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唐传奇-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月脸微微一红说道:“不是我,是小敏安排的。”
“你们夫妻不都一样吗?”
说道这,赵显脸色一肃问道:“小月以为现在朝局如何?”
李月怔怔地看了赵显一会儿才问道:“是否朝廷有消息给你了?”
“是的,皇上表彰了我不从叛逆,封我为润州刺史,因不知我的下落,把诏书给了陶儿,随后,太子也给陶儿送去了一千两银子。”
“皇上可知岳丈大人在这里吗?”
“不知!陶儿只告诉皇上,我躲在润州的一个朋友家里。”
“这样就好,若让皇上知道你在这里,不出十天,李璘就会派兵来。”
“有这样严重吗?”
“皇上不会,但越王会,现在越王与大哥的斗争已近白热化,只要能削弱大哥,什么手段都会用上,宫廷斗争从来就没有什么仁慈可言的。现在皇上的身体大家都很清楚,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再不搏,就没有机会了。”
“那小月看,太子和越王谁能笑到最后?”
“现在还难说,皇上派李系去守洛阳,其实已经很明白的告诉了大家,他支持越王,要不是忌惮我,早就废大哥了。你看这次襄阳和江南的人事安排,就几乎将我架空,尤其是襄阳,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基础,全部被一扫而空,倘若我兵败失权,就是我家灭门之时。”
“那小敏岂不是也”李显大惊。
李月笑了笑说道:“这只是一个推测,我是绝对不会让它发生的,我这次亲来江南,就是想把大唐的水军收归囊中,占据江南之地,只有这样,皇上才不敢轻举妄动,岳父可给我推荐几人,我在战后需要人替我稳住江南。”
“小月可有人事任免权?”
“我在出兵前就和皇上达成了协议,江南一带刺史以下的官员可由我任命,交吏部备案,自然,作为交换,蜀中的大权我都交还了皇上。”
“我明白了!那小月准备如何取金陵的水军?”
李月淡淡一笑答道:“几年前我就安排好了先手。”
就在这时,一名丫鬟来报:“老夫人和公子回来了!”
赵夫人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女婿李月,听说女婿来了,她连连埋怨儿子赵漠为何不早说,赵漠只说自己也不知道,又说如果消息外泄,李月可能有性命之忧,吓得赵夫人不敢张扬。当晚,李月和岳父一家一起用了晚饭。
第二天他便命秦朴带路,率领手下直奔太湖帮而去。
太湖帮副帮主吴渊闻李月到来,率领全体堂主来迎接李月,李月为太湖帮帮主一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时李月的义妹耿小娟也一起来欢迎,她今年已十四岁了,出落得亭亭玉立,她见到李月,显的十分害羞,勉强过来行了一礼,李月送给她一件礼物后,她便和丫鬟回房去了。
李月和吴渊来到密室,他首先问道:“王潜和干亭的家人安排的如何了?”
“请帮主放心,都安排好了。”
李月点点头又问道:“水师的事怎么样了?”
吴渊答道:“按帮主前几年的指示,我们太湖帮加入大唐水师的已有五千人,其中五十五人任了船长,还有数百人是各级军官,其中连水师副统帅都是我们太湖帮的人。”
李月大喜追问道:“谁做了水师副统帅?”
“就是当年那个将战船横在水寨门口不让敌人冲进了的林船长,他叫林衡,原本就是水师退役的统领,在大唐水师中很有声望,所以李璘就是借助他的声望,命他当水师的副统帅。”
“那水师统帅何人?”
