关隘,不得寸进。”
“哼,不得寸进,恐怕是不愿尽力吧。”杨勇淡淡的道。
作为此次出兵的水军总管,周法尚自然知道皇帝与新罗,百济两国结盟的真正用意,只是新罗,百济两国也不是傻子,高句丽军队退守虎飞岭山脉之后,两国已经瓜分了不少高句丽的土地,只是要攻打虎飞岭山脉,他们自然要拈量几番,若是高句丽防守不紧,他们才有可以进攻,偏偏渊太祚防守严密,试探着进攻了几次,就死活不肯出力。
皇帝的话一出口,马上就有大臣接话:“陛下说的没错,蛮夷就是蛮夷,毫无信义可言,亏得朝中还有人要向这些蛮夷讲什么诚信?”
这句话分明是另有所指,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谁,只是除了这个莽撞的大臣,谁也不愿得罪纳言杨达,杨达自己更不屑于分辨,一时船上安静下来。“周爱卿,你把南岸的高句丽大军情况说一下。”
“是,微臣遵旨。”周法尚呆了呆,猜到皇帝的用意,心中顿时一阵狂喜,作为一军统帅,谁也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漫长的围城当中:“回陛下,南岸高句丽军队在九万人左右,其中有二万骑兵。七万左右的步卒,这些人虽然武器兵甲比我军简陋,不过,因为长期和百济,新罗两国作战,这支军队可以说是高句丽最强的军队之一,统帅为高句丽的莫离支渊太祚,据百济,新罗两国提供的消息,渊太祚三十余岁。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一员良将,这支高句丽军队的后方还有二万人左右,不过。都守着虎飞岭山脉地关隘,并不能擅动。”
百济和新罗人看来对这个渊太祚评价很高啊,什么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一员良将。恐怕两国在这个高句丽莫离支手下没少吃过败仗吧,杨勇脑中念头转得飞快,问道:“周爱卿。你算一下。若要消灭南岸这支高句丽的兵马,需要出动多少大军才有胜算,我军伤亡又会有多少?”
没等周法尚回答,于仲文,杜浑等人都听得大喜,一起迈上前争抢起来。
“皇上,高句丽只是土崩瓦狗。若是没有城墙。破之易如反掌,臣只需五万人马足矣。”“若是出动五万禁军。谁都能胜,皇上,微臣只需要四万人马。”
“臣只需要三万人马。”
各人争抢不休,最后竟有人要用一二万人马就能击败高句丽大军,仿佛南岸的高句丽人当真是弱不禁风似的,这不怪他们,贺若弼,史万岁,罗艺等人已经将高句丽北方的城池拨除一大半,缴获和俘虏无数,不但立下巨大的功郧,本身也得到非常多的好处。
这次与高句丽的人战争,朝庭延续了征伐东突厥的正策,所有缴获和俘虏都可以向朝庭换取赏赐,这个赏赐虽然只有征伐东突厥时的一半,只是高句丽人数远比东突厥人要密聚,也更富。
虽然攻破辽东城后隋军并没有获得什么战利品,但接下来就是隋军地丰收期,连续推毁高句丽数十座北方城池后,隋军缴获了无数的金银,没有来得及毁掉的粮草,俘虏了数十万高句丽居民,正通过水运源源不断的送往南方,成为通济渠地河工,战事进行到现在,即使隋军马上收兵高句丽其实已经元气大伤。
只是平壤城下的这十万余大军,除了将高句丽的一万多水军消灭之外,再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水军都被当成了运输的民夫了,那些跟随水军下来地府兵连民夫也当不成,连续守在平壤城下将近三个月,虽然由于有海上运输,隋军从没有发生什么物资短缺之事,只是连续守三个月每天的日子除了挖壕沟就是操练,还要接受风吹雨淋,住帐蓬的感觉又怎能和住房屋相比,说实话,若不是皇帝御驾亲征,大军都这么一围数月而不攻城,恐怕军营中早就闹起来了。
看着战意高昂地部下,杨勇心中点了点头,说一二万人就能打败高句丽八万军队地将领实在是骄傲的找不到北了,不过,这种骄傲不一定不好,眼下正是汉人最具尚武精神的时候,这种尚武精武正是来自于大隋立国以来一连串的胜利,只有强者才能够具有这种骄傲。
杨勇并无意打压这种汉人重新奋起为之骄傲的尚武精神,不过,也不希望将领们将这种骄傲带到具体的战役当中去,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若是真凭着一二万人就跑去和八万敌军作战,那就不是骄傲,纯粹是傻冒了。
“各位爱卿不用急,与高句丽作战并非大隋一家之事,各位爱卿莫要忘了?新罗、百济两国早与和大隋定下共灭高句丽的盟约,这场大战若是没有他们地参予又怎么能行?大家地仗都有的打,或许全军出动才行。”
让新罗,百济两国参予,船上各人都是眼睛一亮,看来这次皇帝就要对新罗,百济两国一起动手了,只是两国地军队不是阻于虎飞岭山脉南面吗,他们又如何能达到这里,参与对渊太祚军队的进攻?
