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暴君传奇-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找了个内侍,附着耳朵说了一阵,那内侍转身去了,不多时带了七八个人进来,每人身上都扛着一些木材器具,在御花园中当着隋文帝夫妇的面,竟干起木匠活来。原来杨广早叫了那些工匠在皇宫外等候,此时才让人将他们带了进来。
隋文帝夫妇愈加糊涂,不知道杨广搞什么鬼。见杨广神神秘秘也不肯说,只得耐心等待。
那些木材器具都是事先雕磨好的零配件,眼前的功夫只是装在一起罢了。不多时便已组装完毕,隋文帝夫妇只见到一个木头组成一个大大的圆盘,边沿一些木叶扇子,正迷惑不解,准备问个清楚,却见杨广指挥这些工匠将那大圆盘竖了起来,放进御花园中间那个大水池中,固定了起来,又拉了条粗大的绳子,连到岸边一个类似于井绳轴的器具上。
忙了半天,隋文帝似乎有些明白了。独孤皇后却还是满头露水。杨广拉了隋文帝夫妇过来,笑道:“父皇,母后,请两位净手。”说罢缓缓摇了摇岸边的绳轴,那巨大的木盘随着缓缓转动了起来,木叶扇子舀起了池中的水,上升到一定高度,便沿着一根竹管流下来,一直流到岸边的水桶中。
隋文帝夫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竟然是水车。他们倒不是没有见过水车,只是之前的水车一般以脚踏板为主的翻车,而且一般仅能传递汲水所用。但眼前这个水车配备了几组轮轴,配合水池和连筒,竟然使得低水高送,实在是巧妙之极。
独孤皇后极为欢喜,当真上前洗了洗手,笑道:“难为广儿有此心思,这风车当真巧妙,这东西花费不了多少,但装在此处,既显好看,又很实用。我和你父皇收下这份礼品了!”
隋文帝却若有所思,笑道:“恐怕广儿的意思还不止于此吧?广儿,你适才说此物既不名贵又十分贵重,究竟作何解释啊?”
“父皇明鉴。”晋王杨广正色道,“民众耕作辛苦,取水灌溉更是劳心费力。这水车是儿臣专门请了工匠设计而成,可低水高送,若在乡村之中配备,当可解决此等难题。而且若是有水流之地,此水车还可加以改装,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定能节约大量人力。若能大量推广,必定能促使粮食丰产,壮大我大隋之国力。”
“此水车制作并不繁杂,费用亦不高,但其用处之大,难以估量。因此儿臣说,此物既不名贵,却十分贵重。”
他话说了一半,隋文帝夫妇便齐齐醒悟。他俩并非不知民间疾苦之人,经杨广这么一点醒,哪还不知道此物之重要。又听得这水车还可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更是惊喜万分。独孤皇后道:“广儿这个礼物可当真贵重!”
隋文帝连声叫“好”,道:“这礼品送得好,朕收下了!”