“就是李璘本人,不过他很少上船的,水师的日常事务都由林衡处理,我们的船长,大都是他安排的。”
李月满意的点点头,如此一来,李璘的水师几乎就唾手可得了,李月现在关心的已经不是如何击败李璘了,而是长安,李月接到大哥李豫的加急密报,据宫内得到的可靠消息,李亨已经在考虑立崔贵妃的儿子彭王李稠为帝,越王李系为摄政王,准备找借口废太子李豫了,此时右相韦见素病危,李亨便命张镐为知政事,暂代右相一职。鉴于目前的形势,李月决定将朝廷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这边来,敲山警告李亨。而拿下水师便是当务之急了。他当夜传令庐州的大军分两路分别向金陵和苏州方向进发,自己和吴渊乘船连夜赶往江宁。
第一百三十七章 敲山
大唐的水师逐渐衰败后,江南一带的江河水面便出现了势力真空,一些豪强权贵趁机组建水面帮派,抢夺水上地盘,现江淮、两湖一带的水上帮派已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其中最有名的有四个:一是长沙的洞庭帮,控制两湖,以运米业为主;二是襄阳的排帮,控制长江中游,以运米、麻业为主;三是扬州的油帮,控制淮水,以运油起家;最后也是最大的就是苏州太湖帮,控制太湖及长江下游一带的江河湖面,以运茶、丝、米等为主。这四大帮,各有后台,且自身实力雄厚,官府也不敢轻易得罪,当年澧陵县县令就是因为没收了洞庭帮的货,结果引发民乱,澧陵县衙也被纵火烧成白地,最后潭州刺史亲自去洞庭帮道歉,调走了澧陵县县令后才算平息此事,由此可见这四帮的势力之强。
李月他们的坐船插上太湖帮的青花五头蛇标志旗后,便一路顺利地抵达了江宁,没有任何阻碍。江宁是金陵府下的一个县,李璘的水师就驻扎在这里。李月来到江面,望着江面上数百艘巨船,心中感慨不已,现在的水师只有当年全盛时的三成,就已经如此壮观,可想当年的盛况了,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恢复大唐水师的雄风。
夜里,吴渊带着李月来到水师大营前,向士兵出示了特别通行证,求见水师林副统帅。林衡听说吴渊来了,急忙出来迎接,他一眼就看到了吴渊身后的李月,心中大吃一惊,当年李月大破偷袭太湖帮的敌军时,他是见过李月的,知道他是现任帮主,后来吴渊更告诉他了李月的身份,命他重回水师。现在李月可是大唐的最高军队统帅,他怎会不知。林衡急忙将李月让进大帐,摒退左右后,单膝跪下向李月行一军礼:“水师副统帅林衡参见大将军。”
李月笑笑将他扶起道:“现在你可是李璘的手下,我大唐之敌,我听着怎么颇不自在。”
林衡亦笑着说道:“那是他一厢情愿罢了,我大唐水师百年来保家卫国,效忠朝廷,什么时候成了大唐的敌人,就算我有心助他,三百位船长也未必会答应,我们水师不比陆军,自治权极大,一艘船就是一支独立的部队。况且,我们太湖帮已经控制了近三成的船只,就更由不得他李璘了。大将军想要我做什么,就下令吧!”
“好,就借你的帅帐一用,我要彻底收复这支水师。”
“是!来人!擂鼓,聚将!”
“随着鼓声响起,各船的船长纷纷赶到大帐中集合,只一盏茶工夫,三百多名船长便济济一堂,林衡立刻命亲兵将大帐团团围住,以防人走脱泄露消息,李月却摆摆手,让他不必担心。众人见上坐者不是林衡,而是一名年青的将军,金盔铁甲,身后两名大将护卫,均是郎将的军阶,而林衡则站立在一旁,众人不由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诸位船长,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我大唐天下兵马大元帅、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蜀王李月大将军!”林衡朗声说道。
此言一出,大帐内一片寂静,众将的内心都极为震惊,但谁也不敢出一言,只见李月微微一声冷笑,缓缓的说道:“我大唐水师已愈百年,自太宗皇帝以来,屡立奇勋,我则天皇帝更是亲封为‘水上铁骑’,凡到一地,大唐百姓无不端茶送水,以示尊崇,各位将军都以游弋我大唐水面为荣,我想问一下诸位,我大唐水师什么时候成了朝廷的叛逆,成了我大唐的敌人!!”最后一句,李月厉声喝问,众将皆默默地低下了头,羞惭不已。
这时,一名太湖帮出身的船长率先出列说道:“我等从来都是大唐水师,从未背叛过国家!”此言一出,众将群情激昂,纷纷跟着说道:“是啊!我等从未背叛过国家!”