“陛下莫非忘了,新罗,百济的军队一直在虎飞岭山脉南面,纵使他们愿意出力,又怎能到达这里?”纳言杨达忍不住询问道,也只有他才会问得如此直接。
“只要他们愿意,当然可以过来,各位爱卿不妨想想看,他们如何过来?”杨勇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抛出了一个问题。
吕沐霖,房玄龄等人都露出一丝微笑,显然对这个问题早就胸有成竹,周法尚、于仲文、杜浑等人皱眉沉思不已,虎飞岭山脉纵横千里,要想绕过至少要多走数千里,新罗,百济两国除非能短时间攻破虎飞岭上的关隘,否则又怎能让他们过来,除非……
于仲文,杜浑等人将目光转到周法尚,周罗喉两人身上时才灵机一动,除非是用水军,只是若用水军,虽然高句丽水军已片板不存,两国不用担心敌袭,可是他们就能完全信任大隋吗,无论是乘坐他们自己的小渔船,还是借用大隋的船只运兵,只要入得大海,他们的死活就完全撑握在隋军手中,只要隋军乐意,完全可以让两国的大军沉入大海喂鱼。
“皇上,微臣想到了。”
“皇上,微臣也想到了,只是……”
“只是什么?担心两国联军不敢下海?”杨勇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众臣心中都打了一个冷颤,新罗,百济两国肯定要倒霉了。
果然,皇帝接下来的话证实了大家的猜想:“朕不是让他们一次就将人运送过来,完全可答应他们分三次运送,他们可以动用自己的船队,若是运力不够,大隋可以提供船只给他们,事后不必归还,如果还推三阻四,连这点险也不愿意冒的话,朕又何必许他们鸭绿江南面之地,大隋击败高句丽后,只要留少量兵力在虎飞岭驻守,他们照样不得寸进,若是得罪了大隋,大隋能灭高句丽,自然也能灭百济,新罗。”
这番话说得杀气腾腾,其中有威胁,有利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单单高句丽鸭绿江南边土地面积就比两国面积相加还要多一点,两国国君又如何能摆脱这个诱饵的诱惑?
虽然大隋有意将新罗,百济两国一起消灭,只是完全没有必要在他们乘船来时袭击他们,不过,等到他们全部到达贝水两岸的平原后,无论是粮草还有是后路都捏在隋军手中,即使他们想不出全力也不行了,隋军完全可以作壁上观,等到三国斗得差不多后再一举出动,将三国军队全部消灭,没有了这支大军,新罗也好,百济也好,只能成为大隋嘴中的肥肉。
“皇上英明!”这个方案无疑是最省力的办法,虽然不如直接真刀真枪来得光明正大,只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又有何不可?众臣顿时心服口服。
这个方案早在辽东,杨勇就同房玄龄,吕沐霖等身边一干亲近之人讨论了数次,不过,他们当然不会站出来抢皇帝的功劳。
“禀皇上,微臣愿意出使新罗,百济两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两国国君。”鸿胪寺员外郎刘康站了出来道。
“好,朕准了,不过,为避免耽搁时间,刘爱卿可任前往百济的使者,新罗使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