杨广从并州准备回长安之时,便挖空心思想送些什么东西与隋文帝夫妇。他知道隋文帝夫妇素来不喜欢奢华浪费,且天下皆其所有,送些什么珠宝首饰之类的寻常东西,哪有任何用处。想来想去,最终才确定将技艺研究府制作的这款水车呈送上去。这是利国利民的发明,果然隋文帝夫妇大喜过望,十分高兴。
打铁当趁热,杨广接着又将自己在并州设立技艺研究府及成立晋商坊诸事作了禀报,将自家的打算详细说了。隋文帝夫妇虽然仍觉得专门养一般人来从事奇技淫巧之研究,又专门去从事商人之道,有些过分。但想起技艺研究府若能多发明几件类似于眼前水车之类的东西,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而听到并州以晋商坊之成立,一下子解决了数千流民的生计,更觉得妙不可言。
第四十八章 痛苦筹备
收藏和票票:)
****************
“难得广儿竟有这般心思,做了这么许多事情。怎地这些事情都未在奏折中谈过?”隋文帝杨坚一边听一边点头,赞赏不已。
晋王杨广笑道:“这些都是小事,像流民安置一事儿臣能为父皇和朝廷分忧便可以了,何必惊扰父皇。至于技艺研究府和晋商坊之事才刚刚起步,亦不知道能做成什么样子。父皇将并州设为特区,儿臣自然要将事情做出一定成效了,才好上报朝廷以求推广。再说了,各地情况不一,有些事情并州能做,放到其他地方未必就好。因此奏折之中便不曾提起过。”
“广儿年纪尚小,却能一心为朕、为朝廷分忧,想事情亦想得周到,其心可嘉。若是……若是……”隋文帝杨坚发自内心地赞叹了一句。他想起太子杨勇上了个关于流民安置的奏折,提了些建议,自己便万分高兴,大肆嘉奖。而眼前这个儿子,凭一己之力安置了大批流民,却连向朝廷表功的心思都没有,这会儿在自己追问下才说出来。这一对比,高下立分。何况杨广一心一意做事,实在非常难得。隋文帝杨坚却又不愿当着杨广的面说太子杨勇的不是,一句话说了半截,便停了下来。
“若是勇儿亦这般努力便好了!”独孤皇后一点也不客气,接着说出了下半句,但还是替太子杨勇辩护了几句,道:“不过勇儿也好了许多,倒也不要逼他太急。勇儿生性得迟,慢慢会用心的。”
她又转向杨广,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怜爱地道:“广儿做得很好,不亏了你父皇和我这般疼爱。不过做事归做事,亦不要太拼命。你看,人虽然粗壮了不少,肤色却也黑了,满脸风霜之色。还是要顾着自己身体要紧!”
杨广虽然只有一半认同独孤皇后是自己母亲,但深深感到她对自己确实十分爱护,满怀感激地道:“请父皇和母后放心,儿臣会照顾好自己的。若没什么事情,儿臣先回府中去了。”
正欲告辞,杨广突然又想起些事情,赶紧回头,请隋文帝帮忙以晋商坊为朝廷生产水车之工坊,又要求朝廷将需要付印之书籍,交予晋商坊印刷。
隋文帝听了活字印刷之构想,虽然又有些惊奇,倒没有十分在意,笑道:“广儿哪来这么多奇思怪想,你既然这般看重,朕难能不支持。回头你直接跟工部、礼部等办理便是,就说是朕的意思。”
独孤皇后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责备道:“广儿都走火入魔了,跟你父皇和我相聚,不停地说你所做那些事情,这都要走了,还想着念着!赶紧回去歇着吧,过些天便要当新郎官了!”
杨广有些尴尬地笑了笑,离开了皇宫。他身为皇子,在长安城内自然设有晋王府,便带着随从和那些工匠们回到了府中。
这一次与隋文帝夫妇会面,可谓是收获颇丰,想要办的事情基本上都得到了隋文帝的认可,而且要到了不少支持,今后做起事情来必定更加顺畅。但是独孤皇后给他定的婚期,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他本想借着回长安的机会,好好了解一下京城形势,对诸大臣之间的关系梳理一番,再偷偷地结纳一些人才,好为今后打下基础。没想到一回来便被告知即将大婚,于是所有计划统统泡汤,每日只被一些礼官围住,反复教以皇家婚庆礼仪。而那套礼仪,简直不是繁琐二字可以概括。