李月见气氛已到,便断然下令道:“从现在起,我就是大唐水师统帅,若有奉我命者,可站至右侧听令!”
此令一出,众将纷纷向右站去,竟无一人落下,大出林衡的意料,由此可见李月在军中的威信已遍布天下,连水师也不例外。
李月见水师已向自己效忠,他立刻从中挑出三千精锐之军,第二天随他到金陵捉拿李璘,李璘的节度使府原来在苏州,但战局的关系,后迁到了金陵,三千军抵达金陵时已是中午,守城的将领见所来的虽是己军,但人数太多,他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在慎重之下,他决定派人向李璘求令。李璘此时正在苦思退路,自淮水兵败后,他几乎已经丧失了信心,现在他唯一指望的是朝廷的特赦,他和李琮不同,没有称帝,这便是他唯一的依仗,请罪书早在一个月前便送走了,他走的是张皇后的路子,为打通关节,他收拾了整整一箱金珠宝贝请张皇后之弟光禄寺卿张延年转给了张皇后,对张延年他也下了重注,将金陵的数十家商铺都转到了他的名下。早在十日前他便得到了京中的飞鸽传书,一切关节都已打通,皇上已经答应赦他死罪,只要他拿出相应的诚意,便可按李瑁案处理,李瑁现在虽失王爵,但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富贵生活,只要他无异动,李亨也不去管他。李璘明白,所谓的诚意,就是拿出多少钱粮来给他李亨赎罪罢了。
正当李璘考虑着如何答复李亨之际,突然得报,北城外来了一军水师,称奉命进城。李璘一愣,自己并未下过此令,这是怎么会事?
“走!带我去看看。”
李月穿着偏将的军服站在林衡的身边,他等了一会儿后,只见城楼上一阵纷乱,一名身着王服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城楼上。
“大将军,他就是李璘。”
李月点点头,不用林衡提醒,他也是认识李璘的。
“殿下,末将奉命入城!”林衡大声说道。
“林将军,本王什么时候下令让你入城的?”
“这不是殿下的调军金令吗?殿下请看!”说完,从怀中取出一只金令举在空中。
李璘不由得探身细看,李月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只见他拈出一支铁箭,躲在军中张弓射去,李璘哪里躲得过李月的铁箭,铁箭如闪电一般透颈而过,飞过了城楼,李璘眼一黑便从城楼上摔了下来,掉入护城河中,这一箭实在太快,旁人根本看不清楚。
城上守军见王爷坠城,遂一阵大乱,李月急命人捞起李璘的尸首,他向城上喊道:“快开门,王爷还有救!”
这时城上的守军已经糊涂了,士兵们本能地放下了吊桥,打开城门。
“杀啊!”
三千水师,在李月的率领之下,冲进了金陵城,金陵守将张维瑾闻李月亲自领军入城,永王李璘已死,知道大事已去,遂向李月投降。几天后,李月大军开进金陵和苏州,泉州守军也向广州都督张方须投降,自此,李璘的叛乱被彻底平息。
李月派人将李璘的首级送至京城,同时上表如实地陈述了射杀李璘的详细经过,并要求自领江南东道节度使及水师大都督,另外他还密告李亨,张皇后收受李璘贿赂欲为其脱罪,附上张延年的亲笔回信为证。
李亨闻李璘已死,在松口气之余也为李月的手段暗暗心惊,他让李月驻兵的旨意是亲笔密诏,翰林院与中书省都不知道,但李月却毫不买他的帐,依旧率军平了江南,杀死李璘,让他的计划彻底落空,李亨明白这是李月在向自己示威,考虑再三后,李亨终于下诏,任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