短短几天功夫下来,晋王杨广几乎崩溃——他在原有时空之中就听闻婚庆礼节十分之多,但这几日才知道,那些只是小儿科,根本不及他眼下所要面对的百分之一。不要说大的方面比如事先向天祷告之类的,连磕几个头、朝哪边跪拜,甚至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走多少步,都有详细规定。杨广不仅要全部记住,还得被当作木偶一般在几个礼官面前反复演练,直至他们认可才罢休。
若是为了娶一个自己心仪的女子,这般折腾倒也罢了。偏偏要娶的这个萧氏之女,晋王杨广连见都没见过,只知道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当然,据史册记载,这个萧氏之女是非常之不错,但是此时就要杨广付出这般努力,实在是心不甘情不愿。
这般烦闷的生活,令杨广痛苦万分。偏偏身边的侍从、家人都是新手,想找个人诉苦都没有办法。杨广十分后悔竟然没有将小匠儿和胡靖东带在身边,这个教训以后是一定要吸取的了。
尽管如此,晋王杨广还是抽空着人派送了一番礼物。首先自然是皇宫上上下下的内侍、宫女,这些人都是整日围着隋文帝夫妇做事的,消息灵通,而且只言片语便可改变隋文帝夫妇对一个人的印象,自然要着力结纳。然后是整日围着自己的礼官以及长安晋王府的家仆。这些人帮自己做事,日后亦是自己在京城的耳目。
他从并州赶往长安之前,便想好了这一层,因此购置了大量礼品,一路运送过来。虽然隋文帝夫妇对子女要求十分苛刻,但仅限于个人的日常生活。对于其他开销,倒没有什么限制。晋王杨广要购置些礼品,自然十分容易。
这么多糖衣炮弹洒落出去,毫无疑问杀伤力十分强大。皇宫内外,长安晋王府中,顿时好评如潮,都道晋王殿下礼贤下士,为人谦和,非常难得。加上朝野内外都在议论晋王大破突厥阿波可汗的大功,晋王在并州的所作所为亦不知如何传了出去,一时之间,晋王杨广成为了京城中的热门话题,年纪虽小,声望却日益高涨。
第四十九章 册封大典
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
步转行欲进,衫飘曲未成,
鸾回镜欲满,鹤顾市应倾。
已曾天上学,讵日世中生。
七月初六,天月德吉日,宜婚嫁、赴任、求医,忌破土。
这一日,朗日当空,万里无云,古老的长安城内喜气洋洋,皇宫大殿上的金色琉璃瓦在太阳照射下反射着金色光芒。
从太阳从东方升起,皇宫中便逐渐热闹了起来,人流穿梭,车马云集。因为隋文帝下诏,正式册封萧氏之女为晋王妃,要专门举行盛大的册封典礼。
本来晋王纳妃并不需要如此大场面,但是晋王杨广乃是隋文帝夫妇最为宠爱的一个皇子,加上萧玉儿乃是梁国公主,梁明帝萧岿虽然是小国君主,但名义上却也是与隋文帝地位平等的一代帝王。于是晋王纳妃变成了两国联姻,自然要做足门面功夫。只可惜隋文帝夫妇太过心急,将吉日良辰定得早了,梁明帝萧岿竟无法赶赴长安参加盛典。
晋王杨广一大早便被人拉了起来,木偶般地遭人摆布,着了盛装,赶赴皇城兰林殿前。萧玉儿更是天没亮便早早起身,五六个宫女帮她精心梳妆打扮,足足花了几个时辰,最后以黑色丝纱裹面,亦来到了兰林殿前。
隋文帝杨坚难得一见地换上了崭新的龙袍,和独孤皇后一起,在内侍的搀扶下登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御辇。紧接其后的便是晋王杨广与萧玉儿的八人大轿,文武大臣簇拥着御辇,后面跟着早已排列整齐的彩旗仪仗,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笔直的石板大道出了兰林殿向西而行,赶赴建章宫举行盛况空前的册封大典。
晋王杨广端坐轿中,才感到放松了些,透过帘门向前望去,只见一队队身着黑衣金甲的銮仪兵骑着高头大马,双手高擎黑漆描金的开道棍,紧跟着的是身着绛紫长袍的宫廷乐队,笙、弦、板、龙头笛、画角、铜号,琳琅满目。后面又是数百黑衣銮仪兵手执橙、黄、绿、青、蓝、紫各色龙纹伞、方伞、圆伞,朱红、碧蓝、金黄、乌紫的龙凤扇,有圆形、方形、六边形等等。此外有各种颜色的幡、麾、节、氅,在风中迎风招展,灿如云霞。
回头望望,但见萧玉儿所乘的八人大轿紧随其后,再往后面,一个个手持斧钺的黑衣金甲侍卫拥在轿后,各位藩王及外藩前来朝贺的使节均在车队伍后面,还有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